2024年09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647篇(第68/138页)
透过"古韵流光穿岁月"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遗产"同频",讲好"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守护故事。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文化遗产是注释历史的"活字典"。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最好的见证,更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与灵魂。我国有着五千年灿烂辉煌的历史,各类文化遗产极为丰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重视文物保护",到"全面关注文物保护、传承、利用",再到"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理念和政策不断更新完善,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新成就。广大党员干部当透过"古韵流光穿岁月"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遗产"同频",以义不容辞的自觉和责无旁贷的担当,切实保护好文化遗产,让宝贵文化遗产绽放新的光彩、更好滋养人的心灵,进而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用心讲好"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守护故事。
透过"各领风骚数百年"的自信活力与文化遗产"同频",讲好"薪火承传初愿遂"的传承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折射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胸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等。广大党员干部要透过"各领风骚数百年"的自信活力与文化遗产"同频",按照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理念,不断深化对文化遗产的传承认识,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工作,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用心讲好"江山代有才人出"的传承故事。
透过"满眼生机转化钧"的非凡气象与文化遗产"同频",讲好"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发展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倡导,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从北斗组网到5G基站遍布全球超60%,再到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范围不断扩大......每一次突破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广大党员干部要透过"满眼生机转化钧"的非凡气象与文化遗产"同频",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要加强科技手段运用,以文化资源为依托、信息技术为载体,发展文化遗产数字内容新业态,推动文化遗产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激活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让更多年轻人在触摸中国历史文化遗产魅力的过程中坚定文化自信,用心讲好"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发展故事。
在与民"同频"中绘就深改"新画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全会强调,要"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广大党员干部要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办好惠民实事,与人民"同频",将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真正落到实处,绘就深改"新画卷"。
牢牢站稳人民立场,在"一枝一叶总关情"中与"民心"同频,将"改革为了人民"刻画在深改壮丽图景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人民的期望,犹如一面镜子,清晰地反映了他们内心最真实、最迫切的需求。从深化教育医疗改革,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再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些都体现出我们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一直把为人民谋幸福当作最根本、最温暖的出发点。广大党员干部当时刻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将改革为了人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仅要深入基层,更要心系群众,从"等群众上门"转变为"走进群众家门",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将群众的"心上事"视为自己的"上心事",始终保持与民心"同频",用"真心"换"民心",用改革实绩托举起老百姓"稳稳的幸福"。
深刻厚植为民情怀,在"俯首甘为孺子牛"中与"民意"同频,将"改革依靠人民"绘就在深改宏伟画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虚心向人民学习,真心拜人民为师,从人民的实践中总结新鲜经验,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到视群众需求为"第一选择",用好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收集到的民意进行科学分析和精准施策。努力把群众的"关键小事"当成"头等大事",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集中力量加以解决,用好民意"晴雨表"。始终保持与"民意"同频,以"细心"换取"安心",把"问题清单"变成"惠民清单",不断提升民生"温度"、增加幸福"厚度"。
切实办好惠民实事,在"但愿苍生俱饱暖"中与"民需"同频,将"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落实在深改美丽蓝图中。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将人民急难愁盼作为我们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好"民本位"思想,始终做到同人民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实现了从过去"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到如今"线下一进门、线上一网办"的高效转变。同时,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获得新进展。始终保持与"民需"同频,用"诚心"凝聚"民力",营造"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受益者"的良好改革氛围。
蘸墨"大河风情"书写高质量发展"三篇文章"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兰州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促进全流域生态保护上新台阶、绿色转型有新进展、高质量发展有新成效、人民群众生活有新改善,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黄河宁,天下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广大基层干部要"知责于心、践责于行",深度解锁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的"一线嵌入法",在波澜壮阔的乡村振兴征程上,书写高质量发展"三篇文章"。
"党建引领"落实"千秋大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峰耸立守住大河之"绿",书写"万水千山总是情"的"生态篇"。黄河流经9个省区,全长五千四百多公里,如同一条飘扬的"彩带",缠绕着神州沃土,在我国生态安全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在波澜壮阔的崭新征程上,基层党组织要做好新时代黄河保护治理工作,就要筑牢"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思想基础,从生态治理、美化环境、盘活资源、创新机制入手,把组织振兴作为先导工程,立足黄河流域现阶段仍然存在的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保护形势严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以"党建引领"整合区域党建资源,打破隶属限制、条块分割,跨地域、跨领域、跨层级,通过"党建+生态治理"的创新模式持续夯实黄河保护治理"四梁八柱",在系统、整体、协同中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工程,加快产业低碳转型的步伐,留住"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生态美景,为乡村振兴蓄足"后劲"。
"绿色发展"提速"产业升级","发展底色"与"奋进亮色"双色调和蹚出大河之"富",书写"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创新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从三江源头到渤海之滨,从上中下游到左右岸,黄河流域分布丰富的自然物产。得益于多年的生态治理,黄河沿岸的枸杞、软梨、硒砂瓜等特产已经具备了较高的"知名度",是特色企业不断发展的"先行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手抓,广泛应用新技术,因地制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在崭新的征程上,基层党组织要把"坚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以"三更灯火五更鸡"中研读"方志史料",循迹特色物产之"踪",摸清深山瑰宝之"脉",在遵循自然物产生长规律和研发空间的基础上,依托"产业优势",不断为产业发展"延链""壮链""补链";借智"科技创新",整合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各级科研平台,更多地运用能源技术和低碳技术,解决地区发展瓶颈难题,构建专业化技术转移和产业创新模式,引导产业发展沿着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四位一体"的规划路线"行稳致远",推动乡村产业"腾笼换鸟、转型升级",托举起群众增收致富新希望。
"新型农人"奔赴"诗和远方","服务初心"与"群英归心"心心相印护航大河之"安",书写"仓廪实而知礼节"的"幸福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要想写活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锦绣华章",基层党组织要以"高精尖缺"为导向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念好"人才经",做到不拘一格招引"管理之才""技术人才""运营精英",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关怀机制"和精细"保障服务",脚踏实地解决人才在住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以"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激发人才潜能,让更多"新农人"竞相奔赴;还要在人才工作中"探新路",在高层次人才和广大农村群众之间架构"人才交流"平台,将人才团队带入广袤基层,带到百姓家门口,以"田间培训班""非遗传承班""运营指导班"等培训形式为载体,助力本地农民在理论学习、技能掌握中踏上"职业舞台",走出一条"丰年留客足鸡豚"的"幸福新路"。
执"千万工程"之笔书乡村振兴绚丽"篇章"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前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仍然在农村。要学好用好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系统观念,持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久久为功,笃行实干,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提笔"写好"为民"篇章,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根本立场,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磐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千万工程"的本质是民本工程,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要任务是要将人民的利益置于首位,站稳人民立场,强化宗旨意识,坚守初心使命,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因此,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深入群众,倾听民意,无论是基础设施的完善、生态环境的治理,还是特色产业的培育,都要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群众。
"落笔"写好"规划"篇章,强化"全局在胸,协同并进"的系统观念,绘就顶层设计引领的"协同蓝图"。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句话强调了各项工作都要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进行谋划的重要性。推进"千万工程"正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立足实际,前瞻把握乡村发展演进趋势,立足大局,着眼长远、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系统工程。乡村全面振兴涉及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多个方面,离不开其系统性、整体性的规划与实施,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时,要树立全局思维,用系统观念指导实践,统筹考虑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协调推进,要通过构建系统性、协同性的乡村振兴体系,形成互促共进的良好态势。
"运笔"写好"融合"篇章,弘扬"城乡如一,命运共融"的发展理念,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协奏乐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增强城乡经济联系,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千万工程"之所以能取得显著成效,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打破了传统的城乡分割格局,促进了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这既包括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均衡化,也涵盖产业互动、人口流动、信息交流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农村的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入城市市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形成城乡互补、工农互促的融合发展格局。
"收笔"写好"坚持"篇章,笃行"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坚定意志,结出乡村全面振兴的"累累硕果"。"千万工程"历时多年,其成功正是持续努力、久久为功的结果。乡村振兴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绵绵用力。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不因一时的困难和挑战而退缩,也不因短期内未见显著成效而动摇。要制定长远规划,细化阶段性目标,以钉钉子的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精准施策,确保每一项措施都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广大农民在乡村全面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致敬张桂梅:读懂"故事"里的"永"字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刚刚过去的第40个教师节,"燃灯校长"张桂梅的先进事迹再度刷屏网络,读罢令人泪目与肃然起敬。"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广大党员干部当从张桂梅的动人故事中读懂"永"字密码,感悟其信仰之坚、境界之高、情怀之深,奋力走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长征路。
读懂她"信仰如磐志不移,丹心似火向阳开"的忠诚故事,永葆"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的政治定力,让信仰"永不褪色"。张桂梅曾深情地说:"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她将对党的忠诚与对人民的热爱,深深融入教育事业,以坚定信念为大山里的女孩撑起一片天。华坪女高建校初期,条件艰苦异常,困难重重。张桂梅四处奔波筹集资金,遭遇无数冷眼与质疑,却从未放弃,只因她坚信"女孩子受教育,可以改变三代人"。最终,一座免费的女子高中在大山深处傲然矗立。诚如"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广大党员干部应以张桂梅为榜样,不忘来时初心、牢记使命担当,以"一片丹心永向阳"的赤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把党的事业当作自己的毕生追求,始终做到"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
读懂她"担当如铁志如钢,使命扛肩意气扬"的奋斗故事,砥砺"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破浪之志,让使命"永不缺席"。"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华坪女高的校训,生动映照出张桂梅的担当精神。她身患多种疾病,每天忍受病痛折磨,手上贴满膏药,却依旧坚守教学一线。她以柔弱双肩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广大党员干部应向张桂梅看齐,以"惊涛骇浪从容渡,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无畏气魄投身时代洪流,在急难险重任务前挺身而出,在激流险滩中迎难而上,以"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奋力闯出一条新路,努力将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变为生动"施工图"、将美好"愿景"变为壮丽"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