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典型经验汇报材料
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典型经验汇报材料
近年来,××镇紧紧围绕创新驱动战略,深入挖掘地方资源特色,积极整合多方力量,探索形成了一条以"党政推动、家校联动、社会参与"为核心的共育新路径。通过构建"时时处处人人"立体育人体系,凝聚全社会的智慧与力量,共同绘制出"德育合力"同心圆,全力打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优质成长生态圈。
一、党政共绘发展蓝图,家校社联奏合力交响
党建引领,完善工作机制。在党政主导下,××镇成立了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专题小组,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担任双组长,确保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执行无缝对接。通过明晰各部门职责,优化部门协作,积聚多方力量,形成党委总揽、党政共管、各部门分工明确、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为育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优化方案,明确任务路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镇全环境立德树人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和实际执行人,细化工作清单,并分解具体任务,力求目标清晰,路径明确。通过层层压实责任,为顺利推进各项育人工作提供了保障。考核评价,强化激励导向。为发挥考核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将全环境立德树人成效纳入镇村两级党组织的党建述职和年度考核评议之中。探索并建立涵盖学校、家庭、社会在内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力求实现全员参与、全程跟踪、全方位考评、全域协同的育人新机制,推动育人目标落地生根。
二、打破壁垒,畅通多元共育的"成长网络"
强化家庭"压舱石"作用。镇在全域范围内,积极推动家庭教育提质增效。通过镇村两级组织的家庭教育讲座和互动交流,结合家长到中心小学家风学校参观及参与法庭少年家事法庭体验活动,引导家长掌握全面的家庭教育知识。与此同时,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注重培养他们的健康体魄、良好生活习惯及品德行为,贯穿立德树人导向,引导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其成长过程提供坚实的家庭教育支持。发挥学校"中转仓"作用。学校在家校联动中的枢纽作用被进一步强化。××镇辖区15所中小幼学校均已成立家长委员会,这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与管理制度化、常态化。通过建立完善的家校沟通机制,如利用微信群及时交流、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举办教学开放日等多种形式,实现家校之间的紧密配合,确保双方及时了解孩子的成长动态。突出社会"体验场"作用。社会在未成年人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实践作用。依托本镇深厚的历史传统、独特的区域优势和丰富的文化资源,××镇已打造出包括戚庄村红色文化研学点、范庄现代农业科技实景课堂、南屯小学的非遗文化课程等7个社会实践基地。累计组织1,800余人次参与其中,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下深度体验社会生活,构建起一个得以相互认可、有效协同的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育人共同体。
三、携手共建育人生态,共同描绘德育同心
注重关心关爱。××镇积极利用村党支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及家庭站等平台,组建多支志愿服务队,开展"假期防溺水巡逻"等专项行动,守护辖区内超过2,500名农村青少年儿童的安全与健康。与此同时,通过"四点半课堂""乡村课堂""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等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充实农村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使其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注重品质培养。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青少年的教育和培养实践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通过创新如"集体升学礼"等活动,摒弃传统"升学宴",让文明新风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依托四二九烈士陵园、戚烽戚夯烈士墓和红色记忆馆等红色资源,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同时,打造美德健康主题公园、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将道德教育渗透到公共服务环境,使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明的熏陶和道德的洗礼。注重问题导向。坚持统筹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深入摸排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缺乏实际监护的重点群体,建立健全详细的档案台账及包保责任制度,明确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确保问题能早发现、早解决。通过广泛宣传发动,让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监督管理,强化全社会对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的共同责任意识,从规范成年人的行为开始,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全面净化可视、可听、可感的大环境,构建"人人育人、处处育人、时时育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