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组织部部长2022年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党课讲稿、经验材料-251篇(第23/54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62166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073分钟

坚持政治素质考察全面分析研判。领导干部政治素质是经过全面考察的,对干部思想动态、能力素质、工作作风全方位了解,注重考察干部平时的一贯表现,不断积累反映干部真实表现的活情况、真素材。强化全面综合分析研判。坚持日常考核、年度考核、调研考核、专项考核相结合,发挥干部履职情况综合评定、干部述职、干部调整任前考察等有效载体,整合干部培训、民主生活会等方面的政治表现综合鉴定,多角度考察核实甄别干部思想、工作作风。结合重大工作考察政治能力定力。通过对干部在参与重大工作的履职情况进行考察,将考察结果运用到干部选任调整中,把考察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特别是把牢政治标准这个硬杠杠,对政治素质过硬、敢于担当负责、工作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优先考虑,予以提拔重用。对政治上不合格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以严格的政治标准和导向,引导广大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

坚持政治素质考察载体运用。考察干部通过看日常言行考德、看干事本领考能、看履职敬业考勤、看工作质量考绩、看修身齐家考廉,精准识别干部一贯表现,综合运用分析研判手段,客观评价干部,充分利用载体进行综合考察干部政治素质。深化谈心谈话制度,实现谈心谈话常态化、全覆盖,在干部调整中,通过推荐谈话、考察谈话、与考察对象面谈等方式,清楚掌握干部的活思想和实情况,了解分析干部的政治品德。深入基层一线和重点工作前沿阵地近距离走访调查,听取对干部的思想政治意见评价,在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开展随机暗访抽查,重点了解干部有无不良兴趣爱好,生活中是否保持正确政治观点。组织理论测试,测试干部政治理论知识,开展党内政策法规知识竞赛,充分运用书面信息反馈了解其政治理论水平。建立政治素质联审联查机制。严格落实"四项监督制度",坚持在权限范围内进行"凡提四必"核查工作,收集纪检监察、审计、信访等相关部门意见。同时,综合运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全方位了解干部的政治表现。

坚持政治素质考察多种方法相结合。根据考察目的、考察对象、考察内容等情况综合考量,在运用好传统考察载体的基础上,配套使用多种方法,使之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发挥作用。坚持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既要做到"听其语、观其行",又要做到"察其表、析其里"。平时与关键相结合。除注重其平时表现外,把干部在处理疑难复杂问题中展现的格局和能力水平,特别是在重点工作中的政治定力作为考察识别干部政治素质的重要依据。定期与日常相结合。综合运用专项评议、定期考核、任职考察、述职述廉等定期方式,看考察对象在既定时间段里具体做了哪些事。把政治素质考察纳入日常调研、跟踪考察等日常常规手段,采取询问、引导、交流等方式,通过察言察事察思想,听清"弦外之音"。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既由干部个人对自己政治表现进行自述,在谈话中完成细微之处的精准勾勒,还要听取群众的意见口碑和领导同事对其政治素质等方面的评价,用事实说话,保证考察工作的客观、公正和全面。短期与长期相结合。既查看领导干部在某个时期、某个岗位上的政治本领,也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

康保县委组织部部长赵铁成:党建引领,开启迁后幸福新生活

"十三五"时期,康保县圆满完成110个自然村11766户村民易地搬迁,近3万名搬迁群众告别低矮破旧的土坯屋,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为引导群众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康保县通过创新基层党建、强化产业就业帮扶、优化安置区社会治理,让搬迁群众挪出穷窝拔穷根,过上了幸福小康生活,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过得好,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创新社会治理,促进搬迁群众融入新生活提升获得感。搬迁群众从农村进入城镇,住房环境、生产条件、生活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教育引导群众融入新社区、适应新生活既是一个紧迫任务,更是一个长期过程。康保县立足县情实际,积极回应群众需求,按照"群众搬迁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就覆盖到哪里"的目标,通过构建基层党建、社区管理、群众自治"三位一体"治理体系,教育引导群众改变陈规陋习,推动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归属感。健全组织体系。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社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研究安置区社区的党建工作。对集中安置万人以上的怡安社区,组建党工委和管委会,成立党政综合办公室等5个内设机构,根据区域设置8个党总支、24个党支部、84个楼栋党小组;对千人以上的张纪特色小镇,设置社区管理办公室和物业管理办公室,由乡镇党委直接领导;16个千人以下的集中安置点,纳入安置地党组织管理,确保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为强化管理提供坚强组织保障。织密自治网格。按照"全面覆盖、网格到底、责任到人"要求,将原建制村的"两委"干部,打破村界充实到党支部和社区管委会。在怡安社区选配楼栋长、单元长,建立起管委会-居委会-楼栋长-单元长四级网格体系,引导群众自觉参与社区治理服务。创新为民服务。为有效衔接迁出地和安置地"两种利益",康保县在确保群众原有行政村惠民政策和村民权利不变的同时,同步享受城镇居民就业、社保、医疗、教育等32项社区服务,全面做好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水电暖保障、公共管理设施维修维护以及居民所需所求等工作,推动农民逐步向市民转变。

狠抓产业就业,确保搬迁群众稳定脱贫逐步致富。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康保县将产业发展和就业帮扶作为搬迁群众近期脱贫、远期致富的重要抓手,重点在扶贫产业培育、资产资源盘活、公益岗位设置、劳务就业组织等方面想办法、找出路,多途径拓宽增收致富渠道。产业扶贫全覆盖。按照集中安置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同建"要求,配建14个扶贫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4550千瓦,收入全部作为村集体收益,其中80%作为公益岗工资,设置保洁员、安全员、护路员等公益岗位,1519名弱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6000多元。在50户以上集中安置点,扶持发展设施蔬菜、养殖小区等,帮助5000多名搬迁群众通过产业发展实现脱贫致富。劳务就业全保障。依托"就业自助系统"和"扶贫搬迁就业服务"平台,建立劳动力台账,对有就业意向的9700多人,通过京张帮扶、就业培训、劳务输出、手工业"微工厂"等方式,劳务就业9700余人,每户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其中,利平巧娘手工编织微工厂被评为"河北省巧手脱贫示范基地"。在县城集中安置区怡安社区,依托经济开发区乾信牧业、皇氏燕麦等21家企业,打造3公里就业服务圈,方便搬迁群众自主择业。盘活资源得实惠。抢抓全省休耕种草政策机遇,110个村近30000名搬迁群众的旱作耕地全部流转县扶农公司,建立规模中药材产业基地和高效饲草种植基地,实现群众收益,劳动力转移,农业结构调整三赢效果。搬迁村复垦耕地6183亩,增减挂钩指标收益26亿元,不仅偿还了搬迁贷款,而且还促进了生态保护和修复,实现了脱贫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赢。

严格落实政策,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拓展脱贫成果。康保县在搬迁伊始就统筹考虑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把集中安置区选在县城、乡镇和中心村,一并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加快小康步伐。全县18个集中安置区,配套完善水、电、暖、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并根据安置人口情况,配建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实现节约建设、集中共享。县城集中安置区,建成2所幼儿园,满足随迁子女就近入学需求;建成县人民医院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分院,配备常用药230余种,全部执行"零差率"销售,享受乡镇卫生院报销比例。张纪特色小镇建立互助幸福院,探索了空巢老人互助养老新路子。在延续扶贫政策的基础上,严格落实搬迁群众种粮补贴、生态补贴、社保医保等惠民政策,对符合条件户全部纳入低保,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确保无劳动能力的特殊困难群体衣食无忧。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县级注资1000万元设立防贫保险,县、乡、村建立防贫中心、工作站、工作组三级防贫监测机构,完善防贫监测联系会议、月报告和预警信息反馈机制,动态管理、及时帮扶、消除风险。易地搬迁人口中13名重点监测对象,全部落实救助,消除返贫致贫风险,未新增一例"两不愁三保障"问题。

扶志扶智并重,逐步转变搬迁群众观念激发内生动力。搬迁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搬迁群众小农意识严重、安稳意识较强。切实扭转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既需要群众自主脱贫与政府帮扶有机结合,更要做好群众精神脱贫工作,自觉参与脱贫致富的奋斗,努力实现有尊严的脱贫。强化宣传教育。广泛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通过电子屏滚动播放音视频,张贴疫情防控、环境卫生等各类宣传标语,大力倡导文明婚丧新风,引导群众自觉摒弃红白喜事中大操大办、奢侈浪费、厚葬薄养等陋习。组建秧歌队、舞蹈队,配备服装道具、音响鼓乐,开展了广场舞、歌唱比赛、二人台小戏展演等活动,为群众提供多样化的精神娱乐生活,积极引导群众既实现物质脱贫,更促进精神脱贫。典型示范引领。组织开展"最美康保人""敬老孝亲""脱贫示范户"等评选活动,每年选树一批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讲身边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群众树立光荣脱贫、敬老孝亲、崇德向善的思想自觉,坚定靠双手勤劳脱贫致富的信心决心。结对包联引导。建立楼栋长、单元长、党员干部结对包联群众机制,开展城镇生产生活方式适应教育,遵守交通规则和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和公共环境,引导群众养成文明卫生习惯,逐步由乡村居民向城镇市民转变,更快更好地融入现代城镇生活。

重庆市万州区委组织部部长郭建伟:打造年轻干部健康成长链

扎实开展对党忠诚教育,定期组织年轻干部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叩问入党初心,练就一双政治慧眼,引导从政治上分析和处理问题,不畏浮云遮望眼,切实提高辨别政治是非、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

唯有把火热的实践作为最好的课堂,有针对性地让其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才能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指出,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成为党和人民忠诚可靠的干部。随着换届工作陆续完成,一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为帮助其加速缩短"磨合期"、尽快进入"适应期",组织部门必须及时"扶上马送一程",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长效机制。

思想引领"铸魂补钙"。"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党员干部有了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经得住各种考验,走得稳、走得远。年轻干部精力充沛、思维活跃,但应对风险和挑战的能力相对不足,必须加强思想引领,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强化理论教育。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持之以恒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增强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的思想自觉,引导年轻干部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题常修常炼,信一辈子、守一辈子。强化政治能力。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能力。要扎实开展对党忠诚教育,定期组织年轻干部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叩问入党初心,练就一双政治慧眼,引导从政治上分析和处理问题,不畏浮云遮望眼,切实提高辨别政治是非、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强化谈心谈话。健全完善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区级领导定期与年轻正职谈,组织部班子成员定期与年轻副职谈,适时掌握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及时排忧解难,推动年轻干部鼓足干劲、奋勇争先,促使整个干部队伍迸发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干事创业动能。

靶向培训"充电蓄能"。干部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帮助年轻领导干部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水平,须臾离不开教育培训。坚持靶向思维,突出问题导向,针对年轻领导干部短板和弱项,注重分类施教,分层次、精细化开展教育培训,促使其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视野,提升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要突出培训重点,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学习培训的重中之重,围绕引领高质量发展、提高领导方法和艺术、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招商引资、生态环保建设等开展培训。要分领域专题办班,结合时代要求、岗位需求和干部渴求,采取"点题培训+点名调训"方式,进行专业化、精准化轮训。分模块教学培训,根据年轻干部实际举办能力提升班,包含理论学习及党性教育、领导能力、经济建设等方面内容。分类别设置课程,坚持"一班一策",根据每一班次干部的类型实施不同的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强化专业训练。

实践磨砺"淬火锻造"。"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年轻干部历练不足、经验欠缺,唯有把火热的实践作为最好的课堂,有针对性地让其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才能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选派到农村基层一线锤炼。要多创造接地气机会,让年轻干部"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到人民群众中去,拜人民群众为师。要结合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安排年轻干部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或具体联系1-2个村,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掌握农村工作方法,在条件艰苦、情况复杂、任务繁重的农村工作实践中增长才干。选派到改革发展前沿锻炼。不仅要让年轻干部在"春风得意马蹄疾"的顺境中茁壮成长,还要让其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逆境中破题解难。坚持定期选派干部到发达地区、国有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学习先进理念、宝贵经验;到经济建设主战场摔打磨炼,提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本领。选派到重点工作火线磨练。要推动年轻干部多到矛盾集中、困难突出的地方去真刀真枪干,练就基本功、锻造真本领。要把吃劲岗位作为练兵平台,增强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跟踪管理"把舵启航"。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换届工作需要持续做好"后半篇文章",建立年轻干部跟踪培养机制,完善管理监督体系。建立结对帮带机制。年轻干部斗争本领不强、斗争精神不够,要适时提个醒、拉一把,助力健康成长。实行正职帮带副职年轻干部,让干部迅速"上手";纪检、组织、宣传、统战等部门班子成员实行"1+N"分片联系年轻干部,指导业务工作。建立清单管理机制。对照每月主体责任计划清单,细化具体措施"挂图作战",建立"审议销号"机制,通过"对账单"促年轻干部工作有安排、责任有落实、成效有检验。建立回访考察机制,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了解年轻干部德才表现,看其如何干,听群众如何议。建立成长档案,采取平时了解、半年回访、年终考核等方式,对年轻干部开展日常"体检"、"把脉会诊",重点关注政治表现、思想动态、工作作风等情况,对发现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及时提醒,对群众意见较大、不胜任现职岗位的,要及时进行组织调整。

湖州市南浔区委组织部部长范海鸣:大战大考中彰显组工担当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和吃劲阶段,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组织部门要找准服务保障中心大局切入点和突破口,完善平战结合组织工作保障体系,筑牢疫情防控坚实屏障,在大战大考中彰显组工担当、展现组工力量。

完善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只有党的各级组织都健全、都过硬,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在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大局中织密组织体系和治理网格关键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统领作用。湖州市南浔区委组织部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畅通疫情防控战时指挥体系,压实属地责任,确保在大战大考面前步伐一致,保持"一盘棋"工作格局。以"红色根脉强基工程"为抓手,持续深化"双创双全"组织力提升工程,推动基层党组织快响激活,健全完善战时组织体系,推动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守好小门。重点突出党组织在疫情防控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及时组建重点区域、疫情防控隔离点、监测点、卡口等临时党组织,让党旗在基层和一线高高飘扬。全域推进党建联盟建设,压实行业主管部门和两新党组织责任,完善快递物流、网约车等行业领域党组织建设,加强快递外卖小哥、物流企业员工、货运司机等人员引导和管理。

筑牢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能力强不强,抓重大任务落实是试金石,也是磨刀石。在疫情大战大考中发挥堡垒作用、彰显组织优势,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基层具体的工作是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突出强化村社党组织组织力领导力执行力,选优育强党组织书记领头雁队伍,建立健全"村民小组长+楼道长+街区长"三长队伍体系,积极参与"无疫细胞""共富细胞"建设,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常态化建立"赛马打擂"机制,每季度开展"兴村治社"论坛和基层党建"走看赛",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雏雁计划",打造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村社干部队伍。紧扣疫情防控新要求,建立健全各领域党组织组织力指数评价体系,开展村社干部平时考核,在抗疫一线中考验工作能力。充分强化基层党组织哨点探头作用,把功夫下在平时,常态化招募党员志愿者,积极发动驻村书记、选调生等力量参与党员突击队、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切实守牢疫情防控"最小单元"。

锻造能征善战的铁军队伍。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谋复兴,关键是要把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好、建设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需要在防疫一线等急难险重工作中锻炼干部、识别干部、考察干部,切实提升干部队伍本领。要常态化做好战时镇街指挥小组、各类专班下沉干部储备,建立区管干部应急指挥力量、区级机关下沉人员、基层镇街应急储备力量数据库,定期更新完善信息。健全干部调配机制,细化干部信息颗粒度,注重供需对接、精准选派。深化"千名干部联千组""千名干部驻千企",抽调机关部门干部下沉到镇街基层、基层网格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以大战大考精准培养优秀年轻干部,持续深化"项目专员"制度,选派一批"95后"项目专员放到工作一线、关键岗位,在重大考验中经风雨、增才干,激励干部争做狠抓落实、善作善成的实干家。

涵养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越是在疫情大战大考中,越要向人才要活力,向创新要效益,越要涵养优越的人才生态,不断提升人才集聚度、活跃度、贡献度,以人才引领创新发展。要突出关心关爱人才企业与各类高层次人才,开展"服务企业当先锋"专项行动,组建"五未"人才企业攻坚小组,动态关注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时送政策、优服务、解难题。加强金融支持,解决人才企业资金转续贷等燃眉之急,适时举办政银企对接会,为人才企业与银行金融服务牵线搭桥,增强应对突发风险的能力。全面构建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迭代升级房票、教育券等"撒手锏"政策,办好人才关键小事。充分发挥飞地集群聚才引智作用,加大柔性引才力度。

青州市委组织部部长李磊:把组织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力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着力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组织工作服务中心大局,是根本方位、应尽之责。县级组织部门是贯彻中央部署要求的"最后一公里",必须找准定位、聚焦中心、把准方向,把组织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组织优势加快发展步伐,以组织力提升发展竞争力、凝聚力。

从严选育用管干部,集聚抓发展争一流精气神。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组织部是干部之家,必须紧扣发展需要,坚持好干部标准识人用人,从实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和管理监督,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抓发展的能力水平。要突出党的思想建设,聚焦坚持和加强党的建设"一个统领",抓好各级党代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分层分类举办研修班次,系统学习、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公道正派选人用人,突出政治标准、实绩导向,强化换届后领导班子经常性考察,加大年轻干部、女少非干部选拔使用力度,促进干部轮岗交流、能上能下,真正让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实干者实惠,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激发担当活力。突出加强专业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培训质量,聚焦现代金融、数字经济、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领域,打造精品课程、组织干部轮训,改善干部队伍知识结构、提升能力素质,推动人岗相适、人尽其才。严管就是厚爱,要从严干部管理监督,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开展作风建设整顿活动,抓早抓小管好干部,突出重要节点、重要岗位的监督,积极倡树"严真细实快"作风,注重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事争一流、唯旗誓夺。

推进基层党建创新共融,构建坚强有力的基层战斗堡垒。"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组织部门当好"总参谋"、干好"总督办",必须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以严密的组织体系,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夯实基层发展根基。要突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实施"头雁领航"工程,深化村级后备干部递进培养计划,开展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抓好"五清强基回头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提升等重点任务,全面推行党建引领"街巷长制""街坊议事"制度,以党建强带动产业兴、农民富。强化城市党建共建效能,抓实城市社区网格党建,构建"1+N"党群服务矩阵,实施"星火先锋"点亮城市治理行动,切实提升城市社区政治功能、服务功能。持续推进两新组织"百千万提升工程",分级分类打造一批示范点,统筹推进机关、学校、医疗卫生等领域党建,抓好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体现党建工作引领力、凝聚力,推动各领域党建共联共治共建,真正把组织优势集聚起来,将组织力转化为执行力、发展力。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狠抓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严格"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落实,开展"红旗党支部"创建选评,深化党员量化积分管理,推行"万名党员联万户"活动,激发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持续打造一流人才队伍,激活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活水"。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区域竞争说到底也是人才竞争。服务高质量发展,必须广开进贤之路、用心服务人才,让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充分迸发。要拓宽引才渠道,聚焦特色产业需求,实施校地合作企才融合发展行动,探索核心技术"揭榜挂帅",加快集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卓越工程师。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创新提升百名优秀企业家培育品牌,举办银企对话、高端研修、对标考察活动,鼓励企业完善薪酬激励、服务保障机制,形成引才爱才用才导向。实施"数商兴农"工程,加快培育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电商实用人才,构建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供给。要优化创新布局,出台人才支撑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注重市场资源配置,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加快产业化,转化为企业经济效益,增强创新驱动效能。加快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打造智能制造人才服务综合体,厚植人才创新创业"沃土"。深化党委联系专家人才制度,畅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落实好人才安居政策,及时解决人才子女就学、配偶安置、安居保障等关键小事,解除人才后顾之忧,构建更具温度、更有品质的人才"生态圈"。

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组织部部长杨帆:破解创新人才引聚难题

创新人才是国家科技发展强劲持久动力的重要保障,也是全面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支撑。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要将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作为战略撬动点,聚力破解创新人才引用难题,开创人才引领发展新局面。

了解"创新人才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是引聚人才前置条件。创新人才追求的是基于使命召唤的价值实现、家国天下的朴素理想。做好引聚工作,必须自觉拉高发展标杆,对标世界一流水平,追求与创新人才同频共振。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布局前瞻性研究。建立未来方向选择和培育科学决策机制,力求准确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产业变革趋势,前瞻布局基因技术、类脑智能、新型低碳洁净能源等前沿领域,建立分布式的未来产业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力争做科学规律的第一发现者。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突破卡脖子技术。积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战略科技任务,全力推进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创新"揭榜挂帅""赛马淘汰"机制,聚力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颠覆性技术。聚焦产业创新集群,服务经济主战场。坚持围绕优势产业完善创新链条,推动长板领域递进式突破升级,加速技术、知识、人才、平台、资本、机构等资源要素的汇聚整合,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经济时代下产业创新集群。

明确"什么是创新人才,创新人才从何而来",是引聚人才核心环节。创新人才是所有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的人才,必须既放眼全球、也望眼地区、又着眼自身,努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深刻把握当今世界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竞争重心上移、跨国流动高频等鲜明特征,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国际人才竞合,加快布局海外商务中心,深化"全球城市伙伴计划",创新实施"国际校友伙伴计划",在全球坐标中打响"人到苏州才有为"品牌。深刻认识区域合作从"零和博弈"向"正和博弈"转变的时代大势,充分利用长三角一体化时代际遇,积极参与建设沿沪宁产业创新带、G60科创走廊,推动上海科研院所、知名高校与园区科技型企业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将智力资源协同嵌入城市合作、区域协调发展大局。充分利用本地高层次人才队伍厚实底座,力求突破本土创新人才孕育质变临界点,提档升级"金鸡湖合伙人计划",创制"领袖培优班""卓越团队研学社"等系列精品课程,形成衔接有序、梯次递进的人才培育机制。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