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组织部部长2022年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党课讲稿、经验材料-251篇(第37/54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62166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073分钟

选好对象,如何培养至关重要。

据播州区中等职业学校党委副书记杨金介绍,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播州区在区职校组建"遵义市播州区团校""校企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和"乡村振兴人才服务中心",建立组织系统、区直单位、乡镇党委、村支两委和职校团校"5+1"帮带培育机制,构建"政府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后备干部培养体系。目前共成立校内博士工作站1个,校企合作平台3个,乡村振兴人才交流中心1个,校外教学实训基地19个。

在播州区中等职业学校电商班,一场直播带货课程正在进行,主播、副播、选品、盘点、发货......每个环节环环相扣,有条不紊。

钟兆鑫是2020年秋季电商班学生,是播州区致力培养的带货主播,后备干部长期班的一员,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有乡村振兴课程,包括政治素养等理论课、综合素质课等。"希望通过学到的知识,把家乡的特色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钟兆鑫说。

17岁的皮天财是铁厂镇河西村人,播州区中等职业学校2020届现代农艺班学生,也是后备干部长期班的一员,主要学习种植养殖技术,擅长种植花卉、苗木。

"以后打算回村里上班,当村里的带头人,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村里的发展上,带领老乡一起致富。"皮天财说。

播州区坚持边学边悟,学用结合的原则,设置思想政治、乡村振兴、综合素质等41门主体课程,用好工业园区、农业坝区、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等实践基地,采取"理论+基地+实践+测试"模式,提升培训质量。采取后续储备一批、换届使用一批和引导创业一批的方式,推荐168名后备干部到合作社、园区锻炼,支持104名后备干部创办小微企业和各类经济实体。

最近,在播州区芶江镇吉心村,村民正忙着种植玄参,田间地头里满是忙碌的身影。

"今年我们村计划种植玄参1100亩,茯苓、黄精、金银花、菊花1100亩,都是订单收购,不愁卖。"吉心村党支部书记李良均说。

吉心村曾是省级一类贫困村,山多地少,土地分散,可规模利用的土地更是有限。

"以前,有撂荒的,有种树的,有种口粮的。"尽管我们村在2019年底顺利脱贫,但没有像样的产业。

李良均是播州区乡村振兴后备干部培养对象,去年村支两委换届,李良均成为吉心村党支部书记。

去年,吉心村种了700多亩中药材,李良均先作试点,所学派上了用场。"不能埋着头种,得讲科学,根据土地酸碱性、水分等,有针对性地选品种。"

从种到收,各个环节离不开人,带动了村里的劳动力就业。"长期务工的村民有100多人,务工费一天100元,加上年底还有分红,村民们主动多了。"李良均介绍,下一步,吉心村将利用毗邻乌江寨国际旅游度假区的优势,大力发展康养旅游和乡村民宿,助推该村农旅融合发展。

截至目前,播州区通过村务员改革,有288名村级后备人才通过"考试+考察+考核"方式进入村务员队伍,其中,234名通过换届选举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着力构建"村级后备人才-村务员-村(社区)'两委'班子-村级组织领军人才"的人才培养链条。

村道蜿蜒、屋舍俨然、产业连片......近日,走进播州区马蹄镇军河村,处处洋溢着乡村的悠然自得。马蹄镇军河村党支部副书记李龙正在走家串户,宣传农机补贴、良种补贴等惠民政策。

"既然决定回到家乡,就要脚踏实地多为村里做点实事!"今年31岁的李龙是一名退伍军人,说话铿锵有力,办起事来更是雷厉风行,群众很喜欢和他打交道。

作为播州区培养的村级后备人才,2021年7月,李龙通过层层考核,正式成为一名村务员,2021年11月当选为军河村党总支部副书记。

"要发挥好自己的优势,继续办好村里的产业,增强自身本领,更好服务群众。"李龙说。

罗长艳也是播州区"双培养"工程成长起来的后备人才。2020年10月,在播州区中等职业学校就读旅游服务专业的罗长艳,通过见习方式到新华社区任工作员,协助主任处理村级事务。

去年,通过招考,罗长艳正式成为一名村务员,如今,她已是新华社区居委委员。

"这小姑娘真的不错,学习能力强,角色转变快,不怕吃苦。到村工作才一个多月的时间,大部分工作都已经上手。"说起罗长艳,村里的同事纷纷赞不绝口。

乡村振兴,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聚集,乡村振兴才有底气。

播州区通过选拔、培养、使用等途径,全力推进"双培养"工程,通过健全机制,建好"人才库",发挥人才队伍的干事激情、创业热情,搭建起农村地区大有可为的发展舞台,让领军人才和后备人才在乡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招远市委组织部部长刘杰:释放"人才引擎"澎湃动能厚植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智慧支撑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2022年,招远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实施人才强市首位战略,以求贤若渴的迫切姿态、惜才爱才的优良环境、育用结合的开阔视野,释放"人才引擎"的澎湃动能,让"美好相遇"结出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的"共赢果实"。

一、处理好"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关系,广开渠道聚人才。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人才引进战略,在外"搭台"、在内"引渠",积蓄人才流动的"洼地效应"。一是围绕走出去提升"品牌力"。深耕"金都聚才"品牌效应,靠名企名校行、高端人才招远行等活动起势,用"招才引智工作站""引才大使"等渠道聚流,打造人才品牌盛会,储备各行各业"群英谱"。二是围绕引进来激发"向心力"。注重以商请才、以才引才、乡情唤才同频共振,将人才理念融入企业生命周期,放大在招博士、企业领军人才、优秀青年创业人才"虹吸"作用,拉近"人才圈"、扩大"朋友圈"。

二、处理好"为他所用"和"为我所用"的关系,量体裁衣留人才。变人才"削足适履"为我们"量体裁衣",从"为他所用"的角度研究问题,释放人才"为我所用"的凝聚力。尊贤重才让人才"活"起来。完善党委结对包帮高层次人才、特殊人才一事一议机制,选树一批忠诚干净、吃苦耐劳、创新创业典型,在全市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容错纠错让人才"闯"出来。进一步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以"容错"鼓励探索创新、开拓创造,以"纠错"确保有错必纠、有过必改,让干事创业的热情竞相迸发。竭尽所能让人才"留"下来。既着眼解决人才事业发展的"大事",又竭尽所能办好住房保障、子女入学、户籍迁入等"关键小事",探索人才价值资本化、股权化有效路径,以不断攀升的归属感、成就感、获得感拴心留人。

三、处理好"人才引育"和"人才红利"的关系,不拘一格用人才。突出用人单位的引才用才主体作用,采取兼职服务、项目合作、技术入股等形式,大力吸引"候鸟型教授""星期天工程师"等为发展"添翼"。一是在产业发展中当领军。深度实施产才融合战略,推进"青年人才集聚"工程,紧扣优势产业链部署人才链,形成产业升级与人才涌现的良性互动。二是在创新平台中显身手。推动"政产学研用""人才飞地"平台提档升级,打造人才引领科技、科技催生平台、平台集聚人才的良性循环。三是在一线实践中挑重担。深入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工程,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通过培养本土人才,引导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使招远成为广纳英才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YMG全媒体记者慕溯整理

加格达奇区委组织部部长万茹华: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保障推动加区转型振兴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宏阔的历史视角和深厚的历史智慧,全面总结了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为全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注入强大思想动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用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加区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突出理论武装建设,为加区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要紧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及《决议》精神,不断加强理论武装。要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切实学懂弄通做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以开展机关能力作风建年为契机,大力实施"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工程,举办党政一把手、换届后乡领导班子、年轻干部、新任职干部等主体培训班次。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党员、干部和公务员学习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程。坚持个人自学和集中学习、线下学习和线上教育、系统学习和专题研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组织领导干部及年轻干部到发达市县学习取经,开阔眼界、拓宽思路,为建设高水平幸福林海城市铸魂赋能。

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为加区高质量发展选贤任能。要大力开展能力作风建设,从思想、能力、作风、廉政等方面入手,着力打造"四个过硬"、建设"四型"领导班子,即打造政治过硬的发展型领导班子、能力过硬的业务型领导班子、服务过硬的为民型领导班子、纪律过硬的廉洁型领导班子。进一步优化干部"选、育、管、用"工作,以干部队伍高素质保证发展高质量。大力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优秀干部,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探索建立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加格达奇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擂台赛"的方式,以"擂"选人,以"事"识人,以"岗"育人,以"需"用人,从年轻干部储备库中选拔部分优秀干部进行重点培养。通过疫情防控"火线淬炼",信访工作"一线锤炼",巡察工作"实践历练",着力打造一支"善谋、敢断、担当、实干"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通过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大力宣传担当作为先进典型,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创新党建综合载体,为加区高质量发展固本强基。全面加强各层级各领域党组织建设,扎实推动基层党建与各项工作深度融合,确保上级的决策部署在加区落实落地。做实农村党建。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强乡扩权"改革;持续开办"乡村擂台",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强城市党建。围绕治理能力提升,持续开展"有事您说话"主题实践活动,建立上下贯通、多网融合的社会治理体系;抓好经开区党建,以党建引领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持续推行"行业部门主抓+乡(街道)兜底"的"两新"党组织管理模式。做优机关党建。围绕"五强"机关创建,丰富"三会一课"实战演练内涵。深入推进"五优"学校、"五型"国企党组织创建,统筹抓好公立医院、离退休干部党建,努力实现各领域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创新党建载体,深入推进"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党建品牌创建,全面落实"五类四化三融"重点任务。抓好党建品牌内涵扩展和延伸,抓实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对群众"微服务"工作,加大党建品牌宣传推介力度。

健全人才工作体系,为加区高质量发展引才聚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持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按照地委即将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具体配套政策。以实施本土人才回归工程为重点,构建务实有效引才机制,推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和"绿色通道"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工作,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政策举措聚才汇智。聚焦"双寒"产业,建立配套完善、因材施教的人才培育机制,持续提升重大人才工程对本土人才的支持比重。健全人才向基层一线、向急难险重一线流动机制,立足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和使用人才。积极推动各项人才政策落实落地,继续实施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对接联系优秀人才制度,发挥住房保障、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各项人才政策作用,择优宣传选树表彰宣传一批人才典型,积极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业的良好氛围。

广安市委组织部:致广大而尽精微安天下以向未来-解读2021年党建引领下的广安"善治码"

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于趋时、其势已成,期于利民、其兴可待!

谋实招、利长远,治理呈现新格局;

强基础、增活力,民生展现新面貌;

攻重点、破难题,工作取得新进展;

铸匠心、争一流,实践创出新亮点。

2021年,广安市坚持党建引领、与民同心,图难于易、为大于细,不断优化治理体制、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以一串串"善治码"书写广安之治新篇章。

180.1600.12-解锁理论武装"领航码"

培铸根与魂,坚持学思践悟、滋心淬魂,筑牢思想高地、信仰之基。广安市把学懂弄通做实创新理论作为贯穿基层党建工作的主题主线,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打造"我在小平故里讲党课"宣讲品牌,创新推出全省首个广播栏目"我在广安读党史"180余期。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美丽广安"教育实践和"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微党课比赛等特色活动,举办党员教育培训班1600余期、培训党员12万余人次。

6.7.30-解锁工作运转"提速码"

把握质与效,注重以上促下、建章立制,强化主动精神、主体之责。强架构稳运转,强督导重落实,推动城乡基层治理全域贯通。实施"乡村善治强基、城市提质增靓、党建赋能增效、示范提档升级、优势转化凸显、运转贯通协同"6大工程,落实"五个一"工作调度机制和"一月一主题"推进制度,开展专项督导、专题调研7次,30项年度任务圆满收官。

1955.110.775-解锁干部队伍"笃行码"

高扬严与实,突出高线选人、底线思维,换来清风正气、担当之干。高质量完成村(社区)"两委"和乡镇领导班子换届,按"每月学一次,连续学半年"思路对1955名新任干部开展任前提能培训。深入开展"两提三送五亮相"和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完善党组织运行规则,出台"一肩挑"后监督管理办法,顺利实现"五好"目标,有效破解换届"后遗症"。选拔110名"五类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择优选聘社区"两委"、小区党组织书记、治理专干775名。

682.505.4319-解锁组织体系"强基码"

保持稳与进,攻坚"两个覆盖"、提质扩面,厚植执政根基、组织之力。以"领航工程"为统领,实施"乡村强基""城市提质""新兴賨州""行业补短"四大行动,全面筑牢基层基础。构建城市"区域化"、乡村"网络化"党建格局,在全覆盖成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和升格682个村级党组织基础上,新建基层党组织505个,发展党员4319名,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更加严密。

264.753.10-解锁市域治理"呼叫码"

抓住纲与本,聚焦平安和谐、安居乐业,解好民心所呼、民生之盼。深化"广土安辑"城市微治理,开展"賨州里·好安居"小区分类治理,改造264个老旧小区,建成智慧安防小区753个。深入开展"人民阅卷·广安行动",聚焦"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整改物业管理差、小区私搭乱建等问题2万余个。创新开展"重点办+面上办+大家办",完成"微项目""微心愿""微实事"37.9万件。实行"全科网格"管理服务,实现"人人入网、事事入格、一网联动、一格解决"。

55.24.371-解锁优镇兴乡"赋能码"

找准破与立,持续巩固深化、拓展延伸,释放发展潜能、改革之利。编制乡镇(街道)权力清单和属地事项清单、社区事项准入清单,下放55项县级部门行政执法权限,推动"行政末梢"向"治理枢纽"转变。扎实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细化落实"1+24+1"实施方案,编制县域内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划分371个乡镇级、村级片区,系统再造乡村发展格局。

110.12.35-解锁同城融圈"制胜码"

鼓足气与劲,牢记国之大者、民之小事,永葆攻坚作风、尽锐之势。聚焦治理重点难点堵点开展三项攻坚。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后续治理"五心"工程,110个安置点党组织、自管委带领搬迁群众致富增收。构建渝广毗邻乡镇"九联九共"治理模式,联合重庆12个区县发布十大项目,有效提升边界治理效能。市本级向35个城乡结合部重点社区划拨资金350万元,"一社一策"对试点社区开展靶向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乱象得到有效遏制。

1230.131.120-解锁共建共治"同心码"

架起桥与船,秉持众人拾柴、众擎易举,汇聚多元参与、各方之智。坚持"六治融合",健全党建带群建、基层自治机制,"一约二会三团"自治体系更加完善。深入开展"红色联姻",规范培育社会组织1230个,131家社会组织入驻城市社区提供服务。搭建党建先锋区论坛、民主协商平台,在"两代表一委员"中广泛开展"我为基层治理献一策"活动,收集意见建议120余条。

90.29.20-解锁示范创建"品牌码"

率垂先与范,始终干在实处、勇立潮头,引领基层实践、探路之先。深入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创优"双创"工程,中省市三级示范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广安区"小平故里红"、华蓥市"三红党建"等县域党建治理品牌竞相涌现。成功创建典型示范90个,其中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3个,党建示范园区、示范小区等省市级示范单元87个。隆重庆祝建党100周年,获得"七一勋章""两优一先"等国家级、省级表彰表扬的各类先进29名。开展"广土安辑·善治筑基"创新案例评选,20个集中展示全市基层治理经验做法的优秀创新案例脱颖而出。

3000.233.76-解锁基础保障"升维码"

落细刚与柔,做到严管厚爱、保障到位,激励干事创业、奋进之志。足额保障村级组织工作运转、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和离职村干部生活补助。按照不低于3000元/月标准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村均不低于2万元/年预算绩效报酬,建立"四岗十二级"社区专职工作者薪酬体系,进一步激发村(社区)干部活力。持续鲜明年轻干部到一线去、优秀干部从一线来的导向,233名受过表彰表扬的驻村帮扶人员得到提拔重用。优化组织阵地保障,投入800万元建成"賨州里"多功能区域化党群综合体,提档升级党群服务中心76个。

度之往事,仍待明理增信;验之来事,更须勇毅笃行。广安市基层治理工作将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狠下涓滴之功,汇成磅礴之势,奋力走好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的赶考之路,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沧州市委组织部部长李治义:项目化推进差异化创新、集中力量破解难题实现组织工作新突破

柯俊同志在全省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要深入研究解决组织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坚持一切工作都要奔着问题去、奔着解决问题去,以重点难点问题突破带动整体水平跃升。这种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强大原动力。问题是谋求创新的起始点,也是推进工作的着力点。沧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紧盯关键领域、紧扣重点难点,坚持项目化推进、差异化创新,集中力量破解难题实现组织工作新突破。

坚持求解化思维,把十大难题变突破课题。谋全局、抓重点,必须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今年年初,沧州市将"2022年度全市组织工作怎么干"列为第1号调研课题,组成由各方参与、精干高效的5支调研队伍,分模块、分领域先后深入县乡、企业、高校、市直部门等开展走访调研,全面了解当前组织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在此基础上,紧紧围绕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安排部署,立足沧州组织工作发展实际,按照"小切口、出实效、有特色、可推广"的原则,确定了十项年度集中攻坚的重点突破任务,制定出台了《关于集中力量破解难题实现组织工作新突破的实施方案》,以解决问题为指引,集中力量抓大事、要事、急事。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聚焦全市部分年轻干部选育不精、干部队伍本领恐慌,特别是换届后新任干部基层历练不足、思路不开阔、群众工作不熟悉等实际问题,着力在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健全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常态化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干部队伍执政本领以及构建全方位干部监督管理体系等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将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完善基层治理机制、打造数字党建智慧党建作为重点突破任务,用抓先进、抓示范与抓整顿、抓后进并举的方式,借助新手段、搭建新载体,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为解决组织工作各模块信息分散管理服务水平不高、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基础薄弱、"大党建"机制落实不到位等突出问题积累鲜活经验。人才工作方面,瞄准"把沧州打造成为产业技术创新的蝶变之地、创新人才集聚的凤栖之地、创新活力奔涌的丰沃之地"的目标定位,以破解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作用发挥不充分等主要瓶颈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努力在优化引才聚才生态上实现新突破。公务员队伍建设方面,重点解决公务员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薄弱,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与新形势新要求有差距的问题,通过精准化选录、多渠道培养等方式,综合施策、系统发力,不断提高全市公务员队伍专业化水平,努力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项目化管理,把工作任务变工程项目。借鉴抓经济工作的先进理念、科学方法,按照"工作目标化、目标项目化"要求,实行组织工作项目化管理,把十项重点突破任务具化为一个个项目,推动工作精准落地、有效落实。严格工作标准,变"软任务"为"硬指标"。坚持一项任务一个工作专班、一份实施方案、一套推进流程、一项考核机制,并做到工作项目、工作内容、完成时限、责任科室和责任人"四明确",使工作任务从定性到定量、从笼统到具体。年终,将组成评审团,通过实地查看、科室联评等形式对项目进行综合评审,对照既定目标全面考核验收。精心组织实施,变"无形抓"为"有形抓"。坚持"谁立项,谁负责"的原则,实行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制定项目实施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做到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实现组织工作有板有眼、有处可抓。为解决项目实施中"不敢抓、不会抓、抓不好"的问题,推行部领导分包机制,建立月调度、季汇报、年考评方式,及时总结工作经验,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明确具体推进举措。严格考核奖惩,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项目实施情况与干部年度考核相挂钩,作为评先评优、提拔晋级的重要依据,开展年度优秀项目评选、组织系统亮点工作选树等活动,经常性组织现场观摩、项目拉练,放大示范效应,激励比学赶超,形成"一个项目一面旗、一批项目带全局"的生动局面。

坚持差异化创新,把工作难点变创新亮点。改革创新是组织工作的力量之源、取胜法宝,也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没有改革的勇气、创新的锐气,就不会有发展的朝气。沧州市坚持一个项目一批试验田,将每项突破任务交由牵头科室和3-4个县级组织部门共同完成,市县两级集中优势、整合资源、聚力突破,并立足区域实际差异创新,稳步推进组织工作从点上探索到面上推广、从重点突破到整体推进、从经验做法到长效机制的持续拓展提升。比如,针对人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市级层面对近年来中央和省市委关于人才领域的政策文件进行全面研究,充分吸收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系统梳理人才引育用各环节的政策需求,研究起草了加快建设新时代人才强市的"管总"政策,配套建立多项具体实施细则,整合优化形成"1+N"人才政策体系(1+N:1即《加快建设新时代人才强市的实施意见》,N即沧州市高质量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引进若干措施),创新实施"四六六四"人才工程(四六六四:即人才引进四大工程,人才支持六大计划,人才服务六大保障,引才机制四大平台),全力做好"引、育、留、用"四篇文章。各县(市、区)着眼区位特点、发展现状、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等实际,遵循中小城市人才智力引进规律和特点,发挥比较优势,细化承接落地的推进举措。再比如,把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作为推动干部工作改革创新的突破口,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实践、面向群众的选人用人导向,积极探索实施"三个提升"(提升党性宗旨观念、提升担当作为能力、提升吃苦抗压精神)专项行动,着力打造教育培训、一线淬炼、墩苗筑基"三大平台",用好用活"一线工作法"、多维度调研发现优秀年轻干部机制等,为持续发现掌握、培养选拔一大批年轻有为的生力军提供有效抓手。

聚焦面朝大海向海图强、围绕"四轮驱动"广聚各方英才-党的十八大以来钦州市人才工作综述

连续8年引进73名博士后到钦州开展实践锻炼,成为全国博士后实践活动最成功案例;绿传科技荣获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创下广西企业全国最高规格"双创"赛事上的最好成绩;引进见炬热管理新材料及集成电路精准温控项目,突破国内"卡脖子"技术难题......一项项人才新政、一个个引才项目在面朝大海的钦州大地上春暖花开、硕果累累。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聚焦建设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门户港、向海经济集聚区和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区,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充分释放自贸试验区的人才政策红利,着力打造产才融合的"北部湾样板"。全市各类人才资源总量达25万人。

在政策机制上大胆改

激活人才工作"源动力"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钦州市建设"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枢纽城市人才支撑若干措施》等54份政策,涵盖人才补贴、住房安居、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方面内容,大幅度提高人才奖补和资助标准,不断释放人才活力,凝聚创新动能,以制度创新形成"钦州经验"。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