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1月党建评论-17篇(第3/1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351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6分钟

中国式现代化还体现在精神文明的繁荣进步上。精神力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为深沉厚重的力量。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和重要目标。将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更高水平,也始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指向。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带来人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突出。为适应这一趋势,"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踏上新征程,面对前进道路上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思想的引领、文化的滋养、精神的支撑,所以必须抓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提供高质量文化供给,不断满足人民更高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为现代化建设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国式现代化更体现在"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上。当前,面对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们要加深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理解,增强实现"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行动自觉,努力让"方方面面都要强起来"。

把握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一方面,大力发展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努力加强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从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出发,充分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并采取切实措施,坚定不移地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汲取历史经验。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世界奇迹,也创造了精神文明繁荣进步的丰硕成果。应该说,这与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创造性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是分不开的。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在当今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为顺利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我们可以从过去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中获得启示,深化对"两个文明"协调发展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努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整体跃升。

满足多样需求。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前提,也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需要。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物的不断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这就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客观上就要求"两个文明"协调发展。通过抓好经济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又通过抓好文化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总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同步改善。

坚持统筹规划。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必须落实好党中央关于"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从中明确如何实现"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实践要求,将之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开启新征程,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上,我们都要把握各项工作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做好促进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统筹规划、协同治理、久久为功;从落实"一岗双责"抓起,层层压实责任,建立健全促进"两个文明"均衡发展的理念及体制机制,加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制度化建设,常态化推动"两个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避免"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立足新发展阶段,更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在高质量基础上发展,不断将"两个文明"建设推向更高水平,实现国家硬实力与软实力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三点发力,努力破解乡村人才"三大难"问题

发表时间:2023-01-11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产业要靠人才来干,文化要靠人才来兴,生态要靠人才来美,组织要靠人才来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如今,农村进入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阶段,农业逐步迈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人才优势在乡村振兴中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乡村人才存量不够、素质不高、活力不足"三大难"问题,已成为影响乡村振兴有序推进的隐忧。破解乡村人才难题,要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充盈人才"朋友圈"、搭建实践"成长链"、优化发展"生态圈",打造形成队伍兴、黏性强、活力旺的生动局面。

充盈人才"朋友圈",破解乡村人才"存量不够"难题。"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当下乡村地区容易人口外流,加之吸引人才的优势并不明显,"缺才""少才"成为乡村人才的"第一难题"。激活乡村人才存量,应注重深挖掘,充盈乡村建设人才"朋友圈",壮大人才基数。树立"以用为本"用才理念。乡村有着独特的人文特色、民俗民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须从大局、长远考虑,不仅需要"专业强、格局大、思维广"的外部人才做"加法",还需要"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本土人才添助力。乡镇各级组织要善于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倾听群众心声,实地踏查需要。在用才举措上,尽量减少头衔、学历、性别、地域、年龄等刚性约束。围绕"一产一策"聚才举措。目前乡村各地新农业、新能源、新文旅等产业链不断发展,乡镇各级组织应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引才引智,通过摸底调研、自荐申请、行业主管推荐、拔尖专才评选、各类人才技能大赛等多渠道,把乡村有号召力的"带头人"、有行动力的"农创客"、懂技术的"土专家"、善经营的"新农人"等各类实用人才纳入乡村人才信息库,按照实际技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划分成生产型、技术型、经营性、社会服务型以及技能带动型人才等进行登记造册,实行动态管理。推行"双招双引"揽才活动。推动农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助力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离不开科研能力经验丰富的高级专业人才。要抓住优秀人才回流的契机,大力引才,将优秀人才集聚到乡村振兴一线。外出务工经商、开办企业人员等乡贤能人,他们对故土的发展更愿意投入感情和精力,要打好"乡情牌""乡愁牌",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同步推进,组建联络组,设立招才专员,建立驻点人才工作站,举办家乡推介会、老乡恳谈会等招商引智活动,强化与在外英才的交流与合作。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