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方案
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把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作为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方式,以政治强引领、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强教化、以自治强活力、以智治强支撑,全面提升乡镇党建加乡村治理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建设"〔...〕"贡献〔...〕力量,特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目标
到2025年7月底,〔...〕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到2025年底前在全镇推开,具体为:围绕深化和完善村级自治的目标任务,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组建村民理事会,形成村党(总)支部领导、村民委员会指导、村民理事会搭台、村民广泛参与的农村基层治理新格局。注重发挥群众在村级事务决策、管理和服务中的主体作用,努力实现问题在第一时间发现、事情在第一时间解决,矛盾在第一时间化解的目标。
三、工作内容
1.坚持以强化政治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领导力。立足实际,以开展"创绩提升"为契机,探索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群众"主人翁"作用,聚焦热点难点问题,增强村民议事作用和积极性,让村民来"唱主角",营造浓厚的乡村治理氛围。一是完善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健全以镇党委为领导,村党总支、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民理事会为基础,以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代表会、禁毒禁赌会为纽带,综治中心、村级妇联等其他组织为补充的协同共治组织体系。二是强化村党组织领导作用。健全完善网格化治理,优化村级网格划分,每个网格设包联干部1名、网格长1名、网格员若干名,建立健全"行政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群众"的四级网格化服务治理体系,每个老党员带动3名普通党员,每名普通党员联系至少10户群众,形成'1+3+N'的党员联户制度、'党组织+党员中心户+党员+群众'的工作机制,做到联系服务群众精准化、精细化。三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开展党员联系农户、党员户挂牌、承诺践诺、设岗定责、志愿服务等活动,推动党员在村民自治中带头示范,带动群众全面参与。
2.坚持以自治建设为基础,强化基层治理水平。一是强化村规民约执行。开展《村规民约》完善工作,将村务管理、环境整治、家风民俗等关键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多形式创新开展主题鲜明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主题党日、党小组会、村民理事会议和村民会议,深入开展学习讨论,扩大《村规民约》认可度,强化村民自治的权威性、执行力,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水平。二是注重党组织作用发挥。加强党员志愿者、"农村三老"等治理队伍建设,组织党员填写《承诺书》,结合党员岗位职责和自身情况作出承诺,大力提倡党员日常工作、平常生活中佩戴党员徽章,党员门口张贴"共产党员户"牌,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大力开展交农民朋友。进一步发挥农民朋友在基层各项治理工作的"探头""前哨"作用,使交友对象变成该村的"维稳信息员""动态信息员""治安信息员",从最困难的事情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用心用情和农民交朋友,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3.坚持以法治建设为保障,营造浓厚法治氛围。一是持续打造民主法治示范村。以开展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为抓手,以建立"法律明白人说事"点为契机,以村组干部、老党员、老干部为队伍,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着力打造〔...〕法治特色品牌样板,建设精品法治文化广场、文化走廊、普法公园等普法宣传阵地,提升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整体水平。二是深化公共法律服务。建立"法律明白人说事"制度,围绕农村经济发展、村庄建设、社会和谐稳定、基层组织建设和法治乡村建设等内容,以民主说事为形式,搭建交流议事平台,为村民开展法律服务,及时了解掌握村民诉求,主动协助村民矛盾纠纷化解。三是强化推动普法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农村法律明白人队伍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利用法治讲堂、主题党日活动、法律明白人说事点活动等形式,组织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培训和国家政策法规宣传,引导村组实现自治德治法治智治相融合。
4.坚持以德治建设为支撑,凝聚向善向上力量。一是开展"最美"系列评选。结合"〔...〕先锋""最美人物""孝满香都"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广泛发动干部群众,深入挖掘基层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对最美人物事迹进行展示宣传,引导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二是挖掘乡村道德规范。组建道德评议队伍,发挥党员干部、村组长、群众代表及其他德高望重群众作用,在坚持理性教化的前提下,依托道德讲堂、道德评议等形式,鼓励群众通过道德评判参与乡村事务、邻里调解、敦风化俗等事务;三是培育良好乡风文明。发挥党员干部表率作用,营造文明和谐稳定的治理环境。以"孝老爱亲""弘扬家庭美德"为主题,通过党员带头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团结友爱的社会风尚;通过孝老爱亲宣传教育、敬老爱老走访慰问、关爱老人志愿服务、文化活动走进村等形式,推动树立良好的家庭美德观念,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风尚。
5.坚持以智治建设为创新,强化治理能力优服务。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探索线上线下实践模式,推动村民自治数据化、智能化、信息化。一是公共服务信息化。基于数字乡村平台能力,利用乡村智慧大屏,打造农村信息通知应用"云广播",借助摄像头小喇叭和外接音柱,进行疫情应急、党建宣传、反诈教育、自然灾害等通知,满足各村党建宣传、防汛抗旱等信息传播需求。二是智慧党建数据化。发挥"党建云"平台优势,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强化和创新"三会一课"活动内容和形式,在线开展各种组织生活,动员全体党员参与到"党建云"平台的学习教育工作中,通过"互联网+基层党建"的模式,实现党员学习管理的便捷化、常态化、规范化。三是服务群众智能化。加大"互联网+党建"推进力度,切实把"〔...〕'溪'心为民"行动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充分利用好乡村规划师小程序、党建云管理系统,积极探索建立"党建+互联网+网格"服务管理模式,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建成"智慧乡村"信息化平台,切实为群众解决一批重点难点问题,推动乡村治理创新,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乡村治理现代化插上互联网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