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宣传思想类党课合集8篇63000字(第3/7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6725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25分钟

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旗帜亮出来、扬起来,必须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要下一番真功夫把举旗帜的深刻内涵学习好、领会深、领悟透,把每一项具体工作做细、做实,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二、聚民心,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聚民心,就是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把全党全国人民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这一重要论述,深刻分析了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形势、机遇、挑战,深刻阐释了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在于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宣传思想工作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指明了努力方向。

(一)人心最为难得,精神最可宝贵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人心不强。没有振奋的精神、没有凝聚的民心、没有高尚的品格、没有坚定的志向,一个民族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回望近代以来的民族复兴历程,每逢人民精诚团结、进取精神勃发的时刻,就能创造一个个胜利的奇迹。我们的国家之所以能历经磨难而不衰,我们的民族之所以能千锤百炼而更勇毅,原因就在于民心牢聚、信心坚强、精神振奋。

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今天,民族复兴的胜利曙光在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战略目标,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更加需要坚定自信、鼓舞斗志,更加需要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宣传思想工作是做凝心聚力工作的,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更显责任重大、分量千钧。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不仅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在精神上也要强大起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改革创新体现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反映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要求,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振奋全民族的精气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二)让主流声音、核心价值观在舆论场中更加响亮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导思想、主流文化,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多元现实、问题挑战。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特别是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的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

越是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就越是矛盾凸显期、思想交锋期。宣传思想工作要担当聚民心的使命任务,就要紧紧围绕人们的现实思想困惑,针对认知误区,不断提高理论宣传和思想解惑的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在多元中立主导,在众声中聚主流,积极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要紧扣新时代的特点要求,把握新方位、迎接新挑战,对重大问题、疑难问题、社会热点问题加强引导,让主流声音、核心价值观在舆论场中更加响亮,让人民群众的思想状态和精神面貌更加敞亮。

(三)把亿万人民凝聚到党的周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我们,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只有下大气力做好人的工作,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团结、凝聚亿万人民,我们才能把广大人民凝聚到党的周围,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就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担当起聚民心的使命任务,在凝心聚力、立根铸魂上狠下功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注重凝聚广大人民群众,越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越要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更大贡献。

三、育新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将"育新人"作为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之一。他强调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并指出,"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性,深刻回答了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的科学方法论,是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遵循。

(一)育新人,就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首先体现为人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过硬。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才能培育昂扬向上、奋斗不息的精神气质,确立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的精神坐标。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就是要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继承和弘扬人民群众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民族复兴大业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道德支撑。

(二)育新人,就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是培育坚定的理想信念。历史和实践都充分证明,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才能高,眼界才能宽,心胸才能开阔,才能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担当起时代重任。育新人,就要从筑牢理想信念这个精神之基入手,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做有定力、有情怀、有担当的新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广泛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呈现乡村文明新气象,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

(三)育新人,就要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特别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育新人,就是要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尤其是朝气蓬勃的青年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要把"培育什么样的价值观"同"培养什么样的人"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民族复兴大业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四、兴文化,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必须"兴文化",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把"兴文化"作为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的关键和要害加以强调,进一步凸显了文化工作在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作用,为提升文化工作的质量水平明确了努力方向和基本遵循。

(一)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然而,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也不同程度出现了一些文化焦虑、缺乏自信、"精神滑坡"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创新创造的繁荣动力与发展潜力。兴文化,就是要把文化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地位,承续优秀文化的血脉与传统,破解当前文化发展面临的难题与困惑,提升社会的文化品位,凝聚国民的文化力量,使民族和国家始终能汲取不竭的前行动力。

(二)兴文化,就是要使社会主义文化强起来

兴文化,最重要的就是要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党的十九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一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要增强"四个自信",这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地位和作用认识的极大深化,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兴文化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激发文化活力,走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使社会主义文化更好发挥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强大精神力量的重要作用,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三)兴文化,就是要提升文化创造力和创新力

兴文化,关键在于创新和创造。要注重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特质,坚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大胆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为新时代鼓与呼中滋养社会、铸造国魂,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无论是日常文化生活还是文艺创作或互联网文化现象,都需要在充分激发活力的前提下提升创造力和创新力,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不断前进,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兴文化,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就能凝聚起13亿中国人民的磅礴之力。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齐心发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好声音"。

五、展形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展形象"这一使命任务。他指出:"展形象,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这一重要论述为新形势下开展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为做好新形势下对外宣传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展形象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文化自信不断彰显,中国不断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同时也面临巨大压力。2015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现在国际舆论格局总体是西强我弱,我们往往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这表明我国发展优势和综合实力还没有转化为话语优势。展形象,就是要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把展示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形象等,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务,积极主动作为有为,让当代中国形象在世界上不断树立和高大起来。

(二)展形象就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讲好中国故事是外宣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基本途径。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不断讲好中国故事,我们就一定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向全世界展示良好的中国形象,让世界看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要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习惯和特点,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表述,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要主动宣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提出中国主张。

(三)展形象就要提高中华文化传播力

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宣介优秀传统文化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就是要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只要我们能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我们就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实现中华文化扎根全球、造福人类的目标。■

④如何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2018年8月21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

意识形态工作是我们党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他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命题,放在了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位置,深刻论述了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重点任务和方法路径,为我们在新形势下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明确了方向目标,提供了根本遵循。而在此前,他也曾多次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复杂局面和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更加鲜明地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新时代,如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新课题。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立场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居于主导地位。2012年11月17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回答了我们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我们务必旗帜鲜明地讲马克思主义,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是我们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用这一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程,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一切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作斗争

当前,有一些人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已经不能解释现实;有人鼓吹"马克思主义僵化论",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僵死的教条。在实际工作中,马克思主义在有些领域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出现"失语""失声"的现象。更有甚者,一些国内外敌对势力极力宣传西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妄想让我们放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放弃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这些现象不仅在社会领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甚至在党内也一定程度存在,这必须引起我们的警醒。对此,2015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曲折历程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一旦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就会土崩瓦解。"这就要求我们补足精神上的"钙",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方向。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立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为人类求解放。我们只有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做到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才能够聚民心、集民智、得民力。有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我们才能在充满挑战的意识形态工作中牢牢掌握领导权和话语权。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

二、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关注和着眼于时代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发生的新变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取得了一系列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我们应该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新的重大时代课题。围绕这一课题,我们党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需要我们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大功夫、下苦功夫、下细功夫。

我们党向来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需要我们不断加强理论武装。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要深入学、持久学、刻苦学,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要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和研究工作,宣传这一思想的时代背景、理论内涵、丰富体系和重要意义,深化对这一思想的理论品格、思想脉络、实践价值的认识。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让群众了解、让干部精通,做到进机关、进学校、进基层、进军队,使之真正成为争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强大精神力量。要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部署,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掌握舆论传播主动权,加强网络建设和治理,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需要解决的问题。意识形态领域也是如此,我们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必须关注和着眼于时代问题。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不同的意识形态往往代表着不同的哲学思想,我们要善于从哲学高度发现和解决时代问题,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要不断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马克思提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我们只有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时代出现的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敢于直面问题,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

三、用严谨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说服人,不断增强"四个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发展历程中养成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广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就是"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按照中国哲学的话语,事物的根本就是"道",抓住事物的根本就是"问道"。而"问道"就需要用逻辑来表达,在现实工作中,就是要用严谨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来说服人。由此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民心,树立信心,成为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这条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条道路是民族的光明之路、人民的幸福之路。意识形态工作要坚定道路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这一理论体系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得出的,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紧密结合了中国的具体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意识形态工作要坚定理论自信,自觉用科学的理论夺取阵地,武装头脑,教育人民。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实践早已证明,这一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彰显突出优势、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好制度。这一制度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正是得益于这一制度的保障,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才取得了巨大的飞跃,人民生活水平才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意识形态工作要坚定制度自信,充分认识到这一制度的独特优势,推动制度创新弥补制度的不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