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1年党课讲稿合集12篇(第2/9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9063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03分钟

阶级的同情,而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的深刻揭示和科学把握所得出的必然结论。因此,我们忠诚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先进政治组织。中国共产党,本身就是对真理的忠诚,对科学的忠诚。在实践中能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一切宗教组织和封建迷信组织的根本区别,也是检验党员、党的干部是否对党忠诚的根本思想标准。

第二,中国共产党提倡的政治忠诚是建立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之上的,表现为对人民群众的政治承诺,是代表人民、服务人民,具有本质的人民性。《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曾经指出:"共产党员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毛泽东同志也明确指出,我们共产党员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对党忠诚,在本质上就是要忠诚人民,服务人民。在实践中能不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能不能与群众心连心,同群众同甘共苦,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与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及其政治组织的根本区别,也是检验党员、党的干部是否对党忠诚的根本工作标准。

第三,中国共产党提倡的政治忠诚是建立在对时代主题和社会前进方向的科学把握之上的,表现为对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是忠于时代、忠于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不仅在于它建立在对实践的正确认识和大量材料的客观分析基础上,还在于它本身是发展的、实践的和开放的。关注时代发展和实践的变化,根据实践与时俱进地推进理论的发展,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品质。马克思曾经指出,"共产党员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中国共产党作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能够做到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才能够由当初一个只有几十个成员组成的政治组织发展成为今天世界第一大党,才能够由一个在白色恐怖下秘密进行革命和战斗的党发展成为今天成功领导十四亿中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长期执政的党。在实践中,能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忠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当前检验党员、党的干部是否对党忠诚的重要时代标准。

第四,中国共产党提倡的政治忠诚是建立在对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和路线的坚定信念基础上的,表现为广大党员干部对党的真实情感,具有高度的自觉性。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和现代政治组织,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中国共产党强调共产党员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更要在思想上入党。中国共产党对每一个要求加入党组织的先进分子,都要求他们必须要认真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和制度,深刻理解党的性质和宗旨,真正认同党的理念。对已经通过组织严格考察并被组织接收的先进分子,在成为预备党员之前都必须要面向党旗庄严宣誓。因此,党员对党忠诚,本身就是遵守自己入党时对党许下的承诺,是作为党的一分子对党组织真实情感的具体体现。在实践中能不能自觉坚持党的领导,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能不能自觉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维护中央权威和组织形象,是检验党员、党的干部是否对党忠诚根本组织标准。总之,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忠诚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之上的,是建立对时代主题和社会前进方向科学把握之上的,是建立在对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和路线的坚定信念的基础上的,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统一。

四、对党绝对忠诚才能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两个大局"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变化作出的重大判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和发展改革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人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从国内来看,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矛盾的凸显期,发展中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这既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也给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那么,如何理解新时代党员对党绝对忠诚的客观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这个问题。

首先,对党绝对忠诚是新时代我国外部环境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当前,和平与发展已经取代战争与革命而成为时代的主题,国与国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相互联系和交往更加密切,人类正进入到"一球两制"与"合作竞争"的复杂时代,我国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既为我们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自身能力和素质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绝好平台,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给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了严重冲击。一方面,由于社会主义国家在当今由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环境下暂时处于弱势,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受到严重遮蔽。另一方面,由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社会主义力量遭受严重削弱,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从低潮跌入谷底,共产主义的声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它对世界人民的吸引力大大下降。再加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又借助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雄厚的物质基础支撑下,在政治上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军事上实行新炮舰政策,将西方文化和价值观输入到社会主义国家,并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分化"和"西化"的政治图谋。外部环境的这种深刻变化不仅影响到了一般群众的社会主义信念,也影响到了一些党员干部的政治立场和忠诚意识。他们有的开始怀疑社会主义最终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结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失去信心,有的甚至成为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思想俘虏。列宁曾经说过,资本主义和平发展的岁月,是使革命意志不坚定者远离斗争、忘却革命,庸俗思想泛滥的岁月。也就是说,从社会主义发展的总趋势看,在革命低潮时期容易出现对马克思主义的怀疑、动摇和修正,对共产主义前途的悲观失望。因此,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忠诚意识,使广大党员干部在西方敌对势力的"分化"和"西化"阴谋面前不"迷眼"、不"迷路",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横行时期不低头,在社会主义遭遇挫折和困难时期不泄气,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复杂环境中能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这是新时代国际环境风云变幻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的新的时代要求。

其次,对党绝对忠诚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仅是一个国家制定发展战略、路线、方针和政策等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主要外因。特别是当社会处于重大转折关头和转型时期,由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大变化和社会结构的重组,思想领域各种斗争尤其是在信仰方面的矛盾与冲撞往往难以避免和异常激烈,其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将尤为深远。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处于急剧的变化中,一方面,新的社会秩序正在逐步形成,整个社会发展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旧的社会秩序正向新的社会秩序过渡,大量的思想碰撞、观念更替、制度转轨,都使社会生活呈现出一种混乱的态势,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态度、社会行为都产生影响和冲击。党员、干部是这场社会变革的引领者,同时也是受其冲击最大的群体。在当前这一社会转型时期,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在思想上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比如: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使一些党员、干部开始模糊市场经济的边界,个别人甚至把市场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带到党内,大搞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使一些党员、干部逐渐忘记了自己的服务角色,有的甚至完全颠倒了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由"公仆"变"主人",成为骑在人民群众头上作威作福的"官老爷";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使一些党员、干部容易忘记权力的"公共性质",有的甚至以权谋私,处处与民争利,把权力当作捞取个人利益的便利工具;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使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开始变得迷茫,有的甚至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组织信个人,完全忘记了党的宗旨和党员的身份。党政干部队伍中的这种蜕化堕落和腐败变质现象,严重地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是潜伏和寄生在党的肌体中的毒瘤和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威胁。因此,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忠诚意识,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能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守党性原则,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条件下牢记自己的"公仆"角色,在利益结构深刻调整的条件下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在思想深刻变革的情况下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是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客观要求。

再次,对党绝对忠诚是新时代党的历史方位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历史方位决定了党在不同阶段的中心任务和奋斗目标,体现了党在社会发展和党的自身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坐标和走向。它不仅是我们科学制定和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我们加强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的根本指针。中国共产党已经经历了100年的辉煌岁月,党的历史方位已经发生了新的重大转变。执政党的地位使中国

共产党掌握着丰富的社会资源,获得了更好为人民服务的条件,也严重冲击着党员、干部的权力观、政绩观、地位观,增加了党脱离群众甚至腐败变质的危险。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主要任务是领导人民革命以夺取政权。为了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因为只有自觉维护群众的利益,真心关心群众,党才能够有效地号召群众、组织群众,才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取得革命的胜利。因此,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广大党员、干部比较容易认识到加强和群众联系的重要性,能自觉做到与群众打成一片,和群众结成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

然而,随着党由革命党转变成为执政党,党的中心任务和工作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党员、干部的主要工作由已经由动员组织群众进行革命转变为利用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领导和组织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由于长期缺乏党性锻炼、放松党性修养,一些党员、干部逐渐忘记了权力的真正来源和党的根本宗旨,由人民的公仆变成人民的"主人",有的甚至走向人民的对立面而成为人民的敌人和罪人。这是导致当前少数干部道德滑坡和腐败变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进一步对党绝对忠诚,使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能够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牢记权力的真正来源,在党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发生变化的条件下继续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一如既往地忠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的利益,更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我们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可以说,共产党员的忠诚,这是新时代党的历史方位变化对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新的时代要求。最后,对党绝对忠诚是新时代干部队伍自身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经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努力,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干部管理体制和制度逐步完善,初步建成了一支数量充足、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同时,党的干部队伍构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在中央的大力推动下,干部新老交替步伐加快,一大批年轻同志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髙。据统计资料显示,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年轻官员,现在已成为干部队伍的主体。这既给党的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对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年轻干部大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长,学历相对较高,思想较为开放,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但他们大多工作经历单一,相对缺乏艰苦环境的磨炼和重大斗争的考验,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党性修养不足、拒腐防变意识薄弱、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强等问题。这种情况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增加机关干部脱离实际、官僚化和机关化的可能,削弱党员干部的忠诚度。因此,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忠诚意识,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利益,正确对待组织、群众和自己,克服浮躁情绪,脚踏实地干事,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建功立业、成长进步。这是新时代我们党党员干部队伍发展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的时代要求。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党员干部对党、对人民是否忠诚,直接关系到党的盛衰,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亡,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因此,忠诚是党员干部应当具备的素质和修养。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当修炼这种品格,尽好这种义务,提升这种能力,努力做到"四个忠诚",即使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忠诚于职守。

一是忠诚于党。"对党忠诚老实"、"永不叛党",是《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规定的党员义务,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在入党宣誓时对党做出的庄严承诺。忠于党,是对党员最基本的要求,是党员应尽的义务,也是一种必备的政治品德素质。忠于党,就是要坚信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确保理想信念不动摇,坚定不移地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而奋斗,始终做到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在党兴党。

二是忠于国家。就是要热爱祖国,忠于宪法,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的团结,维护政府形象和权威,保证政令畅通。遵守外事纪律,维护国格、人格尊严,严守国家秘密,同一切危害国家利益的言行做斗争。正如林则徐所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三是忠诚于人民。党员干部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做到勤政廉政,认真对待、认真处理、认真办好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真正做到心系人民、服务人民、忠于人民。

四是忠诚于职守。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勤勉尽责、依法办事、公道正派,清正廉洁、钻研业务,甘于奉献;注意改进工作作风,讲求工作方法,注重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面对困难和挑战,遇到矛盾和问题,决不推倭扯皮,敢于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做到不因事大而难为、不因事小而不为、不因事多而忘为、不因事杂而错为,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共产党员要做到"四个忠诚",就要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不是单纯的个人感恩,更不是盲目迷信,而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建立在对党的理想、信念、宗旨的坚定信仰上。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根本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是对党最大的不忠诚。作为党员、干部,只有首先解决好了理想信念问题,才能具有政治上的坚定性,才能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具有髙度的自觉性,而不至于迷失正确的方向。对党的创新理论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化为生动实践,成为指导工作、推进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髙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从更高的层次上来培养和塑造自己的忠诚意识,才不会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迷失方向,才不会在遇到风浪时动摇自己对党对事业的忠诚。共产党员要做到"四个忠诚",就要认准方向,选定自己的人生坐标。党员、干部如果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因而忠诚必须有正确的观点和正确的世界观作保证。

因此,每个党员、每个干部都要努力去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党号召做的,就要坚决完成,认真做好;党组织要求克服纠正的,就要坚持原则、刚正不阿,决不逾越。总之,就是要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有理想信念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做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共产党员要做到"四个忠诚",就要坚持原则,按政策办事。对党员、干部来说,能否坚持原则,按党的政策办事,是衡量其对党是否忠诚老实的重要标志。因此,在事关党的原则,事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问题上,就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无私无畏,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决不做损害党的利益的事;对人、对事立场坚定,态度鲜明,敢于表态,该肯定的就肯定,该否定的就否定,正确的就拥护,错误的就反对,敢于批评,敢于自我批评,坚决抵制不正之风,不拿原则做交易,真正为人民群众掌好权、用好权。中国共产党已走过100年的不平凡历程,今后仍任重道远。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挑战不少,通往未来的路不会平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只有加强自身建设,把广大党员都打造成坚强的、忠诚的战士,才能迎接和战胜一切挑战,夺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后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专题党课: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凝聚奋进新征程磅礴伟力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一种精神像一条红线贯穿其中,这就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奋进的主旋律,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和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情感让我们热泪盈眶,爱国主义精神构筑起民族的脊梁。"这感人的话语,充满自信与豪情,映照光荣与梦想,激扬我们的爱国情、强国志,鼓舞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今天,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关于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和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一、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必须牢牢把握"一心、一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观。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遭受过无数难以想象的磨难、危机和挑战,但是中华民族始终能够团结一致,以顽强拼搏的强大的生命力,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正如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开大学考察时所说:"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历史昭示我们,只要我们高扬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始终保持高度的爱国主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丰功伟绩。

(二)爱国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说:"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102年前,中国青年作为一支新生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用一场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唤醒了沉睡的中华民族,也孕育出了以爱国为核心的五四精神。102年来,五四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自觉地把个人小我融入到了祖国大我、人民大我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前赴后继、奋发图强。

(三)爱国是涤荡人心的时代精神力量。爱国主义情感牵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不同历史时期,赋予爱国主义的主题不尽相同;不同发展阶段,人们爱国主义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爱国主义的底色,从来没有因为时代、环境的变化而褪色,而改变。今天,在我们身边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报效祖国的英雄人物,面对外方的非法侵权挑衅行径,某边防团团长祁发宝、某机步营营长陈红军和战士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等英勇战斗,誓死捍卫祖国的山河一寸都不能丢。5名边防英雄,有70后、80后、90后、00后,不同的年龄,相同的理想,他们用热血、生命践行了"宁可向前十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的誓言。

二、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必须绝对做到"三个相统一"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体现着人们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深刻认识,也体现着人们对于自己与祖国关系的深刻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坚定信念。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谭嗣同为变法图强而慷慨赴死,都彰显了爱国主义的坚定信念。在新时代,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坚定信念体现为以下"三个相统一"。

第一,要绝对做到爱国与爱家相统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中华文明史上,家与国从来就没有分离过。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的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万个家庭的幸福美满,哪来的国家的繁荣发展。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强调指出:"我们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用我们4亿多家庭、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聚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第二,要绝对做到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从小就深受岳飞"精忠报国"影响的习近平,更是将"精忠报国"四个字铭刻心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爱国在他心中的崇高和分量。不论工作多么繁忙,总书记都要抽时间到乡亲们中走一走、看一看。每年,习近平总书记总会走进边防哨所、贫困山区、工厂车间等基层一线,看望慰问边防士兵和困难群众,与人民在一起,心中有国家,心中有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坚守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铮铮誓言,为国家为人民甘于奉献自己的一切。

第三,要绝对做到爱国热情和文明理性相统一。我们要牢记历史,不忘历史上遭受的各种伤害,但决不能简单地把爱国主义异化为对某些国家的激愤和仇恨,把爱国主义精神扭曲为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也决不能简单地把爱国主义教育扭曲为屈辱史教育,强化为对仇恨的记忆,特别是不能以爱国之名违反道德和法律。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坚决抵制以爱国为名泄一时之愤的打砸抢烧,要自觉抵制网络社交媒体中的狂热、暴力、偏激的"爱国主义"。文明爱国、奋力强国,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复兴,才能真正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三、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必须认真践行"三个融入"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既要"内化于心",也需"外化于行"。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不仅要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更要率先垂范,积极引导人民群众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切实把新时代爱国观深深融入学习、工作与生活中。

(一)要把新时代爱国观融入学习中,切实增强爱国认同。爱国,贵在心中有国。党的十八大把"爱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就是要强化国人的爱国意识,树立全民的报国情操。因此,我们要通过爱国主义思想的学习,立下爱国之志,激发学习动力,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让爱国主义精神入脑入心、牢牢扎根,进而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努力志向,做爱国主义的坚守者和传播者,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持不懈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增强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尊崇法治、积极向上,推动爱国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引领力。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