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罗振宇2023“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全文稿(第7/20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451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9分钟

图片

最后是成就。

一旦弹会了一首曲子,真是好啊。那种成就感,甚至不需要观众和掌声。自己有进步,自己就知道。

在学钢琴的过程中,我突然理解了自己,我需要的,不是什么别的东西,就是"挑战-努力-成就"这个铁三角。

图片

只要这个铁三角在,我就在。我也可以是自己的英雄。

不知道它对你,是不是也会有点启发?

今晚,我就献个丑,给大家弹一首。

这是久石让的《天空之城》。

祝你也能用自己的禀赋、偏好、机遇,搭建出一座虽然不完美,但是独属于你自己的"天空之城"。

03

微雕、剧场与听诊器

刚才咱们讲了很多转行的故事。但如果你不打算转行,就在原地扎根,原地不动,资源就有限、惯性就强大、竞争就激烈,但你又觉得需要一些变化,那该怎么办呢?

我这也有三个故事。

图片

故事9.《"10万+"与微雕》

先说一个"吹毛求疵"的故事。

给你看一篇文章。这是公众号"GQ实验室"的一篇文章,名字叫《红了!》。标题很朴实吧。

图片

文章内容呢,是一条一条的,就是形容什么是美。每一句也算有意思吧。

比如--

美是任何一个想要打开相机的时刻。

美是电影院漆黑中他轻轻碰到了她的肩膀。

美是"这版方案我们OK"。

美是说好最后一杯但为了再多坐一会儿又忍不住倒满的酒。

美是老板的反义词。

......

图片

图片

图片

就这样的短句,一共150句。要凑这么多,还挺不容易的。

我算是多年的老文字工作者了,这样的文章,结构是既定的,文字也不错,搁我手上,我是改不动了。你让我提建议,我顶多说,让设计师在排版上再想想办法。

图片

但是,《智族GQ》杂志的编辑总监刘冲(Rocco)跟我讲了一个词,叫作"微雕"。他说,文字写成这样,顶多算有了个坯子,微雕还没开始呢。

给你看看这篇文章微雕后的样子。

你看这句,"美是通完宵后拉开窗帘所看到的红色朝阳",模拟了日出的动画效果。

再看这句,"美是江水长流无尽时",设计成了流水的状态。

还有这句,"美是随随便便",每个字都会轻微左右晃动,让你感受到一种轻松随意的感觉。

图片

150句,每一句的呈现方式都不一样。

到这儿是不是也就可以了?

不,还可以继续微雕。

图片

为了让每一段文字的弹出时长都恰到好处,需要责编、设计、策划和主编,几个年龄段不同的人,在主观感受上达成共识。光这一项工作,又花上了好几个小时。

这一下,该没什么可做的了吧?

不,还有个手机适配问题啊。他们测试了多个版本,无论是用夜间模式看,还是正常模式看,无论手机是什么系统的,是新款还是旧款,也都要是舒服的。

稿子发出去,就等着刷屏了吧?

不,微雕还在继续。

他们说,留言区也是文章的一部分。留言区放哪条留言,不放哪条留言,也要考虑到跟正文综合起来的效果。

150句清新文字组成的这篇文章,在微信公众号里拿到的成绩,你猜是多少?10w+吗?不,是400w+。

但这还不是GQ今年唯一一篇爆款文章,他们每年有350篇以上的10w+。仅仅靠这一个公众号,年收入已经上亿。

听完这个故事,我不知道你是什么感受。

匠人精神?敬业精神?不。我心里当时就冒出来一句话:"以一般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图片

这几年,我们听到多少人说,行业太卷了啊,赛道不行了啊,产业夕阳了啊,什么招儿都使了就是没用啊,我脑子里也经常出现这样的念头。

就拿刚才这篇文章来说,新媒体行业,眼下已经不算是什么朝阳行业。想让一篇文章爆红,很多人采取的方法也就是蹭热点、标题党、送福利、骗转发这些管用的招法。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可做的呢?

但是,现在看了这篇文章,我就想问自己:"少废话!就问,在别人下功夫的地方,你功夫下到了吗?在别人不下功夫的地方,你下功夫了没有?"

"微雕",是2022年我特别想致敬的一个词。

图片

如果你在未来一年,有什么时候觉得自己没招了,不妨看看"微雕"这个词。

你可能会觉得,这不就是"内卷"吗?当然不是,内卷是低水平的复杂化,是你用这招,我也用这招,大家互相耗着。但微雕,是总能找到下刀的新角度,它们不在同一个作业面上。

这个故事,请那些想做事又觉得困在原地的朋友收下,在内卷的尽头,请试试"微雕"。

图片

其实不仅是在事上可以微雕,在人跟人的关系上,微雕这套打法,照样有启发。

图片

故事10.《听诊器与博尔塔拉》

下面,我就给你说一个"抬杠"的故事。

今年我听北京协和医院的陈罡医生讲过一个小事儿。协和医院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在把听诊器放到病人胸口之前,要把听诊器的前端用手焐热,再放上去。为什么?为了不让病人觉得突然被冰了一下,不舒服。

图片

但有一次,有位年轻医生就跟导师抬杠,说夏天听诊器又不冰,为啥还要拿手焐一下呢?老师说,拿手焐一下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不让病人难受,还在于让病人看到大夫的这个动作,知道大夫非常关心他的感受。

我听到这个故事,心里一声感叹:我自己看过那么多次医生,确实不记得有没有医生曾经拿手焐过听诊器,但是我清晰地记得有很多次,冰凉的听诊器摁在我胸口上的感觉。从病人的角度来说,我们没法知道一个医生的医术是不是高明,但这个小动作,无疑是个信号。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