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法院青年干警培训班上的党课(第2/3页)

转载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864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3分钟

光荣的历史告诉我们,"理想指引航向,信念决定成败",当一个政d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会坚强有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就能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当一个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格局就大,心胸也就开阔,就能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x总书记曾多次讲到一个故事: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伙夫同志一起床,不问今天有没有米煮饭,却先问向南走还是向北走。可以说,在红军队伍里,即使一名炊事员,也懂得方向问题比吃什么更重要。作为年轻干部,如果从一开始就没有正确的理想和信念领航,扣好第一粒扣子,那长远发展下去,可能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后果。现在,多数青年干警是"从家门到校门、从校门到院门"的"三门"干部,涉足社会时间短、阅历浅,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错误思潮影响,确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至关重要。大家一定要把理想信念作为指路的明灯、远航的风帆、前进的动力、成功的基石,引领个人的奋斗与新时代人民司法事业伟大实践同步伐、共命运,在推动事业发展中施展职业抱负、实现人生价值。要自觉加强思想淬炼、zz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真正成为"两个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第二,要把忠诚体现在加强理论武装上。zz上的坚定、d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要把握主动学。刘sq同志在《论gcd人的修养》中指出,"如果我们不能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器,我们就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在革命斗争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就有迷失方向、背离无产阶级革命立场的危险"。理论武装之于青年干警,发挥着固本培元、凝心聚魂的作用,理论武装的深度,决定着zz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干事创业的力度,如果在理论上不深不透,那么对d的路线政策方针就容易疏于领悟和把握,就很难做到一切工作从zz上看,干工作就容易抓不住重点,处理疑难复杂问题时就容易定力不足、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底气不强。大家要自觉强化理论武装的主动性,树立重视理论学习就是追求思想进步的观念,把理论学习作为干事创业、成长进步的基本功来做。要满怀信心学。马克思有一句名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d的百年奋斗,无可争辩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实践性、开放性和时代性,马克思主义早已同中国gcd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青年干警要接过历史接力棒,走好新时代新征程,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真经"来念,当成"必修课"来学,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更好地把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要突出重点学。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青年干警加强理论武装,最根本的就是要在学深悟透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要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深学细研,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领会这一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真正搞清楚、弄明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gcd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当前要重点学好《x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并把第四卷与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作为一个整体来学,深学深思、真懂真信,让精辟思想、经典论断、严密逻辑在头脑中扎根,推动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x法治思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联系实际学。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品质,也是中国gcd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的联系,毛同志曾把它们比作"箭与靶的关系"。他说:"拿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有的放矢'。"青年干警抓理论学习,要发扬d的优良学风,坚持知行合一、以知促行、学以致用,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运用理论学习成果审视和指导司法办案具体实践,善于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追溯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同时,要坚持勤学勤思勤动笔,善于将所学所思所感所悟及时转化为司法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司法实践的科学举措。

第三,要把忠诚体现在捍卫"两个确立"上。对d忠诚既是zz标准,更是实践要求。关于这个zz标准,x总书记在2021年9月中央d校中青班开班式上有专门阐述,革命年代看能不能为d和人民事业冲锋陷阵、舍生忘死,和平时期是"四个能不能",即能不能坚持d的领导,坚决维护d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zz上行动上同d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不能坚决贯彻执行d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把d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能不能严守d的zz纪律和zz规矩,做zz上的明白人、老实人;能不能坚持d和人民事业高于一切,自觉执行组织决定,服从组织安排。d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提出"两个确立",体现了坚持d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体现了贯彻d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特征,体现了严肃纪律规矩的根本要求,体现了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落实"四个能不能"zz标准,最核心、最关键、最紧要的就是坚定捍卫"两个确立"。要把握维护核心这个根本,深刻认清x总书记成为全d全军全国人民的主心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践发展的必然结论、是d的建设的必然要求,切实把"两个确立"与"两个维护"统一起来,作为思想自觉、行动指南、纪律准绳,更加坚定地忠诚核心、信赖核心、紧跟核心、捍卫核心。要把握d的领导这个前提,把"两个维护"作为检验"四个意识"强不强、"四个自信"坚定不坚定的试金石,牢记人民法院首先是zz机关,牢牢坚持d对法院绝对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做到旗帜鲜明讲zz。要把握令行禁止这个关键,做到d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d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d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确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要把握绝对如一这个要害,坚持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坚持一心一意、一以贯之的忠诚,坚持表里如一、知行合一的忠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要把握对标对表这个方法,把捍卫"两个确立"具体化为对标的自觉、看齐的行动,着力解决执行落实上的温差、落差、偏差问题,确保始终沿着x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要把握斗争精神这个法宝,在工作生活中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持原则、捍卫核心,以zz过硬、工作过硬、作风过硬坚定捍卫"两个确立"。

三、为民是最根本的目标宗旨,务必永葆为民之情,争做司法为民、初心如炬的新时代青年干警

x总书记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青年干警要牢记人民法院为人民这个根本属性,恪守司法为民这个根本宗旨,把d的初心、d的使命铭刻于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样,人生奋斗才有更高的思想起点,才有不竭的精神动力。

第一,要以人民为根。树高千尺不忘根。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10万大军从江西于都集结出发,没有走漏半点风声,靠的就是30万于都人民的共同守护。红军在于都河上架设浮桥,群众拆下了自己家的门板、床板,一位老大爷还把自己的寿材也送到了架桥现场,就是因为我们d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人民才心甘情愿听d话、跟d走、感d恩。陈毅在《赣南游击词》中写道的,"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可以说,中国gcd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依靠人民,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x总书记一再告诫我们,"即使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都不能忘记中国gcd人最初的奋斗理想,都不能迷失中国gcd人最初的伟大梦想。一旦忘记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一旦缺失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d就会改变性质、改变颜色,就会失去人民、失去未来"。我们要深刻领会x总书记语重心长这一论断,牢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牢记人民性是法院的根本属性,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第二,要以服务为责。司法为民是实打实干出来的。青年干警毫不动摇坚持司法为民,就要立足本职工作,坚持服务为责,在一件件具体的案件、一项项具体的工作中展现司法为民、利民、便民的法治精神和阳光。要把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作为根本出发点落脚点,立足司法审判职能,妥善审理民生案件,用心用情做好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深怀爱民为民之心,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千方百计解决好当事人的诉求和困难,用专业、敬业化解当事人的"法结",用细心、耐心化解当事人的"心结"。要把群众当成家人,把群众的事当成家事,带着真挚情感积极参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认真做好送法进基层、法官进网格活动,在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惠民司法项目等工作中主动担当作为,努力帮助人民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全方面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全力以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满意指数"。

第三,要以奉献为荣。国家崛起于文明,政d奠基于精神。中国gcd没有自己的利益,d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d的事业就是为人民服务,d的精神图谱最多的一条就是牺牲奉献,d员工作的价值真谛就是牺牲奉献。据民政部门和组织部门统计,从1921年7月1日成立中国gcd,到1949年10月1日建立新中国,可以查到姓名的革命先烈有370多万,平均每天有370名gcd员牺牲。和平建设时期,虽然少有炮火硝烟,但牺牲奉献的感人精神依然是主旋律。x总书记曾引用过祖国航天领域常讲的一句话--"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是无数航天功勋牺牲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我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26岁拿到美国博士学位,9天后回到新中国,34岁那年悄然离开妻子及两个孩子,去了祖国西北大漠搞核试验,因为特殊事业的保密需要,去哪里,干什么,什么时候回来,都不能和任何人讲,他这一消失就是整整28年。等他回来和家人团聚的时候,已经是一个直肠癌晚期的62岁老人了。人民法院同样涌现出很多模范典型,比如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邹碧华,对工作事业认真较真的好法官方金刚,坚守办案一线因公殉职的好法官胡国运,敢于坚持原则的好法官周春梅,等等,他们用忠诚和奉献诠释了新时代人民法官的价值追求和时代风采。随着工作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一些年轻干部的吃苦精神有所淡化,担当意识有所弱化,这与新时代法院工作要求是不相适应的。法院案件多、责任重、压力大,没有一定的奉献精神难以胜任本职,青年干警要像革命前辈和模范典型学习,牢记肩负使命,强化责任担当,甘于吃苦奉献,坚决完成办案执法、服务大局、司法改革等各项任务,在本职岗位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四、奋斗是最亮丽的青春底色,务必激扬奋斗之志,争做实干有为、担当如铁的新时代青年干警

x总书记深刻指出,"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青年干警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正处于长本事、干事业的大好时期,要不负时代、不负光阴、不负韶华,在学习中提高,在奋斗中成长,在担当中历练,不断拓展人生行稳致远的格局,在推动法院事业发展中奉献力量、健康成长。

第一,要把学习作为最好的阶梯。"人才不相甚远,只看好学不好学"。董仲舒三年不窥园,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终成西汉著名思想家。司马光圆木警枕,为了克服一到晚上就困得睁不开眼,他找了一段圆木头当枕头,半夜一翻身圆木就滚走了,就立刻醒来继续读书,终成北宋一代名臣。"吴下阿蒙"的典故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三国时,原本不爱读书的吕蒙,诚恳接受孙权的劝学,不管军务多忙,每天都坚持学习,长进很快;一次,鲁肃来到寻阳与吕蒙交谈,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我们身边也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些同志同期上学、同期参加工作,起点都差不多,但后来的发展渐渐地都拉开了距离。这里的差距可能有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差距还是在学习上。我们d历来重视学习,从延安整风时"改造我们的学习",到执政之初"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从改革开放后"认真建立学习制度",到新时代"在全d大兴调研之风",中国gcd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大家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和境界,一种使命和责任,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努力学习,以学习提升素质、修养身心、推动工作、促进事业,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要持之以恒地学习。俗话说,"一日学,一日功,一日不学十日空"。学习贵在有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很难取得多大效果的。这方面,毛为全d树立了光辉典范。毛一生酷爱读书,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学习,无论是懵懂求学的少年时代,还是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或是日理万机的和平建设时期,他总是人不离书、手不释卷,经常废寝忘食、通宵达旦。步入高龄后,体力衰弱、视力减退了,但读书学习的热情丝毫未减,仍然坚持用放大镜一点一点地看书,或由工作人员读给他听。1976年9月7日至8日下午的弥留之际,仍在坚持看文件、读书。据医疗护理记录,8日这一天,看文件、看书共11次,达2小时50分钟,其中有一次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看了7分钟的书,就又昏过去了。十多个小时后,在书香味中与世长辞。毛常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名同志传承和发扬。要时不我待地学习。王安石笔下的《伤仲永》就是反面典型,神童方仲永五岁就会写诗,一时轰动县里,他的父亲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他拜访名绅名流,不让他学习,结果到了十二三岁就写不出好诗了,成年后完全逝去了才华,一代天才因为不学习而陨落。"法律是一门艺术,在一个人能够获得对它的知识之前,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青年干警经过院校的系统学习,大多有较高的学历,有多元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知识基础,但任何知识都是有保鲜期的,特别是在法院工作,这几年国家法治建设提速换挡,《民法典》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新编修改的力度很大,法律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过去掌握的那些东西并不能维持多长时间,有的现在可能就不够用了,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保持常学常新,才能成为岗位行家里手、审判业务专家。要坚持刻苦学习、终身学习,及时学习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不断夯实专业知识基础,更新专业知识结构;要在学习法律专业知识的同时,根据审判工作需要,认真学习经济、zz、历史、社会、心理等多方面的知识,不断开阔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大家要有"一觉醒来就落伍"的危机感和"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不断更新知识、充电加油。要分秒必争地学习。法院工作任务繁重,很多同志反映,很少能够抽出大块的时间用来学习,这就需要我们发扬"挤"和"钻"的精神,把业余时间、零碎时间充分利用起来。20世纪初,数学界有这样一道难题,2的76次方减去1的结果是不是人们所猜想的质数?很多科学家都在努力计算,结果并不如愿。1903年,在纽约的数学学会上,一名叫科尔的科学家通过令人信服的运算论证,成功地证明了这道难题。人们在惊诧和赞许之余,向科尔问道,你论证这个课题一共花了多少时间?科尔回答,3年的全部星期天。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启发,就是要善于把零散和业余时间用好,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必然有所收获。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