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4年全国“两会”宣讲稿(宣传部门版)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057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6分钟

2024年全国"两会"宣讲稿(宣传部门版)

2024年3月4日至11日,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2024年全国两会,处在重要历史节点,即将迎来新中国75周年华诞,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聚焦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全国两会将成为议大事、谋大计的重要平台,成为观大局、察大势的关键窗口。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是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上来,扎实抓好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力量。

第一部分会议总体情况

一、会议背景

3月4日至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同时也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75周年。在这特殊的时间节点,全国两会再一次奏响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主旋律。

二、会议概况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3月5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听取了国务院总理李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审查了国务院关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及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审查了国务院关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及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鸿忠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的说明。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的报告;听取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报告;听取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报告。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表决通过了关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草案;表决通过了关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草案;表决通过了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表决通过了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表决通过了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3月4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关于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报告的决议、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政治决议。

三、2024年两会的改革及特点

今年的两会,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会期的缩短和政府工作报告的"瘦身"。从以往的15天缩短至7天,节奏加快,效率翻倍,这无疑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政府正在以实际行动践行改进会风的承诺。而政府工作报告从120分钟压缩至50分钟,言简意赅,直击要害,更是让百姓看到了政府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这样的改革,不仅让两会变得更加"短而精",更让百姓的声音得到了更好的传递和回应。代表们围绕百姓关心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民生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方案。政府也积极回应百姓关切,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让百姓切实感受到了国家发展的红利。在两会期间,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议题也成为热议的焦点。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旨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推动绿色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科技创新方面,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两会还特别强调了法治建设的重要性。政府提出要加强法治建设,保障人民权益,让百姓在法治的轨道上享受更加公平、正义的待遇。这一举措无疑为百姓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让人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总的来说,2024年的两会是一次务实、高效、贴近民生的盛会。政府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和惠民政策,让百姓看到了国家发展的成果和未来的希望。同时,百姓的声音也得到了更好的传递和回应,让两会真正成为了一个百姓与政府沟通互动的平台。

第二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主要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李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的报告、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所作的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其他工作报告与文件中。

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他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深刻地阐释了新质生产力:"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这段话指明了新质生产力产生的重要因素、基本内涵、核心标志、特点、关键、本质。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具备良好的条件和能力。要突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使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二、习近平总书记在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联组会上强调,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习近平强调,2023年是全面贯彻中共XX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果断实行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全力推动经济恢复发展,坚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圆满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顽强拼搏的结果,也凝聚着广大政协委员的心血和智慧。过去一年,民革深入开展"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扎实推进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持续参与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积极推动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广大科技界人士积极支持参与科技体制改革,奋力投身科技创新。广大环境资源界人士发挥专业优势,在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习近平强调,民革要在对台工作大局中进一步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积极作为,更好团结海内外、岛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爱国力量,不断壮大反"独"促统力量,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要积极推动两岸科技、农业、人文、青年发展等领域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科技界委员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科教兴国强国的抱负,担当起科技创新的重任,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要务实建言献策,助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广大环境资源界委员要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上作出新贡献。要守牢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底线,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全面准确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三、习近平在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强化使命担当深化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

习近平强调,要突出发展重点,抓好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建设有关战略和规划落实。要统筹海上军事斗争准备、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经济发展,提升经略海洋能力。要优化航天布局,推进我国航天体系建设。要构建网络空间防御体系,提高维护国家网络安全能力。要加强智能科技重大项目统筹实施,加大先进成果应用力度。新兴领域发展从根本上说源于科技的创新和应用。要增强创新自信,坚持以我为主,从实际出发,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原始创新,打造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增长极。要把握新兴领域交叉融合发展特征,加强集成创新和综合应用,推动形成多点突破、群体迸发的生动局面。要把新兴领域改革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点突出出来,构建自主自强、开放融合、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更好推进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建设。要健全完善需求对接、规划衔接、资源共享等方面制度机制,走好标准通用化路子,提高新兴领域发展整体效益。要以加快新质战斗力供给为牵引,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健全先进技术敏捷响应、快速转化机制,构建同新兴领域发展相适应的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要更新思想观念,大胆创新探索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和运用模式,充分解放和发展新质战斗力。

第三部分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李强总理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2023年发展成绩,明确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具体情况如下:

一、政府工作报告总体情况

政府工作报告共分三个部分:一、2023年工作回顾;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三、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

(一)2023年工作回顾:经济稳中向好,民生持续改善。2023年,过去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XX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本届政府依法履职的第一年。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付出艰辛努力,新冠疫情防控实现平稳转段、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2%,粮食产量达到1.39万亿斤,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全年新增税费优惠超过2.2万亿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出口增长近32%。这些成绩表明,我国经济持续恢复,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二)2024年主要预期目标:保持经济稳定,提升发展质量。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三)2024年重点工作: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民生优先

1、财政政策:财政赤字率拟按3%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上年增加1.1万亿元。政府投资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000亿元特别国债,以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2、产业发展: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推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发展。鼓励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

3、住房政策: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满足人民群众住房需求。

4、就业政策: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分类完善灵活就业服务保障措施,确保就业形势稳定。

5、乡村振兴:实施三大主粮生产成本和收入保险政策,加强充电桩、冷链物流、寄地配送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6、城镇化: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等难题,提升城市品质。

7、教育改革: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8、医保社保:提高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多渠道增加托运服务供给。

9、对外开放: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提升外籍人员来华工作、学习、旅游便利度。

10、环保政策: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相关市场化机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二、政府工作报告总体特点

(一)直面困难,提振信心。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GDP增长目标设定为5%,与各省市两会的经济目标相匹配。这展现了党中央对经济发展的重视,有助于稳定内外对中国经济的预期和信心。过去两年复合经济增速在4.1%左右,且今年面临着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上升、内部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就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言,"实现今年预期目标并非易事,需要政策聚焦发力、工作加倍努力、各方面齐心协力"。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其中亮点,4.06万亿财政赤字+3.9万亿地方专项债+1万亿特别国债的组合相较去年增加了2800亿,与适度加力的定调相一致,如果考虑到已经累计发行5000亿的PSL等类财政工具和去年发行大部分今年使用的特别国债,广义财政扩张比较明显,具有一定可持续性。3%赤字率对应名义GDP增速为7.4%,叠加今年就业目标从此前的1200万左右提高到1200万以上,今年整体宏观政策积极力度是值得期待的。

(二)政策纠偏,狠抓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突出强调了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确保宏观经济平稳有序运行。在稳地产、促销费、扩投资等各方面都需要政策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经济实现5%增长目标。稳地产强调对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一视同仁给予支持;促消费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扩投资则突出三大工程与大规模设备更新,这些政策有望提振经济,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