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党课: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逻辑,奋力开创中华文明新辉煌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92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党课: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逻辑,奋力开创中华文明新辉煌

文化兴盛支撑国家强盛。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围绕我国文化建设重大问题形成的一系列内涵丰富、论述深刻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理论总结。

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它传承与创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建设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它批判与超越了西方文明思想,主张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习近平文化思想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回答了"什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建设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重大时代命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发展,体现了理论继承性与时代创新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内涵丰富,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文化"这一现象的思考和理解,从以"文化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活动"的认识为基础展开,揭示了文化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规律,总结了文化的民族性、阶级性、人民性、继承性、开放性等特征,探究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论述了文化的本质与内涵、功能与作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基于对人类社会文化发展规律的透彻分析,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矛盾,探明了社会文明变迁的内在机理,指出了共产主义的文化功能在于造就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时代呈现,它的生成源于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承继,是基于历史和实践发展对这一理论的自然延展和理性贯通。具体来看,第一,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人民观,提出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文艺要反映人民心声,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第二,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实践观,它关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网络强国建设、新闻出版等文化产业事业发展的诸多具体实践问题,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体现了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实践特点。第三,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开放观,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未来必将继续观照实践的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推进而不断创新丰富。第四,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具有政治性、意识形态性的观点,指出新时代文化建设要强化党的文化领导权,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信息化条件下舆论主导权,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综上,习近平文化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既一脉相承,又有所创新。它顺应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实践而生,更加契合中国文化发展现实,更加紧密结合中国人民实际利益。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中国文化建设的领导者、文化变革的开拓者、文化发展的掌舵人。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顺应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推进,先后历经从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社会主义文化观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理论形态演变,展现出思想发展中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逻辑,带领中国实现了从推动"文化翻身"、致力"文化改造"、尝试"文化反思",到提升"文化自信"、追求"文化自强"的文化建设伟大跃升。

毛泽东科学界定了文化的内涵及社会结构定位,阐述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特点及未来走向,提出了"双百""两用"的文化方法论和"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方向论。邓小平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突出作用,恢复了"双百"方针,提出了文化建设的"二为"方向,制定了"三个面向"的文化教育方针。江泽民深入阐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强调要把先进文化建设上升到立党治国的高度,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发展的最终目的。胡锦涛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确立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文化战略目标,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命题。

习近平文化思想集中国共产党人文化思想之大成,在文化本质观、文化价值观、文化理念观和文化发展观等多方面传承赓续、创新发展了党的文化建设优良传统,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新高度。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着力解决了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提升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坚守了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传承与发展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而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它的理论生成脉络凸显出中国共产党人文化思想的根脉相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三、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西方文明思想的批判与超越

西方文明以"文明-野蛮"二分法为思想基础,在暴力掠夺的殖民历史中,逐渐形成了"西方文明优越"且内生向外扩张的文化价值取向,创造了以"强权""冲突""文明等级"为核心的文化价值观念。随着西方文明全球化扩张,其所信奉的"西方文明优越论"造就了西方文化中心主义,赋予了西方文化自诩的"普世性"和"优越性",造成了世界范围内广泛的价值对立和文化冲突。长久以来,诸如文明冲突论、文化殖民、文化霸权主义、文化帝国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精英主义文化观等掺杂错误意识形态的西方文明思想甚嚣尘上,成为威胁世界和平、破坏人类团结的不良文化因素。人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绝不会是人类文明的普适形式与终结形态,更不能独自决定人类文明的未来方向。如何在与带有"扩张""普世""霸权""冲突""中心主义"色彩的西方文明思想的博弈中,坚守本国文化主导和独立,维护本民族文化主体与安全,构建一种和谐互鉴、共荣共生的新型文明观,成为各国必须探讨的重大时代课题。

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当今世界文化格局由西方文化中心走向非西方文化觉醒、由文化霸权走向文化多元、由文化冲突走向文化融合的演进趋势,挣脱了西方"一元普世、中心优越、霸权冲突"的文明藩篱和文化拘囿,强调"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只有在交流中才能融合,在融合中才能进步",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习近平总书记致力于纾解"人类文明向何处去"这一难题,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主张以文明对话消解文明冲突,以文明平等代替文明霸权,以文明多元抵制文明中心,引领人类文明关系走向正确方向,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促进人类文明友善、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重塑世界文化格局提供了中国方案。在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平等性的前提下,加强文明交流互鉴,重视文明传承创新,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正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包含的新时代文明观。

总之,习近平文化思想贯通古今、立足当下、关注未来的宏大历史视野,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部署的深刻体现,为创造中华文明繁荣永续擘画了宏伟蓝图,凸显了对确保未来中国文化建设行稳致远的重要价值,我们要深刻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理论逻辑,奋力开创中华文明新辉煌。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