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在全市民营经济人士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上宣讲稿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608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1分钟

在全市民营经济人士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上宣讲稿

各位企业家朋友,同志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体制机制,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真正实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激发出"1+1>2"的合成效应,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真正建立起来。今天,我们召开此次座谈会,一方面,是根据全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工作部署,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宣讲报告;另外一方面,也是借此机会与同志们共同探讨交流,倾听大家关于我市民营经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的基石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经济基础。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一提法被称之为"两个毫不动摇"。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进一步确定下来。党的XX大报告再次重申"两个毫不动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更是将其放置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任务中来予以体认,体现出党和国家笃定笃行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原则的决心。如今"两个毫不动摇"基本方略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和发展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和依据,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的重要内容,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个毫不动摇"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制度,决定了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和重点领域基础性制度的基本导向。公有制经济是保障国家发展方向和经济主导力的基石,也是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实现形式,而非公有制经济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同样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体现出我国的社会经济制度既有别于改革开放前我们效仿苏联式的单一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更不同于单一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制度,从而呈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越性。

"两个毫不动摇"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优势,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多层次、多样化等特点,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有利于社会化程度高、基础性、公益性的生产力发展,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则有利于社会化程度低、多样化、个性化、微型化的生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在宏观稳定、创新引领、克服市场失灵、应对国内外突发事件和国际竞争、兼顾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确保共同富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非公有制经济因适应性强、机制灵活而具有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催发形成市场机制和竞争关系,促进公有制经济内部加快改革等特殊优势和功能,是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两个毫不动摇"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观需要。只有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才既能更好满足人民对公共产品和公益产业的需求,也能更好满足人民不断升级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一个社会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所有制,生产力当然起决定性作用,但生产力不是孤立存在的,生产力终究还是为了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未来的社会越发达,人们的个性化、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就越明显,就越不可能是大规模式的、模仿式的,就会越来越体现出个人价值观的需求。广大的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广泛存在,恰恰是为了满足人们个性化、精细化、高级化需求的客观需要。

"两个毫不动摇"是人类新型生产关系的充分展现。在中国历史上和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私有制制度里,各种私有制企业之间遵从的是"丛林法则",是"你死我活""相互倾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两个毫不动摇"构成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生态"。在这种所有制生态下,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之间不再是"相互倾轧",而是"彼此成就",共同发展。事实已经充分证明,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并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回顾过去,正是在"两个毫不动摇"的大政方针指引下,国企和民企深化合作、取长补短,形成了互利共赢、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大鲜明特点和显著优势,极大地调动了各类所有制经济的积极性,使一切促进生产力发展、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得以充分涌流,开创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不是权宜之计,将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我国仍然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国情所共同决定的。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我们一代代人持续、接续奋斗,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迫切需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巩固和拓展国企民企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相互成就的良好生态,不断夯实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底盘和根基,不断激发中国经济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二、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重在落地生根

政策引领发展,一项好政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引,可以温暖人心,引领人们勇毅前行。好的政策必须得到落实。政策落不了地,再好的发展机遇也会失去;政策落不了地,会影响政府公信力,挫伤社会主体的积极性。

就实践来看,自从2015年《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以来,围绕国企改革的这个纲领性文件"1"形成了"1+N"政策体系。应该说,通过近十年的行动实施,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和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形成了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推动了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高了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但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决策效率偏低、创新能力不足、聚焦主业不够、核心竞争力不强、社会引领力不明显等问题依然突出。针对国有企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双百行动""科改行动""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等系列专项行动,在短期内达到了设定目标,但对治理结构完善、经营主体地位强化、国有资本所要集中的关键行业和重点领域明确等长效机制的构建重视不够,可持续性不强。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资本所应发挥的"四种力量",即国家治理的基石性力量、跨越陷阱的支撑性力量、内外分裂的杜绝性力量、过度创新的扼制性力量,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的基础性和主导性地位尚需进一步稳固。就民营经济,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各种扶持民营经济的政策,以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但真正破解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堵点、难点和痛点,效果全面显现还有待时间。当前,民间投资意愿不够强、信心不太足,民营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并没有得到彻底激发。我们需要的是增强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存在感",给予其应有社会地位;增强其"获得感",惠企政策的真正落实;增强其"安全感",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一句话,让"两个毫不动摇"的大政方针真正落地生根。

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两个毫不动摇"落地生根

确保"两个毫不动摇"政策有效落地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政治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新时代最大的政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两个毫不动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和发展所必须长期坚持和遵循的重要原则,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的基石。确保"两个毫不动摇"政策有效落地是一项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扛牢政治使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保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清醒和"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定力,最关键是要从"政治上看、法治上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推动"两个毫不动摇"的落地生根。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为协同推进改革和法治指明了正确路径。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贵在落地生根,其实质上就是破除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这是一个不断进行改革的进程,同样必须坚持在法治的轨道上,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推进"两个毫不动摇"这一大政方针的落实。

法治思维是夯实法治之基的信仰思维。法治思维要求任何个人和组织都要自觉将自己置于宪法法律的监督和制约之下,是一种尊法崇法思维,是一种学法守法思维。"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被明确写进了宪法,"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更是写进了党章。必须捍卫宪法和党章的尊严,坚决落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要求。"两个毫不动摇"必须首先在观念上落地生根。

法治思维是建立社会秩序的规则思维。法治思维强调以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强调良法善治。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首要的任务是将国家的大政方针与具体的制度规则结合起来,及时制定、修改法律,为国资国企改革和民营经济保护提供具体而可靠的制度支撑。要完善国资国企发展的体制机制,健全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和市场化运营机制,完善党对国企领导的体制机制和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的具体路径,确保企业正确发展方向,激发国有企业内生动力、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要破除制约国企国资和民营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制度障碍,清理违反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的政策文件,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对民营企业设置的门槛,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要尽快建立国企民企协同发展机制,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提升立法质量,增强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两个毫不动摇"必须有行之有效的制度加以保障。

法治思维是强调辩证关系的权责思维。公权力具有不可转让、不可放弃、必须行使的特征,权力必须与责任相伴,否则必然被滥用。义务必须有责任保障,否则难保其履行。"两个毫不动摇"落脚点是营商环境,关键在政府,在良法善治。良法善治既要求权力行使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也要求责任的设定和追究要遵守法定的范围和程序。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需要加大对政府部门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评比等现象的整治力度,切实提升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公平度,打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要求政府部门必须切实担负起职责,依法规范和引导各类资本健康发展,有效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依法制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挤压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空间,加强中小微企业管理服务,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构建国企民企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发展生态,促进两类企业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等层面全面融通,为国企民企融合发展提供渠道。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必须从规范政府行为着力。

朋友们,同志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长卷中,改革开放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事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又将矗立起新的里程碑。风雨改革路,扬帆再起航。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体制机制,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让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赢发展",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要求。运用法治思维,依法推进"两个毫不动摇"落地生根,必将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中国经济大船必将沿着既定的航线破浪前行。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