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政务公开工作总结合集(20篇)(第2/6页)
三、围绕增进民生福祉,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公开。
(一)持续推进民生保障信息公开。坚持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疫情信息发布工作,让公众实时了解最新疫情动态和应对处置工作进展。在市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网等公开平台及时开设"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专题网页和相关主动公开目录,开设疫情动态、复工复产等子栏目,第一时间公开市场监管等部门的价格监管巡查、商务经信部门的物资供应和复工复产、市红十字会接收社会捐款金额及物资数量等信息。疫情防控期间,累计公开相关信息5000余条。市、区县二级民生办按月动态汇总公开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工程类项目公示实施项目点名称、项目地址、建设工期、资金投入、开工完工情况、监督电话等内容,补助发放类项目公示受益对象、受益人数、补助补偿标准、发放金额等内容,培训类项目公示参训对象、培训机构等内容,接受群众监督。工程类项目建设期间,设立临时公示牌,建成后设立永久公示牌。实行"一月一通报、一月一公开"制度,按月公开民生工程实施进展情况。组织实施全市民生工程第三方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向市人大、市政府报告。安排市直责任单位开展年度绩效评价自评,自评工作结束后将自评报告在网上进行公开公示。
(二)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信息公开。坚持向市场主体全面公开市场监管规则和标准,以监管规则和标准的确定性保障市场监管的公正性。市市场监管部门落实纾困惠企政策,制定我市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从轻、减轻、免于处罚三个清单,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健全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多元化解机制、维权援助机制。为进一步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我市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公布《黄山市市直单位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目录(第一批)》,共有74项。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或直接涉及国家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直接关系公民人身、重大财产安全的事项外,我市当事人在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涉及这74项需要提供证明材料,可以选择提供相应证明材料,也可以按要求作出承诺,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办事难、来回跑等问题。按照"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全面开展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要求,6月9日,市本级7×24小时政务服务大厅正式建成启用,共投资136万元,突出智能化、靶向化、优质化,大厅配备了24小时无人值守受理站1台、智能文件柜1台、智能政务服务工作台2台、样表查询机2台、自助填表申报终端2台、政务服务自助终端3台,提供业务办理、信息查询、打印缴费、进度追踪等自助功能。着眼用户刚性、高频需求,梳理上线市直17家单位和屯溪区共165个事项。为满足企业群众节假日办事需求,全市相继建立了"政务服务节假日预约办"工作制,梳理编制了首批733项利企便民类"政务服务节假日预约办"事项目录清单,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预约办。按照"在一体化政务平台上建立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服务专栏"要求,依托安徽政务服务网黄山分厅开设"企业复工复产"专题,围绕"企业复工""个人返岗"两个方面,推出了"惠企政策""利企政策""投资项目""工程建设项目""企业开办在线申报"及"在线求职"等14项服务,为我市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一站式政策查询和办事服务。
(三)着力加强突发事件应对信息公开。一是严格落实《信息公开条例》关于主动公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法定要求,加大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信息公开力度,依法依规、及时准确公布公共卫生、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防控措施、事态进展、处置结果等信息。市本级公开各类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和应对信息270余条。二是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积极引导社会舆论。针对不实信息及时辟谣,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及时回复解答。充分发挥12345热线"联心桥、稳定器"作用,加强热线平台建设,整合网上留言类(办事咨询、在线留言、意见征集)、信箱类(市长信箱、区县长信箱、局长信箱)、电话类(12345电话、咨询热线)、新媒体(微博、微信、政务APP)等多个互动交流业务功能模块实现互联网PC端、移动端、语音电话端等受理渠道汇聚整合打造全市统一互动交流平台,形成"市民多渠道提交,呼叫中心统一受理、转办,各业务单位规范办理,市、县政府办分级管理、在线督查监管"工作模式。丰富知识库内容,拓展数据支撑能力。今年以来12345热线共接受各渠道诉求25.74万余件,日均受理735件,形成有效工单24.35万余件,诉求事项按期办结率99.99%,电话接通率100%,回访满意率99.92%,其中累计回应群众关注的疫情防控热点问题1.3万余件。
(四)加强三大攻坚战信息公开。重点加大"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等相关政策举措的信息公开力度,生态环境、住建、城市管理、金融监管等部门持续深化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领域的信息公开。截至目前,通过各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专题集中公开信息2400余条。
四、围绕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徽省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市基层政务公开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制定《黄山市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认真对照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26个领域标准指引,全面梳理相关领域政务公开事项,编制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建立县、乡两级政务公开标准目录体系,开设基层政务公开专题专栏。
五、坚决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着力加强制度执行和平台建设。
一是升级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严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关于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办公开办函〔2019〕61号)有关要求,正确执行新修订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关于主动公开的规定,全新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于11月1日正式上线。在政府网站首页突出位置设置专栏入口;专栏突出展示政策法规,并严格界定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等内容。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全部公开到位。推动公开内容进一步聚焦重点信息,公开方式更加统一规范。继续办好政府公报电子版,全市共刊发政府公报100余期,其中市本级刊发12期,实现了政府公报区县全覆盖。文件信息不仅可与政策解读关联,还能与政府会议、新闻发布、回应关切等进行关联,实现一处关联、处处关联。进一步将我市特色的"政策超市"进行升级,以表格形式将各类政策实施日期、实施依据、优惠内容、服务对象、支持方式、服务部门、联系方式等进行细分发布,还绘制了需要申报、审核的各项政策条款的流程图,列表页面点击政策"兑现"按钮可以直达网上窗口进行在线办理。
二是加大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推进力度,同步建设政府网站统一信息资源库,实现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全面支持IPv6。打造网民自主定制的"千人千网"服务平台,为不同网民提供个人或企业专属主页,享受个性化、便捷化的网上服务。依托统一账户体系,对接关联政务服务平台,聚合医疗、教育、保险、缴费、企业开办、税务服务年检年审等高频服务事项,为个人和企业提供"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的贴心服务。通过AI智能技术,对公众上网行为统计分析,精准推送可能感兴趣的资讯、互动、办事服务等服务信息,实现一键直达。公众可根据需求,自主选择定制资讯中心政务公开等板块的二级栏目,设置属于自己的专属主页。通过服务聚合、精准推送、页面定制等功能,使政府门户网站由传统的"千人一面",改变为突出个性化服务的"千人千面"。打造全市"政务新媒体矩阵平台",创新政府网站与新媒体信息联动共享机制。打通政府网站与微博、微信平台数据接口,将微博、微信信息发布作为一个功能模块嵌入政府网站平台统一管理,实现信息共享、业务联动、内容监管等功能一体化。
三是依法依规做好依申请公开接收、登记、办理、调查、答复等各个环节工作,注重程序规范和实体规范,准确适用依申请公开各项规定,依法保障公众合理信息需求。全市共受理依申请公开300余件,同比增加80%。全市因信息公开而申请行政复议案件11件,同比增加120%;因信息公开提起行政诉讼案件5件(3件均为撤诉,2件均为一审驳回、二审维持),同比下降64%。
四是提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质量。准确把握数据填报要求,提高数据精准性,切实提升年度报告编制水平。按规定公开在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接受社会监督。
六、强化组织保障,全面夯实工作基础。
一是认真开展政务公开"六提六促"专项行动,对2019年度政务公开省级考评反馈问题以及涉及个人隐私政府信息排查工作,督促各区县政府、市直重点部门及时对问题清单进行认真梳理,狠抓问题整改。印发《政府网站暨政务新媒体信息发布审核制度》等公开制度文件,强化网络安全责任,定期召开任务部署推进会,基本实现政务公开规范化、科学化。
二是加强政务公开工作机构和人员队伍信息备案管理。及时调整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成员。强化业务培训,增强培训计划性、系统性,提升培训效果。采取"四个明确"建立机构队伍信息报备管理机制,包括姓名职务、办公电话、手机号码等信息,摸清掌握政务公开队伍人员变动及承担机构变化,有力推动政务公开各项建设。目前各级各部门政务公开负责同志均在政府网站的机构领导目录中明确,确保各级各单位的政务公开有人负责管理,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已备案管理负责同志429人(其中区县380人)。市各级各单位均已在政府网站公开明确政务公开负责机构,已备案管理政务公开工作人员462人(其中区县386人)。为提高政务公开工作的规范性以及提升政务公开人员的工作能力,今年以来全市已组织新入职公务员以及政务公开业务骨干队伍参加各类培训共53场,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政务公开相关业务知识。
三是规范考核评估,认真梳理本级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中政务公开各项指标,根据新时代政务公开的职责定位和新形势新要求,及时予以调整完善。强化日常监测,开展网上测评,下发测评通报,加大读网频次,加强对栏目不更新,信息发布不规范、不及时、不到位等问题的整改监督,做实日常监测工作。结合政务公开"六提六促"专项行动,将机构队伍信息备案、培训和负责机构公开情况纳入考核内容进行定期测评,并就每次测评结果中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组织专题培训40余场。同时我市采取组织各区县各部门之间集中互测互评方式,一方面让政务公开负责同志了解到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消除片面性认知。另一方面"以测代训"促使政务公开业务人员通过对政务公开工作内容的深入掌握,提升自身政务公开业务能力。
四是认真做好政务公开交流工作,积极办好《政务公开工作交流》刊物,今年我市级共刊发专刊12期。其中,被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政务公开工作交流》采用2篇,被省政务信息刊物采用1篇。
黄山市民政局2020年政务公开工作总结
2020年12月18日
近年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政务公开的安排部署,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结果、管理和服务五公开,切实加强政策解读,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公开质量和效果得到显著提升。2018、2019年度连续被评为全市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2019年度荣获全市政府网站暨政务微博微信工作先进单位。根据市政务公开办《关于做好政务公开近期有关工作的通知》(黄政公开〔2020〕22号)要求,现将我局2020年政务公开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
(一)完善组织领导,强化工作保障。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市民政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充实调整了具体经办人和各科室信息报送员,进一步强化了组织人员保障。印发了《2020年黄山市民政局政务公开重点工作任务分工》,从着力加强公开解读回应工作、政务公开平台建设、推进政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加强监督保障四个方面,明确了具体要求、责任科室、完成时限,使工作部署落地见效,有序规范。局党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政务公开工作,明确工作任务,要求各科室积极配合,各司其职,守土有责。把政务公开和信息化工作作为民政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二)严格公开标准,规范公开行为。在《安徽省政府信息公开基本目录规范(2019年版)》基础上,与市数据资源局、政务公开办沟通协调,完善公开栏目,确保目录体系框架、栏目体系符合统一要求,相关专题专栏科学合理。严格按照依申请公开、政府网站在线互动和12345热线的办理流程,规范管理登记、审核、办理、答复、归档各环节,2020年,我局无依申请公开事项,共答复12345热线58件,完成率100%。
(三)强化信息审核,规范公开要素。梳理完善常态化信息要素,部门领导、机构设置、政策文件等常态化信息符合规范;社会公益事业、重点民生领域、放管服改革、行政执法信息公开等领域均达到国家、省、市年度工作任务要求。严格落实好科室负责人初审、分管领导审核、信息员审核把关责任,未发生泄密以及网络舆情事件。
二、突出重点内容,力求增强政务公开实效
(一)聚焦重点工作,推进提质增效。一是强化用权公开。根据法治政府部署安排和市委编办统一要求,2019年对权责清单、公共服务清单、中介服务清单进行了梳理规范,并对外发布。二是落实决策公开。每年对规范性文件立改废情况进行公布。完善重大事项决策公开制度,对重大决策审议前,均按程序在部门网站公开征求意见,及时公开决策过程及结果。三是加强政策解读。围绕"六稳六保"抓实抓细政策解读,采用文字、图表、视频等形式,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解读,不断提升解读质量和水平。共发布本级解读161条,其中"六稳六保"解读20余条。
(二)围绕重点领域,细化公开内容。印发了《黄山市民政局推进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方案》,重点围绕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社会福利等事项,全面公开政策法规、救助标准、办理流程、资金使用等,及时发布应对疫情信息、三大攻坚战等信息确保做到"应公开尽公开"。
(三)坚持正面引导,畅通民意渠道。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强化舆论引导,及时回复网友留言、定期上线政风行风热线直播栏目、召开新闻发布会、开展在线访谈,做好政策发布和答疑。2020年以来,召开新闻发布会4次(计划12月底前开展一次),开展在线访谈1次,政风行风热线直播6次。推进决策公开,做好意见征集,制定了《黄山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重大事项决策行为的实施意见》(黄民办函〔2020〕7号),明确了我局重大事项决策公开要求。规范公众参与决策程序,2020年以来,共发布网上征集意见3条,并及时向社会反馈了征集情况。
三、优化公开载体,不断扩大政务公开覆盖面
(一)加强平台建设,拓展公开形式。加强网站建设,根据工作实际,增设"民生工作""黄山市政策超市"专栏"网上祭扫通道"飘窗,满足群众获取民生信息、政策检索、文明祭祀等需求。强化信息检索技术应用,确保检索功能精准定位。丰富公开载体,拓宽公开渠道,2020年以来,分别开通了民政局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账号,共发布信息500余条。微博微信已纳入全市"双微"矩阵,服务公众,发挥作用。
(二)规范信息管理,确保安全稳定。我们坚持一手抓电子政务建设,一手抓网络与信息安全,坚持建设与防范并重、标准与规范共管,确保全局电子政务建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局网站均按要求进行了备案并上挂标识;我局所有计算机均配备了防病毒软件,采用了强口令密码、数据库存储备份、移动存储设备管理、数据加密等安全防护措施,明确了网络安全责任,强化了网络安全工作。定期对各科室计算机进行检查,进行杀毒软件的升级和更新,确保了网络稳定和信息安全,无泄密事件发生。
四、健全工作机制,确保政务公开工作落实落细
(一)开展年度述职,做好总结提升。将政务公开作为工作人员年度述职内容,及时总结经验,发现短板不足,促进完善提升。压实工作责任,将公开履职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作为个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印发了《黄山市民政局政务公开"六提六促"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积极做好每季度市政务公开办反馈的问题整改,进行完善补充,并及时发布整改结果。完成了2020年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申报,加强各项指标梳理完善。
(二)强化工作培训,增强业务素质。加大对基层民政部门政务公开指导力度,定期组织培训,传达上级精神,部署工作任务。2020年根据市政务公开办关于做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及时召开工作会议,强化任务分解,细化工作措施。积极沟通衔接,根据省厅印发的民政领域基层公开目录,充分征求区县意见,制定养老服务领域和社会救助领域发布事项,并加强对下指导,确保公开目录及内容格式统一,要素规范。
(三)健全各项制度,确保务实高效。根据新修订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时调整了市民政局政务信息公开指南、依申请公开制度、政策解读制度、舆情回应制度、年度报告制度等相关制度,将政务公开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同检查、考评,采取多种形式,强化监督检查工作,鼓励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监督,积极反映公开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公开工作更加扎实、有序开展。
下一步,我局将紧紧围绕市政务公开办的工作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我局实际,进一步提升公开质量,完善公开形式,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使我局政务公开工作再上新台阶。
黄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0年度政务公开工作总结
【来自:【藏经阁】,更多资料请联系QQ215425891,海量热门优质材料和PPT课件】
2020年,我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市政务公开办指导下,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扎实开展"六提六促"专项行动,不断加强政策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以公开促落实、促规范、促服务,着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同时,强化政策解读和用权公开,主动回应社会热点问题,积极梳理高频互动问题,有效地保障了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现将我局2020年政务公开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20年政务信息公开基本情况
2020年度,我局共公开各类政务信息近2500条,其中含重点领域信息公开近1000条,收到依申请公开3项,均已经在规定时间内按期办结。共参与6次政风行风上线,政风行风热线、市民热线、民生热线、人社局网站互动等答复群众问题777件。
2020年度,本单位无涉及政府信息公开的行政复议、提起诉讼的案件,没有因政府信息公开产生的投诉、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事项。
二、重点突出用权公开
一是加强权力配置信息公开。认真对照法律法规规章,全面梳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依法行使的行政权力和依法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责,积极完成清单动态调整。按照市委编办统一部署,对权责清单、中介服务清单、公共服务清单进行动态调整。目前已完成57个依职权类权责事项清单的编制工作,待市委编办审核后及时向社会公开。根据市政务公开办的要求,依法及时更新局机关、局属事业单位机构职能、机构设置、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方式、负责人姓名、网站地址、办公邮箱、邮政编码等信息。
二是加强权力运行信息公开。完善重大行政决策预公开机制,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公共政策措施、公共建设项目,充分听取公众意见,主动通过网站、微信向社会公开征求重大决策和规范性文件制定的意见建议,每天查看微信公众号上用户提出的问题并及时做出答复。按月公开2020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月度工作完成情况和下月工作计划,便于社会公众了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作动态。
三是加强权力来源信息公开。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依托具"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规范权力运行全过程信息,全年共发布行政许可信息60余条。系统梳理制发的规范性文件,梳理出现行有效文件54件,列明文号、成文日期、发布时间、有效性关键词等信息,提供文本下载功能。
三、着力做好政策文件发布及解读
一是扎实做好政策文件发布。通过市人社局网站、"黄山人社"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公开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失业保险补助、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等信息,及时公开疫情期间就业政策信息、社会保险费减免政策文件,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聘、就业春风行动系列招聘会、社会保险费减免等信息公开,促进疫情过后就业压力缓解和助力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二是提高政策解读质量效果。在制订政策的同时,精心编制解读方案和解读材料,在公开的基础上做好解读。重点加大解读力度。2020年以来,共发布政策解读信息20余条(包含上级政策解读、负责人解读等)。严格落实解读主体。局主要领导出席"2020就业春风行动"新闻发布会,对我市2020年就业春风行动期间相应就业政策进行详细解读。同时,按照"归口解读"和"谁起草、谁解读"的原则落实解读主体,坚持政策性文件与解读方案、解读材料同步组织、同步审签、同步部署。丰富解读方式方法。利用新闻发布会、图表图解、动漫、文字、在线访谈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有序有效阐释政策。2020年共举行参与新闻发布会4次,发布图片解读2次、动漫解读2次、媒体解读3次,有力提升了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等政策宣传力度。加强文件关联水平。对所有重要政策文件匹配对应的解读材料,做到文件、解读高度关联,在标题与正文中均能进行关联查阅,将文件与解读材料凝聚成统一整体。
霍邱县数据资源管理局2020年政务服务工作总结
2020年12月26日
一是"一门"改革深入开展。县住房公积金中心进驻县政务大厅,县政务中心进驻数达55家。因场地、敏感涉密等原因成立车管所、公证处两家分办事大厅,执行县政务服务统一标准。政务服务事项较少的残联、宗教局等6家单位设立综合窗口,并建立"一窗受理、分头响应、各负其责、综合服务"的运行机制。按照改革要求,设立企业开办、工程建设、不动产登记综合窗口,"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统一出件"的机制常态运行。同时,在县政务中心一楼设立总咨询服务台,为企业群众提供帮办代办及咨询答疑等相关服务。
二是"互联网+政务服务"常态推进。坚持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实施清单。建立日反馈、周通报、月调度的工作机制,常态化推进网上政务服务工作。目前,县级"一网通办"事项1860项、乡镇级153项、村级70项。全年"一网通办"212.4万件,个人事项全程网办率达100%;实现跨省通办事项18项,已办理21.9万件;实现秒办秒批事项1390项。
三是7x24小时自助服务全面展开。及时设立7x24小时政务服务大厅,在全市率先实现7x24小时自助服务。提供公积金、不动产等20项信息查询;开通税务验票、社保卡激活、社保卡密码修改、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办理等即办自助服务;提供106项不见面审批事项申请,企业和群众24小时均可投放申请材料,工作人员定时收取办理,结果通过邮件免费送达。月均办件量达100件左右。
四是7X24小时服务地图宣传推广成效明显。县本级包括31个乡镇,412个村共448个服务场所全部上线7X24小时政务服务地图,提供3.5万个事项的查询、办理、导航服务。县乡村三级事项的关联及核查工作扎实开展。将十月份确定为集中宣传月,投入6万元资金,在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大厅摆放宣传海报,在室内外大屏集中推广,与县电视台沟通协调,在20个电视频道推送7X24小时政务服务地图信息。印制分发宣传彩页,指导办事群众使用7X24小时政务服务地图。地图有效访问量、有效访问用户人数均居全市前列。
五是"一窗制"改革快速启动。新建一窗制综合服务平台,建立综合窗口一窗受理、即时推送、部门审批、统一出件的政务服务工作机制。完成559项行政审批事项办事指南及52项"一件事"事项清单梳理工作。8名综合窗口人员于9月21日按照各自负责的单位和项目正式上岗服务。全年一窗受理办件量240件,并联审批9件。
六是四电应用得到加强。推进申请材料电子化,全县24266个事项实现电子材料关联,占比68.87%。对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印章进行收集提取,全年完成电子印章备案2042个。高质量完成纸质证照电子化,实现高频电子证照完整归集,做到"应归尽归",关联电子证照数1116项;持续加强电子云签应用的宣传引导工作,关联电子云签事项数9850项,两项工作均居全市第一。
七是政务服务"好差评"有效实施。出台《霍邱县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机制》,利用全省好差评体系,对全县政务服务进行客观评价,并建立奖惩措施,力促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顺利开展。全年完成县级政务服务好差评281万个,居全市县区第一位。第三方评估群众的综合满意度达97.88%。
八是标准化建设不断深入。全县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分大厅、7X24小时政务服务大厅均使用统一的名称和形象标识。县政务中心一楼摆放窗口布局示意图,各窗口电子屏显示窗口名称,平板评价器显示服务内容,窗口工作人员统一佩戴胸牌。制定《霍邱县政务服务大厅窗口首问责任制实施细则》,强化首问责任人的责任,强力优化窗口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