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乡镇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35篇(第53/65页)

网络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0794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27分钟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扎实开展"找差距、改作风、强担当、争先进"专项行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办好100多件民生实事。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行政决策程序,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和12345热线反馈的相关问题。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动"以案为鉴 改进作风"专项行动走深走实。与此同时,民族宗教、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气象、档案、保密、地方志等工作均取得新进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事业也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奋斗值得铭记。一年来,让我们倍受鼓舞的是,各级领导多次来镇调研指导,提出殷切嘱托,给了我们最大支持、最大鼓舞、最大动力!一年来,让我们倍增干劲的是,镇委九次党代会勾画了建设现代化新濉溪镇的路线图,有力激发了"奋发图强拼一回、真刀真枪干一场"的奋斗豪情和磅礴力量。一年来,让我们倍感艰辛的是,外部环境错综复杂,风险挑战交织叠加,特别是新冠疫情多轮冲击,镇域经济发展一波三折,经济下行压力空前巨大。一年来,让我们倍加感动的是,医护战士白衣执甲,用生命捍卫生命;基层干部坚守平凡、倾情奉献,守护万家灯火;全镇上下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在风吹浪打中奋楫扬帆,在艰难险阻中勇毅前行。这一年,困难越大我们越拼,挑战越多我们越勇,每一个濉溪镇人都了不起!都是好样的!都是真英雄!

越过激流险滩,战胜艰难险阻,我们更加懂得,濉溪镇的每一点进步,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县委、县政府和镇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镇人大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锐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有大爱、有情怀、有力量的濉溪镇人民,向讲大局、讲奉献、讲担当的人大代表,向坚守一线、冲锋前线、拼命火线的广大基层干部,向所有为濉溪镇发展倾情、倾智、倾力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成绩和努力值得肯定,困难和问题更需正视。我们清醒看到,全镇改革发展稳定还面临不少困难挑战。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恢复向好基础还不稳固;城市功能品质存在不少短板,乡村全面振兴任务依然繁重;收入水平、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盼仍有一定差距;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作风效能、营商环境建设还有需要持续改进的地方。对此,我们一定直面问题和短板,把工作落实好。

2023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县委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用力改善民生,全力实施"工业强镇、三产活镇、创新驱动、项目带动、乡村振兴"五大战略,高质量建设活力品质幸福濉溪镇,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濉溪镇实践新篇章。

今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财政收入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完成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指标任务。

在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我们将牢记本届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担当,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集中精力办好濉溪镇的事。今年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更加有效促进经济恢复,全力保持平稳向好势头

坚决担负起稳定经济增长的责任,打好稳增长"组合拳",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促进项目投资大提速、大提质。抢抓国家加大政府投资规模"窗口期",聚焦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重点支持领域,及时动态调整上报项目,争取更多项目纳入"盘子"。重点抓好在我镇的城际高铁等16个省市县重大项目、5个镇自身安排的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同时,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引导扩大民间投资,持续优化投资结构。

持续挖掘消费潜力。实施服务业提质升规,强化市场主体支撑行动,建设区域消费中心极,新增限上服务业企业5家。积极培育"专、精、特"消费品牌,依托电商平台,发展直播带货、"云购物"等新消费模式,扩大健康、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消费,切实抓好电商园二期的建设。拓展消费新场景,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和优化,培育石板街、南大街多元化的夜间经济新业态。

精准帮扶市场主体。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助企纾困政策,对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中小微企业实施精准帮扶。实施企业"雁阵"培育,做好小升规等工作,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家、"专精特新"企业6家。扶持重点优质企业,提升幸运方便面等特色产业竞争力,绿色食品产业营业收入增长8%。抢抓乡村全面振兴机遇,加大已入库15个项目的实施力度,推动豆腐干、葡萄酒、芝麻油、石磨面粉等"小特产"迈向"大产业"。

二、更加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外联内聚扩开放

坚持全方位融入徐淮协同发展经济圈,向开放要空间、向协同要合力,积极融入统一大市场。

加快品质城镇建设。深入实施美丽城镇行动,加快推进小溪河景观带、城际高铁等优质项目。扎实开展全域文明创建,实施城乡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建设特色巷道、街区,提升城市品味。老城区把乾隆湖、南大街、水街、石板街融为一体,以功能疏解、业态优化、风貌提升为重点,争创4A级景区。新城区加速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发展壮大现代商贸服务业。政务新区提升城市品质,完善配套服务,全面融入城市核心区。高铁片区明确功能定位,打造区域发展新中心、新的经济增长极。

完善城市功能。围绕建设活力城镇,夯基础、补短板、强弱项,在区域竞争中再塑新优势。按照"蓄得住、排得快、挡得牢"的要求,着力构建城乡防洪排涝基础设施网。按照"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原则,加快县城老旧小区、家属院的改造进度。加快改造提升公共服务设施,繁荣发展多元业态,打造交通、生活、商业"多圈合一"功能区。精细管理运营城镇,开展创建工作专项整治,推进15分钟生活圈、海绵城市建设,增强城市韧性。

奋力招大引强。健全"链长+链主+专班"机制,一体推进信息筛选、准入评估、统筹洽谈。开展以商招商,推广产业招商,探索资本招商,聘请招商顾问,主要负责人轮流外出,拓展招商"朋友圈"。完善"两图""四库"以及重点项目跟踪台账,开展重大产业项目招引专项行动,坚持外引内培并重,支持现有企业扩产提能,确保引资工作实现新突破。

三、更加深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发展新动能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改革突破作用,更富成效激发动能、破除发展瓶颈、厚植发展优势。

打造高水平营商环境。着眼"办事更便捷",实施权责"清单化"。着眼"办事更高效",巩固提升"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着眼"办事更暖心",推行"企业家早餐会"、项目秘书等服务新机制。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拓展"掌上办""移动办",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

狠抓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入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快处置批而未供及低效闲置土地。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商贸企业集聚,促进土地资源和优质项目精准对接、高效配置。狠抓创新平台建设,让鼓励创新、礼敬人才蔚然成风。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持续开展农村"三变"改革,实施"共享村居"行动,开展闲置资源盘活利用,发展壮大产业型农合联,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农业村与社区资源有效整合。

四、更加用力抓好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将农村建美,把农业做强,让农民更富。

振兴乡村产业。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落实"长牙齿"的硬措施,加大拆违控违力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高水平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多元化、特色化的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深化农业"一镇一体"建设,重点推进土地流转,扩大黄桃、苗圃、葡萄等农业主导产业影响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及冷链物流、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全力争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建设美丽家园。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规范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开展农村厕所、污水、垃圾、田园"四大行动",巩固"四好农村路"创建成果。深化人居环境"整管护"长效机制,加强"美丽庭院"建设,提升乡村建设整体水平。持续发挥"三团"便民作用,树立文明乡风,拓展乡村治理成效。

拓宽富民渠道。完善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紧盯"三类"监测对象,落实综合性帮扶措施。健全土地流转、产业托管、入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扩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确保农民持续增收。构建凸显精致特色、全产业链融合的现代农业体系,推动农业与电商、文游、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

五、更加突出绿色低碳发展,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天蓝地绿、水清景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攻坚污染防治。狠抓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从严查处偷排漏排等违法犯罪行为。实施移动源、工业源、扬尘源污染防治攻坚,协同控制PM2.5。开展小散乱污整治专项行动,提升污水处理设施建管水平。加强环境风险防控,落实重点河流环境应急"一河一策一图"编制工作。

推动低碳发展。优先保障优质项目建设,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深化传统行业节能改造,分类推进低效产能腾退压减,促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开展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园区、绿色小区等创建活动。

持续涵养生态。实施河湖岸线治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及废弃地还林还绿行动,提升生态涵养能力。落实林长制,实施国土绿化行动,争创国家森林城镇。深化河湖共治机制,统筹推进辖区水系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