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意见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790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7分钟

"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XX省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和《XX市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2023年重点任务》,按照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总抓手,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明确我县"十四五"时期住建领域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发展基础

(一)主要进展。"十三五"以来,全县市政基础设施更加健全,城镇人居环境、城市功能、城市形象显著提升。截止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21.98平方公里,城市市政道路60余公里,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9%。共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22个改造棚户区5529套、改造老旧小区158个7969户。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16.39万户,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站)69座,全县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覆盖率100%,顺利通过XX省宜居县城试点县验收,成功申报省级城市更新示范县,XX镇成功命名"省级百强中心镇",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深化。

(二)发展形势。"十四五"时期,我县城镇化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共存。一方面,随着老旧住宅增多、地下管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年限增长,城市基础设施老化更新任务加重,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不高;同时,乡镇人口流失,部分偏远场镇基础设施破损严重,城镇综合治理能力亟待加强,特色小镇建设滞后。另一方面,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以及XX市"一核两翼、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战略、绵遂内铁路的动工建设,为全县建设新型城镇化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

二、总体要求

(三)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城镇化重要论述和对XX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结合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和《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立足全县城镇发展基础条件,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根本目的,为全市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提供坚实支撑。

(四)主要目标。到2025年,初步形成"一核两副中心四组团"的城镇发展总体格局,城区和中心镇综合承载能力持续增强。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城市内涝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城市燃气等管道老化更新改造深入推进,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7.2%,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明显提高。

三、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形态

(五)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聚焦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围绕"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的"山水田园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目标,因地制宜全力推进城市更新试点和城市体检工作,以项目为抓手,完善城市交通路网,完成片区排水管网改造和南北干道道路建设项目,循序渐进推进老化管网改造,提升污水收集效能。巩固刘家壕整治成效,启动并加强县级城市建成区河流监管排查,杜绝新增轻度污染水体及黑臭水体。到2025年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占比达100%,推进城镇燃气、供水以及垃圾收运等城市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提升整体公共服务均等化功能,提高城市生活品质。

(六)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以行政区划调整和国土空间规划为契机,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大力推动中心镇、村建设,打破区划界限和行政壁垒,按照"绿色发展、因地制宜、优化提升、城乡融合、扩权赋能、共同缔造"的原则,将地缘相邻、主业相近、优势互补的乡镇进行有机整合,形成聚合效应,打造"县城-中心镇-重点镇(特色小镇)-集镇-中心村"的多层次城乡融合发展体系,全面重构县域经济发展版图。按照5个片区规划的中心镇(XX、XX、XX、XX、XX)和2个副中心镇(XX、XX),结合县域副中心、省级百强中心镇入库乡镇的各自特色,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深入研究当地的历史、文化、产业及区位、环境等特点,进一步明确投资重点和发展方向,实现镇、村资源要素流动,实现人力资源集聚效应,为城镇化建设奠定基础。建设完善落实县级中心镇政策。对有发展潜力、集聚效应明显的县级中心镇分年度给与不少于500万的资金支持,进一步完善健全场镇配套设施,带动周边乡镇发展。

(七)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立足XX县城镇发展的基础条件,依托主要交通干线,走"组团布局,多点支撑"的城镇化道路,形成"一核两副中心四组团"的城镇发展总体格局,加快由XX镇、北坝镇、灵兴镇、新德镇、乐安镇的部分区域组成的中心城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功能,加快人口城镇化,推动区域内各乡镇的融合发展,引领全县新型城镇化发展。

四、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八)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破除显性壁垒和隐性门槛,引导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提升市民化 质量。落实省市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有关政策文件,全面放开放宽城镇户口迁移政策,全面落实购房落户、租赁房屋落户、投靠落户、引进人才落户等政策,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在我县城镇落户零门槛。

(九)健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深化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和管理机制,丰富服务供给和群众选择,扩大个性化、品质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创新供给方式,加快推进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模式在公共服务体系中的运用,不断调整供给结构,扩大服务和产品供给。

(十)强化随迁子女基本公共教育保障。打破以行政区划为界的学校布局,支持建设与人口集中度相匹配的"片区学校""中心学校"。推进随迁子女入学一网通办、全程网办。

(十一)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参加城镇社会保险。深入实施全民参保,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征缴扩面,对农民工等群体实施养老保险精准扩面,推动应保尽保。落实失业保险金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调整机制,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

(十二)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劳动技能素质。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与服务信息网络,推进就业服务网络向乡镇、农村延伸。按照城乡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完善就业、创业、教育培训等方面公共服务政策和服务体系,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公平、有效的政策和服务支持。打破城乡、行业 分割和身份、性别歧视,规范招人用人制度,营造平等就业的政策环境。

五、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十三)强化城市产业支撑。坚持集聚建园、融合强园、创新活园,着力培育和做强五大县域农业的主导产业。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装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新材料等以数字经济和智能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重点产品,培育优势企业,抢占产业发展竞争制高点,形成产业发展新引擎。优化现代服务业资源配置,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推动传统服务转型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实现"XX产品"向"XX品牌"转型。

(十四)提升城市产业园区能级。紧紧围绕XX县"3+2"农业产业化体系,优化特色农业区域布局,加快现代农业重点园区建设,力争将XX县1-2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挤进国家2025年创建500个示范园区工程项目库内。加大纺织、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等传统产业技改升级,力争到2025年,工业园区项目建设净用地规模力争从现有的6000亩地增至10000亩,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300亿元以上,工业用地亩均产值力争达到250万元,亩均税收力争达到10万元以上。

(十五)激发城市消费活力。统筹搞好县城和乡镇居民集聚区的综合性、专业性、特色农贸市场布局、建设和管理工程,保障生产服务消费供给。深入挖掘丰富文旅资源、人口红利优势和消费市场潜力,加快布局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品质提升。

六、加快新型城市建设

(十六)促进公共服务普惠便捷。结合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加强城市公共设施和居住小区适老化、适幼化改造,提升小区生活环境。

(十七)完善市政公用设施。结合"口袋公园""美丽街角"建设项目,会同县园林中心完善公园步行道、自行车道等慢行系统,按照城市规划在老城区推进建设公共停车场,并合理施划路边停车位,结合老城区已搬离的政府机构通过收费机制,实施车位错时共享机制,缓减停车难问题。要求新建居住小区合理规划一定比例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

(十八)健全城市住房体系。鼓励支持房地产企业合作开发,或通过整合重组,提高抗风险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逐步提升开发楼盘品质,大力支持企业开发房产综合体,引导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动态调整中、长期经营策略,满足市民不同阶段的刚需住房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十四五"期间,计划新建公租房1500套,总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年均300套。建立公租房有序退出机制,加强公租房信息管理,提升便民服务水平。探索推行政府购买公租房营运管理服务机制,规范公租房维修管理。

(十九)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在加快推进2022年52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基础上,积极谋划剩余140个老旧小区成片、连片开发,引导老旧小区"撤墙并院"公共空间整合力度,促进整合后空间的优化使用,有条件的加装电梯,支持物业服务企业承接老旧小区并提供物业基本服务,逐步建立后续管理长效机制,到2025年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85个、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活化利用既有建筑,杜绝大拆大建,严禁随意拆除老建筑。

(二十)增强城市抵御冲击能力。加强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由各乡镇政府落实至少1名专业人员负责住房建设管理工作,在2022年底完成所有自建房的排查录入和经营性自建房隐患(C、D级)整治销号工作,到2023年6月完成所有自建房的隐患整治管控工作。多举措提高燃气安全韧性,持续开展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探索推动燃气企业合并重组,规范安全管理工作,从企业端降低安全隐患;加快燃气管道设施更新改造,按照启动实施一批、计划改造一批老化更新改造项目,建立并完善常态化排查改造机制,达到2025年以后产生的城市燃气老化管道"即有即改"目标。三是加大内涝治理力度。按照《XX市城市内涝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2-2024年)》,实施城区东河路、会仙路、酪香路、樟树路、涪滨路、恒昌路北段等雨水管网改造,提升城市排水能力。到2025年基本形成健全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全面消除老城区市政道路、老旧小区等易涝点位积水点。

(二十一)推进城市智慧化改造。加快房产信息平台建设。打通信息"脉络",逐步建立和完善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房产交易数据与相关部门互通共享,切实减少申报材料,简化办事流程。以方便当事人办理居住证申领、住房租赁补贴、积分落户、子女入学、工商登记等公共服务政策。让部门和群众办事和查询方便、让群众少跑或不跑路就能办事。全环节应用电子证照和使用电子签章。实时调用身份证、户口本、婚姻、不动产权证等电子证照,实现房屋相关业务快速办理。通过集成电子签名、电子签章服务,业务人员在线发起申请,企业及群众在线填写表单信息,审批后业务人员、办理人相继在线电子签名,高效生成合同文件、支持防伪输出大大提高文件签署流转效率。增建数据共享平台。极协调部门配合,争取财政资金,建立与税务局、不动产登记中心的中间数据库,实现交易、税收与不动产登记数据实时共享。

(二十二)推动城市绿色发展。提高焚烧发电厂进厂量。积极主动对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将周边县市生活垃圾协调运输至XX市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以促使该厂达到满负荷运行,确保2025年前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量达到1000顿/日左右。同时加快推进《XX市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掺烧秸秆工作方案》,解决我县秸秆处置难得问题,提高焚烧发电厂进厂量。完善餐厨垃圾处理机制。探索建立餐厨垃圾处理费收费机制,规范处置行为。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费工作并把餐厨垃圾处理费包含在生活垃圾处理费中。会同县级相关部门加大对餐厨垃圾生产、处理环节的整治,增强收集力度,提高收集率、规范化处置率,努力实现我县餐厨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目标。督促企业按照《XX县餐厨垃圾处理项目特许经营权出让合同》,到2025年底,基本实现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全覆盖,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推动乡镇餐厨垃圾收运处理工作。

(二十三)提升城市人文内涵。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支持已入选为省级传统村落的XX镇柑子园村、XX镇南池村力争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开展巴蜀美丽庭院的申报,加强对XX镇、秋林镇相关指导,力争全县获得一个巴蜀美丽庭院称号。继续深入贯彻《XX市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建立XX县名城保护日常巡查管理制度,保障县域内历史文化资源的日常管理及维护;同时协调县级相关部门加强保护工作的规划控制,加强XX县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宣传,加强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与旅游业、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机结合,将城市建设和历史建筑保护协同发展

七、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二十四)完善城市空间治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涉及和新建住宅外观涉及,统一北坝新城区城市整体风貌塑造和管控,控制老旧小区外立面风貌改造风格和色彩相协调,鼓励多层电梯建筑,限制高层建筑数量,提升整体居住品质。

(二十五)加强城市社会治理。健全智慧住建平台的功能。加强与公安、城管、水利、雪亮工程等平台互联互通,在防汛抢险、疫情防控以及基层治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有效提升城市管理维护管理效率,达到系统化监管;提升物业治理能力。提升物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建立职业化管理队伍,树立标杆示范企业,"示范先行、以点带面",促进行业发展;加强信用信息管理,强化对物业服务企业、物业项目负责人、业委会成员的监督。完善老旧小区治理能力建设。针对老城区内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积极会同公安等部门,配合乡镇结合小区实际推进安装人脸识别、车辆道闸等智慧安防系统建设,将智慧安防建设与老旧小区改造一并谋划实施,提升在疫情防控、安全建设和基层治理方面的硬件能力。

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二十六)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市场化投资途径,农民自主选择进城退地;健全城乡统一用地市场,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改革土地征用认定机制,缩小征收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征地价格由市场决定,依法维护交易规则及过程的公平,以保障国家、集体、农民之间三者土地利益的合理分配。加强对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财产收益分配权的确权和保护。将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等列入农民集体或个人财产保障体系,扩大农民合法财产范围;全面实现对农民财产权的法权确认和保护,有步骤地落实土地财产权的抵押担保权能,探索实施整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担保权能;严格落实"一户一宅"政策规定,强化宅基地管理。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探索自愿有偿退出机制。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