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2022年4月理论文章19篇(第3/3页)
(作者为中山大学教授)
运用系统观念推动各领域工作(思想纵横)
韩庆祥
《人民日报》(2022年04月12日第09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系统观念,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方法论指引。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就是系统。对系统的认识反映在头脑中,就形成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一种重要的认识论、方法论,具有丰富内涵。系统观念是一种整体观念,强调系统的各组成要素只有相互配合,才能有效运转,实现整体效应最大化。系统观念是一种结构观念,强调要发挥好系统的功能,就要调整好它的结构,调整好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顺序、比例。系统观念是一种战略观念,要求把事物置于宽广的大环境中来把握,正确看待眼前和长远的关系、把握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系统观念是一种辩证观念,强调用发展的眼光审视系统,避免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
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坚持系统观念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必然要求,是破解难题、推动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四个现代化"奋斗目标到改革开放后提出"小康社会"战略构想,从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再到党的十九大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谋划,都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作出的战略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系统观念和系统方法,明确发展方向,作出战略擘画,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运用系统观念和系统方法全面统筹、协调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工作,提出一系列原创性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科学严密的理论体系。比如,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并强调"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在理论素养、思维方式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都以系统观念为基础。发挥科学思维的指引作用,不断提升运用系统观念和系统方法的能力,就能够有力有效化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风险挑战。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系统观念、运用系统方法的集中体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以及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把各方面联系起来分析、统筹起来谋划,坚持整体推进。比如,"四个全面"的每一个"全面"都是一个有机统一的系统,同时"四个全面"彼此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障,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得以实施的大前提。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兼顾、综合施策,既以目标为着眼点,又以问题为着力点,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在防范化解风险上勇于担责全力尽责(思想纵横)
袁绍光
2022年04月11日
中国共产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增强忧患意识是我们党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时刻以强烈忧患意识警醒自己,始终居安思危,在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正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汲取历史上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心存忧患、居安思危,才成功带领中国人民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主动、未雨绸缪,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一些重大风险挑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越是接近目标,面临的任务越繁重,需要破解的难题越艰巨,越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增强忧患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增强忧患意识,要求我们努力掌握历史主动。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我们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的矛盾和问题发生了深刻变化,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对我们党长期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要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努力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
增强忧患意识,要求我们树立前瞻思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树立前瞻思维,就是要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我们要科学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加强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研究谋划,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在工作中善于做到超前谋划,既把关注点放在完成工作本身上,又注重事物的长远发展,有防范风险的先手,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
增强忧患意识,要求我们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前进道路上,我们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必须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不担当、不斗争,就不可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百年来,我们党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团结带领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求党员干部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在防范化解风险上勇于担责、全力尽责,以能担当能斗争、真担当真斗争的实际行动创造新的业绩。
(作者单位: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
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实践和必由之路(思想纵横)
桑玉成
2022年04月08日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考察时强调:"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质和优势,深刻总结我们党为实现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不懈奋斗的宝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是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为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贯穿党百年奋斗的全过程。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举"争民主、争人权"的旗帜,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和艰辛探索。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着力建设中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政治制度,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重要政治保障。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标注新时代的特征,也呼唤新变革。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小康,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随着实践发展,我们党对人民民主的把握更加深刻、对社会主义民主优势的认识更加全面,推动发展人民民主的实践更加丰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集中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和显著优势,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对民主理论和实践作出的积极探索和重大贡献,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实践和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国家治理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的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人民对自身利益的实现和发展上来。"民主的本意是人民当家作主,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哪种民主好、哪种民主不好,人民感受最直接,最有发言权。在一些西方国家,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只有竞选时聆听天花乱坠的口号、竞选后就毫无发言权,只有拉票时受宠、选举后就被冷落,所谓的"民主"呈现种种乱象,这样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
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把民主的要求贯彻体现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全过程、各领域、各方面,形成完整的制度链条,包括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社会民主、基层民主、公民民主等民主政治的全部要素,涵盖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民主过程的一切领域,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把民主价值理念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民主实践,把民主的本质优越性和实践有效性统一起来,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
民众能够真实有效广泛参与的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有效保证全体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例如,我们推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因地制宜创新形式,通过村(居)民议事会、民主恳谈会、民主听证会等形式组织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到具体治理实践中。实践证明,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真正的民主,是民主含量高、民主成色足、深受中国人民欢迎的民主,能够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占世界人口近1/5的14亿多中国人民更全面地行使民主权利,更有效地实现和维护切身利益,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担当和斗争是一种格局(思想纵横)
孙英
2022年04月07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担当和斗争是一种格局,坚持局部服从全局、自觉为大局担当更为可贵。"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坚持局部服从全局、自觉为大局担当,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不断锤炼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党把干部放在各个岗位上是要大家担当干事,而不是做官享福。改革发展稳定工作那么多,要做好工作都要担当作为。"敢担当、善作为是一种格局,是衡量好干部的重要标尺,也是为群众办实事的必然要求。干部干部,干字当头。"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我们的事业,从来就没有等出来的成功,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敢于向问题叫板,才能让群众叫好。杨善洲本来可以安享晚年,朋友知道他下决心去山里种树,纷纷劝他:"你这不是自找苦吃吗?"他说:"我的职位没有了,但我是共产党员的职责没有变。"认准是对群众有利的事,就坚持不懈地干,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担当和格局。党员干部只有胸怀天下、志存高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才能拥有高尚、充实的人生。
担当和斗争密切相关。在谈到干部如何担当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敢于斗争是勇于担当的必然要求。党和国家事业的一切成就,都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百年来,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每一步前进和发展都经历了无比艰辛的斗争。共产党人的斗争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源于初心、来自使命,是为了人民、国家、民族,为了理想信念。共产党人的斗争是一种格局和境界,是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全党继续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新时代新征程上,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等工作,都需要担当和斗争。担当和斗争是需要勇气的,这种勇气体现党员干部的格局。格局是党员干部行动的动力,是思想和胸襟所达到的境界。格局中蕴含着"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的答案,蕴含着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承诺,蕴含着对"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崇高精神境界的不懈追求。党员干部要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
党员干部要心怀"国之大者",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担当和斗争。有些事情,从局部来看是可行的,而从全局来看是不可行的,就应当以局部服从全局;反之也一样,从局部来看是不可行的,而从全局来看是可行的,也应当以局部服从全局。这就要求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坚持局部服从全局、自觉为大局担当。一切工作都要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前提,不能为了局部利益损害全局利益、为了暂时利益损害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而要善于把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作者为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为推进伟大自我革命提供制度保障(思想纵横)
周叶中
2022年04月06日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纵观世界政党发展史,没有哪一个政党像我们党这样始终坚持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党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保证了党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所以能够不谋私利,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正是通过自我革命,我们党才能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团结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不断推进伟大自我革命,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及时把这些宝贵经验以党内法规、法律规范等形式固定下来,提升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制度化水平,是推进伟大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不可避免会遭遇各种各样的考验。越是面对风险考验,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需要推进伟大自我革命。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无论是坚守自我革命根本政治方向、淬炼自我革命锐利思想武器、丰富自我革命有效途径,还是打好自我革命攻坚战、持久战,锻造敢于善于斗争、勇于自我革命的干部队伍,都需要建章立制,都离不开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构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度规范体系,为推进伟大自我革命提供制度保障。"这为我们围绕推进伟大自我革命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规范体系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高度重视,围绕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一大批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党内法规陆续制定或修订,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制定力度之大、出台数量之多、制度权威之高、执行力度之强、治理效能之好都前所未有,从制度层面夯实了推进伟大自我革命的"四梁八柱",使伟大自我革命不断走向深入。新时代,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这场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需要进一步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完善推进伟大自我革命的各项制度安排,确保党始终成为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为推进伟大自我革命提供制度保障,必须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增强依规治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牢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扛起政治责任,不断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党内法规制度在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方面的重大作用,确保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作者为武汉大学副校长、教授)
担当和斗争是一种责任(思想纵横)
何海根
2022年04月01日
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和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担当和斗争是一种责任,敢于负责才叫真担当、真斗争。"有权就有责。党和人民赋予领导干部权力,领导干部就必须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干事担事,是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领导干部必须扛起自己的责任,磨砺和练就敢于负责的铁肩膀和真本领,以担当和斗争创造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业绩。
回顾我们党的奋斗史,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取得的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没有一件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都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正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把担当和斗争作为一种责任,真担当、真斗争,我们党才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使中国摆脱近代以后的深重危机,以欣欣向荣的气象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一切成就,都是中国共产党人义不容辞承担自身历史责任、主动担当作为、进行伟大斗争取得的。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领导干部必须把担当和斗争作为一种责任,敢于负责、勇于担当。
把担当和斗争作为一种责任,就要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开拓进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历史从不等待犹豫者、懈怠者,只会眷顾奋进者、搏击者。宝贵机遇稍纵即逝,观望、徘徊只会错失良机,唯有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把机遇牢牢抓在手中,及时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良策、改善人民生活的良方,才能避免错失机遇的遗憾。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带来一系列新的机遇。要以新眼光新思路新办法发现机遇、用好机遇,争取实现更大突破。
困难是检验领导干部有没有担当和斗争精神、是不是敢于负责的试金石。干事创业,不可能一直顺风顺水,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改革发展稳定的问题、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有不少难啃的硬骨头。推诿和逃避,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燃灯者"邹碧华,在司法改革中勇当奋楫者,诠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时代楷模潘东升,面对重大案件、突发危机从不退缩,一句"党员干部就应该冲锋陷阵",生动展现共产党人的担当和斗争精神。领导干部要以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的责任感直面工作中的困难,敢于啃硬骨头,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步解决难题。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就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在攻坚克难中打开工作新局面。
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也是把担当和斗争作为一种责任的直接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不少风险需要防范化解,还要应对来自自然界的风险。面对一系列风险,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是不切实际的,得"软骨病"、患"恐惧症"是无济于事的。果断出手,该斗争时就斗争,才能化险为夷、求得发展。领导干部要科学研判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加强斗争历练、增强斗争本领,面对风险临阵不乱,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斗争,负起该负的责任,不断在新征程上创造新业绩。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
更多资料请联系群主QQ215425891,网站www.sucai198.com每日更新海量写作素材,避免熬夜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