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解读汇编-6篇(第2/3页)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形成了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丰富思想成果,如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从严管党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相结合,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党内监督,接受人民监督,不断纯洁党的思想、纯洁党的组织、纯洁党的作风、纯洁党的肌体,等等。这些都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经验。"这段重要论述表明,党的自我革命思想成果已经发展成熟为一个系统的理论架构,具有厚重分量。
党的自我革命为跳出历史周期率提供根本遵循
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自我革命就是刀刃向内、自剜腐肉。这不是任何政党都想做、都敢做、都能做的事情,自我革命既需要有自省的觉悟,又需要有巨大的勇气。百年奋斗实践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自我革命的政党。
自毛泽东同志在党全面执政前夕提出"进京赶考"的话题后,党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问题就一直萦绕在中国共产党人脑海中,常谈常新,感悟日益深刻,认识不断深化。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答案和"两个务必"思想走好"赶考"之路。自我革命的第二个答案不是替代民主监督的第一个答案,而是进一步突出党的执政自律,形成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的新进路。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迈进新的赶考之路上,坚持自我革命一刻也不能松懈。
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必须坚持科学思想武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供政治保证。
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必须坚持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建设对其他方面建设的统领作用,保持全面从严治党脚步不停、力度不减、尺度不松、节奏不变,通过自我革命的深入推进,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必须坚持理想信念,始终坚守党的性质宗旨,光大伟大建党精神,传承革命传统,把批评和自我批评优良作风与自我革命战略思想相结合,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推进"四个伟大"历史使命,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的磅礴力量。
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践行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与勇于自我革命相统一,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更好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不打折扣地兑现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庄重诺言。
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必须坚持忧患意识,履行立党兴党强党的政治责任,汲取世界政党失败的深刻教训,在应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中不断提高战胜风险挑战的本领和能力,以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锻造自我净化的过硬特质。
自我革命体现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自觉,自我施压为维护党的肌体健康所必需,为保持党的兴旺发达所需要。自我革命彰显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主动,自我施压能增添党奋斗的能量。把坚持自我革命的历史经验用好,把勇于自我革命精神发扬彻底,党一定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交上一份更加优异的答卷。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关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论述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习近平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命运与共的价值纽带。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这是习近平首次明确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此后,他多次在不同场合阐述全人类共同价值。2020年9月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和2020年10月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又强调了"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2021年7月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发表的主旨讲话中再次指出,中国共产党"坚守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在这一系列讲话中,习近平明确阐述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基本内涵,即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全人类共同价值是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提出的,超越了国家、民族、党派等具体主体的差别,以人类共同利益为交汇点,凝聚起不同文明的价值共识。
全人类共同价值与西方"普世价值"的区别在于:一方面,西方宣扬的民主、自由等普世价值忽视了各个国家、民族、地区的文化背景、历史条件、地理环境、人口状况等具体条件的不同,实现民主、自由的方式必然有其国家、民族的具体特色和选择,因而把不具备"普遍性"的特殊性、具体性的东西当作"普世性"的价值来追求。
例如,美西方国家以多党制、三权分立、一人一票作为民主的标配,并以此作为普世价值来抨击他们认为不"民主"的国家,其根源在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文化霸权主义及其导致的傲慢与无知。这就是把达到民主的具体方式和途径混同为"民主"本身。正如"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道理一样,实现民主也可以有不同的道路、途径和方法,即"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但是美国和西方国家却没有中华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智慧,因而把目的和达到目的的途径、方式混为一谈。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主同样是各国人民的权利,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实现民主有多种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要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评判,而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
另一方面,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与西方普世价值所建立的基础不同,因此其具体的内涵、要求和普适性也有所不同。
现代西方的普世价值建立在抽象的人性论的基础之上。现代西方主流哲学思潮皆以"理性的人"为出发点,强调正义就是符合普遍性规则的行为,并强调通过合理制度的建立来保证人权和自由。但是,不同的哲学学派从不同的前提和概念出发,却得出了关于"正义"的不同理解和评价标准。例如,伦理利己主义认为,"每个人都应当按照能最大化地满足个人利益的规则而行为";功利主义则认为,"我们应当按照那些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最大多数人利益的规则而行动";康德的义务论则提出,"我们的义务就是要按照那些具有普遍性的道德法则而行动";新自由主义则强调,"我们应当按照建立在每个人都能够同意的契约之上的公正原则来行事"。以上这些理论在西方社会都有广泛的影响,结果是西方社会生活的无序与混乱。特别是当涉及现实中的道德和价值判断时,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意见和纷争,这不仅会导致社会共同道德信念及社会共同价值观念的缺乏,使人们无所适从,还会进一步撕裂社会,激化矛盾。
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A·麦金泰尔在其《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一书中对西方社会的这种现状提出了批判。他指出,一方面,西方只是注重正义的规则设计和制度建设,而忽视了个体美德的培养;另一方面,西方有关各种正义的理论以及各种关于是非善恶美丑的评价标准,每个人都从不同的前提出发得出了关于"正义"的不同标准,那么到底应该遵循哪一种标准来评价人的行为呢?
西方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多元且混乱,在社会层面就表现为面对同样的问题或选择,人们会根据不同的价值学说给予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评价,出现了墨子所说的"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的状况。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一种社会大众可以共同普遍奉行的道德观,那么当社会上有一个人时,就有一种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有两人时,就会有两种不同的是非善恶美丑的观点;而当社会上有十人时,就会出现十种不同的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结果就会使人们以"我高兴,我愿意,我喜欢"作为选择自己行为的理由。这就是为什么西方社会的年轻人中普遍流行着"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的口号。美国曾经对8000名中学生进行了一个抽样调查,其中有71%的人曾经考试作弊;68%的人曾经动手打人;35%人曾经在商店里偷东西。但是在回答最后一个问题,"你认为自己的道德高尚吗"时,出乎意料地居然96%的中学生都选择了认为"自己的道德高尚"。这就是"只要我喜欢,没什么不可以"的思想所导致的混乱,甚至不以这些不道德的行为为耻。这就使得西方所提倡的所谓"自由"成了"自由放任"的同义词。在处理国际关系和世界事务中,美国及西方国家强权主义、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我行我素"的对外战略显然是这种"自由"观的产物。显然,这种价值观无论在其国内还是国际,都不是普世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当今世界,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极端利己主义,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任何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行径,任何搞霸权、霸道、霸凌的行径,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不仅根本行不通,最终必然是死路一条!"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充分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语》中讲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可谓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纲领性概括。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12月14日《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重要讲话中也曾引用古人"文者,贯道之器也""立文之道,惟字与义",说明文以载道、以文铸魂的重要性。这里的"道",与"道可道,非常道"中作为终极旨归意义的"道"的含义是相同的。中国古圣先贤所提出的道德观、价值观都以是否符合"道"为标准。因此,认识"道"就显得非常重要。
求道的方法与求学不同。《道德经》中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古圣先贤正是通过无为、无知的方式达到了无所不为、无所不知。这与西方人求知识的方法截然不同。在求知的过程中,即使知识再丰富,但只要有知,就会有所不知,就不可能达到"全知"的境界。而圣人用心如镜,其"无知"的心境,犹如镜子一般光明洁净,本身没有任何图像,但谁来都可呈现其相。镜子起作用所达到的状态就是"无所不知",而其自身仍保持一尘不染,寂而常照,照而恒寂。这说明,中国古人所求的"智慧"与西方人所求的"知识"不同。"智慧"是圣人去除思虑而后达到的本自具足、本自清净、本来如是的境界,因而可以达到"无所不知"。而知识则是通过人的思维想象、逻辑分析等设计而得来的。
不仅如此,中国古人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即人人都具有成圣成贤的潜质,通过学道都可以找到智慧、成为圣贤,因此"无所不知"也并非平常人不可企及的目标。但是在西方文化中,"全知"的上帝却只有一个。因此,用西方求知识的方法理解中国古圣先贤的智慧,用"为学"的方法来"为道",在方法论上就已存在相当的困难。
中国古代的圣人通过"涤除玄览"等方式很早就成为得道之人(这种得道之人在儒家称为圣人,在道家称为"真人"),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因而提出"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等命题,这就是"道"。按照"道"即"一体"的宇宙观来行为就是有德之人。故《说文解字》云:"德者,得也。外得于人,内得于己。"所谓有德之人,就是"得道者多助""顺天者昌"(天即天道自然的规律)之人。孔子在体悟"道"的基础上,把圣人的"德"用一个"仁"字来概括。因为仁是道的显现,建立在对"天地万物为一体"之道的体悟上,因此又被称为"一体之仁"。正如王阳明先生所说:"夫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在这种"一体"的观念影响下,父与子、夫与妇、君与臣、兄与弟,乃至朋友、国家之间都是和谐一体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这种一体的思维方式下,中国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但是仍然保持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乃至国与国之间的和谐相处,使得中华文明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的文明而得以延续至今。
可见,中西方在求道与求知上的方法论的不同也导致了世界观和认识论上的分歧。西方人的世界观和认识论以"二元对立"为主要特征: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自我与他人、人与自然等等。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渗透到方方面面,于是父子、夫妇、君臣(领导与被领导),乃至兄弟、朋友、企业、国家之间都成为彼此对立的关系。所谓的竞争观、修昔底德陷阱、零和博弈等概念和理论,都是基于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而产生。用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和眼光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父慈子孝、夫义妇德、君仁臣忠、兄友弟恭、朋友有信,互利双赢、协和万邦、天人合一等理念,不可避免会导致误读与误判。
而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人在绝大多数的历史阶段都遵从了古圣先贤"志于道"的发展方向,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采取了"一体之仁"的整体思维方式,坚持了"民胞物与"的道德观,实行了圣贤仁政的政治理念。这种"一体之仁"的整体思维方式、世界观、道德观、政治理念渗透在国家治理和社会制度的方方面面,使得中国传统政治展现出不同于西方的独具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律、军事、外交等制度与政策,形成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包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大一统传统,德主刑辅、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张,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等贵贱均贫富、损有余补不足的平等观念,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正义追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操守,任人唯贤、选贤与能的用人标准,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外交之道,以和为贵、好战必亡的和平理念,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正是建立在古圣先贤对"道"的体悟以及"一体之仁"的思维方式之上,奠定在古圣先贤观察天地自然之道、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人伦大道的基础之上,而非抽象的人性基础之上,也就是《周易》中所讲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就使得"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具有了不同于西方普世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如以和为贵、好战必亡、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和平之道,全面、协调、共同、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观念,天道无私、天下大同的公平意识,重义轻利、义即是利的正义理念,经济上富民利民、政治上听民重民、文化上教民导民的"以民为本"的民主思想,道德即自由的自由意志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国历史、文化、制度、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但各国人民都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我们要本着对人类前途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本国利益的实践中去。"这说明,全人类共同价值不仅适用于中国或者一部分国家,而且适用于整个人类。全人类共同价值不仅是不同国家、民族、政党、宗教共同追求的价值,也是各个国家、不同文明之间处理好相互关系的价值准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必将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开辟新境界实现新飞跃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下简称"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进行的生动实践与理论探索;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最新回答;对于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阐发更加全面深刻。第四卷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表达和进一步发展。它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进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活学活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党建理论等。第四卷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始终实事求是。它认真总结我们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经验教训,"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以正本清源的态度反对各种历史虚无主义,从而很好地把握了历史、现实、未来之间的辩证关系,既澄清了对某些历史事件、重要人物的模糊认识,又达到了党的团结统一。二是蕴含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第四卷把群众史观贯穿于改革和建设的全过程,深化了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推动社会进步的理性认识。从第一卷的"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第三卷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到第四卷的"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充分说明了人民在其中的地位是何等崇高。因为无论从党的宗旨还是从治国理政的法宝看,"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唯一选择。三是灵活运用辩证法,坚持科学方法论。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既要保证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又要考虑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不放松,做到"两手抓"、两不误。同时更加突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那就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第四卷坚持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深入分析了特定时期党面临的严峻形势、面对的风险挑战,集中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的历史境遇,概括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敢于斗争、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法治国家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军建设、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完善全球治理、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原创性思想、推行了许多变革性方案、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收获了许多标志性成果。其鲜明的阶段性特色,在理论和实践上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一是它体现了历史主动性与现实能动性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主题主线、目标任务、战略举措等贯穿了历史、现实与未来,它不是突如其来的,也不是无中生有更不是凝固僵化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精进创新的结果。二是它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只有在先进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才能达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目的,同时实践是理论产生的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入而丰富发展。三是它体现了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有机统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不仅坚定了"四个自信",而且进一步增强了行动自觉。
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进程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在新时代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战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为抓手、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党的建设方面,把心怀"国之大者"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显著增强。经济方面,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做大做优数字经济、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等提升发展质量。改革开放方面,聚焦形成新发展格局而在更高起点上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等。政治建设方面,认识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积极探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并把它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法治建设方面,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着力强化民法典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民事立法、民法典执法司法活动以及民法典普法等工作。生态建设方面,致力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为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军队建设方面,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方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大安全格局,重点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筑牢生物安全屏障。推进祖国统一方面,坚持"爱国者治港"和"一国两制"不动摇,把"一国两制"成功实践不断推向前进。对外关系方面,大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一是它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二是它面临的目标任务发生了变化;三是以之作为行动遵循,取得了不同以往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习近平同志,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国内外复杂局面,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如期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稳步推进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的13个方面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制度保障、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实践要求
回顾二十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多样化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无疑是其中最成功最重要的实践范式,它先后两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飞跃,成功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取得伟大历史成就。进入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继续创新发展,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新的飞跃。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成为新时代最重要的历史任务和中国人民必须承担的重大历史使命。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以"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为题,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要点,指出"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更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这不仅为我们提出了新时代的伟大历史任务,也进一步明确了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实践要求。
在历史规律中认清时代大势
正如有机界的发展有其自然规律一样,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有其历史规律。但是,自然界的发展充满大量不确定的非线性突变,即突然的变化和大幅的跃迁。人类社会的发展亦是如此,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发现,揭示了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依次经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后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一般过程,这是关于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体现着规律的普遍性,但在一些特殊国家和地区,完全可以因为杰出的领导阶级和人民对时代特殊大势的深刻认识而跨越发展阶段,实现历史跃迁。比如,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历史主动中成功跨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直接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伟大实践是在宏阔的世界历史、具体的时代大势中进行的,既要遵循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善于以系统宏大的历史观掌握历史主动,更要洞悉具有特殊性的时代大势,善于以实事求是的具体思维,深刻把握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特征,看到各种不确定性的风险和挑战,看到各种逆全球化和具有战争风险的历史回流,充分认识新时代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使命,着眼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立足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确立具体的问题意识,避免陷入一般历史规律的抽象化教条,在现实的历史中抓住特殊的时代机遇,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及其实践的大发展。
在人类利益中聆听人民心声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守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马克思恩格斯在对人类未来美好社会的追求中,超越阶级限制,为了实现整个人类利益,创立了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但是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利益从来都是一定阶级的利益,每个阶级都只维护自己阶级的利益,只有当人类利益与阶级的利益相一致时,人类的利益才会被观照。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使整个人类利益成为凝聚人类社会前进力量的普照光,使最广大的无产阶级超越了自身的阶级局限,实现了阶级利益与整个人类利益的有机统一,并在对整个人类利益的终极追求、实现人类解放的历史中,成为最能代表人类前行方向的先进阶级。这一方面是因为广大无产阶级占人类的最大多数,具有无比的广泛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在整个人类的解放中,无产阶级作为最广泛的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其他一切阶级的解放和自由,则必须以剥削和压迫同时代另外一个阶级并剥夺他们的自由为前提。当然,这也就决定了为什么在无产阶级的革命中,无产阶级"失去的只是锁链,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上一篇:2022年政策措施汇编-13篇
下一篇:8月人民日报文稿-2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