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蔡奇公开发表的讲话-71篇(第3/11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1160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39分钟

2009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以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行动为动力,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应对挑战、保稳促调、拉高标杆、创新发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增活力、重民生、抓稳定,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保持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的步伐,以优异成绩向建国60周年献礼。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一是应对挑战。当前机遇与挑战都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充分认识当前国际经济环境的严峻性与复杂性,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全些,从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振奋精神、知难而进,

扎扎实实地办好杭州的事情。当前,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杭州转型升级、吸引投资、引进人才、低成本扩张、加强区域合作提供了难得机遇。加上杭州基础好、体制活、实力强,赢得的机会更多,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这次应对挑战中率先胜出,迎来发展的春天。二是保稳促调。保稳是要务,促调是方向。当前经济工作方面的所有努力,都要确保经济止跌回升,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同时又要以倒逼机制促进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高端化,更加自觉主动地推进"3+1"现代产业体系,更加自觉主动地抓好节能减排,这些符合杭州城市产业发展趋势,绝不能动摇。杭州要扬环境、科教、文化、市场、体制机制之长,走"杭州制造"向"杭州创造"、"杭州服务"、"杭州创意"跨越的路子,率先迈入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的后工业化时代。三是拉高标杆。杭州作为长三角特大城市,经济总量位居副省级城市第3位,应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国际化视野想问题办事情,以适应"全球化、新经济、互联网"时代的挑战。积极推进城市国际化,充分借鉴国际经验,按照国际惯例办事,站在全球舞台上配置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等资源,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增强杭州国际竞争力。各个领域、各项工作都要确立向世界名城学习的标杆,使杭州站在更高起点上,发展得更好更快。四是创新发展。创新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克难攻坚的制胜法宝。我们要深入贯彻省委"两创"总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创新为先,以综合配套改革为载体,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充分尊重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要素配置方式创新、民生保障和政府管理创新,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建议2009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5%;工业增加值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市级外贸出口增长9%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左右;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6%,化学需氧量减排3%以上,二氧化硫减排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低于上年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6%。。2009年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不确定因素非常突出,全面实现上述目标有较

大难度,我们将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全力做好工作。

三、2009年的重点工作

(一)以扩内需为重点,着力扩大投资促进消费

坚持大项目带动。加大对民生工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的投入,全面推进新一轮"十大工程"建设,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实施重点建设项目277项,总投资3275亿元。加快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努力争取中央投资与国债。加强要素保障,创新融资方式,推进政银企合作。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土地开发整理和建设用地复垦工作,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坚持"一调两宽两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做地主体作用,推进地块招商。坚持和谐拆迁,优化重点项目服务,加强质量监管。抓好一批预备项目。

加快重点工程建设。钱江新城、铁路"二线一枢纽"(杭宁、杭甬线和东站客运枢纽)、地铁一二期、机场二期、天然气利用、钱江隧道及接线、庆春路过江隧道、半山隧道、九沙大道、运河二通道、申嘉湖杭高速、杭长高速、九堡大桥、之江大桥、沿江大道、闲林水库、三堡排涝、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大公共交通系统和东湖、秋石、留石、德胜、彩虹5条快速路等项目建设要加快进度。力争杭氧迁扩建、"四化"迁建、浙江金恒德国际汽配物流中心、钱塘江引水入城、七格污水处理厂三期等项目完工。新开工机场高速路改造、杭师大新校区建设、铁路"三线"(杭沪、杭长、杭黄线)等项目。实施"十纵十横"道路综合整治工程,构筑市区骨干路网。抓紧工程前期工作,力争杭长高速延伸线(吉鸿路)、杭州第二绕城公路西复线、闲祝公路改建等项目年内开工。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实施城乡居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定收入预期,提高消费能力。制定扩大消费需求的若干意见,发放用好消费券、旅游券,实行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进一步搞活流通,稳定物价。积极发展十大特色潜力行业。推行住宅房屋拆迁货币化安置办法,落实"房地产新政",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组织杭产品下乡并增加补贴品种,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建设。着力培育住房、汽车、旅游、通信、商贸、文化、健身、信息等8大新兴消费热点。以旅游国际化为突破口,打造旅游综合体,创新旅游营销方式,推出有吸引力的休闲运动与度假产品,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办好西湖国际博览会、休闲购物节等大型会展促销活动,促进假日和旅游消费。实行商

业与工业用电、用水同价政策。促进银行卡使用,发展信用销售和网络购物。

(二)以建立"3+1"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着力推进转型升级

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推广现代生物技术,加快农业规模经营和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推进农作制度创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粮食生产体系建设,确保粮食安全。积极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构建现代流通体系。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建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全面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和农产品监管,防控重大动植物疫病。提升农村防灾减灾能力。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全面落实"提升发展传统优势产业、适度发展新型重化工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方针,继续保持工业经济一高一领先。办好各级高新区、经济开发区,以高新区为龙头,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由点到面发展。建设信息、生物两大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加快杭州经济开发区江东区块建设。推进主城区上规模园区和工业功能区向科技园(软件园)转型。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0家。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建设汽车产业园,推进与中石化、中粮、中节能等央企的战略合作。推进"阿里巴巴"软件生产基地、淘宝城、中兴杭州手机生产基地、华为杭州生产基地、网易杭州软件基地、纳智捷整车、莲花轿车与汽车发动机、青年客车、吉瑞汽车、海正药用植物、爱大制药、民生药业、杭州默沙东、赛诺菲药业、东方电机新能源、新安化工有机硅、富通住电光纤等重大工业项目建设。

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商贸、金融、现代物流、信息、科技、商务、旅游、文化、房地产、社区服务业,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高标准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争取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重点培育发展信息软件、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现代金融、现代中介、空港经济等新型城市经济业态。加快网商集聚,打造"中国电子商务之都"。依托华数宽带城域网,发挥通讯营运商的积极性,建设"无线数字城市"。积极推进商业业态和交易方式创新,继续实施市场整合改造提升工程、商业特色街区提升工程和重大商贸设施建设。实施楼宇经济空间布局和业态规划,加强楼宇招商,大力发展特色楼宇经济。积极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完善规划引导,重点发展动漫游戏、设计服务、现代传媒、艺术品、教育培训、文化会展等八大行业。实施重大文化创意产业

项目带动,开展文创产业大学生创业实训,办好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和中国国际动漫节、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培育杭州设计、女装之都、动漫之都等行业品牌,推进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提升自主创新水平。以杭州创新指数为导向,大力推进与浙江大学、中国美院等高校和国家级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推进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创新中心等载体建设。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5家、研发中心50家;新增科技孵化器场地面积20万平方米。通过创业投资发掘和孵化,大力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创名牌,支持企业参与制订国际、国家标准。

完善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实施打造民营经济强市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为企业送温暖活动。通过落实国家增值税转型政策、适当下浮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实行地方税费减免、安排扶持资金等,为企业减负80亿元。实施大企业集团培育计划,办百亿企业、兴千亿行业。实施"瞪羚计划",重点培育一批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企业。

优化人才+资本的创业环境。继续推进大学生创业实训工程,计划实训3万人。推行创业导师制,举办全国性创业大赛,加大对创业项目的扶持力度,吸引高校毕业生和留学人员在杭创业。加强海外招聘高端人才工作。办好大学生

(留学人员)创业园。积极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办好产权交易所,支持企业上市。加快钱江新城金融核心区和庆春路、延安路金融集聚带建设,重点招引外资银行、地方商业银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鼓励金融机构创新融资产品,打造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扩大创投引导基金规模,加强与创投机构合作,办好创投服务中心,建立和完善产投基金、债权基金、担保基金,组建再担保公司,扶持初创期高成长性企业。

(三)以一体化为重点,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坚持城市有机更新。加强规划引导和协调,优化城乡功能布局,彰显城市美学。深入实施西湖申遗整治、玉皇山南整治、官窑博物馆三期、江洋畈生态公园、"景中村"整治、南宋皇城遗址保护工程等项目,第8次推出"新西湖"。围绕湿地博物馆开馆、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举办首届湿地文化节等,第4次推出"新西溪"。实施运河综保"一寺一厂三区三馆五街九路"建设,第4次推出"新运河"。继续实施良渚遗址综保工程,启动良渚国家遗址公园建设,第2次推出"新良渚"。继续实施中山路综保工程,国庆推出"新中山路"。加快

跨湖桥遗址公园建设和湘湖二期保护与开发。推进市区河道综保工程,对47条河道进行整治。打造最宜居城市。

推进新城和综合体建设。全面推进钱江新城58个项目、15个公建配套建设,加强综合管理,用好新城资产。推进城东新城、运河新城、之江新城、滨江新城、下沙新城、大江东新城、钱江世纪城、临平新城、洋安新城、东州新城、锦南新城和复兴国际商务广场、嘉里中心、潇洒休闲运动公园、千岛湖进贤湾国际旅游综合体等新城、城市综合体建设,促进市域网络化大都市发展。

深化农村改革。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加大"三农"投入。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益,遵循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探索土地流转模式。落实村级集体留用地政策,引导村级经济集约化发展。深化农村股份制改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扩大农业保险和农信担保,开展对种养大户的授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村镇规划,加强中心镇建设,培育一批风情小镇。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实施"强塘固房"工程,推进村庄整治和高速公路沿线整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清洁能源,扩大垃圾收集处理与生活污水清化处理。加强农村社区化服务,加快撤村建居和"城中村"改造。

深化"联乡结村"共建活动。推进"春风行动"进农村,筹集"联乡结村"资金6000万元。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争取超过3000元。开展农村科技与实用人才培训,完善农民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安置下山移民5000人。探索农民工管理与服务的新机制,按"八个有"要求,促进"新杭州人"安居乐业。

(四)以深化改革开放为重点,着力创新体制机制

全面推进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学习借鉴上海浦东新区的经验,深化已确定的改革项目,争取国家、省级各项改革试点,率先建立充满活力的创业创新体制、改善民生的社会管理体制、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增值税转型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再取消一批审批及收费项目,加强对已取消项目的后续监管。

坚持项目化推进机制。组建以私募为主的产业投资基金,开展非上市企业股权转让代办系统(OTC)试点。组建小额贷款公司,设立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村镇银行,探索筹建硅谷式银行(科技银行),推动杭州银行上市步伐。开展排污权交易改革试点。建立"区域快速通关"模式,争取综合保税区政策。深化医疗卫生"四改联动"改革。推出建设用地复垦和宅基地、承包地"三换"

改革试点。遵循"办事不出新城,资金自求平衡"原则,对具备一定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的新城赋予必要的城市管理权限。向区县(市)扩权。

把高新区(滨江)作为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区。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营运机制,推进科技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和社会领域改革。深化"大部门制"改革。进一步下放市级管理权限,做到"办事不过江"。通过先行先试,发挥体制活力、服务功能、要素集聚和政策洼地效应,为面上改革作出示范。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计划实际利用外资37.5亿美元、实到内资520亿元。招引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并举,外资主攻国际大公司和大项目,引进10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内资瞄准央企和民企总部经济。突出"以民引外、以外引外"、地块招商、楼宇招商、央企招商、驻点招商,完善领导联系重大项目、重大项目协调推进等制度,研究并完善吸引世界500强和总部经济政策,进一步优化软环境。举办美国、欧洲、香港和新加坡招商周,组织北京、上海、广州和西博会四大国内招商活动。

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坚持保拓并举,促进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全面落实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补贴、展位补贴等政策,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帮助1000家中小出口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大力拓展东南亚、中东、东欧、南美等新兴市场,培育一批年出口额超亿美元企业。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争创出口名牌,鼓励企业在境外注册商标。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抓好服务外包企业国际认证升级,发挥服务外包产业联盟作用,打造国际金融服务外包交付中心。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计划达2.5亿美元。以机场二期建设为契机,启动空港经济区开发建设。积极新辟国际航线。推进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和出口加工区功能拓展,提升杭州对外开放功能。

加快建设杭州都市经济圈。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接轨上海,参与世博会。推进杭州最佳城市实践区展示工程建设。把杭州都市经济圈建设作为打造长三角金南翼的重要步骤,出台发展规划,完善专委会工作机制。推进杭州主城区工业向周边有序转移。建立更紧密的旅游合作网络。合力推进高速路网、嘉兴独山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解决断头路问题。加快公交卡、市民卡等互通互用,增加联网结算医疗定点机构,推进与富阳、临安、安吉、海宁等市县公交一体化。

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企业开展境外投资与并购。深入推进旅游国际化,开拓新的境外客源市场。继续开展国际友城交流与合作,扩大对外宣传,做好外事、侨务、对台港澳工作。抓住两岸包机直航契机,积极拓展杭台经贸关系。深化"山海协作"和对口支援,全面开展援建青川的工作。

(五)以提升城市宜居水平为重点,着力建设生态文明

强势推进节能减排。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主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步伐,积极推进能源结构和供热方式调整。完成所有燃煤热电企业脱硫设施改造。加强环境监测与飞行监测,关停屡次违规排放企业。完善应急预案,通过治理工程减排、结构调整减排和监督管理减排,确保完成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积极发展低碳经济。

大力推进生态市建设。开展大气环境和水环境整治,提高环境质量。加快半山地区和北大桥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工业企业搬迁。完成半山地区16条河道和6条道路整治。全面推进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和养殖业污染防治,推进城乡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和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上城区、西湖区、余杭区创建省级生态区,萧绍区域(萧山片)印染化工、富阳环山铜冶炼行业污染整治通过省级验收,基本完成新一轮"811"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和12个省级以上开发区

(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

实行精细化城市管理。围绕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目标,深化"数字城管",加大庭院改善、道路修缮、截污纳管、背街小巷改善、撤村建居环境整治和亮灯工程力度,启动老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改善工程,提升城市洁化、绿化、亮化、序化管理水平。

(六)以加强社会建设为重点,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提升文化软实力。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事业,做大做强杭报、文广、西泠印社三大集团,组建杭州出版总社,开展"院场合一"试点。实施"万场文化活动下基层"等文化广电惠民活动,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打造文化精品。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全力推进西湖申遗。筹建群艺中心,振兴"老字号",发展博物馆事业。保护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碎片等城市文脉,传承历史文化。加强市民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发展教育卫生体育事业。支持杭师大创建一流综合性大学,办好阿里巴巴

商学院、杭州国际服务工程学院。支持浙大城市学院等地方高校按社会需求办学。加快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市)引进高校。支持在杭高校兴办科技园(创业园),推进杭州经济开发区与高教园区战略合作。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3%。拓展名校集团化办学,推进素质教育。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加强农村教育。发展成人教育与技能培训,建设学习型城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医疗保险联网支付覆盖面,提高市属医院医疗水平,切实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和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6家市属医院建设。加强妇幼保健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办好第17届市运会。引导更多单位内的体育设施节假日向社会开放,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建设健康城市。抓紧城北体育公园建设。推进市教育资产营运管理中心、卫生事业发展中心、体育发展集团规范化运作。

加强社会服务和管理。推行"三位一体"社区管理,创新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运作模式,组建社区服务业发展中心,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为老年人办实事,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继续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

(七)以"破七难"和为民办实事为重点,着力改善民生

改善民生是政府头等大事。各级要以"破七难"为载体,以为民办实事为抓手,以民主促民生为机制,继续加大对民生保障的投入。市财政支出预算安排用于民生支出88.08亿元,增长18%,新增财力用于保障民生。重点办好十件实事。

1.主城区的老社区全部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重点对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农村劳动力特别是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大学毕业生、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帮扶,减免相关规费,提高补贴标准。进一步增加公益性岗位,鼓励灵活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培训(实习)促进就业。引导企业不减员少裁员,留岗留职不走人。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6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万人。提供需求岗位6万个以上,帮助5万名以上大学毕业生在杭就业。搞好农村劳动力求职登记工作,帮助6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争创首批国家创业型城市。

2.开展第九次"春风行动"。向困难群众等发放消费券。建立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低保对象救助额。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纳

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定点支付范围。全市农村居民参加养老保险人数增长10%以上,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和保障水平,人均筹资额达到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建设2000张床位以上的市级养老机构。实施残疾人康复和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程。落实和完善外来务工人员特殊困难救助制度。

3.开工建设105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坚持"租、售、改"三位一体,廉租房、经济租赁房、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危改房"五房并举",缓解低中收入群众和"夹心层"住房难。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50万平方米,经济租赁房

(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和创业人才公寓)45万平方米,廉租房10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开工300万平方米、竣工180万平方米。完善廉租房配租管理,市区保障廉租住房家庭2900户,低保标准2倍以内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廉租房应保尽保。危旧房改善累计完成100万平方米。完成市区经济适用房公开销售50万平方米。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质量监督与售后管理。

4.新辟15条公交线路。提升快速公交一、二号线服务能力,开工建设快速公交三、四号线。新增更新公交车855辆、报废更新405辆,市区空调车比例达93%。完成丁桥、三墩、闲林、下沙等居住区的公交配套。实施余杭、萧山两区公交线路改造。完善公共自行车系统,年内达到服务网点2000个、公共自行车50000辆。市区增加公共停车泊位8000个以上,并增设自行车停车处。加强交通管理,探索潮汐交通组织形式。

5.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85%以上。对高污染车辆实行限行措施,并强制淘汰市区高污染车辆。建设5个机动车排气检测站,推行简易工况法检测尾气。实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制度,更新尾气超标的旧公交车,新能源车比例达3%,国Ⅲ及以上标准车辆达到50%。完成113家企业271台10吨/时以上燃煤锅炉与窑炉的脱硫改造或关停。创建120个市级"绿色工地"。

6.实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和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企业100%纳入备案管理。确保乡镇政府所在地以上的食品生产小作坊全部达到颁发生产许可证标准。加工食品合格率达95%以上。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全面整治市区小餐饮,做到规范一批、置换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

7.完成230个老旧庭院、80条背街小巷改善。实施早期住宅民用电合表用户"一户一表"改造工程,完善老小区燃气管网建设,发展燃气用户2000户。完成城区弱电"上改下"60公里。城区新增绿化面积300万平方米。加强对改善和

整治工程的质量与施工管理。

8.推进市区河道与支小路整治。实施"新三河"(运河、上塘河、余杭塘河)与半山地区河道(一期)整治,对河道沿线进行截污纳管改造,截污量达4.17万吨/日。开工整治支小路50条,完成20条。完成主城区30个低洼积水点治理和230座公厕提升改造。

9.完成300个村的环境整治。对农村和城郊接合部进行综合整治,建设20个示范村。完成95个农村生活污水清化处理生态示范项目、35个农产品加工和农家乐污染治理项目。完成12个撤村建居区域的环境整治。

10.实施健康生活进千村万户行动。新增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1万人,改造农户厕所7万个。新建改造农村卫生站(室)200个、农村幼儿园100所。新建健身点1000个。"农村星光老年之家"实现全市行政村全覆盖。启动重点慢性病干预控制计划和社区医生培训计划,完善规范村级计生服务室2000个。赠送农民健康读本100万册。在市区重点公共场所实行控烟禁烟。

(八)以打造"平安杭州"为重点,着力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加快构建覆盖街面、社区、单位和公共场所及城郊接合部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强化源头控制,保持高压态势,实现全市刑事发案、交通事故、火灾事故"零增长"。创建中国最具安全感城市。

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完善排查调处、信访督查制度,畅通信访渠道。完善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和下访约访、重大信访案件领导包案等制度。落实信访和"12345"市长公开电话工作责任制,发挥信访联络员作用。

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做好普法宣传教育和法律援助工作,依法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协调配合,完善矛盾纠纷化解和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加强劳动监察工作,及时纠正和查处欠薪等违法行为。

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制订安全生产事故处置预案,严格实行事故责任追究制。强化执法监督和源头治理,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安全生产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同比下降。切实抓好地铁等重大工程的安全管理。

与此同时,深入开展拥军优属和军民共建活动,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

力量建设,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做好统计、民族、宗教、口岸、人防、档案、气象、地方志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社联、侨联、爱卫会、红十字会工作,促进关心下一代、老龄、残疾人等事业不断发展。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应对复杂局面能力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各级政府领导带头,在深化理论武装、贯彻群众路线、解决突出问题、营造发展环境上下功夫。尤其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努力化挑战为机遇,既抓好当前,又为未来发展积蓄后劲,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创新政务公开方式,推进开放式决策

自觉接受监督。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积极支持市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切实做好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

完善开放式决策制度。深化政务公开,加强人民建议征集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坚持政府重要行政事项与公共政策社会公示制度,政府领导联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制度。完善重大事项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集体决策相结合的开放式决策机制,政府常务会议等重要会议邀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参加并实行网上视频直播互动。推动开放式决策制度向区、县(市)政府延伸。

(三)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效能建设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机关内部职能、机构整合,优化并联审批流程,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加强96345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着眼长远,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

坚持依法行政。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行政复议听证制度,做好行政复议调解和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备案工作。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打造行政审批、资源配置、公共服务、效能监察"四位一体"的综合性政府服务平台,健全和完善三级行政(便民)服务体系。严格规范和控制各种涉企评比、达标及表彰活动。

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加大对基础设施、

民生保障、农村发展、社会建设、涵养税源等方面的投入,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财力保障。整合各类财政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等改革。依法治税,严格监管,推进财政资金绩效评估体系建设。

(四)加强经济预测预警,完善社会风险防范机制

加强经济调控。完善市场监管职能,特别要加强对食品药品和市场物价的监管。强化政府维护市场秩序的职责,注重分类指导,加强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研究,做好经济预测预警和民情民意调查工作。

落实一票否决责任制。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节能减排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分级负责、跨部门协同的风险防范机制、防灾减灾机制和应急预案体系,确保公共安全。

(五)加强廉政建设,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为重点,全面清理和规范行政权力,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和"数字监察"系统建设,充分发挥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完善行政问责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落实效能建设各项制度。重视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

完善公共资源交易操作与监管机制。推进交易平台建设,加强对项目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政府投资、公务消费等监督,加强对扶贫救济、社保基金等社会公共性资金规范管理。全面实行政府投资项目效能监察。

建设节约型机关。各级都要过紧日子,保持财政收支基本平衡。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做到公务经费、专项经费"零增长",出国团组减少20%,公务购车冻结一年。市级机关启动首批公车改革。

各位代表,实现杭州新一轮发展是本届政府的光荣使命。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为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而努力奋斗!

在APEC中小企业峰会上的演讲

(2009年9月11日)

尊敬的张伟会长,邓腾达主席、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在秋涛气爽的九月,隆重的具有2009APEC中小企业峰会,首先我仅代表杭

州市委市政府对本次峰会的具有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峰会的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杭州是一座具有历史文化底蕴,又集聚创新活力的新现代化城市,这几年杭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实施城市工业化,服务业有限,欢迎立市,加快建设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走出一条具有杭州特色的发展之路,杭州国内发展总值连续2年保持增长,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省级城市,副省级城市前列,连续被评为中国最佳城市第一名,被新华社周刊被中国评为金奖,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杭州全力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经济社会总体呈现,区委回升向好的发展开始,杭州的发展离不开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尤其是中小企业家的大力支持,借此机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扩大就业,保障民生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活力是衡量企业企业繁荣的重要标志,一直以来,杭州把发展中小企业作为积极工作的重点,积极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的良好环境,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创造发展的动力,致力于中小企业发展家园,我们大力实施动力计划,积极实施技术加强和创新,提高管理水平,着力培养一批中小企业,我们培育电子商务这几年,帮助中小企业降低成本,扩大市场,推进品牌兴起,走哑铃型发展的路子,主要面向中小企业,科技型服务的科技银行,我们设立贷款基金,发展债券基金,在全国率先与阿里巴巴、建设银行推出网络现代联网以及金融风险值,金融创阻,我们开通114和96345中小企业服务热线,先后推出中小企业审批制度改革,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杭州作为长三角民殷经济第一大事,为促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09APEC中小企业峰会是全球重要交流,交易合作的顶级盛会,共同探讨危机下的中小企业成长之道,与广泛共识加强福利合作,展望未来得发展,为促进中小企业和世界经济金融,主动转型创新发展,都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相信,这一次的峰会一定开成交流合作,开放、分享的盛会,一定翁中小企业穿上再次腾飞的翅膀,最后,预祝2009APEC中小企业峰会办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10年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2月3日在杭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杭州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在中共杭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一揽子政策措施,全力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增活力、重民生,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098.66亿元,增长10%;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9%,工业增加值增长6.0%;三次产业比重为3.7∶47.8∶48.5;财政总收入1019.43亿元,增长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20.79亿元,增长14.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91.65亿元,增长1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4.93亿元,增长15.8%;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6%;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以上;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分别减少3%;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6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822元,分别增长11.5%和10.6%;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8.6;新增就业人数23.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2%。。

(一)全力扩内需拓市场,经济实现回升向好

把扩投资作为保增长的重中之重。坚持大项目带动,全面实施总投资3275亿元的新一轮"十大工程"。277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15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29%。实施地铁、铁路"五线一枢纽"、快速路网、高速公路、桥隧、河道等重点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加快钱江新城、城东新城、奥体博览中心等新城和城市综合体建设。推进正泰太阳能薄膜电池、海正医药、新安化工有机硅、阿里巴巴淘宝城、浙大网新科技园、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二期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加大对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和民生工程投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把促消费作为保增长的关键之举。实施城乡居民收入5年倍增计划和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深入开展"消费促进年"活动,举办星光大卖场、中国杭州竹笋节等200多项主题促销活动,发放各类消费券11.57亿元。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开展家电、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销售。发

展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培育"2+8"消费模式,促进商贸、住房、通信、文化、健身、网络等消费持续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幅高于GDP增幅7.4个百分点。

把拓市场作为保增长的当务之急。全面落实出口退税、信保补贴、商标注册补贴、展会补贴等措施,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拓市场。鼓励企业参与地铁、高铁、大飞机等重大工程项目招投标。启动"十百千万亿"国际市场开拓工程,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等国际展会,到北京、上海等地开展大型促销活动,举办第二届阿里巴巴网货交易会、第三届中国杭州电子信息博览会等154场大型展览会,拓展杭产品市场。引导企业组建工业成套设备工程公司,扶持1.2万余家企业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拓国内外市场。

把送温暖作为保增长的保障机制。实施工业10条、外经贸10条、房地产"24+5"条、工商21条、就业30条、促消费38条和大项目带动、服务业优先等一揽子扶持政策,落实各项税费减免措施,新停征和取消10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为企业减负107.57亿元。建立月度经济形势分析、工业、服务业、外经贸、大学生创业等协调例会和服务企业联系点制度,发挥工业、房地产、金融、外贸出口等应对小组作用,加强监测预警和对企业的跟踪服务。继续实施项目审批代办制,办结审批项目2291项。评选表彰7098家社会责任建设先进企业。

(二)加快转型升级,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

都市农业加快发展。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5.5%。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183个,粮食总产量107.24万吨,超额完成计划任务。优化农业布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发展农产品物流与农业会展,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增幅均超过30%。新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3.5万亩。实施农业丰收项目40个,改造市级中低产田示范项目70个。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7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

先进制造业优化提升。坚持主攻工业、决战工业、稳定工业。制定实施装备制造、汽车、纺织服装、轻工、电子信息、石化等产业调整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提高重点技改项目贴息标准,实施市级重点工业技改项目439个,杭氧、杭叉、杭机、杭重等重点搬迁企业顺利投产。吉奥汽车实现批量生产。积极扶持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市技术创新计划项目315个,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53个,22个项目列入省"958"企业技术赶超计划。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1236家,新产品产值率达16.73%。

推进33个国家产业基地、试点及拓展区建设。制定大江东新城战略规划与概念性规划,打造产业发展新平台。

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2.2个百分点。发放旅游消费券,加大国际国内旅游促销力度,承办第五届世界旅游目的地管理大会和亚太旅游交易会,推进旅游综合体建设,接待入境游客230.4万人次和国内游客5093.7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旅游总收入分别达13.80亿美元和803.12亿元。成功举办第11届中国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带动会展业快速发展。推进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建设,新引进金融机构5家、累计达242家,年末贷款余额13113.3亿元,当年新增贷款3046.41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7%,金融总量和金融综合竞争力均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五,金融生态环境位居第一。推进新一轮商业特色街区建设和市区农贸市场与专业市场改造提升。信息软件、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等新型城市经济业态快速发展,网络经济、移动商务等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大力发展楼宇(总部)经济,年税收超亿元楼宇达28座。

文化创意产业较快增长。文创产业增加值增长15%,占GDP比重达12.6%。十大文创园区建设稳步推进,之江文化创意产业园、白马湖生态创意城获中国最佳创意产业园区奖。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国际动漫节、第三届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和杭州艺术博览会等文化类会展。教育培训业快速发展。以华数为龙头推进有线网络数字化发展。我市10家文创企业、16个影视项目入选2009-20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项目)。原创动画产品达2.74万分钟,

8部作品入选国家优秀动画片,均居全国城市首位。

企业实力不断壮大。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和中小企业"瞪羚计划",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打响"杭商"品牌。81家企业入选中国民企500强,连续七次蝉联全国城市第一;38家企业集团入选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连续三年列全国城市第一;21家企业上榜中国企业500强,56家企业入选中国最大1000强企业集团,均名列副省级城市第一。

(三)统筹城乡发展,市域网络化大都市建设

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绩。实施扩权强镇。推进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26家。完成村庄布局规划修编。土地流转10万亩,经开发整理新增耕地3.28万亩。完成除险加固33座中小型水库与221座山塘,扎实推进闲林水库前期工作。开展风情小镇创建活动。完成740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完善规范2000个村级计生服务室。改造建设农村住房4.9万户。安置下山

移民1830户、6314人。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就业帮扶力度。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超过3000元。

城市建设呈现新亮点。地铁一号线、二号线东南段36个站点全部开工,20个站点完成主体施工,盾构推进33公里。"十纵十横"道路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完工。萧山机场公路改造、钱江通道及南接线、杭新景高速公路延伸线(之江大桥)、庆春路过江隧道、杭长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申嘉湖杭高速主体工程建成。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第八次推出新西湖、第四次推出新西溪和新运河,南宋御街顺利开街。完成市区47条河道综保工程。推进南宋皇城大遗址、良渚遗址综保工程,实施西湖申遗整治、"景中村"整治、江洋畈生态公园建设等项目。西湖综保工程荣获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中山路综保工程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五县市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取得新成效。实施交通西进,推进杭黄客专、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杭新景高速寿昌至白沙关段、临金高速、千黄高速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320国道绕城至富阳新桥段、临余公路开工建设。富阳、临安与主城区实现公交一体化。实施旅游西进,举办"杭州人游杭州"活动。引导主城区企业向五县市梯度转移。实施"联乡结村"共建项目1973个,到位资金2.42亿元。

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突破。杭州被列为第二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西溪湿地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和首届中国湿地文化节。全面推进"一绕四线"与杭徽、杭千高速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实施生态建设"1250"工程643个,截污纳管项目329个。市区新增绿地面积799万平方米。七格污水处理厂三期建成试通水。三堡引水、珊瑚沙引配水工程建成使用,市区河道水质又有改善。深入推进半山和北大桥地区环境整治,搬迁150家工业企业,整治6条河道和4条道路,半山地区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启动城市生活垃圾直运等37个城市生态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制度,完成126个企业节能技改项目与237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深入实施大气环境整治,关停杭州协联热电蒸汽供热网,完成139台热电和103台非热电燃煤锅炉脱硫改造,淘汰高污染车辆超过2万辆。推进"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完成31个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环境整治,萧山片印染化工行业整治通过省级验收。

(四)深化改革开放,城市发展更具活力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杭州创新指数达119.71。省科创基地落户临安并开工建设。积极推进与浙大、中国美院、在杭国家级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引进中科院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杭州中科新材料研究所、江南大学杭州研究院、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方中心及RFID技术研发中心。推进与微软、英特尔等大公司合作。新增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302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16家、企业技术中心87家、研发中心79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5家,市级以上科技孵化器场地面积累计126.7万平方米。通过CMMI评估企业33家、累计108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2件。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26075件、15507件,均居省会城市第一。

人才与资本集聚度进一步提高。举办2009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大会。全年引进外智项目128项、国外专家167名、钱江特聘专家40名。赴海外招聘活动签约引进高层次人才103个项目,5名留学归国人员入选国家千人计划。"356"工程培训企业高管252人。开展突出贡献人才住房申购与人才房配售工作。向大学生发放教育培训券,实训5万余人,参加见习训练1.28万人。组建大学生创业联盟,新建赛博创业工场等5家大学生创业园。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1282家。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创投服务中心入驻机构123家,管理创投资本百亿元。

市、区两级创投引导基金通过阶段参股和跟进投资,有效带动了社会投资。设立工业、服务业、文创产业债权基金和天使基金、产投基金,建立再担保联盟、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网络银行风险池和杭州科技银行,新成立小额贷款公司14家,为企业提供投融资支撑。新增上市企业10家,累计达64家。

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稳步实施。实施54项重点改革项目。产权交易所成功进行排污权交易试点,开展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集中托管。杭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易址获得批准。实施名院集团化试点。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西泠印社实行转企改革,成立杭州出版集团和杭州文广演艺公司。开展集体土地入股、土地信托等新的土地流转形式试点。高新(滨江)区试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综合性政府服务平台,获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

新创业基地称号。对外开放不断推进。坚持外资、外贸、外经、外包一起抓。积极举办境内外招商活动,重点实施大项目招商,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0个。实际利用外资40.14亿美元,增长21.2%。引进央企国企投资161.2亿元,实际利用内资560.55亿元,增长18.5%。全市进出口总额404.17亿美元,其

中出口271.8亿美元。企业"走出去"在境外投资69个项目,中方协议出资1.53亿美元。服务外包强势推进,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9.19亿美元,增长3.5倍。成功举办2009杭州国际友城市长峰会、2009APEC中小企业峰会、首届杭商大会。对台交流合作取得新成效,杭台直航航点数为全国城市第一,客流总量达31.7万人次。

区域合作成效明显。沪杭合作进一步深化,完成40个行动项目。编制完成

《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杭湖嘉绍4市签署《推进杭州都市经济圈一体化行动纲要》,增设教育、会展、农产品、社保4个专业委员会,制定交通、环保、信息化、金融、旅游等专项合作计划,完成30个跨地区合作项目。都市圈所辖县市邮政快件实现"今日收寄次日投递",杭州与嘉兴公交卡实现互通。杭州都市圈综合竞争力名列全国六大都市圈首位。山海协作项目到位资金20亿元。青川76个对口援建项目全面开工,完成投资8亿元。继续对口支援四川南充和重庆涪陵。

(五)扩大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公共文化建设全面推进。实施"文化惠民"七大工程,累计建成12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与"村村响"工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5万低保户免交有线电视入网费与视听维护费。推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跨湖桥遗址公园建成开放,中国刀剪剑、伞业、扇业和西溪湿地博物馆正式开馆。以西泠印社为主要传承代表组织的"中国篆刻艺术"和包括杭罗织造技艺在内的"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成功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74人分别入选国家和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8个项目列入省"非遗"名录。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推进版权保护工作。获国家级、省级文艺、广播影视、动漫类奖131项。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市民素质进一步提高。教育卫生体育事业持续发展。全市优质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覆盖率分别达62.9%和70%,优质高中教育覆盖率达78.5%。重视素质教育,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建设成效显著。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解决17.46万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杭就学并取消借读费、免除杂费和课本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3.58%。将在杭大学生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杭州师范大学新设国际动漫学院,国际服务工程学院招生开学。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开学。杭州大学城奠基开工。杭州教育状况总体满意度评价排名全国第一。推进市属8家三甲医院建设。市区以外医保联网结算定点医疗机构扩大到32家。实行免费

婚检、孕前优生检测、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全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控工作。杭州籍运动员获全运会5金12银15铜奖牌。举办第17届市运会。城北体育公园一期工程顺利开园。

社会管理与服务得到加强。庭院改善、物业管理改善、道路修缮、截污纳管、背街小巷改善、公厕改造、古井保护、停车场建设、支小路改造、撤村建居环境整治、垃圾直运试点有效推进。数字城管及时处置率达95.1%。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市民满意率达92.7%。实施就业援助计划,投入促进就业资金5.31亿元,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就业问题。加强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建成社区服务信息统一平台和四级联动网络。新建86家社区老年食堂,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向困难群众发放消费券,提高低保对象救助额。

(六)着力改善民生,市民生活品质进一步提高

民生保障投入加大。坚持以破解"七难"为载体,市本级财政预算用于社会保障与就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与体育、城乡社区事务等民生支出89.93亿元,增长20.5%,财政支出增量的76.8%用于民生。

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主城区的老社区全部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开展第九次"春风行动",募集社会捐款4085.5万元;全市开工建设501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危旧房改善累计达154.7万平方米,启动经济租赁房建设;坚持公交优先,城区新辟15条公交线路,免费单车布点2150处,全年服务3436万人次;打好工业脱硫、工地扬尘管理、高污染车整治三场硬仗,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9.6%;疏堵结合,依法管理,专项督导,以小餐饮、小食品、小作坊为重点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主城区完成353个庭院和1590幢房屋、87条背街小巷改善;推进市区河道与支小路整治;完成300个村环境整治,受益人口达42.2万人;实现全市行政村星光老年之家全覆盖。健康生活进千村万户行动成效明显。

"平安杭州"建设取得新进展。加强信访维稳工作,完善信访事项终结、违法信访行为处理和领导包案制度,着力化解矛盾纠纷。健全打防控疏工作体系,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整治交通违章行为。实现全市刑事发案、交通事故、火灾事故"零增长"。加强应急管理,有效防范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强化对地铁等重大工程与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管,实现安全生产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同比下降16.7%、8.7%、16.1%。

(七)改进行政服务,政府自身建设扎实推进

推进科学民主决策。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依法行政,健全政府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工作制度。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1344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专家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并实行网络视频直播与在线互动。开放式决策向区、县(市)政府推广,并获"第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推进电子政务系统、民情民意调查网络与"网上政务大厅"建设,进一步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市民之家"投入使用。

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对277个重点投资项目审批和1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进行全程实时监督,对159个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全程效能监察。加强对重点投资项目和专项资金的审计,完善治理商业贿赂长效机制。继续推进行政审批、财政管理、政府投资领域改革,启动市直单位公务用车改革。严格控制行政成本,政府公务接待、出国、用车经费下降23.5%。

积极开展拥军优属,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搞好军地共建。完成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统计、外事、对台、侨务、民族、宗教、口岸、人防、编制、档案、气象、地方志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科协、社联、侨联、爱卫会、红十字会工作和关心下一代、老龄、残疾人、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

过去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政府积极应对"大考",奋力克难攻坚,在化危为机中发挥主导作用,着重是紧紧抓住了"四个致力于":致力于提振信心。越是困难时候,越要增强发展信心。政府与企业共克时艰,及时出台与兑现各项扶持政策,主动提供服务,为企业减负解困,全力提振企业信心,释放市场主体的能量,推动经济增长;致力于保稳促调。在扩内需、保增长的同时,充分利用倒逼机制,更加注重调结构、促转型,不失时机地推进自主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发展后劲;致力于"两手结合"。政府动手快、出拳重,推出一系列"新政",打好扩投资、促消费、拓市场的组合拳,同时努力寻求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致力于民生为重。坚持民主促民生,努力扩大民生投入,确保了杭州人和"新杭州人"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生活品质仍有新的提高。

各位代表,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去年杭州又获多项殊荣。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奖、中

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中国大陆最具软实力城市、中国创业之城、中国十大品牌城市、中国十大活力城市、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等称号。上述成绩的取得极其不易,这是在市委领导下,全市人民克难攻坚、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包括"新杭州人"在内的全市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在杭省部属单位、高等院校、驻杭部队,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杭州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工业增加值增幅低于目标3个百分点、出口同比下降19.1%;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民间投资增长乏力;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节能减排压力增大、任务艰巨;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尚未明显改变,农村公共服务薄弱,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商品住宅价格上涨过快,主城区交通拥堵压力加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政府工作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还比较突出等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并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0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

2010年是经济复苏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的关键一年。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稳固;从国内形势看,经济趋于持续回升,但回升内在动力不足;从杭州情况看,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复苏向好特征,但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既看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趋势,看到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变化和有利条件,又深刻认识形势的复杂性和做好新一年工作的艰巨性,深刻认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性,深刻认识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结构调整的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必胜信心,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坚持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打好"十一五"收官之仗,为顺利迈入"十二五"奠定坚实基础。

2010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实施"六大战略",继续破解"七难"问题,做好"一化七经济"和低碳城市建设文章,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努力在全省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头作用。

建议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外贸出口增长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1%;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2.6%以上;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左右、化学需氧量与二氧化硫分别减排3%以上,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7%。以内。为完成以上目标任务,我们要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深入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坚持以城市化为带动、以国际化为引领,拉高标杆向世界名城看齐,积极推进城市建设与管理、经济与文化、科教与人才的国际化,用世界眼光来谋划杭州发展。要以城市转型促进经济转型,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软实力与硬实力、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产业链上中下游之间、内生型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城区与郊区的关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服务经济、文创经济、民营经济、楼宇(总部)经济、开放型经济、郊区经济。着重把握好以下环节:

--创新为先。坚持创新导向,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创新政策,加大创新投入,建设创新载体,集聚创新要素,做强创新主体,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区域创新体系。坚持以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矛盾与难题,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

--转型升级。面对后危机时期的到来,更加坚定地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型。以低碳发展模式为倒逼机制,坚持产业高端化,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项目带动。坚持增量推动,狠抓大项目带动,面向全球配置资源,突出抓好大平台、大招商、大项目、大产业,以大项目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带动产业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

--改善民生。坚持把保障与改善民生作为政府的头等大事,把保民生与扩内需、促稳定结合起来,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以"7+x"为总载体,加大投入,集中力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率先发展。深入调查谋划,加强前瞻性研究,科学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努力在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上走在前列,在提升城市品位、推进城乡和区域一体化发展上走在前列,在加强节能环保、建设生态文明上走在前列,在深化改革开放、建立科学发展体制机制上走在前列。

三、2010年的重点工作

(一)加快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

提升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增加涉农补贴。加强耕地保护,抓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确保完成省下达生产任务。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支持农产品生产加工与物流企业规模化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健全农技推广、动植物防疫和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农业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提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与"农家乐",创建10个风情小镇。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开展农村充分就业活动,加强对农民创业就业的金融和财政支持。推进科技兴农,加快生物技术推广应用。创新农作制度,发展设施农业,培育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百千工程"、农民生活品质提升工程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按照四年任务三年完成要求,加大力度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创建15个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与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举。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全面实施装备制造、汽车、纺织服装、轻工、电子信息、石化等产业调整振兴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加大对工业技改项目的扶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新增200家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制定实施新兴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着力培育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物联网、节能环保、涉海产业等新兴产业,从产业规划到基地、园区、研发平台、企业、项目、政策,逐项抓好落实。建立新能源产业园,着重发展太阳能光电、风能、新型电池等,积极申报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坚持网络建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三位一体,打造全国领先的物联网城市。实施主城区企业搬迁异地技改,形成新的生产力。大力发展汽车产业,汽车产业园要形成一定产能。推进与央企合作。加快中策橡胶、正泰太阳能薄膜电池、运达风电设备、富春江水电大型潮汐发电机组制造、新安迈图二期20万吨有机硅、海康威视安防项目和东风裕隆、青年、众泰整车等重点

产业项目建设。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和中小企业"瞪羚计划",制定实施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雏鹰计划",扶持高成长性企业发展。

打造服务业"首位经济"。坚持服务业优先,加快十大门类服务业发展。开展"休闲消费提升年"系列活动,推进商业特色街区建设,加快商品市场改造提升,发挥商贸业繁荣市场、促进消费的重要作用。以钱江新城及庆春路、延安路为主平台,加强金融招商,打造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坚持"铺天盖地抓软件",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加快实施"中国电子商务之都"和"电子商务进企业"行动计划,推动"三网融合"。构建全球旅游营销网络,打造"世博杭州之旅"等热点旅游产品,加快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发展,推进旅游综合体建设,大力培养旅游国际化人才,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办好第12届中国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积极发展第三方、第四方与国际物流。增加普通商品住宅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构建"六房并举"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加强市场监管,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积极培育发展一批商务、软件、外包、金融、科技研发、中介服务、人才培训等特色楼宇,做强总部经济。

做大做强文创产业。以动漫游戏业等八大行业和之江文化创意园等文创园区为重点,着力打造产业集聚、产业融资、项目引导、人才开发、展示交易五大平台。建成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动漫广场。继续办好中国国际动漫节、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和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积极培育杭州设计、女装之都、动漫之都、杭州影视等品牌。

建设产业大平台。三次产业都要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积极推进各级各类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以大江东新城为重点,坚持规划与政策引导,创新运行体制,合理布局"园中园",加强基础设施配套,打造新的产业大平台。加快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杭州经济开发区、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和谐杭州示范区、余杭创新基地、临安省级科创基地等科技城建设。推进新加坡科技园建设。择机再申报一批国家级产业基地和试点。

(二)坚持大项目带动,加快城市化进程

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规划引导。基本完成地铁一期土建工程,进入铺轨及站台施工阶段。推进沪杭、杭甬、杭宁、杭长高铁、杭黄客专以及钱江新桥与杭州东站枢纽,钱江隧道、钱江大道、萧山机场公路改造、杭新景高速延伸线(之江大桥)、杭长高速公路及延伸段,东湖通城、秋石、留石、德

胜、天目艮山、彩虹等快速路,九堡大桥、江东大道、九沙大道东接线、沿江大道、半山隧道和运河二通道、富春江船闸改造、临余公路、闲祝公路等大项目建设。加快绕城高速西复线、千黄高速、临金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抓好城市主次干道和支小路建设。加强重点投资项目的科学管理与要素保障。

高起点规划建设新城和城市综合体。围绕"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城市空间格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钱江新城、城东新城、奥体博览中心、杭州金融城、杭州大学城等新城和城市综合体。钱江新城国际会议中心和市民中心年内交付使用,庆春路过江隧道建成通车。

坚持城市有机更新。深入推进西湖、西溪、运河、良渚、湘湖、南宋皇城大遗址等综保工程。拓展中山南路南宋御街功能。深入实施"一绕四线"综合整治工程。推进市区45条河道综合整治,加强河道管理,改善河道水质。国庆前推出新中东河、第二次推出"新三河"。加快撤村建居和城中村改造。启动农村历史建筑综保工程。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提高洁化、绿化、亮化、序化水平,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

合力推进五县市发展。坚持以城带乡,大力发展郊区经济,加快主城区与县市一体化进程,构筑市域网络化大都市。增强县市承接产业与人口转移的能力,引导主城区工业向县市梯度转移,实现要素资源市域内合理配置。推进特色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积极发展郊区旅游业与连锁商业及房地产业,继续推进农村路网建设,推进与桐庐、淳安、建德公交一体化。落实扩权强县、强镇各项举措,加强组团和中心镇建设,积极解决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与生活问题。继续推进下山移民工作。筹集"联乡结村"帮扶资金6000万元以上。

(三)加强节能环保,实施低碳新政

推进节能减排减碳。加大环保投入,突出抓好重点企业、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强化目标责任制,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实行严格的环境评价、节能评估等项目准入制度,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坚决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生产能力。坚持铁腕治污,深入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进一步推进半山、北大桥、大气、饮用水源地等环境综合整治。抓好钱塘江流域及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加强生态与资源保护。大力保护六条生态带。启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做好迎接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检。推进循环经济"770工程"、工业循环经济"2632"工程。抓好钱塘江引水、天然气利用、闲林水库、三堡排涝

和城西、临平、富阳大源污水处理厂等重点环保与生态建设项目。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开展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扩大节能、节电、节水、节材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清洁生产与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和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双十万"工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市区新增绿地面积300万平方米。

建设低碳城市。制定并实施低碳新政。推广绿色建筑,实施"阳光屋顶"计划,推进国家"十城万盏"与"十城千辆"试点。抑制高耗能产品生产,培育吸收二氧化碳的碳汇产业。建设大气复合污染物综合监测及预测预警系统,推行机动车简易工况法监测,主城区实行垃圾直运,提高生活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理率。机关带头推行绿色办公。开展低碳教育,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培养低碳生活方式。鼓励开展环保志愿者活动。建设低碳科技馆。以宜居促宜业,打造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

(四)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创业创新

深入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围绕率先建立充满活力的创业创新体制、保障民生的社会管理体制、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全面推进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推进农村股份制改革,深化集体土地建设使用权、承包权流转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四改联动",扩大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综合改革覆盖面。加大地方金融改革力度,推进杭州银行上市,开展杭州联合银行股份制改革,完善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加快筹建村镇银行和资金互助社,推进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间投资,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增强民营经济与小企业活力。推进滨江区先行先试。

积极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抓住浙江作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首个试点省份的契机,以自主创新引领产业高端化,以商业模式创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着力提升国家级、省级高新区、开发区功能,建设"天堂硅谷"。推进与浙大、中国美院等高校、在杭24家国家级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建立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开展R&D资源清查工作。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加速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创新载体建设。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支持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加大科技成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