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理论文稿-23篇(第2/4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9262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09分钟

三、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需要统筹抓好干部育选管用工作

推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谋划、综合施策,优化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环节工作。

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推动广大干部做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理论素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才能保证信仰不迷茫、思想不迷航、行动不迷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要坚持把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作为首要任务,组织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推动广大干部全面系统学、持续深入学、联系实际学,把握好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要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要坚持德配其位、才配其位,精准科学选用干部。选人用人,德始终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是政治品德要过硬。要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坚持近距离考察、多角度分析、具体化评价,着重考察干部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觉悟和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抓住干部重要行为特征深入分析甄别、从严核实把关,坚决防止政治上有问题的人蒙混过关、投机得逞。除了政治品德,德还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要全方位考察了解干部品行、作风、廉洁等方面的实际表现,对那些过不了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公德私德失范失守,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人,也不能用。我们党强调培养选拔干部以德为先,并不是说只看德就够了,还要看干部的才。要突出把好能力关,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人事相宜,着眼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切实把那些专业素养好、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强,善于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领导班子是干部队伍的龙头,班子建强了,就能把整个干部队伍带起来。要坚持个体强、整体优,不断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和活力。

要加强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提高干部素质能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干部具备过硬的素质能力。提高素质能力,既靠干部个人自觉努力,也靠组织上加强培养。实践出真知、长真才,是培养干部最好的课堂。要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干部放到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锻炼,放到艰苦复杂地区磨练,放到关键吃劲岗位历练,让干部在实践中砥砺意志、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特别是要注重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干部,促使干部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蓬勃发展,各项工作专业化、专门化、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干部专业素养、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大力加强干部专业训练,围绕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部署,组织开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化公共安全治理和社会治理等专题培训,注重运用案例加强实战化培训,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抓好基层干部培训,帮助干部拓宽思路视野、更新思想观念、提升履职能力。

要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是激发干部队伍活力、保持组织机能健康的内在要求。2022年9月,党中央修订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为做好这项工作提供了制度遵循。要把工作重心放在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推动"庸者下"上,切实解决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要细化"下"的情形,规范"下"的程序,营造"下"的氛围,压实"下"的责任,既积极又稳妥地加以推进。要综合用好干部考核考察、日常了解和巡视巡察、审计、统计、信访等方面成果,让干部"下"之有据。要加强对调整下来干部的教育管理,跟踪了解其现实表现,对干得好的可以重新使用,形成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环。关心关爱干部是党的优良传统,要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落实干部各项待遇保障政策,加大对基层干部特别是条件艰苦地区干部关心关爱力度,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要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要加强政治监督、政治督查,着力发现和纠正对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上心、不务实、不尽力甚至阳奉阴违、弄虚作假等问题。要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发现干部身上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提醒帮助,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小管涌沦为大塌方。要管好"关键少数",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健全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常态化管理机制,探索加强对领导干部社会交往的监督,让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要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确保党的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必须树立战略眼光,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要完善日常发现机制,坚持标准条件,扩大选人视野,放眼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在更大范围内发现和选拔优秀人才,把好苗子选出来、把坏坯子挡住。要完善跟踪培养机制,注意把政治素质好、有能力、有责任感的年轻干部放到最能历练的地方去历练,尤其是要重视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多墩墩苗,通过递进式培养、一层层考验,使他们阅历更丰富、能力更扎实。要完善适时使用机制,坚持用当其时、用其所长,对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突出、实践证明确实优秀的,要敢压担子、大胆使用,不搞论资排辈、平衡照顾。要完善从严管理机制,越是重点选拔的干部越要重点管理,越是有培养潜力的干部越要严格要求,防止重选拔任用、轻教育管理,防止经济本领和业务工作抓得紧、思想政治建设重视不够。在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同时,要加强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的战略性培养,多物色一些人选,多岗位培养锻炼,为今后使用提供充足储备;统筹用好各年龄段干部,让整个干部队伍都有干劲、有奔头、有希望。

统一思想行动汇聚强军力量

--全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宣讲活动综述

2022-11-23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基层、走进官兵,打牢维护核心、听从指挥的思想政治根基,凝聚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的强大力量。11月4日至14日,由14名专家组成的全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分7个组赴各单位巡回宣讲34场,与官兵面对面互动交流座谈47场,直接听众和通过各种形式听取宣讲的官兵90万余人。

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习主席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宣讲团成员的现场宣讲全面准确、原汁原味,阐释解读突出向心凝聚、紧扣强军兴军,互动答疑对接工作实践、回应官兵关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宣讲让官兵深受教育鼓舞,一致表示,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决策部署上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强化思想引领,强化担当作为,强化工作落实,奋力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打开强军事业发展新局面。

全面系统解读讲清精髓要义

党的二十大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就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制定了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在11月4日的首场报告会上,宣讲团成员从党的二十大的主题和主要成果、过去5年的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任务、奋力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了深入阐释。

聆听宣讲的军委机关部委、军委直属单位、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官兵普遍感到,宣讲透彻深入、解读鲜活生动,既整体上对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了全面阐释,又紧贴部队实际、回应官兵关切,对完整、准确、全面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起到了有力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为全面准确阐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宣讲团成员紧密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联系新时代10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历程,联系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有效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生动实践,联系国际环境深刻变化,引导广大官兵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大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场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辅导展开后,不论是主会场还是分会场,官兵们认真听认真记,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新时代新征程,旗帜指引前进方向,核心领航复兴伟业。宣讲注重历史与现实相贯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阐释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背后的决定性因素,引导官兵深刻领悟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

把握着力重点紧扣强军兴军

党的二十大,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出发,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战略部署,鲜明提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标定未来5年我军建设的中心任务。

聆听宣讲辅导后,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组织各单位召开党支部会、党小组会展开热烈讨论。广大官兵以亲历者、奋斗者、见证者的视角,回顾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壮阔历程和伟大成就,深切感悟新时代习主席领航强军征程,习近平强军思想科学指引,始终是强军事业的力量所在、方向所在、未来所在,是最根本的政治保证。

宣讲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从党的历史使命、国家战略需求和我军使命任务的有机统一上,深入阐释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任务举措,讲深讲透"全面加强人民军队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全面加强军事治理""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各项重大部署,激励引导官兵按照习主席指引的方向、擘画的蓝图,把新时代强军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连日来,宣讲团成员走进班排宿舍、岗位点位、老干部活动中心等,与基层官兵、教学科研人员、离退休干部等进行数十场座谈交流。陆军某部、战略支援部队某部开展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认认真真读原文悟原理,海军某部组织党的二十大代表和优秀政治教员搞好分众化、互动化辅导交流,空军某部组建宣讲队围绕官兵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答疑释惑,火箭军某部安排领导干部到基层学习联系点边宣讲边调研......学习强军思想、建功强军事业成为官兵坚定信念,汇聚起把强军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的强大力量。

习主席视察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表明新一届军委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加强练兵备战的鲜明态度。宣讲跟进学习习主席最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部队担负的使命任务,有针对性充实完善内容。各战区、各军兵种和武警部队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官兵开展讨论交流,推动各级把能打仗、打胜仗作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最实际的检验,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劲,加快提高打赢能力,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

对接各项建设推动落地见效

各部队以全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为契机,对深入持久抓好学习教育、分级分批搞好专题学习、精心组织宣传阐释作出部署安排,紧贴单位建设发展实际和担负职能任务,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具体措施,以有力举措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部队建设各领域全过程,体现到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和安排好今后工作之中--

全面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坚持用习近平强军思想铸魂育人,开展"学习强军思想、建功强军事业"教育实践活动,建强党的组织体系,确保枪杆子永远听党指挥;

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深入研究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特点规律,深入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深化联合训练、对抗训练、科技练兵,加强军事力量常态化多样化运用,以更强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全面加强军事治理,巩固拓展改革成果,加快建设现代化后勤,加快国防科技创新,加速科技向战斗力转变,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贯彻依法治军战略,提高军事系统运行效能和国防资源使用效益;

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汇聚强军打赢的强大力量......

忠诚维护核心、矢志奋斗强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决策指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以实际行动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

培养负责的公仆

2022-11-22

1871年6月,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旧政府权力的纯粹压迫机关应该铲除,而归旧政府权力的合理职能应该从妄图驾于社会之上的权力那里夺取过来,交给社会的负责的公仆。"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经验中,提出"社会公仆"概念,对国家机关公职人员进行了定义。

无产阶级国家的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应当是社会的公仆,这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重要观点。早在1848年德国三月革命爆发时,马克思恩格斯回国参加斗争,并通过创办《新莱茵报》评析德国革命和欧洲革命的重大事件,帮助工人群众认清斗争形势,了解革命目标和任务,声援欧洲的解放斗争。马克思作为主编,除了保证每天按时出版报纸外,还经常刊印号外和传单,以最快的速度把消息传递给人民群众。同时,他还要同当地反动政府的威胁作斗争,同自由派报刊的诽谤作斗争。恩格斯这样评价马克思,"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可以说,马克思一生都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与劳动人民立场上,持续开展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揭露与批判,专心从事科学研究与理论创造,并积极投身于工人运动,为探索共产主义社会和实现人类解放不懈奋斗。马克思恩格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社会公仆"应具备的各种素养。1872年,恩格斯在撰写《论住宅问题》中强调,每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总是把阶级政治,把无产阶级组织成为独立政党当做首要条件"。这深刻表明,对党的干部素养的诸多要求中,政治素养毫无疑义是第一位的。

1890年,恩格斯在给《萨克森工人报》编辑部的答复中,指出:"在我们党内,每个人都应该从普通一兵做起;要在党内担任负责的职务,仅仅有写作才能或者理论知识,甚至二者全都具备,都是不够的,要担任领导职务还需要熟悉党的斗争条件,掌握这种斗争的方式,具备久经考验的耿耿忠心和坚强性格,最后还必须自愿地把自己列入战士的行列中。"这封信从理想信念、能力素质、作风品格等多个维度阐释了社会公仆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对无产阶级政党树立干部标准以及培养干部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培养和选拔干部上,列宁强调:"我们应该遵守一条准则:宁可数量少些,但要质量高些。"他提出,苏维埃政权的本质就是由"社会公仆"代表人民管理国家,为使苏维埃政权保持它的本质特征,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列宁极其注重干部的实干担当,针对十月革命胜利后人民还在挨饿受冻的状况,他号召各个公社、村社、消费生产合作社、协作社和各工农兵苏维埃开展竞赛,"看谁多为穷人多修建好的住房,谁能正常地供应穷人每个小孩一瓶牛奶,就把谁提拔上来。因为只有这样的干部才能在群众的支持下拯救俄国,拯救社会主义事业"。

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毛泽东十分重视党的干部素质能力,对干部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要求。早在1937年他就说过,要自觉地造就成万数的干部,"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把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升到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了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

把政治过硬放在首位。政治素质是干部的核心素质,具有方向性、引领性、决定性的作用。必须始终把"政治标准是硬杠杠"放在首位,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准则,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锻造强健的能力本领。要加强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提升专业素养、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完整、准确、全面理解把握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做到心中有全局、发展有思路、落实有办法、专业素养高。

磨砺斗争担当精神。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的能力,带头担当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

在共同奋斗中创造美好生活

2022-11-22

美好生活既是人民群众的向往期盼,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艰苦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小康梦想,开辟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崭新局面,为实现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时代新征程,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坚持团结统一,艰苦奋斗,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筑牢美好生活的现实根基,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以团结凝聚美好生活合力

美好生活的创造主体是全体人民,既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引领,也需要人民主体性的发挥。"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团结是镌刻在中华民族血脉里的精神基因,是中国号巨轮扬帆远航的动力引擎,也是新时代凝聚美好生活合力的关键所在。

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党的团结统一是党和人民前途命运所系,是中国共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前提。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创造多方面的条件,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更好汇聚起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合力。一方面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另一方面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以更加成熟、定型、完善的制度体系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为国家安全稳定和人民美好生活提供政治保证。

充分发挥人民主体力量。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发挥人民的主体力量,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本质要求。人民既是美好生活的实践创造者,也是美好生活的成果享受者。"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具有"比铁还硬,比钢还强"的团结之力。在团结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力量。引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梦想追求,以梦想激励前进的步伐,振奋精神状态,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鼓励群众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开创美好生活的新天地;激发人民群众的实干精神,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鼓励人民通过脚踏实地、努力奋斗,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筑牢共同思想基础。"壹引其纲,万目皆张。"共同的思想基础是实践成功的基本要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在思想上认同,才能在实践中形成"拧成一股绳"的强大力量。思想认同首要是理想信念的认同,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在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实践中,必须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武装头脑,推动实践。

以奋斗开创美好生活未来

奋斗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至今的能量"密码"。新时代的美好生活不是等来的、靠来的、要来的,而是十四亿多中华儿女共同奋斗干出来的。我们在奋斗中创造了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也必将在接续奋斗中开创美好生活的光明未来。

大力弘扬奋斗精神。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显著的精神标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奋斗的精神基因一直镌刻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回溯历史,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不断跃上新台阶,靠的就是矢志不渝的奋斗。"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过去我们依靠奋斗精神绘就了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画卷,未来我们也要依靠奋斗精神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弘扬奋斗精神,一方面要增强奋斗自觉,通过理论宣传和舆论引领,不断唤起人民群众的奋斗激情,唤起人民群众追求梦想、开拓创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全社会培育团结奋斗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要增强奋斗本领,以伟大奋斗实践推动伟大创造、提振伟大奋斗精神,不断增强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全面倡导劳动精神。劳动是人的本质特征和第一需要。恩格斯指出,"人是唯一能够由于劳动而摆脱纯粹的动物状态的动物--他的正常状态是和他的意识相适应的而且是要由他自己创造出来的"。人民群众依靠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是劳动的过程,劳动精神也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奋斗意识。"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我们应全面树立劳动观念,营造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社会氛围,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着力完善分配制度,为人民群众勤劳致富提供充分的制度支持,为人民群众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提供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坚决贯彻就业优先战略,为广大劳动者提供广阔的就业平台,确保人民群众能够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美好生活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品格。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一系列伟大斗争中创造和培育了伟大斗争精神。斗争精神不仅是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同时也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全党同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当前,国内发展环境日趋复杂、严峻,改革发展稳定也进入到各种风险挑战交织叠加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国际上,经济遇冷、冲突不断,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变,霸权主义甚嚣尘上,世界局势的不确定性不断加剧。对此,我们必须敢于斗争、敢于亮剑,不断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坚持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大无畏精神,捍卫守护人民的美好生活。

以共同富裕夯实美好生活根基

共同富裕是人类最美好的追求之一,不仅包括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也包括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价值旨归。在不断追求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拥有更加丰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能够享有更为广泛的民主权利、更为优雅的社会环境、更为丰盈的精神生活,为人民的美好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共同富裕为美好生活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美好生活首先是物质富裕的生活,需要先进生产力发展所提供的丰厚物质基础来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脚踏实地、踔厉奋发,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绝对贫困,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奠定了良好基础。新时代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新征程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紧紧依靠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提供更加丰厚的物质基础。

共同富裕为美好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精神食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随着物质生活质量和水平的大力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多体现在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中。在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过程中,理想信念教育更加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践行,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新征程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更加深刻把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践要求,立心立魂、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凝心聚力、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保障优质文化供给,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精神食粮。

共同富裕为美好生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而是全体中国人民都富裕,是注重发展成果共享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富裕。推进共同富裕,能有效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更好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将"蛋糕"分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进共同富裕,创造美好生活要靠人人参与、人人尽力,要靠辛勤劳动、脚踏实地。推进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为美好生活营造了公平正义、昂扬向上、共同奋斗、共建共享的社会环境。新征程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努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国两制"这一好制度必须长期坚持

2022-11-21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揭示规律、方向和大势,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总结"一国两制"实践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系统阐述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科学擘画"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这些重要论述标志着我们党对"一国两制"实践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新高度,丰富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经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成果,为做好新时代港澳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一国两制"这一好制度长期坚持下去,不断开创港澳工作新局面,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一国两制"是经得起实践反复检验的好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一国两制"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从科学构想变成生动现实,从全面付诸实施到不断丰富完善,历经风雨砥砺前行,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进入新时代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和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港澳工作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香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良好态势,"一国两制"事业越走越稳、越走越好。

(一)港澳回归以来的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好制度。港澳回归祖国,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走上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港澳发挥连接祖国内地同世界各地的重要桥梁和窗口作用,为祖国创造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的奇迹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我国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同时,一个时期,受各种内外复杂因素影响,反中乱港活动猖獗,"修例风波"导致香港局势一度出现极为严峻局面。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止暴制乱、恢复秩序,制定实施香港国安法,修改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强化澳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制度机制,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等。这一系列标本兼治的重大举措,有力打击了反中乱港乱澳势力,一举终结了香港维护国家安全"不设防"的历史,彻底粉碎了港版"颜色革命",确保特别行政区管治权牢牢掌握在爱国者手中,中央全面管治权得到有效落实,国家安全得到有力捍卫。

(二)港澳回归以来的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是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的好制度。有祖国作坚强后盾,港澳无论是经受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还是面对非典疫情、新冠肺炎疫情的侵袭,还是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剧烈社会动荡的影响,都一次次战胜风险、浴火重生,独特地位和优势不断巩固,始终保持蓬勃发展的生机活力。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港澳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广阔空间和强劲动能,港澳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经济蓬勃发展,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稳固,创新科技产业迅速兴起;澳门经济实现跨越发展,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稳步推进。回归以来,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2.7%,比同期全球发达经济体平均增速高0.8个百分点,即使受疫情持续影响,2021年香港人均本地生产总值仍达4.9万美元,超过英国和欧元区、欧盟、欧洲平均值;澳门本地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3.5%,人均本地生产总值大幅增长,由1.5万美元增至4.4万美元。

(三)港澳回归以来的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是保障港澳居民根本利益和福祉的好制度。港澳同胞当家作主,实行"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香港、澳门真正的民主由此开启,港澳居民享有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特别是香港新选举制度的实施,充分体现广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参与性、公平竞争性,符合"一国两制"方针、符合香港实际的民主道路越走越宽广。港澳居民习惯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保持不变,"马照跑、股照炒、舞照跳",国际大都会魅力更胜往昔。港澳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显著进步,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社会保障和福利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跻身全球最宜居的发达城市之列。香港拥有46名国家两院院士、5所世界百强大学,澳门实行15年免费教育;香港男女居民的预期寿命分别达到83岁、87.7岁,澳门分别达到81.3岁、87.1岁,均名列世界前茅。

(四)港澳回归以来的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类似问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好制度。按照"一国两制"方针,通过外交谈判和平解决历史遗留的领土问题,这在人类政治实践中是一个创举,改变了历史上但凡收复失地都要兵戎相见、大动干戈的所谓"定式"。香港、澳门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事实雄辩证明,我们党既能把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地建设好,也能把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香港、澳门建设好。"一国两制"体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国智慧,体现了求同存异、共谋发展的中国气派,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的中国思路、中国方案,是对人类政治文明作出的一大贡献。

二、长期坚持"一国两制"这一好制度,必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代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精髓要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一国两制"和港澳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对港澳回归祖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国两制"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凝练,是新时代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必须始终遵循的重要原则,必须深刻领会、准确把握。

(一)必须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这是"一国两制"实践的总要求,是管根本的。全面准确,就是要确保不走样、不变形;坚定不移,就是要确保不会变、不动摇。"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近年来,中央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目的就是维护"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确保"一国两制"得到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关键是把握好"一国"与"两制"的关系。"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没有"一国"这个前提,"两制"就无从谈起。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最高原则。"一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特别行政区所有居民应该自觉尊重和维护国家的根本制度。在牢牢守护"一国"原则的前提下,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自治权。"一国"原则愈坚固,"两制"优势愈彰显。只有维护好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港澳的繁荣稳定才能得到更好保障,港澳的优势特色才能得到更好发挥,港澳居民的切身权益才能得到更好维护。

(二)必须坚持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相统一。这是近年来"一国两制"成功实践得出的一条极为宝贵的经验。中央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是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的源头,两者是"源"与"流"的关系。只有维护和落实好中央全面管治权,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才能正确和有效行使。在"一国两制"下,要确保宪法和基本法规定的特别行政区制度有效运行,把特别行政区治理好,必须做到中央全面管治权与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的统一衔接。香港之所以实现由乱到治、重回正轨,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用好中央全面管治权。抓住事关港澳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把该管的坚决管起来,把该纠正的坚决纠正过来,把该立的规矩坚决立起来,确保"一国两制"实践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行。中央全面管治权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特别行政区依法行使高度自治权来实现的。中央充分尊重和坚定维护特别行政区依法享有的高度自治权,明确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是香港、澳门当家人,也是治理香港、澳门第一责任人,全力支持其履行好职责,把特别行政区治理好。

(三)必须坚定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政权必须掌握在爱国者手中,这是世界通行的政治法则,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管治权牢牢掌握在爱国者手中,这是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保证港澳长治久安、繁荣稳定的必然要求,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这是从"一国两制"在港澳20多年的实践,特别是香港近年来实现历史性转折得出的深刻启示。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每位港澳居民都是参与者、实践者、受益者,而不是旁观者。越来越多爱国爱港爱澳立场坚定、管治能力突出的人士进入特别行政区管治架构中,展现出"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新气象。越来越多的港澳居民更加认识到,守护好管治权,就是守护和谐稳定,就是守护切身福祉。

(四)必须坚持依法治港治澳。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治理。依法治港治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必由之路。港澳回归以来,中央始终坚决维护特别行政区法治,强化宪法和基本法权威,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坚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不断完善同宪法和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制定实施香港国安法、修改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就是中央坚持依法治港、保障香港居民基本权利的重要举措。中央大力支持特别行政区健全各项法律制度,加强全社会的法治教育,维护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法治声誉。只有坚持依法治港治澳,"一国两制"之路才能走对走稳。

(五)必须发挥香港、澳门的优势和特点。这是实行"一国两制"方针的重要战略考量,是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条件。背靠祖国、联通世界是港澳得天独厚的显著优势。自由开放雄冠全球、营商环境世界一流、法治水准广受赞誉、国际资本人才汇聚、中西文化荟萃交融,以及香港继续保持普通法制度、澳门继续保持原有法律制度等,是港澳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发挥好港澳的优势和特点,对于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对于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合作共赢,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只要有利于港澳长期保持独特地位和优势,有利于港澳同世界各地开展更加开放、更加密切的交往合作,有利于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央都不遗余力予以支持。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香港、澳门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会绽放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

(六)必须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发展是港澳的立身之本,是为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根本所在,是港澳保持稳定和谐的重要前提。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也不会一成不变。当前,港澳长期积累的经济结构失衡、发展动能不足、住房困难、贫富悬殊等经济民生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凸显,这些都需要靠发展来解决。特别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港澳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多,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紧迫。站在由治及兴的新起点上,港澳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么样实现全面发展,这是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必须探索新路径、拓展新空间、增添新动能,提升国际高端竞争力,充分释放社会蕴含的巨大活力,用更好的发展理念和办法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居民。

(七)必须构建更广泛的国内外支持"一国两制"的统一战线。港澳统一战线是党的统一战线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人心和力量,实现大团结大联合,对于做好港澳工作、推进"一国两制"事业至关重要。近年来,港澳社会之所以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保持稳定发展,"一国两制"实践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到了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面对复杂动荡的国际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国际斗争,更需要加强港澳统一战线建设,让每一个热爱港澳这个家园、每一个支持"一国两制"事业的人士,都成为建设港澳的积极力量,携手共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奋力开创"一国两制"事业新局面,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当前,"一国两制"事业进入新阶段。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战略部署,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力保持港澳繁荣发展,不断夺取港澳斗争新胜利,奋力谱写"一国两制"事业新篇章。

(一)大力推动港澳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夯实"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香港、澳门经济发展作出重要部署,强调"巩固提升香港、澳门在国际金融、贸易、航运航空、创新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地位",明确"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我们要放眼世界格局剧烈变化,立足国家现代化建设总体要求,以"港澳所长"对接"国家所需",加强对港澳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推动港澳更好服务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要引导特别行政区政府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找准港澳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巩固发展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持续建设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大力培植新兴产业,全面提升竞争力;要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先进技术等创新要素,不断提升港澳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支持特别行政区更加深入对接国家"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特别是积极建好大湾区、用好大湾区,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更好更大发展。

(二)不断完善特别行政区治理体系,着力提升全面治理能力和管治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特别行政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坚持行政主导,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提升全面治理能力和管治水平"。要切实增强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当家人和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支持他们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善作善成。要坚持和完善行政主导体制,确保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既互相制衡又互相配合,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要完善特别行政区司法制度和法律体系,不断提升港澳依法治理水平,维护居民民主权利,进一步守护好法治这个"金字招牌"。要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广泛吸纳爱国爱港爱澳立场坚定、管治能力突出、热心服务公众的优秀人才进入政府。要把有为政府同高效市场更好地结合起来,引导特别行政区政府转变治理理念、改进政府作风、强化基层基础、提高治理能力,努力建设一个能够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能够带领港澳全面发展、能够为广大居民办实事的有为政府,用扎扎实实的工作成效展现良政善治新气象。

(三)下大力气改善民生,着力提升港澳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支持港澳改善民生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要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把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作为施政最大追求,急居民之所急、忧居民之所忧,拿出更果敢的魄力、更有效的举措积极破解土地房屋、扶贫助弱安老等方面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努力让广大居民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要更加关心关爱青年,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人生观、价值观,创造更好的教育、就业、创业、生活环境,为他们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机会。

(四)进一步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制度机制,着力巩固国家安全屏障。党的二十大报告充分肯定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对今后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坚决打击反中乱港乱澳势力,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要进一步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制度体系和执行机制,不断提高港澳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和水平。要继续深入实施香港国安法,指导澳门特别行政区完善国安法律体系。

(五)巩固发展爱国爱港爱澳统一战线,着力汇聚"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磅礴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增强港澳同胞的爱国精神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形成更广泛的国内外支持'一国两制'的统一战线"。要加强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建设,增强凝聚力,扩大团结面,提高包容性,在爱国爱港爱澳旗帜下画出最大同心圆。要讲好"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港澳故事,更广泛地形成国际社会对"一国两制"的认同和支持。"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实践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功,必将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提供重要借鉴、发挥重要作用。

锤炼真忠诚敢斗争勇担当重实干的政法铁军

2022-11-18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同志特别强调了斗争精神,把"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三个务必"之一,把"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五个重大原则"之一,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的问题,要求我们"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强烈忧患意识和居安思危的底线思维,体现了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邃思考和使命担当。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精神特质,是共产主义事业的生命力所在。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关键要做到真忠诚、敢斗争、勇担当、重实干。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斗争的精神内核,唯有忠诚党的事业、忠诚核心,方能凝聚斗争力量、把握正确方向。敢于斗争是赢得斗争胜利的唯一出路,唯有主动迎战,方能化解重大风险、战胜强大对手。勇于担当是掌握斗争主动的关键所在,唯有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方能克服困难挑战、攻克艰难险阻。苦干实干是发扬斗争精神的实践要求,唯有埋头苦干、艰苦奋斗,方能绘就美好蓝图、成就伟大事业。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政法战线必须坚决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锤炼真忠诚、敢斗争、勇担当、重实干的政法铁军,依靠顽强斗争打开政法事业发展新天地,不断夺取新的伟大斗争胜利。

奋进新征程、夺取新胜利,政法战线必须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矢志不渝当好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敢抉择、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义无反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坚决斗争的结果,能够在伟大斗争中将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新时代十年的伟大斗争实践告诉我们,"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作出的重大政治抉择,是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政法机关是党和人民掌握的"刀把子",时刻战斗在维护安全稳定第一线,与敌对势力殊死搏斗,与犯罪分子短兵相接,每一项工作都是斗争,无时无刻不在斗争。越是身处风云变幻、变局乱局之中,越是经历风雨来袭、危急关头之际,越要坚决听从习近平总书记号令指挥,铸就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依靠顽强斗争打开政法事业发展新天地。

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不移捍卫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队伍建设本质上是思想武装、理论武装、灵魂武装问题。政法队伍的思想阵地,不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占领,就会出现杂音噪音。围绕"六个坚持",领会好、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使政法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坚定不移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是绝对领导,要害在"绝对"二字上,强调唯一性、彻底性和无条件性,不能打任何折扣、没有丝毫余地。牢牢把握"政法姓党"这个永远不变的根和魂,坚决同一切违背和损害"两个确立""两个维护"的行为作斗争,坚决同一切危害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行为作斗争,坚决同一切破坏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行为作斗争,确保绝对忠诚、让党放心。

奋进新征程、夺取新胜利,政法战线必须保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胆识气魄,坚决筑牢首都政治"护城河"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会越来越复杂,面对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将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直接考验我们的斗争勇气、战略能力、应对水平。天津是北京"东大门"、首都政治"护城河",京津两地区位紧邻、交通便捷,"同城化"特点突出,双城间安全风险具有很强的传导性、联动性、共振性。天津政法机关肩负着拱卫首都安全的神圣使命,更要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坚决把风险隐患阻隔于首都之外、化解于津门之内,全力筑牢首都政治"护城河"。

新征程上,我们要把握正确斗争方向。政法机关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保持道不改、志不变的定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始终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放在首位,以维护首都安全为核心,严密防范化解重大涉稳风险,深化反渗透反颠覆反分裂反恐怖反邪教斗争,有力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坚定顽强斗争意志。始终保持"战"的意识、"战"的斗志,保持最强政治担当、最高工作标准、最严工作措施、最大工作合力、最佳状态作风,全力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凝聚形成维护安全稳定的强大气场和势能。练就过硬斗争本领。政法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能力、斗争本领的根基。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在斗争中学会斗争,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才能善于从执法办案中洞察政治风险,善于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善于从政治上观察、把握和处理问题,锻造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政法铁军。

奋进新征程、夺取新胜利,政法战线必须勇于担险担难担苦担责,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每一个时代、每一个阶段斗争的内涵、特点不同,但勇于担当始终是共产党人斗争精神的鲜亮底色。政法机关是党和人民的利刃尖刀,政法工作的特点是大爱与大恨交织,对敌人横眉冷对、嫉恶如仇,像寒冬一样冷酷,对人民深情满怀、大爱无疆,像春天一般温暖。政法工作不仅仅是能不能干的问题,而更要看敢不敢干、有没有担当,如果我们对敌人不敢亮剑、不敢斗争,甚至逃避责任、妥协退让,那就是对党的不忠、对人民的犯罪。担当的本质是担险、担难、担苦、担责,越是形势严峻复杂、条件艰难困苦、面临危急关头,政法机关越要拿出战必用我、舍我其谁的鲜明态度,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用实际行动和扎扎实实的工作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新征程上,我们要勇于担险。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们将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政法机关如果不敢担当,一切按部就班、四平八稳,什么事都观望犹豫、等到事态发展再出手,很可能小事拖大、大事拖炸。面对新的斗争形势,必须加快推进政法工作理念、思维、战法变革,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风险,善于从平稳中看到危机、从机遇中看到挑战,在风险隐患露出苗头之初、问题矛盾初发未萌之时果断出手、抢占先机,牢牢把握防范化解风险的主动权、主导权。要勇于担难。斗争就会有矛盾、有压力、有困难、有阻力,问题困难绕不过去、躲不过去、拖不过去,越怕事越容易出事,越是躲着问题走、问题就越揪着你不放。面对难办的案件、难调的纠纷、难解的心结,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敢于钻"矛盾窝"、解"棘手事"、啃"硬骨头",不断攻克各种难关。要勇于担苦。政法队伍是和平年代奉献最多、牺牲最大的一支队伍,政法工作每天都是新的起点、每天都要"归零",社会大局持续保持安全稳定的背后是广大政法干警的日夜坚守、艰辛付出。面对政法工作的高负荷、高对抗、高压力、高风险,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惧艰难困苦,甘于无私奉献,用政法队伍的"辛苦指数"换来社会的"稳定指数"、经济的"发展指数"、群众的"幸福指数"。要勇于担责。敢不敢担当责任,最能看出干部的党性和作风,敢于负责才是真担当、真斗争。政法领导干部不仅要担起重于泰山的工作责任,更要担起全面从严管党治警的政治责任,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面对队伍中的不良现象、不正之风,必须坚持原则、守住底线,不惧问题多、不怕得罪人、不做圆滑官、不当老好人,坚决肃清流毒影响,不断巩固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让勇于担当、敢于斗争在政法系统蔚然成风。

奋进新征程、夺取新胜利,政法战线必须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始终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埋头苦干、奋勇前进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蓝图再美好、谋划再科学、部署再周密,如果坐而论道、光说不练,就会成为镜中花、水中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专门设置两章,分别就"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和"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进行深入阐述,充分体现了法治、安全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思维和治国理政的重大原则,为新时代政法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政法机关是法治中国建设的生力军、平安中国建设的主力军,必须牢记"国之大者",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法治服务高质量发展,履行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神圣职责。

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务实重行。政法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来不得半点空的、虚的,一搞形式主义马上就会露馅,甚至酿成大祸。政法机关抓落实,必须是全面见底的落实、百分之百的落实,有一件错案就足以影响当事人对司法的信任,有一点缝隙就可能形成巨大风险,必须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到不搞变通、不讲条件、不打折扣。坚持雷厉风行。政法队伍的风格是旗帜鲜明、坚决果断,不能软绵绵、慢吞吞,犹犹豫豫、瞻前顾后。遇到突发情况要分秒必争、寸土不让,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列队、第一时间上阵,坚决守好自己的阵地。坚持为民力行。政法工作是群众看党风政风的一面镜子,群众满意是衡量政法工作的根本标尺。把政法工作干到群众心坎上,深刻领会"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既抓大案要案,也抓群众身边的小事小案,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坚持砥砺笃行。基层是政法工作的主战场、主阵地,绝大多数案件由基层办理,绝大多数突发事件出现在基层,建设法治社会、基层社会治理、社会治安防控等基层政法工作头绪多、周期长,决不能贪一时之功、图一时之名、为一时之利。夯实政法工作基层基础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必须紧盯基层痛点难点堵点问题,长而有力、久久为功地持续狠抓,扎实推进平安天津建设,打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全域创建收官战,加快打造法治建设先行区,奋力开创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深刻把握"两个确立"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的引领地位

2022-11-16

党的二十大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就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制定了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体现到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和安排好今后工作之中。"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核心就是力量,旗帜引领方向。我们要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上下功夫,深刻把握"两个确立"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的引领地位,更加自觉地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更加自觉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推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往深里走、往实里走,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

把"两个确立"作为坚定不移的政治信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两个确立"作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集中体现,凝结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作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政治信仰,"两个确立"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的保证。把"两个确立"作为坚定不移的政治信仰,蕴含着党百年奋斗的政治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从政治逻辑看。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治组织,是无产阶级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拥有庞大的组织体系和数量众多的党员,要充分发挥党的先锋队优势与组织动员优势,必须通过领导核心和科学理论实现全党全社会思想与行动步调的统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我们党要始终赢得人民的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都必须用"两个确立"凝心铸魂、举旗定向,切实做到对党的领导核心笃信笃行,对党的创新理论真学真用。以"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政治定力应对风险和挑战,这样才能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天地。

从历史逻辑看。纵观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史,既有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也有巴黎公社、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重大挫折,其曲折发展历史表明,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就无法取得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百年奋斗历程充分证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两个确立"的政治信仰,具有历史必然性,是党心所向、民心所向的时代标识。

从理论逻辑看。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巨大的实践伟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从实践逻辑看。"两个确立"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它源于实践又超越实践,最终在实践中检验真理性、展现生命力。回望新时代以来这十年,有涉滩之险、有爬坡之艰、有闯关之难,我们遭遇的风险挑战复杂性严峻性前所未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把握发展大势,引领时代潮流,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实践证明,这一系列伟大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把"两个确立"转化为继往开来的历史主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开宗明义、鲜明地提出了大会的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这个主题内涵极其丰富,思想极其深刻,意义极其重大,明确宣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是我们把"两个确立"转化为继往开来历史主动的伟大旗帜和引擎动力。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深刻昭示我们,"两个确立"是我们党继往开来,把握历史主动,创造新的伟业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要自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把"两个确立"转化为继往开来的历史主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兴党、强党的历史主动。我们党长期执政的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其中最大的风险就是内部变质、变色、变味。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坚决斗争,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两个确立"不仅是党的信仰信念,而且是党的重大政治原则,必须纳入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融入党内政治生活。每个党员都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初心使命,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确保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应对"百年变局"的历史主动。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持续冲击,虽然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也逐步深入人心,但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民粹主义、排外主义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威胁下,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在这种形势下,尤其需要"两个确立"凝心聚力,把全党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更有力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统筹做好战略性谋划、系统性应对,在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乱局中化危为机,准确认识决定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走向的关键因素,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主动。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是我们党所以立、所以兴、所以强的根本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形象地揭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根本立场和历史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要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紧紧围绕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有效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补齐民生保障短板弱项,维护和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

在践行"两个确立"中彰显人民政协的使命担当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组织,必须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把"两个确立"融入、贯穿政协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做到政治上完全拥护、思想上绝对认同、行动上坚决捍卫,彰显人民政协的使命担当。

锤炼忠诚品质,维护党的绝对领导。人民政协作为党领导的统一战线,首要任务就是把党的绝对领导落实到统战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必须以理论武装锻铸忠诚之魂,以政治坚守锻造忠诚之躯,以使命担当彰显忠诚之责。通过履行统一战线组织功能,坚决维护好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夯实党长期执政的政治根基。切实做到在组织领导上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放在人民政协工作纲领的高度,融入灵魂、落到实处。

坚持举旗定向,学深悟透做实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进行的伟大创造。要强化坚持"两个确立"的思想理论基础,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努力改进文风学风,切实做到真学真用真信,以奋发有为、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学深悟透做实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

坚持敢于斗争,提高政协履职能力。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人民政协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自觉地在重大斗争中向核心看齐、向党中央号令看齐。做到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强化政协委员的责任担当,围绕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出谋划策、建言资政,真正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在政协社会法制工作中尤其要坚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维护祖国完全统一进程的政治底线,做到头脑特别清醒,立场特别坚定,牢牢把握斗争主动权。广泛凝聚团结奋斗正能量,高质量答好委员履职答卷,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全国人民大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