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头条好文》系列材料-15篇(第3/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8802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94分钟

转变思想观念。我们的思想观念要实现三大转变:工作目标上,要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既要确保粮菜肉蛋奶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也要不断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工作领域上,要从抓农业向农业农村并重转变,我们不再是产业部门,而是综合管理部门,既要管生产力,又要管生产关系;既要管发展,又要管改革;既要管政策制定,又要管组织实施。部门定位上,既是政府组成部门,又是党委"三农"工作机构,要全面履行职能,贯彻体现党对"三农"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好统筹协调组织推动作用。

加强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行政工作必须具备的看家本领,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重要指示精神,用好用活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根据11月4日市委常委会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要求,我们确定了三个重点领域开展专题研究:一是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研究,二是深化改革推进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三是加快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研究。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初步调研成果,之后还要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

改进工作方式。明年我们就要进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二个五年,站在新起点,我们要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要注重点面结合。这些年我们做了一些示范引领的工作,但是不能一直做点上出彩的事情,对已证明行之有效的工作,能体现先进性的,就要考虑面上整体推进的效果。下一步,我们要将各类示范区示范点有机衔接起来,合并同类项,形成一张工作任务表,提高行政资源的配置水平。要注重上下联动。我们必须把基层需求与顶层设计有机结合,建立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比如,依托"一网一图一库",把所有涉及到农业农村的项目准确落地,尽可能减少基层对调整土地规划的工作成本。要注重给市场主体松绑减负。要注重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

突围突微突危

--海陵工业园区转型发展的调研报告

泰州市社科联(院)集中调研组

20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乡镇工业园区。正因为位于城市之中,又较其他园区经历了"要不要搞""让不让搞""能不能搞"的诸多争论和质疑。

20年来,这里担负着市区党委政府坚持以产兴城、工业强市的使命担当,聚焦发展,聚集资源,聚合要素,聚力创新,探索走出了一条城市园区转型发展之路。破茧化蝶,已逐步成长为一个现代都市型产业园区、科创智创型活力新区、宜居宜业型城市片区,以新的形象崛起于城市之东。这里,就是海陵工业园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开发园区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近期我们对海陵工业园区进行调研剖析,并提出工作建议,以期对全市园区转型发展有所启发。

上篇:突围之路

杀出重围,是每个园区面临的一道必答题。海陵工业园区的突围,不仅有工业园区面临的共性问题,而且作为城市园区,面临着更多个性问题,是绕不开的关口、等不得的瓶颈、推不掉的难题。他们咬定发展不放松,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能够彰显特色和优势的突围之路,逐步成长为具有现代产业特征的都市型工业园区、产城深度融合的城市新片区、多元要素集聚迸发的创新活力区。从全省开发区的激烈竞争中成功突围,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为承载中心城区产业发展和完善城市功能,2003年4月,园区在原泰东镇应运而生;2006年4月,升格为省级开发区;2011年8月,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挂牌成立。目前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他们坚持把重心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和用创新的方法驱动发展,坚持活化存量,优化增量,注重质量,突破总量,坚持接二连三,优二强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互动并进,从当年微不足道的乡镇园区逆袭成为举足轻重的现代园区。在全省91家省级以上开发园区排名中,由2016年的60位跃升到2020年的27位,4年内上升33位,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21年,园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58.3亿元、工业开票销售292.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5%、19.6%、22.5%,实现了逆势上扬。

从低端低效的传统产业中成功突围,城市经济显示度不断提高。

园区发展初期,以机电配套、机床加工、建筑材料等传统产业为主打,高耗能、高污染、低收益,资源消耗型发展方式明显。他们壮士断腕,腾笼换鸟,双招双引,培大育强,一方面聚焦发展智慧家电、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一方面重点打造文创园、科创城、信息城等新型产业载体,大力引进博士科技、江苏亿蜂信息科技、泰科检测、华设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企业,加快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努力打造一个承载和体现城市经济、城市产业的现代都市型工业园区。文创园加强招引数字经济、广告文化、影视制作、总部经济等项目,强化税源经济培育,从业人员由原来400多人跃升为1000多人,盈利水平明显提升。科创城以科创社区、科技人才广场等载体为抓手,打造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的全链式孵化平台,放大创新溢出效应。信息城重点建设泰州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园,招引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项目,打造信息产业新高地。2021年,园区已拥有400多家企业,其中规上企业80家,高新技术企业38家,招引高科技高层次人才项目10个,引进高层次人才107人,主要指标在全市重点产业园区名列前茅。

从参差不齐的城市环境中成功突围,产城互动融合度持续优化。

园区从当年乡镇基础上建设起来,周边环境可谓脏乱差。他们立足于整个城市发展的大格局中加快产城深度融合,一手抓园区内部综合环境的建设改造,一手承担园区外部城市环境的优化提升,致力于产城共建、城园共融、资源共享、功能共优。突破困难阻力,实施阳光搬迁,治理整顿公共环境,完善交通、医院、学校、商业等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提升人居生活舒适度,吸引留住外来人口约8万人,城市变新变大变美,园区变优变高变强,加快发展要素配置由"产-城-人"向"人-城-产"的转型。据对云涌电子等企业的调研,80%的员工选择5公里内买房居住,实现员工职住平衡,体现出城市空间与产业空间的深度融合度和内在匹配度。随着园区所在海陵东部新城地位和辐射力的逐步提升,以城引人,以人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将进一步助推泰州中心城区首位度整体提升,成为不可或缺的城市发展热土和产业发展高地。

从矛盾重重的基层治理中成功突围,资源要素集聚度日益彰显。

园区内拥有温泰市场、苏北商业广场等12大市场,门店7000多家、市场主体近4000个,占地总面积达42.8万㎡,商业业态丰富,日均人流量2.6万人,年零售额近60亿元。同时,还下辖18个社区,户籍人口4.5万人,常住人口12.6万人,一段时期,矛盾不断,隐患不少,形象堪忧。他们在抓产业环境治理的基础上,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优化温情民生功能,转化基层治理效能,激发共建共享动能,实现从粗犷式管理向现代化治理转型。通过为8万多新市民提供就业创业、教育医疗等方面一揽子服务,形成宜居宜业宜商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一批优质项目、高端资源、高层次人才落户。2021年,园区招引市级以上人才数100余人,5亿元以上项目7个,固定资产投资81亿元,与3年前相比均大幅增长。特别是10万人在此创业就业,追逐梦想,将是一个活力涌现、潜力无限的发展磁场。

中篇:突微之招

"致广大而尽精微"。园区突围远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非一蹴而就之能,既要锚定方向,增强定力,从最大处着眼发力,更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痛点堵点难点关键点爆发点,从细微处入手,向精微处努力,啃下一个个拦路虎,积小胜而成大胜,方能华丽转身,浴火重生。海陵工业园区为此实施关键之招,激发发展动能。同时,海陵工业园区面临的一些发展难题,也值得其他园区重视和克服。

坚持"改"字当头,在管理机制上致力出新。

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是园区高效运转的根本保证。创新园区机制改革,2020年8月,园区坚持刀刃向内的自我改革,在全市率先启动"两集中三剥离"体制机制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推行园区党工委(管委会)统一领导的"京泰路街道+集团公司"管理模式。园区管委会主要强化经济工作统筹作用;京泰路街道主要承接民生社会事务;东城集团聚焦招商引资、开发建设、资产运营管理及投融资等工作,实行公司化运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通过厘清园区、街道及集团的职责边界,确保权责明晰、权责对等,各司其职、联动协作,以改革为园区发展添活力增动力聚合力。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成立为民服务中心,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设立项目审批服务专区,优化审批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实现"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投产即上规"。针对流动人口较多、异地参保就医需求大的痛点,设立医保经办专用窗口,实现异地就医业务、城乡居民参保等13项医保服务均可办理,2021年被确定为省级"15分钟医保服务圈"示范点。

坚持"链"字为要,在创新生态上致力出彩。

重点培育产业链。受疫情及中美贸易战等因素影响,产业链区域化、本地化倾向明显。园区围绕"链主"企业,引培"链核"企业,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打造特色主导产业链,推动产业经济向产业链经济的转变。如,以泰州乐金为链主,招引压缩机部品、注塑件、电子线束、智慧家电配件等"链核"企业,建设集研发、生产、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华汇智谷(泰州)智慧家电产业园,拓展家电产业范围,避免依赖冰箱产业一支独大导致一损俱损的风险。

加快打造创新链。推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以科技创新"智高点"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倒逼招商引资向招才引智转型。园区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建设科创社区、科技人才广场、上海虹桥时代广场离岸孵化基地等载体,打造从"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的科企孵化链条,已成功孵化云涌科技、科化新材料、济远医疗等10多家科创型企业,成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主导支撑。2021年园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2亿元,占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78.3%,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做新做特基金链。为了招引优质项目,东城集团与信达风投、赛泽集团等多家基金公司合作,组建各类基金13只、基金总规模47亿元,采用"基金+产业"的对赌招商模式,依托头部基金机构的专业水平,发现或跟投优质孵化项目,把控项目风险,提高国有资产经营能力和盈利水平,更重要的是培育新兴产业。近两年,累计通过基金招引落户科技型项目近20个,涵盖医疗器械、新材料、半导体等新兴行业,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加速集聚。

坚持"特"字为重,在产业形态上致力出众。

为了做精做深特色产业,营造园区品牌效益,先后建成运营文创大厦、科创社区、新材料产业园、鑫宝智能制造产业园、鼎鑫人工智能科创园(S-PARK产业园)等一批专业园、小微园,形成"一区五园"的发展格局,致力实现"一楼一主题"、"一园一特色",提高产业集中度,取得"1+1>2"的成效。文创大厦于2015年建成,致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2021年入住企业45家,入住率达80%,纳税1020万元,其中以"慧钢网"、江苏福宇园林、泰州东升新能源等骨干企业为代表,2022年预计新增纳税4000万元。科创社区原是中节能环保产业园区,主要用于科创企业孵化。目前已招引公安部三所、济远医疗等10多家科创型企业,2022年预计实现开票销售10亿元,新增纳税2000万元。鼎鑫人工智能科创园(S-PARK产业园)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目前入住企业近50家,如江苏亿蜂信息科技和泰科检测、华设设计等,入住率达90%。

坚持"盘"字为魂,在集约发展上致力出效。

在当前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园区积极主动盘活低效闲置用地。2020年9月,园区以全市开展"三比一提升"行动为契机,率先启动"亩均论英雄"改革,综合运用嫁接、升级、置换、倒逼、收购、招引等多种盘活方式,实行差别化的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实现"腾笼换凤",提高园区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园区盘活的不仅是闲置低效土地和厂房,最为关键的是,盘活自身的观念和思维,用真情、真心去招引高科技产业与高层次人才,敢于自我解剖问题,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2020年以来,已盘活低效利用土地3000亩以上、厂房100万平方米以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同比增长30%,2021年新认定的7个5亿元以上项目用地用房来自于此,落户高层次人才产业化项目20多个,盘活后开展的22个民生实事项目,每年为社区集体经济增收近200万元。

坚持"考"字引领,在营商环境上致力出色。

通过厘清园区、街道及集团的职责边界,建立不同的考核评价体系,确保权责明晰、权责对等。对园区管委会,出台考核细则规定,建立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落实刚性淘汰;对街道社区,制定《京泰路街道机关工作人员绩效管理考评办法》,落实机关干部、社区干部、非编人员"三大绩效考核"举措,打破身份管理上的限制,突出对机关、社区、非编人员的实绩考核;对东城集团,制定出台《东城集团绩效管理考核办法》,落实综合绩效管理改革,以公平、公正的管理方式提升集团的管理效率。通过建立不同层次的考评体系,激发活力和服务意识,营造良好营商环境。2021年海陵区营商环境考核位于全市第一名,与园区的参与密不可分。

调查分析,海陵工业园区的转型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园区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多方重视,合力攻坚。一是产业布局系统性亟需增强。围绕"产城融合"和现代都市型园区发展定位,产业规划缺少系统性、科学性的整体设计。受限于历史原因,园区的工业区呈现南北分散,中间集聚生活区,没有形成集中连片的聚合效应。二是新旧动能转换亟需加快。园区紧扣海陵区"1+2+3"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初步形成智慧家电、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板块",但园区产业的双引擎结构明显,2021年隆基乐叶和乐金电子两大产业链开票占园区比重78%,双引擎结构具备一定的抗风险性,但一旦其中一个引擎出现问题,对园区影响较大。要围绕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加快招引第三家龙头企业,尽快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进一步增加园区产业的抗风险性。此外,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成长不够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已刻不容缓。三是产业链建设亟需赋能。"链主"企业扩链不足,目前园区已有乐金电子和隆基乐叶两大"链主"企业,但在招大引强、培优育强链上企业方面还有很多文章要做。在科技型企业"补链"方面,虽然也招引了云涌电子等企业,但面上还需形成集群效应。四是亩均论英雄改革亟需深化。从供地成本看,园区工业用地供地成本大约60万元/亩,个别地段还会更高,但园区规上企业亩均税收水平有待提升。园区还需从开源节流上下功夫,一方面盘活清退低效用地,扶优做强重点规模企业;一方面全面加快"智改数转",鼓励企业走好"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五是基础设施建设亟需支持。园区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当前海陵工业园区框架已经基本拉开,但还有部分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需要投资建设,园区小马拉大车的压力太大;园区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不少土地在开发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平台公司收入受限;园区土地资源紧张,已成为严重制约园区招商引资的瓶颈。园区可用的工业用地不多,辖区范围内东环高架以东绝大部分土地不在《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建设用地范围,极大地制约园区的经济发展。

下篇:突危之思

海陵工业园区的转型发展再次启发我们,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在面对危机、克服危机、危中见机、危中抢机中爬坡过坎、转换赛道、转型出关的。顺境时思危知危,逆境中见危化危,园区方能应对风险挑战,发展方能行稳致远。当前,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泰州实践,必须大力践行"三个不相信"精神,继续过五关斩六将,抓产业兴园区,抓发展强实力,我们泰州这个创新型、追赶型城市也才能在扬子江城市群中杀出重围,闯出新天地。

强化"后高铁时代"意识,保持高质量发展定力。

从区位环境来看,泰州处于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以及苏锡常都市圈的外围方位,被边缘化倾向依然存在,且日益明显。苏北地区拥有空间优势,发展势头强劲,GDP增速较快,加上省委省政府由支持苏南苏中园区共建,转为支持苏南苏北园区共建,东西合围、南北夹击态势亟需化解。开发园区当以强烈的危机感和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拿出拼劲、闯劲,拧成一股劲,于危机中寻生机,在融入中进位。

从北沿江高铁效应来看,2027年北沿江高铁将开通,点轴理论表明,区域经济空间运行规律是沿交通轴线由点及轴发展的,最终形成由点带轴、由轴带面的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应当高度重视和应对"后高铁时代"上海苏南等发达地区对泰州的虹吸效应。今后几年应当是泰州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坚决克服"躺平"心态和"躺赢"错觉。各园区应当抓住当前高铁尚未开通的时机,发挥招商成本相对较低优势,大力招引优质项目,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营商高地、项目高地、产业高地,才能在高铁开通之际,进一步吸引和推动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加速集聚。

从中心城市布局来看,泰州打造中心城区"一轴一核三极三城"新格局中,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周山河街区发展成效明显,拉近了海高之间的时空距离,南部城区发展得以成"强翼",相对来说,而海陵向东姜堰向西的海姜融合区域须成"新翼",进一步优化拓展泰州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以海陵工业园区、姜堰经济开发区为桥头堡,以苏陈镇为关键片区,以"两高(高定位、高品质)两大(大交通、大生态)两新(新片区、新产业)"为主攻方向,加快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片区规划,加快园区高位共建、产业错位共融,推进海姜两地由断裂带向隆起带转变,致力打造海姜融合新高地、城市未来增长极。

大力实施"智改数转",提升实体经济质量和效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海陵工业园区聚焦平台建设、信息制造业、场景应用三大板块推进"信息城"建设,招引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园、5G+行业应用服务中心项目等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项目,围绕新能源光伏锂电池、智能家电、汽车零部件等优势产业打造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以信息技术应用推动工业升级,着力打造信息产业新高地。因此,借鉴海陵工业园区做法,其他开发园区应当加快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智改数转"和融合创新等提供基础和保障。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园区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标准厂房信息基础设施;推进新建项目与新基建同步规划、设计、建设,实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渗透、融合和创新应用。打造开发园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提升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服务能力,为企业提供各类精准服务。构建部门、各园区联动的统一管理平台,实现各园区全要素场景数据汇聚融合,形成数据资产,通过数据分析和应用,为各园区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撑,提升开发园区要素配置效率,实现开发园区集约高效发展。组织开发园区外出学习先进地区做法,鼓励各园区探索实践,尽快创成1-2家省级智慧园区,实现零的突破。

培育主导产业链,打造现代产业集群。

开发园区应当进一步细化主导产业链,开展靶向招商,久久为攻,大力招引产业链上的核心、关键项目,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滚动发展格局。推广海陵工业园区打造智慧家电产业园的做法,建设产业链龙头企业主导的专题产业园,发挥龙头企业以商招商作用,积极引进一批上下游企业配套项目。围绕产业链发展需要,积极引进一批有项目、有技术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聚焦优势特色产业,鼓励和支持各市(区)持续推动产业特色化、差异化、高端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探索"飞地项目"合作模式,不断提高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打造空间布局合理、区域特色突出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围绕特色产业,提升产业集中度,打造集研发、制造、流通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实现企业"引得来"、来了"不想走",最终形成自我配套、自我循环的链式、集群化发展格局。

整合资源,打造创新创业创投"铁三角"。

从培育创新载体来看,远期科学布局建设市科创中心先导区,近期对现有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研究院、中科院大化所、东大泰州研究院等16家新型研发机构,通过组建"新型研发机构+龙头企业"创新联合体、新型研发机构科创联盟等形式,推动多部门、多单位、全链条协同创新,打造优势互补的创新共同体,推动与本地产业创新相结合,强化产业引领带动和外溢作用,逐步形成市场化盈利模式,实现自我造血功能。此外,发挥市产研院与姜堰达成创新发展示范作用,鼓励其他市(区)成为市产研院的合作对象,对接高端科创资源,助推产业创新发展。

从打造创新平台来看,常态化开展"政产学研金"对接活动。海陵工业园区依托博士科技专业服务团队,深入了解企业技术需求,帮助对接科创资源,切实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受到企业好评。优化泰州人才科技专员队伍,建立市(区)、镇(街道)、开发园区联席会议制度,准确掌握企业技术需求,精准对接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

从创投基金来看,发挥创投基金产业化促进作用。技术是基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离不开资本的扶持,海陵工业园区的济远医疗等科创企业正因为获得基金扶持,加速产业化进程,向专精特新企业升级。发挥泰州市天使投资基金作用,对种子期、初创期企业开展股权投资,可借鉴海陵工业园区做法,积极与头部基金机构合作,发现优质项目,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总之,应当进一步推动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便捷高效流动,加强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协同配合,建立开放包容的创新支持政策和激励机制以及容错纠错机制,打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

突破生产要素制约,打造优质产业发展环境。

人才是第一资源。目前泰州还是人口净流出城市,也是重度老龄化城市,但已是高端人才特别是年轻创业创新者的青睐之城。面对周边城市人才引进政策的大手笔,泰州需要大智慧,加快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探索人才工作市场化发展路径,推广海陵打造的"科创+产业+资本+人才+项目+服务"六位一体式人才科创集团的做法,实现人才全链条服务。同时,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为吸引年轻人提供优质就业机会,实现事业留人。围绕人才需求,精心打造高品质人才公寓、休闲娱乐设施等基础配套,提升城市品位,持续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为来泰人员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让外来人员在泰扎根发展。

土地资源制约是各园区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土地的二次开发将成为常态。海陵工业园区通过盘活土地,招引优质项目,以"小空间"产出"大效益"。泰州开发园区"亩均论英雄"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必须加快克服低效用地界定标准不明确、法律及政策依据不足、土地再开发利用规划缺乏等现实难题。持续推进低效闲置厂房综合治理,推动低效企业改造提升,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引导园区链式发展,推进园中园、标准厂房建设,通过空间置换节约土地面积提升亩均效益。鼓励园区企业集中建设共建共享服务配套设施。支持企业不增土地增空间,不增土地增技改,开发利用地地下空间,加强土地复合利用。

提供优质服务,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易碎品",昨天好不代表今天好,面子好不代表里子好,事关经济发展大局,是各开发园区的第一生命。在发展充满不确定的当下,一方面,注重提高服务效率,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简政放权,建立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政务服务体系,大幅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提高服务效能。另一方面,以"营商环境百日攻坚"活动为契机,厘清政府与中介机构之间的职能权限,处理好中介服务费与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想方设法既能收费少,又确保服务质量。厘清中介服务收费标准明细,做到公开、透明,努力帮助企业降低中介费用。在政策制定方面,让企业参与政策的制定及市场监管,使得政策契合市场主体的困难需要,并适时对新政策进行全面效果评估,听取市场主体对政策的评价,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并加强政策的稳定性与连贯性,确保企业进一步增强投资预期。

感悟发展之道奋进赶超之路

--赴常州挂职收获及思考

王梓

在组织的关怀关心下,我于2021年10月被选派到常州市开展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任常州市经开区横山桥镇党委委员,协管园区更新、乡村振兴等方面工作,协管经济发展局、生态和农村工作局。

在此期间,我珍惜机遇、奋发向上,始终以有精神、有干劲、有形象为标尺,坚持多听、多看、多思考,以历练成长的心态强化学习,以开放思维的观念拓展见识,以增强本领的目的锤炼能力,在高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提升了素养。

履职情况

坚持勤学善思,努力提升素质。到常州挂职学习,是组织给予的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所以我倍加珍惜。到岗后,面对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的转变,我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各类方式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按时参加镇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知识讲座、学习报告会、培训会、"三会一课"等各类会议和学习活动。认真研读苏、常最新政策文件,积极参加全区、全镇年度工作思路研讨会等各类业务性会议,认真研习了社会治理、民生工程、产业发展等领域业务知识,力求在具体工作中做到准确把握、正确指导。通过扎实学习,拓宽了视野,增长了才干,提高了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增强了大局意识和中心意识。

认真履职尽责,积极融入工作。挂职期间,我坚持不做旁观者,不当局外人,为了弥补抓经济工作经验相对不足的短板,主动要求协管经济发展、园区更新等工作。通过在新岗位上的锻炼,不仅对全镇产业结构、发展现状等情况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还学习到很多经济方面的知识。同时,主动融入集体,先后组织参与了全市新农房建设现场观摩、芙蓉北集聚区竣工分房、疫情防控重点人员场所督查等各项重点工作,展现了挂职干部的良好形象。

深入走访调研,汲取实践经验。充分利用挂职机遇,以"求知若渴"的心态和"海绵吸水"的状态,多听多看,深入常州市部分社区、企业,系统地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先后调研学习新北区常高新集团、溧阳市上兴镇龙峰村、金坛区薛埠镇仙姑村、天宁区红梅街道翠竹社区、武进区嘉泽镇跃进村等基层治理经验丰富的先进社区和红色阵地;走访调研横山桥镇24个村(社区)及部分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全面了解横山桥镇党建、干部队伍建设、疫情防控、社会治理、文明城市创建等实践经验。

做好沟通协调,助力对口帮扶。挂职期间,我深刻领会加快推进平利建设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的重要意义,把握机会讲好平利故事。一年来,积极参与横山桥-八仙交流互访各项活动,搭建两地沟通桥梁,在原有帮扶规模基础上,促推两镇新增4个村签订帮扶协议,帮扶援建内容进一步扩大;积极联系企业,筹集一百余万元资金在八仙社区建设便民文化广场一处,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注入动力;通过牵线搭桥,在横山桥镇建设苏陕协作农产品展销中心一处,为平利特产走进常州搭建好购销平台。

收获感悟

解放思想是干大事、创大业的"动力源"。思想决定高度,眼界决定出路。干部干事创业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先进的思想。我深深感觉到,常州的干部群众始终在不断地解放思想,按照中央的要求和市场经济规律,不断调整着自己的思路、策略和目标。如果说地缘优势、发展基础、信息资源是现实的差距,那么思想认识是我们与发达地区最根本的差距。要解放思想,必须要造就一种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建立一个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惩戒无为的体制和制度,培养、重用、造就一批思想解放、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人才队伍。要通过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形成新思路、提出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创造性贯彻落实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推动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主动学习是干大事、创大业的"真内功"。由于所处地位、所接触对象和所掌握资源的不同,决定了常州的干部在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等方面与我们有很大差异。通过看常州的发展变化,思考安康及平利存在问题,感到选派干部赴发达地区学习,开展干部交流和培训非常重要。平利虽然地处欠发达地区,但当前交通条件加速改善,信息交流日益频繁,国情、县情、社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唯有不断加强学习和深入思考,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和发展思路,跳出固有思维模式,接受新鲜事物、增长见识,才能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才能拓宽思路、增强本领,才能更好开拓创新、指导实践、推动发展。

广袤视野是干大事、创大业的"大格局"。常州地处长三角发达地区,通过参观考察和座谈交流,所见所闻,强烈地感受到其发展的全局眼光、开放思维和前沿观念。当今社会千变万化,我们处于秦巴山区,长期的封闭落后容易导致视野局限、思维固化、行动迟缓,容易以旧观念、老办法来看问题、干工作、谋发展。我深深地感到,加快发展不仅要立足当地实际,更应有宏观思维、大局观念和长远意识,要有敏锐洞察力和多维视角,要把优势资源开发、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乃至相关政策制定,放在全国乃至全球发展大背景下来思考、谋划和推动,在借鉴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

招商引资是干大事、创大业的"硬引擎"。常州的企业无论是金融服务领域、文化创意领域,还是高新技术产业、商务服务产业,所展现的共同特点就是坚持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模式运营,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突出经营创新、产品创新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重点打造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招商在引进资金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引进理念、引进人才。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方面靠自身挖潜、国家扶持,另一方面靠招商引资,只有大力招商引资,才能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务实作风是干大事、创大业的"压舱石"。挂职锻炼期间,接触到常州的领导干部,其严谨的工作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高效的工作节奏、热忱的服务意识让我钦佩、感动和震撼。繁华的都市圈都是如此,贫困的安康更应努力。我们每一名干部,更应该以身作则,进一步转变作风,当好表率,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过硬作风,心无旁骛抓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扑下身子搞建设,带头把各项决策部署,转化落实成为具体工作落实、具体项目推进。

工作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感受、分析常州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有一种向困难落后挑战的激越斗志。

要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工作新思路。挂职期间感受最深的就是常州干部思想观念开放、全力以赴抓发展的精神和劲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方向带动横山桥镇经济腾飞,但宅企混建、生态污染、产能落后等问题也逐渐凸显。面对各类问题和红线限制,横山桥镇领导干部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工改+宅改"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即按照"统一设计、因企制宜"的原则,规划新建拥有高标准厂房、研发中心、企业总部的工业园区,吸引亩均效益高的企业入驻,并以此为契机,关停一大批"散乱污"企业,进一步调整全镇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环境。同时,充分利用"工改"后节约的土地资源,推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通过统一规划建设新民房,节约建房成本,提高集聚程度,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开辟了农村宅改的"横山特色"。平利的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干部也相对缺少创与闯的锐气,归根到底是思想束缚住了思维,通过挂职锻炼,让我明白面对发展难题时不能机械片面地照抄照搬政策,而是要在研究政策、吃透政策的基础上主动思考,谋划工作也不在于是否有可以遵循的案例,而是法无禁止即可为,只有破除因循守旧的思维,摒弃习惯性等待的路径依赖,勇于探索创新,因时因地制宜,用活用好政策,才能推动平利经济社会取得突破发展。

切实转变作风,展现奋斗新作为。挂职一年里,看到最多的就是常州干部以实干和担当统揽一切的工作作风扎实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这里的基层干部普遍专业水平高,熟悉现代经济管理、数字技术、金融科技等行业知识,问题想得明白、说得清楚,工作抓得准、有方法。会风文风务实高效,会前准备充分,讨论问题一针见血。对于平利来说,在巩固衔接工作过程中,还要克服"一心想当太平官"的懒性和"遇到困难绕着走"的惰性,从"勇争一流、耻为二手"的新时代常州精神中汲取营养,并运用到工作实际中,像常州干部一样,敢于冒着风险抓机遇,敢于图大图强比先进,紧紧围绕"两确保两争优"的目标,抓牢抓实各项具体工作,埋头苦干、攻坚克难,以敢担责、敢尝试、敢碰硬的作风,走出一条符合平利实际,体现平利特色的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之路。

要扎实奋发进取,谋求发展新突破。挂职以来的见闻,很好的帮助我了解了经济发达地区的现实情况、经济管理逻辑和区域发展模式,使我更加明确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体会到集中精力抓发展的重要。与平利相比,常州在自然条件上以平原为主,在区位条件上通江达海十分便利,在产业结构上以工业制造为龙头,实行链式思维管理,产业链完整、配套便捷。但与常州新发展阶段不相适应的是,沿海地区各类要素资源的制约愈发明显,劳动力价格上涨、建设用地紧张、能源政策收缩等等,常州正通过工业用地增效、能耗双控等政策手段和市场手段,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这就使得部分行业或产业链的部分环节向其他地区转移的意愿增强。例如,中医药、传统农业、纺织、电子等行业,这种产业转移的趋势,恰恰与陕南地区的资源优势以及发展方向有很好的契合点,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有侧重的加以利用,必然会成为可以大做文章的苏陕协作新方向。

回顾一年的挂职生活,收获颇丰、不辱使命、内心充盈、信心倍增,这是潜心学习、开阔眼界的一年,是学有所获、挂有所得的一年,也是广交朋友、传播友谊的一年。挂职任务的圆满完成,不仅仅是一项工作的结束,更是人生道路上一个新的起点。回到原单位后,我将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更积极的工作态度,立足自身岗位,结合工作实际,把挂职期间的所学所悟、所得所获运用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中去,为平利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县委书记何鹏峰在静宁县第一中学领导班子任职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国强同志宣布了县委关于静宁一中领导干部职务调整的决定,雷升同志任静宁一中党委书记,周串虎同志任静宁一中校长。这一决定,是县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全面领导有关要求,从全县工作大局和静宁一中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严格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业务精湛、善谋全局的标准和团结协调能力强、能够长远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原则,经过综合考虑、充分酝酿、慎重研究做出的,充分体现了县委对静宁一中领导班子建设和全县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相信一定会得到大家的支持和拥护。

雷升同志、周串虎同志多年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并经过多个岗位锻炼,集聚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思路清晰,视野开阔,教育理念先进,工作认真负责,有较强的驾驭全局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刚才,两位同志作了表态发言,言辞恳切、饱含深情,表明了坚强的信心决心,表达了坚定的职责立场。相信两位同志一定不会辜负县委和一中全体师生及社会各界的重托和期望,团结带领全体班子成员和教职员工,持续强化学校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进一步提升学校管理效能和教育教学水平,一定会为学校发展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带动全县普通高中教育实现整体提升。

借此机会,我就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第一,几代人呕心沥血成就今日辉煌,须牢记成绩来之不易,更当倍加珍惜。

岁月如歌,春华秋实!新中国成立之前,静宁县有志之士倡议筹建中学,陇上著名教育家王尔全先生毅然放弃优越生活,回乡担当振兴教育使命,依文庙学宫创办了静宁县立初级中学,首开静宁中等教育之先河,点燃静宁文明进步之火种,这是静宁一中的前身。时至今日,静宁一中已风雨兼程八十多个春秋,虽几易校名,但开创者筚路蓝缕、居功至伟,后继者薪火相传、赓续绵延,走过了非凡的奋斗历程,寄托了一代代静宁人的美好期望,谱写了一个个教育华章。

要不忘初心,牢记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八十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静宁一中人,秉承"修德以立身、勤学以自强"的校训,坚持"德行相修、协调发展"的办学理念,提出了"以德治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思路,逐步形成了"以人为本、亲和大气、勤奋自强、追求卓越"的校风,"敬业、爱生、严谨、合作"的教风和"笃行、勤学、善思、好问"的学风,为社会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要始终坚守校训校风,传播弘扬核心价值,把静宁一中的办学理念深深根植于学校师生的心中沃土,贯穿于兴学强学的各个环节和全部过程,进一步擦亮陇上名校的金字招牌。

要不忘传统,牢记育人为本的神圣职责。学校的本职就是教书育人、修德树人。静宁一中立志于斯、创新于斯、成就于斯。自高考制度恢复以来,为社会累计输送了4万多名合格建设人才,70多名优秀学子考入清华、北大,200多名毕业生深造获得博士学位,2000多名毕业生深造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涌现出一批科技俊彦和栋梁之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领域、不同岗位奉献着静宁力量,彰显着静宁风采,在全省乃至全国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里面,饱含着全体一中教职员工的心血和汗水,也体现出静宁一中一以贯之的教学传统。要始终把优良的传统坚持下去、传承下去、赓续下去,让每一位教师悉心教、乐于教、热爱教,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地创造不平凡,让默默付出换来桃李芬芳、硕果飘香。

要不忘成绩,牢记砥砺前行的坚实脚印。"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静宁一中诞生于抗日救亡的烽火硝烟,涅槃于新中国成立的脱胎换骨,成长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激情岁月,发展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壮大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建校之初的条件简陋、占地仅14亩、三五座教室和校舍、6名教师、百十名学生,到如今的占地175亩、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近50个教学班、2500多名师生的重点高中,先后多次受到国家和省市表彰奖励,晋升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这些发展变化的背后,凝结着县委、县政府重教兴学的决心和信心,倾注着全社会关注教育、支持教育的爱心和热情,静宁一中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员工必须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成绩,立足新的起点,增强忧患意识,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正道直行、拼搏进取,不断开创学校改革发展新局面,在新的赶考路上向全县人民交出一份优异答卷。

第二,大环境竞相赶超形势逼人奋进,须保持战略思维定力,更应戮力同心。

成绩值得肯定,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与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要求相比,与周边地区、名优学校激烈的竞争态势相比,与全县人民对一中的殷切期望相比,静宁一中改革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还面临诸多挑战,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静宁一中作为全县教育的龙头,必须重铸新的辉煌,充分发挥领航作用。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员工务必提高认识、高点定位、自我加压,站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谋划发展,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守正创新、踔厉奋发,以更大担当在综合施策上持续发力,在狠抓教学质量上精准发力,以抓质量才是真正抓教育为出发点、以质量好才是真的好为鲜明导向,旗帜鲜明抓管理,高质高效促发展,切实发挥省级示范性高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整体提高重本上线率的基础上,加大培养拔尖学生、名校学生培养力度,争取更大突破和进步。

一要突出精细精微,在科学管理上下真功、提质效。坚持把管理制度建设作为学校管理系统的基本支柱和各项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运作的体制保障,分层建立全面系统、目标同向、导向鲜明的学校制度体系,推行目标化、精细化、网格化管理,突出抓好学生日常管理、教学常规管理、教师队伍管理、校园综合管理、财务后勤管理、安全防范管理,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处处有管理的科学高效局面,推动学校精细化管理纵深提质增效。

二要突出乐教乐学,在教育教学上下真功、提质效。始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强基固本"的思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有效途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坚持从课堂教学、起始年级、薄弱学科抓起,不断加强改进五育融合教育,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高水平全面发展。

三要突出锻炼锻造,在队伍建设上下真功、提质效。准确把握学校老年教师基数大、中青年教师断层、教师结构不尽合理的现状,构建符合校本实际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强化教导处、教研中心、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的协同联动,建立健全校内督、评、帮、带制度,实施好校级"青蓝"结对工程,充分调动老年教师的积极性,激发老年教师发挥余热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让教师成长、发展、成功在教育教学一线。

四要突出学思学用,在教学研究上下真功、提质效。学校要上档次、办学要上效益、教学要上质量、教师要上水平,全在一个"研"字。要在学习研究上大做文章、做好文章。教学研究必须与日常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以课堂教学有效性、高效率为研究主要内容,以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和提升学习效率为主攻方向,大力倡导教研兴校,大兴务实教研之风,力争人人有研究、研究有成果、成果有经验、经验可推广、推广有实效。

五要突出严抓严管,在学生培养上下真功、提质效。作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静宁一中高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静宁教育品牌的成色。必须在抓高考重本整体上线率的同时,把名优学生的培养作为一项责无旁贷和亘古不变的任务,全面统筹、全员发力、细化措施、精准施策、挖掘潜力、鼓足干劲,一方面要促进重本整体上线率不断提升并保持省市较高位次,另一方面要促进名优学生集群发展,形成水涨船高的效应,引领全县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

六要突出育人育才,在内涵发展上下真功、提质效。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形象更是内涵。要不断拓展学校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与时代精神契合、与传统文化结合,体现时代要求、地方特色和学校实际,丰富办学宗旨、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办学思想的内涵和外延,优化花草树木、名人塑像、文化景观、橱窗板报等媒介,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提高环境育人魅力和功能,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和谐发展。

第三,新征程锚定目标拼搏誓立潮头,须扛紧职责使命担当,更加主动作为。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县上始终坚持"紧财政"办"大教育",对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减、提高教育质量的决心不动摇,真金白银投入教育领域。希望雷升同志、串虎同志尽快进入角色,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团结带领一中新一届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员工,立足新的起点,把学校发展置于国家、省市县发展大局来认识把握,正视问题、聚焦短板,科学合理规划学校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协同推进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扎实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更高的标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更高的标准提升科研创新水平,以更高的标准提升校际交流合作层次,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奋力建设陇上一流、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名校。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勇担使命谋发展。学校新一届班子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准确执行好学校党委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深刻理解"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的辩证统一关系,正确处理民主和集中的关系,妥善解决分工与合作的关系,从严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在新方位中审视学校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以新使命谋划学校未来新发展新目标,拿新举措落实立德树人新要求新任务,用新姿态激发办学新生机新活力,以新作为增强发展新动能新后劲。

二要加强统筹规划,改革奋进开新局。希望雷升、串虎两位同志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大格局、大胸怀、大视野,从战略高度谋划好学校发展,不断更新办学理念、完善常规管理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生培养模式。要提振精气神、强化精细实,在具体工作推进中找位次、定标准,在教育教学一线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力争学校各项工作特别是高考质量一年有大的起色、两年有明显提升、三年迈上新的台阶,并不断巩固总结形成良性运行机制,开创新的发展局面,为把一中这个全县教育的"龙头"真正办成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学生向往的陇上一流、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名校作出新的贡献。

三要凝聚发展共识,精诚团结聚合力。全体班子成员和教职员工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县委的意图,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汇聚共识、凝心聚力,以实际行动坚定不移地支持雷升同志、串虎同志的各项工作。要服从大局、团结协作、各负其责、各施所长,充分发扬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营造全校上下同心同德、步调一致、同向发力、开拓进取的良好氛围,形成人人勇担当、人人讲奉献、人人谋发展、人人促提升的强大合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立足新起点有力有序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四要强化作风建设,提高效能强保障。学校领导班子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勤政廉政、勇立潮头、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以上率下、树立形象;对定下来的事情,要说了就办、定了就干、干就干成、干就干好;对看准的事情,要迅速行动、创新思路、高效推进,形成全校上下干事创业的生动局面。全体教师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自觉修养师德、追求高尚情操、锤炼人格品质,秉持终生学习的理念,恪守严谨笃学的良好学风,拓宽知识视野、探索教育规律、创新教学方法,全面提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争做学生爱戴、学校放心、家长满意、社会称道的"四有"好老师。

同志们,最温热是育人心、最激昂是成才志、最闪耀是奋斗者。县委对静宁一中新的领导班子既充满信任,又寄予厚望。衷心希望静宁一中新一届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不忘为党育人初心、牢记为国育才使命,不负时代、勇争一流,为学校内涵发展谱写新的诗篇,引领全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铜仁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

江口县委书记曹勇

(2022年12月10日)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全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在我县召开,这既是对我县工作的充分肯定和有力鞭策,也是与兄弟区县相互学习借鉴的好机会。在此,我谨代表江口县四家班子对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表示诚挚的欢迎!对大家给予江口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江口县辖6镇2乡2街道105个村(社区),国土面积1869平方公里,总人口25万,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长江中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有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区、中国十大生态旅游景区、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县等品牌称号,是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全国第三个、全省首个"碳汇城市"。

生态环境优美独特。境内梵净山素有"天下名岳之宗"美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国第53处世界遗产,国际编号"215021"号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梵净山星"。拥有黔金丝猴、"中国鸽子花"珙桐等众多国家重点保护珍稀动植物。森林覆盖率达77%,全省第二、全市第一,被中国气象服务协会誉为"中国天然氧吧"。

文化旅游蓬勃发展。相继建成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2个。成功入选2021年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全国康养百强县。2021年,太平镇成功创建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功引进深圳檀悦文旅控股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开发建设鱼粮溪国际生态旅游度假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东有梵净山、西有鱼粮溪"的旅游新格局。

绿色产业势头迅猛。成功引进贵茶集团、农夫山泉等全国知名企业落户江口,建成全国最大的抹茶加工基地、中药材淫羊藿育苗育种基地,全省最大的冷水鱼养殖基地。获批成立贵州梵净山大健康医药产业示范区。"梵净抹茶""梵净山珍""梵净山水""江口冷水鱼"等特色品牌唱响全省全国。今年在全省率先推出"梵净生态账户",截至目前,建立"梵净生态账户"1031户,授信金额1.85亿元,发放"梵净生态贷"727笔1.21亿元,被《人民日报》10月10日头版宣传评价为:贵州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建引领。近年来,江口县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

我们抓基层强基础,基层组织提质蓄劲。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创立农村党建"两委一社四中心"、学校党建"三红一园"、梵净山区域党建"六共六促六提"等党建工作体系为抓手,全面完成330个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建成省级示范点3个,市级示范点38个,各领域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全面增强。

我们抓探索强改革,乡村治理提效升级。全面实施"两委一社四中心"村级治理体系改革,探索推行"民心党建'铁三角'+组委会"等治理模式,全面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两委一社四中心"改革、"民心党建'铁三角'+"模式入选全国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

我们抓管理强培育,乡村队伍提能聚力。出台驻村工作队"1+N"、村三职干部绩效工资管理办法等文件,推行党员积分管理、党员承诺践诺制度,扎实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活动,常态化全覆盖开展教育培训,组建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75支,选派驻村干部225人、到村任职99人、乡村振兴特派员18人,持续配强乡村振兴一线力量。我们抓产业强支撑,集体经济提档加速。全面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六共"机制等经验做法,大力发展生态茶、冷水鱼、中药材三大主导产业,聚焦"一强二富三创"目标,扎实推进22个"六共"机制示范点建设,示范带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挂扣村、双屯村以及净河村、骆家屯村分别成为省级、市级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

新使命催人奋进,新征程任重道远。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本次会议安排部署和继红部长讲话要求,大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在政协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俞成辉(2022年12月11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在全州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时刻,努力打造"五无甘南"、着力创建"十有家园"的关键阶段,政协甘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今天隆重开幕了。这是全州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广大政协委员共商大计、鼓舞斗志、团结奋进的一次大会。在此,我代表中共甘南州委,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体政协委员和与会同志致以诚挚的问候!

党的二十大全面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动员令。全州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的鲜明主题、精神实质和战略部署,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牢记"党之大计""国之大者""省之大要""州之大事",在履职尽责中奋进新征程,在团结奋斗中创造新辉煌。

借此机会,我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讲几点意见。

第一,形势惟其艰难,收获方显珍贵,必须倍加珍惜。今年,是甘南发展历史上极为艰难、极为重要的一年。州委、州政府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部署要求,努力破除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推进控疫情、稳增长、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保持了平稳健康的发展环境、持续向好的生态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面对疫情防控大考,我们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抢先下手、精准施策,因势而为、因情而动,抓住关键点、出手稳准狠、打好攻坚战,疫情始终处于可控状态,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面对生态保护重任,我们立足习近平总书记"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标定的生态功能定位,深入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行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充分彰显了生态报国的甘南担当。面对经济发展要务,我们精心部署"四强"行动,持续壮大"牛羊猪鸡果菜菌药"八大特色产业,加快推进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华羚牦牛乳产业助力农牧民脱贫增收荣获第三届全球最佳减贫案例。面对社会治理难题,我们全面启动"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大抓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拓展延伸"8+"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深入开展"为中华树魂、为民族立根、为生民立命、为梦想扬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和"党亲·国好·法大·家乡美"教育实践活动,基层基础更加牢固,以"虑事在前、防范在先"的过硬举措出色完成了党的二十大维稳安保工作任务。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离不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关怀,离不开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的倾情奉献。

第二,成绩可圈可点,作用不可替代,必须笃定前行。2022年,对于甘南各级政协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5月下旬,全国政协主席汪洋深入我州农村牧区、宗教场所、政协机关,与各族群众、各界人士、机关干部座谈交流,对甘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特别是政协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和全国政协对甘南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的无比关怀和特殊厚爱。一年来,州政协常委会及全州各级政协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坚持发扬民主,凝聚各方共识,全面展现了为党政分忧、为人民建言的境界和作为。在思想引领中体现了新担当,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做到了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在和谐共建中开辟了新境界,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重心工作,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深入走访州内藏传佛教寺院、寺庙、清真寺,看望慰问宗教界上层人士,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凝聚人心,在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恪尽职守中展现了新作为,深入践行新形势下民主监督的有效途径,紧紧围绕全州重点工作,扎实开展视察、考察、调研活动,注重反映社情民意,创新提案工作方法,为推动州委、州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提供了参考依据。在协商实践中抒写了新情怀,扎实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州县两级联动,集民意,解民忧,积极反映群众诉求,协助党委、政府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加快推动甘南经济社会发展减少阻力、增加助力、汇聚合力。对一年来的政协工作,州委是肯定的,全州各族人民也是满意的。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共甘南州委,向全州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以及所有支持和参与甘南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各族各界人士,表示真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第三,事业伟大崇高,征途任重道远,必须凝心聚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振作奋发向前进,锚定目标聚合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于行动、见之于成效。全州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围绕中共二十大绘制的宏伟蓝图、确立的奋斗目标和作出的战略部署,深入协商集中议政,强化监督助推落实,为加快甘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把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作为广泛凝聚共识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发挥好"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作用,忠诚核心、信赖核心、紧跟核心、维护核心,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始终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在全社会广泛凝聚起忠诚拥护"两个确立"这个最大的政治共识。始终坚持"治藏方略"根本性遵循,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着力解决事关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建设生态良好、活力迸发、社会和谐、人民满意的现代化新甘南。准确把握"协商民主"制度性安排,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部署和《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的基本要求,健全制度化协商平台,通过提案、会议、座谈、咨询、公示、网络等形式进行充分协商,有效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发展,汇聚起实现现代化新甘南的磅礴伟力。

第四,思想高度统一,行动坚定自觉,必须同频共振。人民政协是政治组织,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必须坚守的根本政治原则。全州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和省州委部署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制定方案,深入学习领会,广泛宣传宣讲,切实贯彻落实,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思想政治上的高度共识、体现为贯彻落实中的具体行动。坚决扛起政治责任,认真落实《省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议》,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学出政治忠诚,学出坚定信仰,学出斗争精神,学出人民情怀,学出担当实干,切实担负起把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各族各界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确保政协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加强政治思想引领,积极引导各族各界人士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时事政策,学习中共党史、新中国史和统一战线历史、人民政协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大局观,不断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努力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确保中共中央和省州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细。

第五,舞台无限广阔,优势鲜明独特,必须争创一流。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现代化,是全州上下共同肩负的历史使命,也为政协组织发挥作用、政协委员施展才华开辟了广阔天地。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充分发挥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围绕中心协商议政,服务大局建言献策,以助推甘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己任,在打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高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高地、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产业高地上聚焦发力,切实把政协优势转化为现实成果。奋楫争先求突破,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盯州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工作思路和目标要求,政治协商助力大事谋划、参政议政破解瓶颈难题、民主监督推动科学决策,确保政协履职与全州工作同频共振、同轴运转、同向推进。建言献策当参谋,紧扣探索甘南现代化之路,围绕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一批有价值、有分量的调研成果和协商意见,多建睿智之言,多提务实之策,多谋创新之举,为州委、州政府决策献计出力。参政议政促发展,聚焦甘南中心工作,认真开展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大胆提出批评意见建议,以言辅政、以言参政、以言促政,有效推进州委、州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自觉做全州改革发展稳定的坚定支持者、积极参与者和有力推动者。

第六,民主熠熠生辉,团结弥足珍贵,必须高举大旗。甘南作为涉藏地区,始终处在全省全国维护稳定的前沿阵地;政协作为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具有汇聚人心共识的政治优势。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广泛疑聚各方有志之士、有识之士、有为之士的智慧和力量,着力提升民主协商的质量和效率。在增进共识上下功夫,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道路、方向、目标上形成统一意志、统一步调,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汇聚强大正能量。在深化团结上出实招,深刻认识"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的极端重要性,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政治责任,依托"8+"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全力做好联系人、团结人、凝聚人的工作,充分发挥好宗教界代表人士在人民政协中的作用,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大好局面,真正让协商的过程成为集思广益、统一认识、形成合力的过程。在拓宽渠道上求创新,依托协商议事平台,丰富协商议事形式,完善"议"的内容、拓展"商"的平台、拉长"协"的链条,让各层面的意见建议充分表达,让各方面的真知灼见充分交融,使"有事好商量"成为党委政府的"好助手"、各族群众的"连心桥"、委员履职的"新平台"。

第七,人民至高无上,幸福源于奋斗,必须厚植情怀。人民政协为人民,是初心和情怀,更是责任与担当。全州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关心的小事当作履职的大事,充分发挥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紧盯各族群众生产生活的难点问题、社会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履职尽责,努力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政协的行动、把群众的希望变成美好的现实。走进群众体察民情,围绕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实事,带着问题、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走进寻常百姓、过问家长里短、感知民情冷暖,及时准确反映基层群众所急所想所盼,协助党委政府把群众工作做得更加细致深入、更加富有成效。贴近群众读懂民意,坚持问智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结合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及时将好主意、金点子吸纳到调研报告和建议提案中,使议政建言更为精准、更有温度、更接地气。靠紧群众排解民忧,立足界别特点,发挥自身专长,有针对性地聚焦群众思想认识上的困惑点、社会矛盾的多发点,认真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助学救济、送医送教等社会公益活动,多做解惑释疑、理顺情绪、化解调处等工作,以实际行动增强各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尊严感。

第八,使命无比光荣,责任极其重大,必须锤炼本领。在全面建设现代化的道路上,离不开政协同心同向的步伐,这也对政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州各级政协组织要积极探索新时代履行职能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政协工作、用科学的制度保障政协工作、用科学的方法推进政协工作,让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表达意见有渠道、贡献力量有平台、服务发展有载体。责任上扛牢,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着力增强委员意识、责任意识,扛起使命,担起责任,善于议政建言当好谋事者,善于狠抓落实当好实干家,主动在政协工作中履职尽责、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在界别群众中示范引领。能力上跟进,强化教育培养和履职管理,准确把握政协履职方式方法,树立系统思维、法治理念和专业精神,增强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着力打造一支"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委员队伍。作风上过硬,保持战略定力,弘扬斗争精神,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带头模范遵守法律法规,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为政清廉、经商有道、从艺有德、做人有品,以实际行动展现甘南政协组织和委员的靓丽风采。

加强和改进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是做好新形势下政协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党委的重大政治责任。全州各级党委要把政协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改进党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一人一委"、人员老化、编制紧张等实际困难,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及时充实工作力量,全力支持政协组织履行职责;各级党政部门要在制度层面、工作层面、协作层面大力支持政协参政议政,积极采纳政协协商议政成果,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形成推动政协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各位委员、同志们,征途漫漫,唯有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保持自信自强心态,展现奋进奋斗姿态,激发实干苦干状态,同心同德、群策群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打造"五无甘南",着力创建"十有家园",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奋力谱写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南的时代篇章!

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祝各位政协委员和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