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类理论文稿-22篇(第4/28页)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团结奋斗应该具备的胆略勇气和方法策略。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勇敢特质和大无畏精神,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成功要素。在党的百年征程中,无数次"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充分显示了我们党不畏强敌、不怕困难、直面矛盾、敢于斗争的鲜明品格。而善于斗争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优势,是我们党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成功密码。在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展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斗争进程中,特别注重斗争策略、讲求斗争艺术。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毛泽东提出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方针。进入新时代以来,针对"四风"问题及贪腐现象,我们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既有思想教育谈心式的斗争,也有依规依纪严惩贪腐分子的斗争,表现了斗争的灵活性。所以,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从方法层面,针对一些党员干部得过且过、明哲保身、奉行好人主义等问题,明确了干事创业过程中必备的胆略与策略。毛泽东曾说,"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这不仅为我们指明了斗争与团结的辩证关系,也充分表明了斗争对于团结的重要性。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党员干部必须树立以斗争求团结、以斗争求发展的思想观念,摒弃以妥协求团结、以软弱求生存的认识误区。面对一切危害党的领导、危害党和国家事业的风险挑战,都要敢于"亮剑"、勇于斗争。同时,更要在实践中注重策略方法,"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最终"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起磅礴伟力,不断实现新突破、赢得新胜利。
筑牢中国科技城建设人才支撑
2023-01-13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进行贯通论述、统筹部署,对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出明确要求,标定了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方位新航向。绵阳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肩负重要使命,始终把人才作为最关键最稀缺战略资源,深入推进人才"引育用留"优化升级,大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主动融入全省人才发展雁阵格局,加快打造国防科工人才高地,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积极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以高标准政策供给精准引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为事业发展集聚吸引人才,要变"人才找政策"为"政策追人才",构建紧贴实际的政策体系,着力集聚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紧贴产业引进创新将才。研究招揽主特产业领军人才政策,制定产业急需紧缺引才目录,在科技创新、现代产业等领域,引聚领跑科技前沿、引领创新发展的顶尖人才和一流团队。立足科技城资源禀赋,我们制定"打造国防科工人才高地五年行动计划",重磅发布高含金量"人才十条",新设立10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给予战略科技人才成长阶梯支持,年引进高层次产业人才团队80个。紧扣需求延揽青年俊才。加快构筑青年才俊引才政策链条,逐系统开展青年人才大摸底,逐领域梳理需求清单,灵活采取"带编进校、带岗上门"方式,吸引拥有创新基础、具有创新思维的应届毕业生前来兴业就业。我们优化实施"科技城引才计划",成立7个驻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站,常态开展大规模上门招才引智活动,2022年引进各类人才2万余名,超过前两年引进的总和。紧跟形势集聚海外专才。用好"移民12条"政策,优化实施海外专家引智项目,设立外国人才服务站,办好国际人才市场分市场,鼓励高校院所、企业布局海外"人才飞地",开展国际人才项目合作,多渠道引进带技术带资金的海外人才、留学人员。
以高能级平台载体系统育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推进创新人才培养,要把平台载体摆上重要位置,让各类人才创新有条件、创业有机会、发展有空间。"铺好路子"强本领。把握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人才规律特点,建立院士专家担任"科技顾问"、科技人才担任"科技助理"制度,通过顾问指导、项目合作、科研咨询等方式,推动人才柔性流动、实战提高。为铺好人才能力提升之路,绵阳首批聘请12名两院院士担任科技顾问,遴选53名科技助理"进企业、进院所、进高校",收集技术需求、推动科技成果715项。"搭好台子"壮筋骨。以重大国防科技创新项目为牵引,坚持抓创新研发、开放共享、产业转化等功能平台建设,建立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成立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建设"云上科技城""云上大学城"、院士(专家)小镇、科创基金小镇,为人才资源对接营造空间、成果转化搭建舞台。"建好圈子"促提升。打造地方人才峰会品牌,联合知名学术机构、高端智库、校友会,举办技术研讨、创新交流、专业论坛等活动,建设人才交往赋能空间,促成创新人才加强沟通、常态合作。在搭建人才交流平台上,我们依托第十届中国科技城科博会,举办"科技城人才日"系列专场活动,揭牌成立全省首家国有人才集团--绵阳科技城人才发展集团,有效促进人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以高效能体制改革科学用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常格不破,人才难得。这既是筑牢人才制度优势的战略之举,更是人才活力能否充分释放的关键之要。管理"放权"。在公开招聘、岗位设置、科研经费管理等方面,为符合条件的用人主体留足自主权,激发用人主体用才原动力。针对引才用编难题,绵阳建立市县两级编制周转池,深度挖掘可用编,动态储备专项编,盘活事业编制近4000个,有效发挥"编制"服务发展功能。评价"放活"。创新多元人才评价方式,科学设置人才评价周期,畅通人才评价渠道,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打通国防科研院所和地方人才职称评审障碍,让"用人的"评人,让内行评价内行,提高人才评价针对性、精准性、公平性。激励"放大"。深化国家科研人员激励改革唯一试点市成果,纵深推进市场化人才激励机制,对引进团队实行风投机构评审,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制,升级人才金融支持政策,创新建立"人才金融超市",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人才双向流动、科学调配等机制,打通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流动渠道,促进人才资源顺畅流动和有效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