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红旗文稿-46篇(第61/85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2598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54分钟

严格落实党委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思政课建设是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一项标志性工程,各级党委要明确自身责任,紧抓思政课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和支持保障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为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首先,加强思政课建设的组织领导。地方党委要落实完善思政课专题会议、联系高校和讲思政课制度,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严格履行思政课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相关部门精准高效配合思政课建设,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其次,在队伍建设方面,各地有关部门要根据党和国家对思政课建设管理队伍的人员部署和配比等要求,做好思政课管理人才配备,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负。最后,思政课建设责任落实还需依靠健全的体制机制作为支撑保障。坚持把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各级党委领导班子考核和政治巡视内容,完善以思政课建设作为重要指标的学校党建工作、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考核的评价机制,推动建立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

坚持创新驱动,激发改进加强思政课的持续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建设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各地区部门、学校的紧密配合下,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也要看到,面对新形势新矛盾,思政课建设发展还存在改进完善的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检视高质量发展中的问题和不足,破解高质量发展中的瓶颈制约,思政课建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及时更新教育教学内容、丰富教育教学手段,在政治引导、学理阐释和价值塑造上下功夫,切实提升教学实效。及时更新教育教学内容,做好理论阐释与引导。《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面对国内国际发展新形势、意识形态领域新态势,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全面贯穿、有机融入各门思政课程,使思政课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强理论之供给,成为以创新引领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教学与研究作为重中之重。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支撑,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现实问题和实践问题,做好研究和阐释工作,为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内容提供多角度学术支持。另一方面,要强化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切实提升课程的思想性、政治性和教材的时代性、可读性。如此方能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以强大的真理力量引导学生。积极革新教育教学方式,做好价值引领与塑造。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思维活跃、追求个性,不喜欢板起脸的说教、不接受单向度的灌输,但是他们向往崇高、充满热情、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面对青年学生日益提高的成长成才需求与思政课建设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思政课教育教学方式需要积极革新,主动适应青年一代的思维模式与学习习惯。为此,要深入挖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生动、最鲜活的素材,找准切入点、聚焦点、结合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辩证认识、理性分析现实问题。并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引入课堂,采用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专题式、分众式等青年一代乐于接受的教育教学方式引领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各个学校尤其是高校要形成自己的思政课建设特色,铸就思政课教学品牌,用精湛的功力、新颖的配方、时尚的包装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精品思政课。

坚持协同联动,聚集构建思政课格局的整体合力

新时代思政课建设不是单一部门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系统工程,是面向全党全社会提出的一项明确要求。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是一场配合战和全局战,需要牢固树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发掘一切育人资源,在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共同发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育人大格局,汇聚强大育人合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最大助力。

纵向贯通各个学段,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在纵向设置方面处理好学段差异与全程贯穿的关系。一方面,以链的思维做好各个学段的课程设置。针对大中小学不同学段,根据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科学设置具体教学目标和内容。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引导学生形成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强化学生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高中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开展理论性、探究性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在课程设计的深度、广度、难度上逐步加深,确保课程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思维变化、认知水平始终保持一致。另一方面,以统的导向做好课程衔接。坚持以大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的宏观视野对大中小学思政课统一管理和部署规划,按照价值一致、目标一体、内容方法求同存异的原则,合理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统一编写教材,编制教学大纲。在具体实施中,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沟通交流机制,系统把握不同学段的教育教学情况,并及时地进行有效调整,规避"各自为政"的情况出现。质言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要符合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要契合教育教学的层次性要求,在"学段性"与"全程性"相统一中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走向纵深。

横向统筹各方力量,推进"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之"大"绝不是指课堂规模的大小,其"大"在宏大的时代、鲜活的实践、生动的现实,强调社会各方参与力量之多、横向辐射范围之广。善用"大思政课",就要打造社会大课堂,深化课程思政全课堂,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扩展多维空间。首先,要把"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让思政课与现实紧密结合、与实践充分互动、与时代同频共振。这需要以系统观念做好整体设计,推进多主体密切合作、多方面协同发力,实现教育教学资源互联互通、经验方法互学互鉴,提升协同意识和协同质量,大力营造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其次,要把思政课与其他课程、相关工作结合起来,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日常思政工作与思政课程同频共振。这就要求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和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形成协同效应。并进一步做好日常思政工作,构建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与课程协同发力的"十大育人"体系,为课程育人提供支持保障。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