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文稿-46篇(第62/85页)
聚焦关键问题,汇集高质量发展思政课的强大动能
精准是做好工作的基本理念,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要切中关键点,在精准发力上下功夫。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作为思政课教学格局中的两大核心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思政课的教育效果。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课程的主导者,把控着教学方向、内容和形式。有效的思政课教学既需要精确识别教育对象,勾勒出其需求的画像,并施加有针对性的指导,也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具有高素质专业性的教师,为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是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必须精准把握的问题关键。
精确识别学生需求,实施有效内容供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精确识别学生需求,打造直击"痛点"、疏通"堵点"、解决"难点"的精准化思政课,是解决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有效之举。要在思政课建设中合理地、有效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搜集整理关于学生的大量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分析出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特点和行为习惯,精准勾勒学生的个体画像和群体画像。进而根据数据画像,预测、研判学生的真实需求和想法,把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重点、理论的难点、社会的热点相结合,安排个性化、定制化的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身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加强队伍建设,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积极推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严格落实相关规定,择优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释放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效能。首先,加强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中小学根据课程要求配备相应的专职思政课教师,高校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统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工作,不断为思政课教师队伍输送高水平人才。其次,在思政课教师选用、管理、考核中要严把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对于在政治立场、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思政课教师一律实行"一票否决"。同时,进一步完善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三级培训体系,健全教师成长激励机制,为思政课教师队伍成长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稳住农业基本盘开创"三农"新局面
"农,天下之大业也。""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三农"工作是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工作。2021年12月25日至26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研究部署2022年"三农"工作。会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我们必须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更好发挥"压舱石"作用。
端牢中国人的饭碗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民以食为天。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端牢中国人的饭碗,不能只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只算眼前账、不算长远账。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决不能在吃饭这一基本生存问题上让别人卡住我们的脖子。近年来,国际上一有风吹草动,各国就先捂住自己的"粮袋子"。如果在吃饭问题上被"卡脖子",就会一剑封喉。在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的饭碗,始终立足自身抓好农业生产,就能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越是面对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我们就越要明确,绝不能买饭吃、讨饭吃,要以国内粮食稳产保供的稳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我国用占全球不到10%的耕地、6.5%的淡水资源生产的粮食,养活了近20%的人口,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有力保障了14亿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2020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粮食人均占有量稳定在世界平均水平以上。但也要看到,由于人多地少,我国粮食供求中长期仍是紧平衡态势,且"紧平衡"越来越紧。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的进口大豆及主要食用油量值数据,2020年,我国共进口大豆10033万吨,进口食用植物油983万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我们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开展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大力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确保肉蛋菜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土生万物、地发千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耕地红线不仅是数量上的,而且是质量上的。不仅数量上不能突破,质量上也不能搞"变通"。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些地区耕地面积减少,有的地方良田不种粮食,而是建养殖场、种花卉果木。从局部看经济效益明显,但从全局看却是粮食安全的隐忧。我们必须落实好耕地保护建设硬措施,严格耕地保护责任,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
上一篇:理论文稿-3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