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中央党校理论文章-16篇(第19/25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6615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21分钟

"历史自信"提出后,理论宣传界已陆续刊发一些解读与阐释。笔者认为针对这一理论命题,尚有必要对其内在构成和理论意蕴进行更为全面的剖析。

一、"历史自信"是关乎中国既有文明进程、百年奋斗历程、伟大复兴征程与人类发展前程的自信

既然是历史自信,其内在构成必定涵盖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且贯穿古今中外诸领域,大致需从四个方面进行把握。

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得益于中国绵延不绝的文明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80余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国共产党善于以今日之我"观"昨日之我,坚守根基,温故知新,始终把"中国特色"与经久不衰的文明进程紧紧相连,将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融会贯通,把鉴古知今与学史明智合二为一,不断在鲜活而丰富的实践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凝练出中华文化与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源自百年伟大辉煌的奋斗历程。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不容置喙的事实,正说明中国共产党善于以今日之我"瞩"今日之我,清醒成熟,自我革命,始终于历史进程中把握历史规律,以高度历史自觉谋求最大历史主动,见微知著、化危为机,顺应趋势,主动出击,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昭示着未来伟大复兴的宏远征程。抚今追昔,从文明难以赓续、一派衰败凋零,到实现独立自主,国家稳定富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综观《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隐含其中的关键逻辑即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中来把握,所取得的宝贵历史经验是对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制胜法宝。"党的领导"是根本,"人民至上"是宗旨,"理论创新"是指南,"独立自主"是立场,"中国道路"是方向,"胸怀天下"是格局,"开拓创新"是动力,"敢于斗争"是决心,"统一战线"是法宝,"自我革命"是特质。如此环环相扣的十条经验,恰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善于以今日之我"瞻"明日之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始终把既有历史转化为推动未来征程的原生动力,借总结历史来洞察大势,以锚定目标来赢得未来,更加清醒、更加坚定地办好当前的事情。

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影响着人类变动不居的发展前程。中国共产党的成就和贡献,不仅是历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百年风雨兼程,我们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诸多成就,前无古人,影响中外。中国共产党人善于以公道正义来立人达人,互利共赢,携手前行,始终把天下为公的正道作为与世界各国共享共治的根本原则,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众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两极急剧分化、物质主义膨胀和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放眼未来世界,依然面临全球化日益复杂、经济与政治格局持续裂变乃至文明交往模式升级换代的百年之变,更需要中国在不断开拓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路径的过程中,为人类的发展前程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二、历史自信是对"四个自信"的丰富与深化

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历史自信的四重构成,亦须把握其理论意蕴。大致而言,首先,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 础。历史认知的形成,来自于对本国、本民族历史记忆的不断收集、保存、筛选与阐释,从而保证其传承和延续。历史记忆是一种集体记忆,任何个人对历史事件的记忆都具有社会的性质,不能完全脱离周围的环境,某个群体当中对某一事件的记忆大体上是相同的。同时,历史记忆既规定了记忆的对象是历史事件,也指记忆本身的历史,即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代的人们对这一事件记忆、遗忘以及重构的历程。这充分说明,真实且稳固的历史记忆对于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增强历史自信意义重大。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唯物史观、正确党史观,在党和国家历史问题上正本清源,成效显著。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一旦放松了对历史记忆的科学总结,便容易患上"历史失忆",混淆历史认知,导致对党的历史上走过的弯路、经历的曲折健忘失忆;对中外政治史上那些安于现状、死于安乐的深刻教训健忘失忆;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反应迟钝,最终人亡政息!因此党必须郑重、全面、权威地对党的历史作出科学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推进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让正确党史观更深入、更广泛地树立起来,让正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其次,历史自信与"四个自信"之间是什么关系?总体而言,"四个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特质的概括与提炼,历史自信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把握与总结,两者并不是一个层面上的议题。显而易见,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华诞之际提出"历史自信",可谓对"四个自信"认识的进一步丰富和深化,极大拓展了考察"四个自信"的时空维度。

历史自信为探寻道路自信铺就了更为清晰的历史脉络。道路自信是根本,决定命运、关乎前途。它是解决中国走什么路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从人类文明的整体视角审视,中国的道路自信是建基于人类文明进步与现代化变迁的历史必然。以文明探索、文明选择、文明延续、文明超越为线索,中国道路在传承中华文明、遵循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前提下,开创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化道路、超越资本逻辑与工具理性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道路不仅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明走向,也通过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反思与重构,展现出全面现代化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这是中国道路自信的根本所在。风风雨雨来时路,初心不改向前行。于世界现代化浪潮的凝望中,道路自信的脉络更为清晰。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