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理论文稿-11篇(第3/12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256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9分钟

运用辩证思维把握理论发展与实践需要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且最终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是正确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辩证统一。不同历史时期,党的创新理论正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发展的客观实际进行的理论创造和理论解答。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紧密契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特征状况,科学阐明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论发展与实践需要的逻辑关联。新时代大学生的知识储备较为全面、信息获取更为便捷、自我意识更为突出。缺乏思想深度和生动实践相结合的传统思政课教学已经无法有效满足新时代更多大学生的现实需要。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运用辩证思维科学阐明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理论创新的实践基础,生动呈现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类矛盾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经验,科学分析这些历史事件和历史经验背后折射的理论创新与实践需要的辩证统一;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深刻理解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创造和实践基础,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就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正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创造和实践基础奠定了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的坚实根基。

运用系统思维阐释经典文本与创新理论

处理好经典文本研读与创新理论学习的内在关系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实要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名篇与新时期党的创新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有机整体、是新时期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母体",也是滋养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素养的丰富源泉。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运用系统思维科学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名篇与新时期党的创新理论的整体性、一致性和继承性。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思政课教师需要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双重维度,科学选取不同历史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经典名篇,紧密结合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现实场域和影响因素,系统性、整体性地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的关键内核和价值遵循。同时,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讲述经典文献的历史背景,适时还原经典文献产生的历史场域,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明确党的创新理论正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基点上,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客观实际的理论总结和实践指引。

运用数字化思维选择教学素材与教学方法

数字化技术能够构建虚拟世界,打造逼真历史场景,营造跨越时空的历史人物对话平台,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式"和"沉浸式"课堂的乐趣。恰当运用数字化技术创新教学载体和教学形式,选取丰富的数字思政素材,可以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一方面教师需要具备数字化思维,积累数字思政素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充分运用数字化赋能思政课教学;另一方面,高校相关教学辅助部门需要加强建设数字思政资料集成平台,海量收集相应的教学资料和教学素材,认真打造系列虚拟仿真教学项目和体验项目,进而有效助力高校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当然,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始终遵循"内容抓住心灵"的核心理念,始终重视思想至上和"内容为王"的关键要求,运用数字化思维创新形式,但不以数字化思维压倒一切进而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泥潭。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紧紧把握数字化技术的辅助性需要,切忌由此造成教学的本末倒置,这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有效回应时代的急剧转变和大学生的当下特征,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维方法创新。不断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思维方法创新,能有效促进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提升,真正助力新时代大学生涵养高尚的道德情怀和智识精神,进而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人才贡献力量。

新时代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三重逻辑

"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话语体系中一个具有原创性、统领性的概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核心要义的"十个坚持",其中也包括"坚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与国家安全的时代定位紧密相关,关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乎人民幸福安康,呈现出鲜明的战略逻辑、制度逻辑和善治逻辑。

一、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二十大报告首次在党的全会文件中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为一个独立部分作出系统阐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国家安全的战略考量。

一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谋划国家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管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要有坚强的国家安全保障。在这个意义上,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势必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的重要论述,正是站在战略全局高度认识把握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地位的必然逻辑。

二是贯穿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治国理政重大原则。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明确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要"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强调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等。这些都回应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蕴含着深刻的战略全局考量。

三是更加强调对安全风险的防范化解。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叠加交织,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多更大,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上尤为强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如完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严密防范系统性安全风险;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等莫不如此。这些均体现对安全风险事先主动防范化解,而非事后被动应对处置的一面,清晰反映出要善于从战略层面观大势谋大事,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二、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制度逻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