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耿彦波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二)(第49/65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8239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08分钟

名城保护的核心和灵魂,在于它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名城保护永远不能说晚,理想永远不能放弃。"桑榆未晚,来者可追"。一个拥有完整历史风貌古城的城市,才是一个伟大的城市,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文化名城。两年多来,大同致力于保护文化名城整体,保护范围北至操场城街,南至北都街,东至御河西路,西至魏都大道,面积约4.8平方公里。在这个范围内,没有建设控制地带、没有环境协调区,全部划定为保护区域。该区域内对古城风貌造成严重破坏的多层建筑,全部列入拆除范围,目前已拆迁近300万平米。所有历史文化遗产全部划定为保护对象,尽最大可能保留其历史文化信息,恢复古代水平城市的基本格局。有人提出异议,这样拆迁是否成本太高,会造成社会财富的严重浪费。其实,大同古城保护范围内的多层建筑基本为垃圾建筑,是人居环境极差的危房,无论搞不搞古城保护都在拆迁范围,区别只在于拆除出来的城市空间干什么,是用于古城保护,还是用于商业开发。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才是最大的浪费。一个政府最怕的是目光短浅,没有理想,只考虑眼前显性政绩和经

济增长指标,缺乏长远历史眼光。短期的行政行为,会毁掉一个城市的价值。

三是从两相对立走向两全其美,以更宽阔的空间去包容名城古都保护的张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长期在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夹缝中徘徊,剪不断,理还乱。为了保护,我们划定了保护范围;为了发展,我们划定了建控地带。殊不知,正是建控地带的规范,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风貌被肢解,厚重的历史文化气场被击碎。我们一直试图找到保护与发展的最佳平衡点,但无情的现实一再告诉我们,这是水中月、镜中花。在一个仅有3.28平方公里的古城区,保护与发展是一对永远无法调和的矛盾。早在五十年代,梁思成和陈占祥先生就提出北京古城保护的"梁陈方案",即保护古城,另辟新区,把保护放在古城,把发展放在新区。可惜历史的误会让"梁陈方案"与古老的北京擦肩而过,给中华民族文化保护留下沉重的历史遗憾。2008年初,大同提出"一轴双城,分开发展;古今兼顾,新旧两利;传承文脉,创造特色;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名城保护基本思路,正是梁思成先生那永远闪烁着时代光辉的城市规划思想的具体实践。立足古城搞保护,跳出古城求发展,把保护与发展分开,在两个不同的空间,寻求两全其美、互利共赢之路。可以这样讲,大同是中国目前唯一真正意义上按照"梁陈方案"保护古城的城市。

有人说城市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生命体,每个时代都应当在城市发展中留下属于这个时代的记忆,因而在历史文化名城中可以有现代建筑的足迹。这种貌似正确的理论,往往把我们引入歧途。传统建筑是农耕文明的样本,现代建筑是工业文明的结晶,两者在建筑形态、体量、结构上有巨大的差异。农耕文明是一个逐步消失的文明,作为与其伴生几千年的传统建筑已经走向终结。工业革命带来建筑材料的革命,建筑进入现代化、全球化时代。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在历史的拐点发生断裂。作为一个消逝的时代,历史传统建筑遗存就显得格外珍贵。我们拥有的,别人永远不会有,物以稀为贵,正是城市价值的独特体现。工业文明是一个正在发展的文明,别人拥有的,我们将来也会有。农耕时代古城的人口和城市规模,远远不能和现代城市相比。今天大同的建成区已达120平方公里,而古城区仅有3.28平方公里。历史的脚步走到今天,古城是一个非常狭小的空间,我们为什么非要和老祖宗较劲,在狭小的古城塞进今天的记忆,去干破坏古城历史风貌的蠢事呢?登高望远天地宽,我们应当以更宽广的文化视野和空间尺度,去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把传统的记忆放在古城,把现代的记忆放在新区。古城是纯粹的古城,新区是纯粹的新区,一个传统,一

个现代,一个古,一个新,两者产生强烈的对比,对比形成强烈的冲突,冲突产生强大的文化张力,张力形成城市的文化魅力,这种魅力震撼你的灵魂,给你带来深刻的思考和绚丽的想象。

四是从文物造假走向修旧如旧,以更传统的方法去延续名城古都保护的生命。时近六十余年,在文化遗产遭遇巨大建设性和自然力双重破坏的历史条件下,寻找正确的文化名城保护之路是当务之急。应当看到,中国与西方建筑是有明显差异的。从物质结构层面看,西方以石头结构为主,残垣、孤柱可以露天保存,展示残缺之美。中国以砖木结构为主,屋宇残破不堪难以保存,不加修复就会彻底毁灭。从文化审美层面看,西方以单体高大雄伟取胜,中国以群体神韵意境见长。单体孤存,没有群体连续空间背景,无法体现传统建筑之美。这无论从故宫群体,还是晋商大院、平遥古城,都能找到很好的例证。但大规模修复,又会触动禁止复建的底线,影响文化遗存的原真性,蒙受"文物造假" 的责难。其实,文物保护自古以来就有经常保养、局部维修加固、重大修缮和复原重建等方法,这样才使许多重要的建筑得以传承下来。范仲淹一篇千古传颂的《岳阳楼记》,记载的就是庆历四年春(1044年)对岳阳楼重修的盛事,以及由此引发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情怀。现存之岳阳楼又为清代重修,否则一千多年久远的历史信息就会消失。罗哲文先生讲现存的古建筑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经过维修加固,或重大修缮,或重修复建的。可以这样讲,没有历代的修缮、复建,就没有中国传统建筑的传承。问题的关键在于区别"文物造假"与"修旧如旧",不能把文物"修旧如旧"正宗传统方法,不加辨析,笼而统之斥为"文物造假"。

大同在大规模的古城保护和修复中,遵循修旧如旧的基本原则,坚持四个基本方法:(1)考证充分。在大量考古发掘、信息收集、调查研究、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寻找历史的依据,传承历史的信息,坚持没有历史依据不设计,没有专家论证不开工。(2)遗产本位。文化遗产属于哪个朝代,按哪个朝代的营造法式进行重大修缮、重修复建,不能张冠李戴,"乱点鸳鸯谱"。(3)"四原"保存。在修缮、重修、复建中,保存原来的建筑形制、原来的建筑结构、原来的建筑材料、原来的工艺技术。"四原"是鉴别文物造假与修旧如旧的试金石。"四原"又以原来的建筑材料为核心。中国有史以来的传统建筑大都为大木构架,砖木结构的传统作法即为修旧如旧,钢筋水泥的现代制造即为文物造假。英国费尔登教授曾说过:"水泥是古建筑维修工作中的大敌"。(4)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