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耿彦波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一)(第61/84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3783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93分钟

把名城、云冈、恒山打包起来做一个平台,类似像西安曲江开发大唐芙蓉园、大雁塔那样的做法。但那天在平城公司协调会上有关部门拿了一大堆方案,还搞什么影视、歌舞。我就问,谁来搞这个事呢?专业人才太少了。

第二个是年轻干部少。年轻毕竟是未来和希望,像我已年过半百,当年孟老夫子年过半百时到齐国,齐国的国君就说,"喂,老叟叟,你来这儿有什么好主意呢?"我就到"老叟叟"这个年龄了,"喂,老头子,你来大同还能干什么呢?"这个年龄是今天可以看到明天了,到退休满打满算也就是七八年的时间,是人生的黄昏季节了。可大同现在缺少年轻的干部,我们的事业毕竟是年轻人的事业,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年轻人毕竟想法大,毕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为什么后来出现了"59岁现象"呢?船到码头车到站,59岁了叫他干什么去呢?那个年龄就不是"掀天揭地"的时代了,是保守的时候了。我们的社会、事业有希望就一定要启用一大批年轻干部,所有事情都应该和年轻人绑起来,有年轻人参与的事业才是有希望的事业。昨天作家阿城来了大同,他说, "大同文化名城的硬件不错,我给策划个主题吧,搞个中国音乐节,以唱歌、跳舞为主。"我说,"这个怕搞不起来吧,大同应该搞一个刘老根那样的大戏台,上演有地方特色的数来宝、罗罗腔、二人台等。"他说,"你不知道,世界上的音乐节搞得还是挺火的,中国还没有这样的节。"我问,"你怎么能弄成?"他说,"我有资源,让崔健来演唱,搞露天音乐会。"我问,"露天音乐会群众能听见吗?"他说,"你不知道,现在年轻人需要放松一把,不需要听得见,就需要搭建个舞台,崔健一来,追星族太多了,提前几个月卖票,人山人海,一次能装25万人,崔健唱,大家也唱,谁也听不见谁。特别现在高考完了需要放松,很有市场。"我说这么多人能放下吗?他说可以搭帐篷。后来我觉得这个想法还挺有道理。这就说明一个道理,这个时代永远属于年轻人。年轻人朝气蓬勃,是一个健康向上的力量。年轻干部少是一个缺陷。雁同合并是历史形成的一个包袱,政府组成成员40岁以下的基本没有,50岁以下的也不多。

第三个是谋事、成事的人才少。现在特别难选的就是道路指挥部的一些人才,道路建设需要各把一段的负责人,过来过去就是选不出人,有些在位置上的一经过试验,是中等材质之下的。谋事、成事的干才,办事干练之才比较少。

"三少"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更大的问题是"一缺",就是缺少事业心、责任心。有不少干部是当官不干事,干事不负责。到了今天我们的事大、事多、

事繁,就需要一个团队,这不是少数人的事业,是多数人的事业。2008年修了30多公里我亲自检查还不是太大的问题,一天走10公里三天就走完了;2009年修了110公里路,再加上那么多的桥梁、文化精品,一个月转个轮回就还很困难,况且还有各种事情,迎来送往,会议、接待好多事务性工作,我感到实在是难以支撑。特别是建好以后我们的管理,是更大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相比,建设容易管理难,因为管理每天都是新的,每天从零开始,环境卫生今天搞了能代替明天吗?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日日工,是很不容易、很不简单的,"把最容易的事千百次地做好就是不容易,把看似简单的事每次都做到位就是不简单"。管理太平常但是太不容易,需要良好的机制、良好的班子、良好的团队。历史走到今天,如果大同没有一个好的团队,没有人才的支撑,这个成果是不容易巩固的。今天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想到一句话,改变大同要先改变人,人的核心是在干部层面。确实是改变大同先要改变人,不改变人大同就没有希望。过去老子讲"形而上者谓之道,形之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人就是"道",上有天下有地中间有人,这是天、地、人三才。没有人就没有什么天道、地道,天、地、人三才人为中,当然人要符合天道和地道,但是天道和地道是服务于人,有人才有"道"。

"形之下者谓之器",我们搞的这么多都是"器"的层面,而不是"道"。改变大同必须要谋"道",从人的层面、干部的层面来解决问题,需要人才,需要年轻的力量,因为今天的年轻人通过时间的逐步推移将来可能要走向重要岗位。我们的事业就是要靠一代一代人来往前推进的,要从科级干部抓起,培养一批优秀的科级干部是当务之急。过去古人讲"建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就是说要成就大事就必须有优秀的人才来支撑。曾国藩讲过"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什么是"替手"?我们的事业不是一个人的,而是大家的事业。这就需要找"替手"来办好,没有"替手"就不会做大做强。我们讲"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曾国藩这样的人物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一个标本式的人物,是一个楷模,千古完人,他的人格修炼和办事本领都达到了一个高峰。他的家书、文章大家要作为终生的必修课,每一句话都是从生活中总结提炼出来的。他说这个话是在组织团练带兵打仗时说的。他感到要建立一支地方部队,建立曾家军必须要选拔人才才能把事情做大。"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认为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要选"替手"。今天我们搞这个培训班就是要通过培训的方式给年轻干部提些忠告、进行培训,以此来为培养人才、

发现人才、选拔人才打下基础。使用人才是一个比较大的课题,比较难,使用好人才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用才之胆,还要有容才之量。过去有人讲"庸才好用没有用,人才有用不好用",庸才好用,但是办不成事,没有用;人才有用但是有个性不好用。我想这句话修正一下"人才有用也好用",这才是最佳的。上次于丹讲"外化内不化",叫"内方外圆","外圆"是人生成本最低的要求,就是把人生所有关系都搞好;"内方"是坚持,要有主心骨,有自己的人格修炼,有做人的大道理。这次培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端正风气。"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我们如何来把握机遇,如何来认识这个时代的趋势,如何来搞好自己的定位,这也是这次培训的主要意义。

什么是人才,作为一个人才有哪些含义呢?我不直接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作为人才有四件事是最重要的,就是"读什么书,走什么路,做什么人,干什么事"。

首先是读什么书。要成为一个有用之才首先要读书,在诸葛亮的《诫子书》中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要有才气需不停地学习累积,学习要安静下来不能浮躁,不能像"小猫钓鱼",坐在那里像读书但是脑子已经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了,不能这山看见那山高。读书要静下心来,心无旁骛。静的功夫很重要。"非学无以广才",非学习不能增加自己的才华,学习才能广博学识。"非宁静无以致远"只有静下心来才能学习成功。过去讲富不过三代,曾国藩很重视子女的教育,他的后代也有很多成才之人。他的儿子曾纪泽,后来是中国第一代的外交家。曾国藩在给儿子的信中曾经说过一句话,"人之气质本由天生,实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意思是人的气质天生很难改变,但是通过读书就可以改变,曾国藩觉得他儿子从小走路轻浮不够厚重,就通过这句话教育,让他改进。西方哲人培根也讲过,大家都熟悉,"读史使人明智",读历史可以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诗歌、唐诗、宋词可以使我们灵秀,让我们领略古人的神韵;"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吴晗先生说过"要想学问大,就要多读、多抄、多写"。对于读书的重要性,余秋雨先生说得很好,"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要做一个摆脱平庸的人就必须读书。读书要读什么书,我建议大家要多读经典,少读流行。我们现在属于知识爆炸的时代,网上有很多流行东西,信息实在太多了。我们面对那么多的诱惑和选择,但那些都是快餐文化、流行文化,就和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