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5月理论文章合集30篇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537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5分钟

目录

1.协同洞庭湖区生态环境治理打造绿色便捷全民健身新载体 3

2.加强全民健身组织建设提升群众归属感幸福感 7

3.聚焦四项要务构建多层次多样化赛事活动体系 11

4.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加快健身设施绿色低碳转型 15

5.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健康湖南建设 19

6.保障住房权有力促民生 24

7.抓牢抓实高校年轻干部培养工作 27

8.守住种业安全的大国战略底线 31

9.以"四个结合"建设高品质营商环境 35

10.牢牢把住经济发展主动权推动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40

11.拍好红色电影绽放红色文旅 45

12.党的领导是国防科技事业发展的坚强保证 49

13.年轻干部要树牢"四种情怀" 53

14.坚持人民至上让信访工作始终成为人民群众可以信赖的主基调 57

15.合力共建幸福感成色更足的养老服务体系 61

16.高校如何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 65

17.构建"技术差序"育人体系培养高素质基层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69

18.以"思政红+生态绿"厚植生态文明意识 73

19.坚持"德技并修"高质量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77

20.对岗定技施教提升人才服务行业能力 81

21.思政课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85

22.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88

23.思政课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91

24.立志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95

25.以自主知识体系回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 98

26.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01

27.以红色文化强师德铸师魂 105

28.开发红色"微资源"达成育人"大成效" 109

29.用足用好用活湖南红色资源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113

30.用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彰显立德树人鲜亮底色 118

协同洞庭湖区生态环境治理打造绿色便捷全民健身新载体

许进

2022-05-1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发展体育事业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让体育设施同自然景观和谐相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今年3月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打造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将全民健身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有机融合,既是体育领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应有之义,也是我国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遵循的方向。洞庭湖区涵盖我省21个县市区,占全省面积的15%,是生态环境治理的前沿重地,应多维协同生态环境治理,打造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创新性促进全民健身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推动体育强省建设、健康湖南建设取得新成效。

加强统筹规划,推进绿色健身设施合理布局

应站在推进健康湖南建设的高度,将洞庭湖区绿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纳入政府规划,加大经费投入,保障用地需求,健全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压实地方主责和部门专责,确保绿色健身场地设施改扩建到位、合理布局。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成立由政府相关部门主导,相关行业单位、群体广泛参与的管理机构,统一行使管理职责,对洞庭湖区绿色健身发展予以引导、协调和支持;二是进一步健全公共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器材装备等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和建设标准,遵循"三山、一江、一湖"方案,整体布局环洞庭湖生态廊道等健身场所和设施;三是基于生态环境修复角度展开设计思考,在对洞庭湖区生态环境进行有序修复过程中,推进休闲运动健身场所的规划布局,努力使休闲运动场所建设与生态环境修复相得益彰,在给群众带来优质生活环境的同时促进绿色健身设施不断完善,达成"可持续·向未来"的发展愿景。

注重因地制宜,多维拓展全民健身空间

多维度拓展全民健身新空间是科学建设绿色健身新载体的重要任务,需要运用全新视角和思维、因地制宜发掘各类体育资源潜力。

一是继续推进"江、湖、山、道"全民健身品牌活动和"一县一品"特色体育项目,突出洞庭湖区体育全民健身的地域特色;二是依法利用洞庭湖区森林、河流、湿地、草地、荒漠等多样性的地形地貌,规划建设绿色、环保的全民健身场所;三是以"生态体育"为主题建设环洞庭湖湿地公园,打造生态、文化、体育、旅游"四合一"的洞庭湖区特色品牌。着手创建洞庭湖生态区全民健身圈,在发展全民健身中注重彰显地域特色,做大做强绿色环保体育产业,助推环洞庭湖区生态修复。

提倡绿色便捷,推动健身空间科学转型

提倡构建绿色便捷的健身模式、推动健身空间朝减污降碳方向转型,是新时代全民健身的发展趋势。

一是开发运动休闲场地应以不破坏原有生态为基本准则,且在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进行。比如在创建洞庭湖区全民健身圈过程中,须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平衡;二是秉持绿色健身理念,从规划、设计、结构、材料、能源、后期运营等多方面、全过程推进健身设施向绿色低碳转型;三是提升全民健身便捷性,顺应城乡群众需求进行合理的健身空间布局,建立清晰的路网,对健身场所内道路进行分类分级、设置人车分离,减少机动车道路,提升空间的可达性,让公共健身空间充满生机与活力。

倡导共建共享,缓解健身资源供需矛盾

应围绕构建"大体育"工作格局,鼓励洞庭湖区社会力量办体育,支持多元主体参与建设、改造健身设施,实现区域健身资源共建共享,有效提升健身资源利用效率,缓解全民健身资源的供需矛盾。

一是推进跨行政区域合作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城市群编制统一的全民健身规划,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促进洞庭湖区健身资源互联互通,实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洞庭湖濒临两省、连接四市,跨流域、跨行政区对健身场所建设进行整体布局,可改变各自为政局面,有效提升资源整合利用效率;二是建立共管机制,通过体育健身平台协商对话推进跨市域的合作发展,共同探索绿色健身综合开发模式,实现洞庭湖区生态环境治理与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建设融合共进,既优化生态环境又拓展全民健身新路径。

【作者系湖南城市学院体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湖南省普通高校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社区体育文化)研究员】

加强全民健身组织建设提升群众归属感幸福感

柳春梅

2022-05-11

《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提出,要构建体育组织更加健全的更高水平全民健身服务体系。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强调,要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完善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全民健身的体制机制。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关键期,也是我省建设体育强省和健康湖南的战略机遇期。实施湖南体育"一体两翼四新"战略,释放全民健身运动发展新动能,必须加强全民健身组织建设,让群众在组织中提升归属感和幸福感。应以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创新治理制度、强化人才建设和实现政社协同共赢为着力点,为构建湖南更高水平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贡献力量。

做实全面覆盖,加快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化发展

加强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建设是实现全民健身组织全覆盖的根本路径。应依据《湖南体育强省建设规划(2020-2030)》中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的要求,大力建设群众身边体育组织,完善覆盖城乡、规范善治、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实现全民健身组织全省100%覆盖。

一是以群众体育需求为导向,优先发展群众广泛参与的单项和综合性体育社会组织,实施好运动项目健身组织"横向到边"工程;二是科学布局基层社区妇女、青少年、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健身组织,着力健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协会等组织类型;三是做实全民健身组织建设"下沉到底"工程,完善"省-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五级全民健身组织网络,重点发展城乡社区的群众自发性健身组织。

创新治理制度,推进全民健身组织治理现代化

社会组织与党政机关脱钩改革既为全民健身组织释放了治理空间,又对全民健身组织治理制度创新和内部治理能力提出较高要求,推进全民健身组织治理现代化需要双管齐下。

一方面,应以国家治理体制创新为契机,做好全民健身组织内部治理制度设计,以组织章程为治理制度建设核心,完善内部治理制度和工作规范体系,保证全民健身组织内部治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应以内部善治为目标,以制度推进全民健身组织治理的权力、决策、执行和监督职能发挥,制定有关组织民主选举、会员代表、监督管理、财务管理、重大活动备案和法人代表等内部治理规范。

强化人才培养,保障全民健身组织高质量发展

建设更高水平全民健身服务体系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是加强全民健身组织人才专业化建设。充分吸纳裁判员、教练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专业技术人才,实施好会员专业能力培养工程,提升全民健身服务的创造力和专业化程度。二是重视全民健身组织管理人才的"外引内培"。大力吸纳乐于奉献、富有责任感和影响力的社会人士进入组织理事会,充分释放全民健身组织治理效能;重视全民健身组织骨干人才培养,从会员中培养选拔组织管理队伍的中坚力量;推进全民健身组织重要管理人员专职化改革,避免出现兼职管理责任懈怠问题。三是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组织人才成长环境。积极探索全民健身组织人才激励机制,形成人才"强引进、重培养、用得优"的良好局面。

实现政社合作共赢,推动全民健身组织可持续发展

"十三五"时期,我省枢纽型全民健身社会组织发展成效显著,全民健身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十四五"时期,应努力实现政社合作共赢,推动全民健身组织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一是重构政府主导的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建议由湖南省体育总会牵头,形成省、市、区(县)、街道(乡镇)四级枢纽型全民健身组织治理体系。二是深化全民健身组织"脱钩"改革。支持全民健身组织独立参与健身服务,可由全民健身组织承接的服务全部采用政府购买等形式委托;在全民健身组织自我管理、有效服务领域,政府不设管理机构。三是秉持政社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协作理念,加强全民健身组织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全民健身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形成政府引导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格局。

【作者系湖南城市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湖南省普通高校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社区体育文化)研究员】

聚焦四项要务构建多层次多样化赛事活动体系

刘如

2022-05-11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22日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时指出,"十四五"时期,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赛事活动体系。

当前,我省正处于加快推动体育强省、健康湖南建设的关键阶段,应聚焦支持社会力量办赛、培育赛事活动品牌、推动户外运动发展、加强赛事安全管理四项要务,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赛事活动体系,推进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支持社会力量办赛。一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举办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涉及的安全许可和道路、空域、水域、无线电使用等事项行政审批流程,积极引导、规范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依法组织、承办全民健身赛事;二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行业自律作用,通过签订合同、委托等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把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举办、场馆运营、业务培训等公共服务以及行业自律能解决的事项,逐步交由体育社会组织和相关市场主体等社会力量来承担;三是组织专家研讨起草《湖南省社会力量举办体育赛事实施细则》等文件,明确主办方、承办方、协办方等各方责任和义务,规范赛事活动名称、审批、票务等环节和事项,为各类全民健身赛事营造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

培育赛事活动品牌。一是办好来自学校运动队、业余体校、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体育俱乐部等各类学生参与的全省综合性青少年运动会,建立全省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并与职业竞赛体系有机衔接,促进青少年广泛参与赛事活动;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原则,依据年龄、性别、人群、职业等特征,加快制定具有湖南特色的"三大球"城市业余联赛竞赛规程与实施办法,推动我省构建更高水平的"三大球"业余竞赛体系,打造我省体育赛事本土品牌,并提升其影响力;三是契合多元主体的体育发展需求,将湖湘特色体育赛事资源与我省各地文化、旅游、民俗及生态等资源充分融合,借助各地特色资源打造群众性特色体育赛事IP,丰富城市品牌形象,培育群众性特色体育赛事品牌。

推动户外运动发展。一是建议由省体育局牵头编制《户外运动项目发展规划》,开展自然资源向户外运动开放试点,制定在可利用的水域、空域、森林、草原等自然区域内允许开展的户外运动活动目录,围绕我省"江、湖、山、道",着力打造具有湖湘特色的户外休闲活动品牌;二是围绕户外运动发展中的行业标准制定、户外赛事打造、技术人力培训、产业发展研究、企业信息咨询与宣传、融资平台打造等行业功能,做大做强、规范发展户外运动协会组织,通过协会平台加速、规范推动户外运动发展;三是在我省遴选部分户外运动开展基础好、资源丰沛的学校开办相关专业,进行户外运动学历教育。鼓励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增设户外运动模块,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户外运动素养。以申报遴选方式分类分批设置一批户外运动培训中心。

加强赛事安全管理。一是出台我省各运动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指导意见,落实体育赛事主办方、承办方、协办方等组织者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各级体育部门对所辖区域内体育赛事活动安全监管责任,责任履行不到位的,依照有关规定严肃追责问责;二是建立户外运动赛事"省-市-区"三级安全管控体系,制定各项目办赛安全标准,明确办赛安保人员配比。加强群众户外运动安全知识教育,将安全知识考试成绩合格作为户外运动赛事报名前提,强化群众的赛事风险应对能力;三是做好体育赛事活动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督促各类体育赛事活动组织者密切关注气象、水利、地震、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等部门发出的预警信息及有关灾害、事故信息,加强防范,及时启动"熔断"机制。

【作者系湖南城市学院体育学院教师,湖南省普通高校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社区体育文化)研究员】

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加快健身设施绿色低碳转型

彭响

2022-05-11

中共中央、国务院2021年10月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强调把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理应积极响应"双碳"目标的号召与引领。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推进健身设施绿色低碳转型,推广绿色建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实施节能降本改造,户外运动设施不能逾越生态保护红线。为推动体育强省和健康湖南建设取得新成效,我省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应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加快向绿色低碳转型。

贯彻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动健身设施全面绿色转型

强化体育部门责任。组织各市、州体育部门领导干部学习"双碳"政策文件精神,探讨健身设施建设领域落实"双碳"目标的具体做法;制定健身设施绿色低碳运营评价通用规范,控制大型综合体育场馆的规模和数量,打造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推进健身场地设施由服务大型竞技赛事向服务百姓日常健身转变,由贪大求洋向绿色生态和经济实用转变,更好服务人民群众。

推动体育企业提高认识。各市、州体育部门应约谈健身设施建设承包单位与建材生产企业,引导其强化健身设施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使命担当;鼓励体育企业自主开展绿色低碳材料研发,并予以资金扶持,引导体育企业科学减碳。

加强低碳健身宣传。利用各类媒体渠道和短视频产品等加强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宣传,促进广大群众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深度认知;培育群众低碳参与全民健身的习惯,厚植全民健身绿色低碳文化,倒逼健身设施建设向绿色低碳转型。

强化绿色低碳科技攻关,加快健身设施新型材料研发

强化重大科技攻关。编制健身设施低碳建设规划,制定健身设施低碳建设战略路线图;设立专项科研攻关经费,对健身设施低碳建设科技攻关项目展开公开招标;建立一批重点实验室,为重大科技攻关创设优质平台。

加快新型材料研发。鼓励体育企业主动转型升级、节能改造,引导体育企业由传统的代工生产向自主研发生产转变;鼓励职能部门为体育企业自主研发提供关键技术支持,各级政府对于推动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科研团队或单位应予以奖励与表彰。

完善人才梯队建设。鼓励高校加快体育工程、体育材料等学科专业建设;扶持建立高水平的体育材料研究团队,强化健身设施建设高新材料研究;出版健身设施低碳建设指南,建立健身设施低碳建设施工标准模式。

开展绿色低碳建设评价,构建健身设施动态评价机制

明确评价对象范围。合理界定各主体责任范围,建立相应评价指标予以评价,强化各主体在健身设施低碳建设中的责任意识;围绕生产、运输、使用、建设、维护等环节,对碳排放量、能耗、能源利用率等展开评价。

形成多元评价主体。推动职能部门、专家、第三方组织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健身设施低碳建设评价;通过建立平等对话机制,加强各主体之间沟通交流,形成健身设施低碳建设评价的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格局。

构建动态评价机制。依托小程序、公众号、APP等媒介打造评价平台,方便多元化主体进行过程性动态评价;鼓励社会组织或个人主动参与评价,及时采纳客观、科学且可行的评价方案,并给予相应奖励。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保障制度,加强健身设施能耗统计监测

制定具体监管办法。建立完善的健身设施低碳建设监管组织构架,确定专门指导监管工作部门,并出台监管实施办法;强调职能部门监管的服务引领作用,在对体育企业进行监管的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应及时提供充分的服务指导。

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体育职能部门应组织权威专家展开研讨,拟定健身设施绿色低碳建设总体目标,并制定详细阶段性任务;出台健身设施绿色低碳建设政策,研制健身设施低碳建设工作条例,并建立与之相对应的惩处办法。

加强能耗统计监测。完善健身设施低碳建设施工标准,研制科学的减碳标准;明确健身设施建设材料能耗阈值,坚决抵制劣质建材流入市场;加快健身设施碳排放监测系统建设,强化碳排放监测中的数字技术运用。

【作者系湖南城市学院体育学院教师,湖南省普通高校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社区体育文化)研究员】

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健康湖南建设

胡科

2022-05-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继续推进体育改革创新,完善全民健身体系。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加快建设覆盖全民、公益导向,科学布局、统筹城乡,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当前,我省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应进一步发挥政府作用、激发社会力量积极性,优化资源布局、扩大服务供给,多措并举加快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步伐。

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全民健身服务资源布局

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全民健身资源的区域、空间与功能布局,使全民健身资源覆盖更全面、发展更均衡、分享更公平。

一是坚持以"为了人民"为根本立场、以"依靠人民"为动力源泉、以"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目标指向,加快出台《湖南省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为优化我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布局加强顶层设计;二是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服务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做好经济区域、城市区域规划与全民健身区域规划的协同构建。优化"一核两副三带四区"重点区域的全民健身资源空间布局,以重点区域引领、辐射、带动其他区域全民健身服务发展;三是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发展规划有机融入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布局,加强全民健身服务的城乡空间规划和功能规划,推进全民健身资源由城市向农村延伸,打造"县-镇-村"全民健身资源服务网络。

彰显政府引领,激发全民健身服务联动效能

促进人民群众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运动健身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同时不断创新机制,推动职能部门与社会组织、企业等形成合力,一起打好"组合拳",激发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联动效能。

一是彰显体育举国体制优势,打破部门之间沟通对话壁垒,持续提升在纵向上各级政府主导,在横向上体育、教育、卫生、文化、旅游、国土、规划等多部门协同发展的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架构的效能;二是推进全民健身服务的生产与供给分离,实施政府购买全民健身服务,构建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进一步释放社会、市场活力,使其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生产与供给,实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共建、共治、共享;三是积极发挥体制内体育相关职业技术人员的专业优势,构建由各级学校体育教师、运动员、教练员广泛参与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协同体系。

夯实服务基础,筑牢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框架

应围绕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便民利民目标,着力打造"六个身边"工程,夯实健身硬件、软件条件,全面筑牢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体系框架。

一是加大全省各区域全民健身场地资源的建设力度,做到增量建设与存量改造并举。适度新建大型体育场馆,强化大型体育场馆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功能开发;重点围绕城乡空闲用地实施全民健身场地改造与开发,拓展其全民健身服务功能。二是建立健全全民参与健身的基层动员体系。依托基层政府体育机构、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等组织力量,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教师、运动员、教练员等专业从业人员的积极作用,大力构建全民参与健身的动员体系。三是依托现有社区及全民健身中心,打造一批集体育健身、体育会展、体育商贸、体育演艺、健康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体育综合服务体,并探索建设"面向身边"的全民健身组织服务、活动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等"全服务"新路径。

提升基准水平,实施全民健身服务精准供给

应不断提高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更精准对接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健身热情。

一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应不断提高全民健身服务的供给标准。到2025年,湖南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更加完善、标准更加健全、品质明显提升;二是在保基本、兜底线基础上,应契合当前人口结构的演变态势,以青少年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孕产妇女等人群为重点服务对象,依据需求差异提供多元化的基本全民健身服务,对于社会弱势人群给予倾斜与关怀;三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进全民健身服务与智慧化社区、智慧化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实现对各类人群精准供给全民健身服务。

【作者系湖南城市学院体育学院院长、教授,湖南省普通高校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社区体育文化)研究员】

保障住房权有力促民生

邓炜辉

2022-05-11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控房价稳楼市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投入。"2021年,全国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165万套,基本建成205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工建设和筹集94万套。"国家统计局前段时间发布的消息表明,政府为困难群体住房问题兜底的力度越来越大,这正是政府积极保障公民住房权的具体表现。

住房权,并非简单的财产性权利,而是一项基本权利,即公民平等享有的不受驱逐的、适居的、价格可承受的、与周边基础服务设施相融合的,能够安全、健康和有尊严生活的权利。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住房权保障的国家义务研究》对住房权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这书由长沙学院法学院韩敬副教授所著。该书在政府责任理论的框架下,系统论述了住房权保障问题,直面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居住新需求,从理念更新、制度设计和实务操作等方面,构建住房权保障的政府最低核心义务完整理论,为从法律层面解决住房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研究视角新颖独特。以往学界多从法的价值、法律规范或法律权利等传统研究范式对住房权保障进行研究,而该书作者以国家义务理论为视角,对住房权进行研究更突出住房权利落地保障的责任和路径。"国家义务体系构成""国家义务之可诉性分析""国家最低核心义务"......这些章节构成了国家履行相关责任的方方面面,而"在国家义务的语境下认真对待住房权"章节,作者通过三个小节的建议,将住房权落到实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