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5月理论文章合集30篇(第5/5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537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5分钟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既要回答"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走向何方";也要回答"何谓中国",尤其是"何谓当代中国"以及"中国将如何发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进一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正是在人才与知识的双向作用下,人类社会才得以不断进步发展,信息时代的两大支柱就是知识和人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高科技领域竞争日益白热化,尤需进一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优化领军人才发现机制和项目团队遴选机制;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进一步激活创新、创造活力。创新创造活力越来越成为引领信息时代前进的引擎,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和话语权的决定要素。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新精神、建设创新体系,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推动原创性、自主性、开拓性的知识成果问世,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重要抓手。为此,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学术评价体系和体制机制,做好"两个结合",立足中国实际,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放眼世界,以坚定的文化自信解读"中国特色",研究"世界共性",不断吐故纳新。

进一步打造中国品牌、中国名片。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必须要有拿得出、叫得响而且成规模的中国品牌、中国名片。面对"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科研工作者要自觉以学术为己任,攻坚克难,守正创新,给出"时代之问""世界之问"的中国答案;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学科体系的基础工程,要确立中国参照、中国标准,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不断提高中国话语权,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

面对急剧动荡变革的世界格局和海量知识信息构建处理的信息时代,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我们要始终坚定"四个自信",保持高度的政治自觉、理论自觉,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及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为"世界之问""时代之问"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研究员、长沙学院教授】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杨小云黄立宏

2022-05-05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对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作为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示范基地,长沙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把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科研、管理全过程和各方面,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强化理论武装,把牢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不懈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逐渐形成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的理论学习格局。一是进一步强化党委会第一议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学习制度机制,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加强对各二级党组织理论学习的检查指导,确保学习人员、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效果"四落实";三是以创新思维、系统思维开展理论宣讲,积极探索用学术讲政治等多样化的创新宣讲方式,进一步增强宣讲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

加强组织建设,筑牢教书育人战斗堡垒。在高校党建中,首要在于建强学校党委领导班子。高校党委始终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坚持党对学校一切工作的领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增强拥护"两个确立"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并将其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着力提升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能力,发挥党委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二是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政治第一标准,严格选人用人程序,推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从严、从实、从紧管理教育监督干部,着力推动学校干部队伍专业化、年轻化,解决好教育事业发展后继有人这个关键问题。三是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长沙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工二支部、土木工程学院学生三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土木工程学院党总支获评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学校实施的二级学院党组织书记政治能力提升计划、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队伍质量攻坚计划。目前,学院已为全校11个二级学院配齐了专职组织员,教工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达到100%。

推进"三全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一是强化宣传动员,强化育人共识。推动"三全育人"政策宣传纳入各级党组织理论学习、相关会议的重要内容,纳入二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强化高校教职工"三全育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育人体系。以"党委管总把方向、部门协调抓落实、学院主抓创特色、师生参与全覆盖"为要求的长沙学院,统筹推进"十大育人"工程,着力打造"三全育人"长大模式。三是突出特色亮点,彰显育人成效。舞台剧《唱支山歌给党听》获教育部关工委舞台剧最佳奖;原创红色话剧《日出湘江》等优秀作品成功首演,取得良好成效;"守民族根魂、护中华古建"暑期社会实践小组获"全国优秀团队"称号;2020年至今,学生参加学科专业和创新创业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800余项......这些育人成果,令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理论知识水平、专业实践能力不断提升,让长沙学院特色鲜明、亮点凸显。

完善体制机制,提升学校治理能力水平。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体制机制,是落实党的全面领导的关键所在。长沙学院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为落实党的全面领导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一是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修订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细则》《党委会会议议事规则》等制度,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二是严格执行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修订完善二级学院党总支会议、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明确议事范围,划清权责边界,充分发挥二级党组织的保证监督和政治把关作用。三是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着力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高质覆盖、运行有效的组织体系,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

以红色文化强师德铸师魂

周明侠

2022-05-03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激励广大师生继承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强调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当前,应充分运用红色文化强师德、铸师魂,推动立德树人事业不断前进。

守好"红色根脉",不忘初心强师德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中外优秀文化创造的先进文化,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品格,蕴含着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体现着党的初心和使命。守好"红色根脉",加强师德教育,是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

多形式深化"四史"教育,引导教师立志成为"大先生"。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类媒介和传播平台,在线上线下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主题学习活动,大力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积极引导教师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努力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多渠道融入教师培养机制,激励教师做红色精神的践行者。加强各类红色资源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校的教育、评价、激励、监督、宣传等各环节,通过评先进、树典型等方式,推动红色精神融入教师的具体教学工作与日常生活。

用好红色资源,牢记使命铸师魂

师魂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是教师的高尚人格风范,是对学生广博无私且深入持久的爱,高尚师魂就应当用红色资源中富含的红色基因来铸就。应把红色资源作为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引导教师争做党放心、学生信赖的"四有"老师。

以红色资源为载体,对广大教师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在主题教育中运用各类红色资源,采取参观学习、专题教育、组织微党课等形式与载体,在广大教师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用红色精神坚定教师的理想信念。

以红色教育为主线,积极开展师德典型引领活动。当前,应积极挖掘和利用各类红色资源,将其作为铸就高尚师魂的重要内容;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好老师作为师德师风专题教育的指南针,营造坚守师德、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形成师德师风教育常抓不懈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引导广大教师涵养良好师德师风。

讲好红色故事,立德铸魂育英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广大教师讲好红色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红色成为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形成完整的红色育人课程体系。在全省各市州探索建立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联盟,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加强红色课程建设,把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有效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形成完整的红色育人课程体系;组织优秀思政教师走进中小学进行学术交流、示范教学等活动,探索探究式、合作式教学模式,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讲好""讲活"红色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用心教、学生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效果。当前,广大教师应紧紧围绕爱党、爱国和爱社会主义的主题,积极探索将红色故事融入学校各课程教学,营造学习、宣传、践行红色文化的校园环境;构建全员参与、多方位覆盖、多渠道发力的教育模式,形成强大聚合效应。要用鲜活的案例、翔实的史料,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生活化,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先锋。

(作者系长沙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

开发红色"微资源"达成育人"大成效"

蔡海棠

2022-05-0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中国已势不可挡地进入以微博、微信等为主要传播媒介的"微时代"。要发挥红色资源对青少年的引导作用,传承红色基因,思政教育工作者应主动"识微""积微""用微",积极开发红色"微资源",通过精心构筑红色传播"微平台"、倾心打造红色故事"微视频"、用心凝练红色教育"微话语",达成红色文化育人"大成效"。

精心构筑红色传播"微平台",拓展育人广度

青少年注意力在哪里,红色教育阵地就应建在哪里。在"微时代"语境下,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已成为吸引青少年注意力的主要场域。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抓住"微场域",适时利用好红色资源引领青少年成长成才。

全方位占领"微媒体"阵地。积极入驻微信、微博、抖音、B站等平台,实现"三微一端"全覆盖,构建起红色传播"微平台"矩阵。强化学校引导、内容吸引,努力实现在校学生全覆盖。

建立"微平台"专业运营团队。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水平精良的专业人才全职运营队伍,专门管理运营"微平台",用心将每一个账号、公众号打造成内容实、形式新、引导强的红色传播"微平台",不断拓展红色教育的广度。

健全"微平台"运行机制。借鉴游戏中的反馈、激励与社交等机制,激发青少年关注、参与、互动,使青少年在微平台上获得更好体验,增强他们对平台的粘性,提升平台持续育人成效。

倾心打造红色故事"微视频",赋能育人效度

微视频具有简短、便捷、共享、趣味性强等传播特点,不仅能有效融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等各种育人场合,而且便于在各大"微平台"上传播、转发。通过"微视频"将红色文化的宏大叙事落实到一个个接地气的微故事中,可有力赋能红色文化的育人效度。

以真服人。每一个红色故事都包含鲜活的人物、具体的场景、真实的历史遗存,在制作相关微视频时,应注重深入挖掘、生动还原这些故事的"真",以内涵真实的影像激发青少年的共鸣。

以情感人。在中国革命与建设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在将他们的故事制作成微视频时,应注重通过聚焦人物饱含感情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展现人物高尚的情操,使青少年受到感染、从中汲取前行力量。

以质动人。微视频不仅要逼真、感人,还应制作精良,以一流的音画质量传递至情至性的红色故事,使青少年在深度共情中主动进行广泛传播。

用心凝练红色教育"微话语",提升育人深度

在"微时代"语境下,"微话语"已成为信息交流与传播的主要话语形式。思政教育工作者应主动适应这种话语变化需求,及时把握青少年话语"口味",积极创新"微话语",按照政治性、时代性、大众化和生活化相结合的原则,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加工",提升育人深度。

话语生成凸显"微"形式。在传统灌输式传播模式下,红色文化往往内容宏大、说教色彩浓厚。新形势下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深入微出",将"大理论"凝练成"微观点"、"大理念"简化成"微图表"、"大叙事"转化成"微故事",让学生听得懂、乐接纳、易认同。

话语输出契合青少年表达。以通俗化、口语化、年轻化语态贴近青少年,凝练学生喜闻乐见的时尚化网络金句、网络热词,同时巧妙运用符号化、艺术化、图表化等呈现方式。比如设计充满青春正能量的LOGO、漫画、表情包等,简洁明快、生动活泼地传递红色"微话语",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进而在学生中广为流传。

话语内容贴近青少年生活。一方面尽量将红色资源与青少年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微话语"生活化;另一方面,不仅在微平台传播凝练的"微话语"金句,同时在学生公寓、图书馆、教室、校园等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场所呈现,让红色基因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作者系长沙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用足用好用活湖南红色资源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曹晓鲜

2022-05-0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也是湖南最鲜明的特色。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省应用足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彰显湖南作为伟人故里、将帅之乡、红色热土、革命摇篮的历史地位,为丰富、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作出新的贡献。

挖掘湖南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核,彰显党的精神谱系之光芒

千百年来的奋斗历史,孕育形成了三湘儿女"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坚忍不拔"的精神特质,流淌在湖南革命史的精神血脉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红色精神。应挖掘其历史价值和时代内涵,不断拓展党的精神谱系要义。

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党的创始人--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以青春之身躯扛起伟大建党精神的大旗;开国元勋--彭德怀指挥的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党和人民的骆驼"--任弼时任劳任怨,体现了奋斗不止、至死不息的革命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毛泽东恩师--徐特立将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教育事业,以"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精神影响了无数仁人志士;"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以平凡事迹彰显了伟大精神;"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通过八年奋斗华丽蝶变,成为脱贫攻坚精神的生动写照......这些精神是党的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普照三湘四水,响彻神州大地。

让红色精神激发内生动力。应统筹各方研究力量,准确把握湖南革命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等维度,深入挖掘、阐释、宣传湖南红色精神,使之成为引领广大干部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神坐标,成为加快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的动力源泉。

加强湖南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丰富党的精神谱系之内涵

湖南境内红色资源星罗棋布,"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是其生动写照;"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是其深情诠释。当前,我省应进一步加强对革命旧址、遗址遗存、纪念场馆等物质资源的保护利用,不断丰富党的精神谱系内涵。多维度整合红色资源,应把握三个原则--

一是分类、分层级整理。坚持"尊重史实、严格保护、合理利用、永续传承"原则,对遍布全省的红色资源进行普查与专项调查,建立数据库,形成层次鲜明、类别清晰的红色资源动态名录,从主体和内涵上对党的精神谱系进行丰富发展。

二是立体化、多样化提升。坚持"政治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原则,推动红色资源与红色产业深度融合、红色资源与自然资源良性互动、保护利用与传承弘扬有机结合,运用现代技术和传播手段,推进红色资源向立体化、多样化转变提升。

三是多领域、多部门协作。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推动形成教育、宣传、国土等部门合力机制,加大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力度,为发挥红色资源培根铸魂作用提供坚强保障。

发挥湖南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做好党的精神谱系之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我省应全面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引导广大青少年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的生力军,更好彰显党的精神谱系的时代价值。

加强红色教育。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要求,编印湖南红色教育读本,深入实施红色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

讲好红色故事。强化"伟人故里""秋收起义""第一军规""通道转兵"等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其物质形态优势和精神群像的感召力;讲好"半条被子""断肠将军陈树湘""许光达大将'三让'"等红色故事,将其深度融入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红色故事的形式和载体,让收藏在陈列馆的革命文物、革命遗产都"活"起来,使广大青年在受到"洗礼"的同时,自觉走近红色资源。

创新浸润模式。实施"互联网+湖南红色文化传承与教育"工程,探索线上、线下全方位浸润模式;结合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深度开发富有湖南特色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大力打造红色学府、红色影视基地,建设一批"湖南红色地标",提升"红色潇湘"的影响力、辐射面和美誉度;支持富有湖南特质、契合时代需求的红色文艺创作工作,让红色文化于"润物细无声"中滋养人民心灵。

(作者系长沙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教授)

用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彰显立德树人鲜亮底色

邓东京

2022-05-03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高校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实施红色育人的主战场和前沿阵地。要把红色文化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坚持用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让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

用好红色资源"活教材",让红色基因厚植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高校要把红色资源转化为培根铸魂的"活教材",将红色基因厚植青年之心。

把红色资源转化为生动教材。高校应梳理校本红色资源、整合地方红色资源、利用历史资源,挖掘其中的价值意蕴和优秀文化元素,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红色校本课程和读本,将红色历史和文物史料转化为生动教材。

把红色资源转化为育人力量。高校应围绕"传承什么样的红色基因""怎样传承红色基因"等重大问题,引导师生了解红色文化资源、研究红色文化历史、感悟红色故事精髓,在研究与实践中传承好红色基因,将红色文化转化为育人力量。

筑牢红色教育"主阵地",让红色文化浸润人心

高校应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建好校园文化"主场所"、抓好党团班级"主阵地",种好红色教育"责任田",让红色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入学生心灵。

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推进思政课走进社会生活场、实践大舞台、网络新空间,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将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课程,实现专业知识与理想信念、品德修为、文化自信等的内在融合,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交相呼应、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建好校园文化"主场所"。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打造集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大学精神于一体的校园景观,让校园处处充满红色精神。

抓好党团班级"主阵地"。打造一批先进党支部、培育一批先进团支部、设立一批"红色班级",推进红色文化与党、团、班三级组织有机融合,让红色精神成为新时代青年追求进步、提升品德的不竭精神力量。

搭建红色实践"大平台",让红色精神深入人心

传承红色基因的关键在于实践。高校应搭建立体多元化红色实践"大平台",让学生通过"学中做""做中传"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

打造红色教育实践平台。开辟校外红色教育基地、现场教学点,通过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等体验式学习,厚植家国情怀,与党同向同行;建立"红色文化社团""红色志愿服务队",开展讲红色故事、诵红色经典、创演红色剧目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弘扬红色文化。

搭建红色故事宣讲平台。成立红色教育宣讲团,通过专题报告、读书分享、实地宣讲等形式,鼓励学生深入一线开展红色宣讲,让学生从"倾听者"变为"讲述者",在讲好红色故事的过程中增长历史知识、增进情感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成为新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播者。

打造红色传播"全矩阵",让红色文化直抵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高校应抓住全媒体融合发展契机,推动红色文化"全矩阵"传播,让红色文化直抵人心。

增进红色文化传播的全媒体表达。整合利用校报、校园广播以及各种新媒体传播平台,实现媒介融合互通,推进红色文化创新表达、创新传播。

增强红色文化传播的主体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红色文化产品研发中来,推出系列贴近新时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红色文化产品,让大学生"讲"大学生爱听的红色故事;开发沉浸式、互动式红色体验项目,鼓励青年学生以讲解员、志愿者等身份参与其中,成为传播红色文化的生力军。

(作者系长沙师范学院宣传统战部副部长)

更多资料请联系群主QQ215425891,网站www.sucai198.com每日更新海量写作素材,避免熬夜加班!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