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5月理论文章合集30篇(第3/5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537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5分钟

二、我们党发挥制度优势,解决了国防科技发展"如何统筹、怎么组织"的问题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是我们战胜艰难险阻、创造历史伟业的重要保证。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够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在研制"两弹一星"的过程中,党中央成立以周恩来同志为主任的中央专委,统筹推进工程组织实施,实现了以"最高层"领导"最尖端"的战略部署。在中央专委统一领导下,全国"一盘棋",探索形成了行政与技术两条指挥线的管理制度,这对于成功研制"两弹一星"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在载人航天工程推进中,我们党探索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综合运用行政的和市场的诸种手段,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最大限度调动各方积极性、创造性。全国数千个单位、十几万科技大军自觉服从大局、保证大局,同舟共济、群策群力,坚持统一指挥和调度,凝聚成一股气势磅礴的强大合力。历史证明,国防科技创新是政治性、全局性、战略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只有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发挥举国体制优势,才能掌握国防科技自主创新的主动权。

三、我们党真心爱才聚才,解决了国防科技创新"关键靠谁、怎样释能"的问题

科学技术的竞争,关键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把国防科技队伍建设作为一个战略性问题来抓,千方百计延揽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先后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国防科技人才队伍得到很大加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明确提出建设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要求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形成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在尊重和关心科技人才上,习主席还以身示范,出席两院院士大会、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颁奖,对西安交大西迁的老教授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到国防科技大学亲切接见科技创新团队代表。在党的关心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把爱国之情、强军之志融入国防科技创新实践中,涌现出林俊德、罗阳、黄大年等一批优秀代表。历史证明,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才能充分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为国防科技事业发展提供强大人才和智力支持。

(作者分别系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系军队党的建设教研室副主任;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年轻干部要树牢"四种情怀"

胡果雄

2022-05-09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广大青年特别是年轻干部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树牢"四种情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

树牢心中有党、忠诚爱国的政治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挑选优秀年轻干部,千条万条,第一条就是看是否对党忠诚。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年轻干部必须时刻树牢心中有党、忠诚爱国的政治情怀,把对党绝对忠诚视为生命线。要强化理论武装,自觉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真正筑牢思想之基、补足精神之"钙"。要强化政治自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任何时候都信党爱党为党、任何时候都对党绝对忠诚、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用实际行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强化斗争意识,坚决贯彻党的意志和主张,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面对各种错误思潮,敢于发声亮剑。

树牢心中有民、勤政务实的为民情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年轻干部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要把目光聚焦公共服务、环保、教育、医疗等问题,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衡南而言,要持续巩固校联体改革"三三五"工程、"家校共育"、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等成果,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走好群众路线,厚植人民情怀,推动屋场恳谈会制度走深走实,持续探索"屋场恳谈会+",不断取得治理实效,努力实现"民感党恩,党聚民心"。要扎实推进"千名干部下基层,勠力同心促振兴"活动,推动年轻干部沉到基层一线,在乡村振兴实践中长才干、壮筋骨。

树牢心中有责、担当作为的奋斗情怀。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年轻干部要不负青春韶华,胸怀家国天下,永葆爱党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为民之志,不惧风雨、奋发争先。要深刻理解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大力推进"三强一化"建设,在推动乡村振兴、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担当作为,在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推进中奋力拼搏,在加快建成"四区一花园"中绽放青春光芒。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敢于担当的自觉、踏石留印的韧劲、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断推动衡南高质量发展,创造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

树牢心中有戒、严于律己的清廉情怀。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必须守住拒腐防变防线,不要"前脚刚踏上仕途,后脚就走入歧途"。要在政治上不触"红线",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增强政治自制力,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要在工作上不划"虚线",摒弃懈怠思想,杜绝涣散作风,规范言行举止,牢记公权为民,务求真抓实干。要在生活上不越"底线",坚持讲操守、重品行,自觉净化"朋友圈""社交圈""生活圈",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友,养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情趣,自觉培养高尚的道德追求,不受金钱所惑、不为权力所累、不沾歪风邪气,永远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用青春正能量书写不负伟大时代的最美芳华。

(作者系衡南县委书记)

坚持人民至上让信访工作始终成为人民群众可以信赖的主基调

王静张思行

2022-05-09

2020年1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了《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检举控告工作规则》(以下简称《规则》)。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信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通知指出,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如何有效衔接《条例》与《规则》,是各级党委、政府信访工作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开展信访工作的根本遵循和依规依纪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一、《条例》与《规则》使信访工作体制机制更加健全

《条例》进一步的完善和更新,意味着信访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在全社会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也成为了各级党委和政府信访部门做好信访工作的"法宝"。《条例》中还提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际上也反映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判断,更加体现"党必须加强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使党中央的权威、政府的公信力得到充分的保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切实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条例》对信访工作体制、信访事项的提出和受理、办理等都进行了完善和更新,为实现各级党委和政府机关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让从事信访工作的部门、单位和个人进一步增强依规依纪依法办事的意识。

二、把"坚持人民至上"重要理念贯穿信访工作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曾讲道:"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要通过信访渠道摸清群众愿望和诉求,找到工作差距和不足,举一反三,加以改进,更好为群众服务。"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的自觉坚守,是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化制度化。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入学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检举控告平台是人民群众与各级党委、政府沟通的重要桥梁,人民群众有诉求有问题需要反映,通过信访举报途径,可以第一时间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让人民群众增强获得感、认同感、满意度。

三、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省委关于信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

4月26日,湖南省纪委监委召开信访举报工作视频会议指出,做好信访举报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重要思想的政治要求,是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现实需要,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具体举措。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深刻认识做好新时代信访举报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对信访工作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做好信访受理、处置等工作,需要用心用情过细,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四、新时代信访工作者更应提高政治站位、锤炼过硬本领

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的纪律部队,也是开展信访举报工作的主要阵地,要主动扛起维护法规权威性的政治责任,带头学习宣传执行《条例》和《规则》,切实抓好《条例》和《规则》的统筹衔接,也是做好信访举报工作的重中之重。

面对纷繁复杂的信访工作,更要精准把握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坚持和加强党对信访工作的全面领导。理顺信访工作体制机制,是新时代信访工作的基本遵循。在新形势下,如何推动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也是一门值得深思的课题。

合力共建幸福感成色更足的养老服务体系

文学容

2022-05-09

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2021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为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实现老有所养提供了路径指引。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发力落实。

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据民政部数据统计,目前90%以上的老年人愿意在家养老,家庭在养老服务体系中仍处于基础和重要地位。但由于现代家庭的小型化结构和少子化现状、跨地域职业流动带来的父母子女异地而居、家庭成员照护时间和精力有限等原因,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面临挑战。《意见》提出"依托社区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养老服务",探索并推动建立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的模式。为此,一要大力发展社区内提供助餐助行、日间照料、康复护理等"嵌入式"居家养老服务专业机构,增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二要探索针对高龄或行动不便老人真正急需的个性化上门服务项目,推动解决养老服务中的急难愁盼问题;三要按照《意见》要求,将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纳入居住环境整治提升工程,落实养老服务设施设置标准,完善"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让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更加安全方便。

提升各类型养老机构服务效能。由于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庞大、老龄化增速过快,城乡间区域间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不均衡,养老服务机构与市场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意见》提出"进一步规范发展机构养老",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为此,一是坚持公办养老机构的公益属性,确保其社会兜底保障作用。应优化养老机构床位结构,做大基本养老床位规模,加大护理型床位建设力度,优先接收并满足经济困难的失能、孤寡、残疾、高龄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为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的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二是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市场化发展。民办养老机构要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和经济能力,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层次性、差异性养老服务,政府要通过用地保障、信贷支持、税收优惠等,为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三是完善养老机构的准入机制,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对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的监管,严格落实养老机构的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

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意见》首次在中央层面部署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通过列清单的方式,明确基本养老服务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标准、供给方式和支出责任等基本问题,是进一步加快发展兜底性、普惠性养老服务的整体制度设计,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养老服务由政府主导并付费购买,由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或养老机构提供,面向全体老年人并优先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养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复照护、社会救助等基本养老需求。基本养老服务由政府主导提供,非基本养老服务由市场调节,有助于形成以家庭为基础,政府、社会、市场各司其职的新型养老模式。当前要加快建立全国范围内跨部门互认的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制度,以明确服务对象和服务方案,提高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实施的准确性、便捷性和公正性。

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为保障失能老年人基本生活权益和生活质量,《意见》提出"稳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全国现有含我省湘潭市在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49个,试点阶段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群起步,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护理保障需求,优先保障符合条件的失能老年人、重度残疾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坚持保障基本和责任共担,保险基金主要用于支付符合规定的机构和人员提供基本护理服务所发生的费用。试点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参保对象和保障范围,依据民政部《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试行)》进行失能等级划分。要探索多元化筹资模式,完善科学合理的待遇政策。当前农村地区包括高龄、瘫痪卧床、重度失能、重度残疾的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障严重不足,建议试点地区逐步扩大参保对象范围,将上述老年人群纳为参保对象,保障这部分人群的长期护理需求,不断增强各类人群特别是急需帮扶的农村特殊老年群体在共建共享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工业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高校如何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

陈帅

2022-05-0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新时期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高校肩负着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走心"和"践行"的崇高使命,要运用深入浅出的朴素语言、鲜活事例以及喜闻乐见的大众方式,提升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让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大学生中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要打通理论落地生根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理论通俗化、语言大众化、形式多样化、载体时代化。

理论通俗化。列宁曾指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众化,关键在于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入手。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何而来?"新"在何处?新时代的大学生如何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如何筑梦、追梦、圆梦?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既抓系统又讲重点,将理论以点、线、面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理论学习变得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

语言大众化。理论要深入人心,需要提升语言魅力。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当下学生的语言特点,用生动的语言来表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仅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也能让理论更接地气。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理论话语的大众化,在他的讲话中金句频出,富有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如:源自生活的"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贴近心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动形象的"撸起袖子加油干"、极具情怀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等,凸显"平语近人"的鲜明特色。认真研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这种大众化的语言风格和话语特点,言之有理、通俗易懂、喜闻乐见,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更有温度、有深度。

形式多样化。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除此之外,还可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校园网、主题活动、学生理论社团宣讲等多样化的形式,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阐释和传播,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注入新的活力。如:开展"传播正能量、百年正青春"的建党百年主题宣讲活动,"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遴选优秀作品进行网络展播,既充实学生的内在,也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加营养成分。

载体时代化。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新媒体日益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新兴的传播载体深受思想活跃的大学生喜爱,他们敢于尝试新鲜事物,乐于接受与科技紧密结合的媒介手段。善用新媒体,能为大学生开启无穷想象力,激起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作欲望。不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可以通过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发挥特长,延伸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升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通过"我拍风土人情""我演动人故事""我画绿水青山""我讲红色记忆""我读名人经典"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怀温度,发挥价值引领作用,还能解决好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行的问题,培养优秀的创新人才。

(作者系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21年度院级科研重大项目《高校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号"21YJ01")

构建"技术差序"育人体系培养高素质基层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吕文明唐小艳

2022-05-0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建设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为基层生态环境保护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新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职业教育应"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5月1日起实施的新修订《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职业教育应"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据此,应遵循生态环保产业技术本源、高职院校学生成长本体存在的差序规律,耦合形成"技术差序"育人体系,精准培养高素质基层生态环保铁军。

把握"育人技术差序",加强产业岗位分析

应对接生态环保产业需求,加强基层岗位的调研分析。尽管技术技能人才对接的不同岗位有不同技术要求,但所有岗位技术都呈现一致的差序规律,可分为通识技术、专识技术、特识技术三个"内涵渐深"类型。

一是通识技术。即通用技术,包括基本原理、基本能力、基本态度、基本价值等,是学生对接岗位的起点。二是专识技术。即专用技术,包括专门知识、专业能力、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是学生对接岗位的关键。三是特识技术。即特殊技术,包括内隐知识、攻关能力、创新精神、综合素养等,是学生对接岗位的难点。

确定"育人目标差序",精准分析学生成长规律

应对接"育人技术差序",确定学生在不同阶段渐次达到"新手-熟手-能手"的"育人目标差序"。

一是新手阶段。学生身心待发展,并且刚接触职业岗位,以掌握通识技术为主,以满足基层生态环保岗位的基本需求,使学生产生职业认同感。二是熟手阶段。学生身心渐成长,应集中学习专识技术,以满足基层生态环保岗位的专业化需求,使学生产生职业责任感。三是能手阶段。学生身心将成熟,应着力提升其解决特殊问题和综合问题的能力,以满足基层生态环保岗位的发展需求,使学生产生职业成就感。

划分"育人时间差序",形成递进学习阶段

应对照"育人目标差序",精准划分"育人时间差序",形成"基础阶段-发展阶段-卓越阶段"的递进学习阶段。

一是基础阶段。通常为大一阶段,引导学生对应"新手"目标,学习内容以技术感知、行知、觉知等为主,着力提升政治素养、人文素养、身心素质、劳动素养等基本职业素养。二是发展阶段。通常为大二阶段,引导学生对应"熟手"目标,学习内容以技术分析、设计、执行等为主,努力掌握专业核心知识、培育专业核心能力和工匠精神。三是卓越阶段。通常为大三阶段,引导学生对应"能手"目标,学习内容以技术迁移、推广、优化、革新等为主,渐进提升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立"育人载体差序",渐次安排"做学项目"

根据基层生态环保岗位的技术内涵,其育人载体为"做学项目",即"做中学"的真实项目,可分为体验类、实操类、革新类三个"难度渐进"的类型。

一是体验类"做学项目"。主要是环保宣教类项目,这类项目蕴含通识技术,以沉浸感悟、案例剖析、宣传参与等方式开展,组织学生走进自然、社区、企业等,在真实情境中提升学生政治素养、道德修养和业务能力,让学生在"做宣教"中"学态度"。二是实操类"做学项目"。主要是环保服务类项目,这类项目蕴含专识技术,以样本诊断、方案优化、实施推进等方式开展,引导学生进入真实岗位现场、实操真实项目,让学生在"做服务"中"学技能"。三是革新类"做学项目"。主要是环保创新类项目,这类项目蕴含特识技术,以项目推广、改造、发明等方式开展,引导学生进行迁移创新、叠加创新、集成创新等,促成新产品、新工艺的产生,让学生在"做创新"中"学发展"。

构建"育人机制差序",持续保障培养成效

作为"技术差序"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育人机制也须相应呈现出差序性,构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能力-活力"的"循序机制"。

一是激发学习动力。通过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扎根生态环保事业的动力。二是提升学习能力。通过丰富实践模式、完善运行机制,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专业核心能力。三是增强学习活力。通过变革思维方式、改进教学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创新创造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作者分别系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科研与对外服务处副处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以"思政红+生态绿"厚植生态文明意识

唐海珍陈安琪

2022-05-0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依据法规严守生态底线,更需要通过教化培养生态文明意识。对身处"拔节孕穗期"的职业院校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意识的熏陶和培养、促进生态实践与生态文明教育有机融合,既是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使命,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以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

推动生态文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共进,应发挥思政课程对生态文明教育的引领作用,强化不同课程的协同效应,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高校教学全课程体系,全方位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

理清逻辑。明确思政课"主渠道"与各门课"一段渠"之间的逻辑关系,使思政课程真正成为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源头活水,突出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避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两张皮""一头热、一头冷"现象。

构建机制。围绕组织管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团队建设、教师发展、考评激励等,形成党委整体布局、思政课教师引领、专业课教师协同、学生积极参与、督导评估考核的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形成示范。组建思政课与专业课"混编式"教师团队,以恰当方式将生态文明教育元素融入课程设计,注重从专业课程的教学典型案例中提炼集纳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思政课程范例,再用以引领课程思政教学。

以通识教育提升生态素养

应通过开设"知行合一"的特色公共课程、开展公益性宣教类"做学项目"等方式,培育学生的生态素养。

激发热爱感知。将"走进自然"等沉浸式体验类项目融入《生态环境素养》等公共课中,组织学生参观生态植物园、江河湖泊等,激发学生热爱生态环境的情感,从"知晓认同"视角提升学生生态文明意识。

拓展建设认知。通过与企业共建空气监测平台、校园污水处理平台等实训基地,将"世界水日"等宣教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拓展学生环保认知,从"知行合一"视角培育学生职业素养。

探求扎根觉知。结合"世界环境日"主题行动等实践类项目,组织学生走进社区、企业等进行环保科普宣传,提升学生环境素养,从"专业培养"视角完善生态环保人才培养体系。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