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至3月各省委书记、省长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39篇(第25/44页)
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确定为6.5%左右,主要考虑:一是贯彻党中央部署要求。着眼实现今年全国经济增长目标,党中央要求优势地区走在前、经济大省挑大梁。湖南作为全国经济十强省份,过去四年年均增速比全国高1个百分点以上,有必要继续保持这种态势,以湖南一地一域发展为稳住全国经济大盘作贡献。二是衔接落实湖南中长期目标。实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2026年人均GDP达到10万元和"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年均增长6%目标,综合人口增长与价格指数变化,2023-2026年需年均增长6.3%左右,同时实现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提出的现代化新湖南远景目标,也需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三是有利于改善预期提振信心。疫情防控三年来,湖南经济年均增速为5.5%左右,今年增长预期目标高于三年平均增速1个百分点,有利于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四是具备合理增长的支撑条件。今年中央"五大政策"协同发力,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资源要素条件可支撑,与经济增长潜力相适应,完全可能实现预期增长目标。
做好今年经济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六个统筹" 要求,重点把握好六个方面:一是坚持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 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提高质量效益的基础上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二是坚持扩大内需。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内需,充分 释放消费和投资潜力,打通经济循环堵点,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良性循环和动 态平衡。三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穿经济工作全过 程,加快构建以"一带一路"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努力在深层次改 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取得更大突破。四是坚持政策引领支撑。全面对接落实中央 宏观调控政策,积极争取中央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加强各项政策协同配合, 及时发现和纠正政策执行偏差,推动经济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形成共促高 质量发展合力。五是坚持防范化解风险。加强风险预判和战略预置,提高应对 极端情况能力,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策、行动有力,在发展中化解各类风险 隐患。六是坚持打基础利长远。保持"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胸 怀境界,从长远出发谋划当前工作,为今后发展打好根基、留好余地、做好衔接。
三、抓住重大关键环节,纲举目张做好今年经济工作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推动经济实现整体好转、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提升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要促进消费回暖复 苏。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开展消费专项行动,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 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体育服务等消费,合理增加消费信贷,充分释放消费 潜力。把旅游发展大会作为支持地方发展的举措,办好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不断总结经验,激发文旅消费活力。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大力推进网络 型、产业升级、城市、农业农村、国家安全"五大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和长赣 铁路等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乡村建设行动,加大科技和产 业投资。加强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强化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加快专项债券项 目实施。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带动全社会投资,大力提升投资质量和效益。要发展现代物流体系。物流成本 偏高是制约湖南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实施物流发展"强基补链"工程,大力 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提高冷链物流发展水平,优化城乡物流配送网络,支持 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电商平台发展,畅通城品下乡、山货进城、电商进村通道。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推进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强化产业基础能力。落实好国产首台套政策,推进国产化替代,加快提高工业"五基"能力,保证 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加强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提升战略物资储备保 障能力。要加快产业体系升级。抢抓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中孕育的新机遇,勇 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巩固扩大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 动机及航空航天装备等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 现代石化等重点产业,高度重视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发展。深入推进两化融合 发展,打造一批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大力发展"大智 移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数据中心建设,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 字产业创新发展。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持续开展"纾困增效"专项行动,切 实减轻企业负担。扎实推进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程,继续推进新增规模以上工 业企业行动,加强中小微企业管理服务,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 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 加快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义务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启动湖南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扩大高等教育优质资源 供给,持续提升本科录取率,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要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 关。积极对接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实施十大技术攻关项目,启动一批 战略性基础研究项目。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加快"四大实验室""四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面落实 研发奖补等各项政策,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体系,推动"科技-产业-金 融"良性循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2023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 机构和研发活动要实现全覆盖。要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提高人才自主培养 质量和能力,支持青年人才牵头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抓紧培养造就急需的 拔尖创新人才。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引进一批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 创新团队。要着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完善党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深 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形成 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以改革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共同发展。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巩固提升省属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成果,纵深推进压层级、减法 人等后续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实现降 本增效,加强省属国有金融和文化企业管理,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要优化民 营企业发展环境。深入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六个一"行动,促进湘商回归, 大力宣传民营经济重要作用,提振民营企业信心,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 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恪守契约精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 权益,完善公平竞争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坚决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 纷。各级领导干部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要深化 投融资体制改革。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强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加快 私募基金发展,积极发展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持续开展企业上市"金芙蓉" 跃升行动,保持信贷投放稳步增长,推动企业融资综合成本稳中有降。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全面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加快建设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要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发挥好自贸试验区、各类开发区和保税区等开放平台的先行先试作用,提高园区招商服务能力,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争取落地一批外资标志性项目。加大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保护力度,有针对性做好外资企业服务工作,推动常态化走出去招商引资,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要持续做大外贸规模。深入实施外贸主体创新行动,优化贸易促进平台,加快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等新业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积极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推动外贸优化升级。深化中非经贸合作,高水平办好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要优化对外运输通道。加快完善以航空货运、中欧班列、中老铁路、江海航线、铁海联运为重点的国际物流体系, 加快建设五大国际物流通道和货运集结中心,推进怀化国际陆港建设,加快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坚持城乡一体、区域协同,促进各类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落实 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推动高标准农田扩面提质,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确保今年粮食产量600亿斤以上。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培育壮大种业领军企业。加快农机产业链建设,提高湖南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 村。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定不移推动"强省会"战略和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推进岳阳、衡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加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继续实施湘西地区开发战略。要推进新型城镇化。湖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要加快城镇老旧小区、老旧燃气管道等更新改造,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强化规划刚性约束,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提高县域经济发展质量。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美丽湖南。要加 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协同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 整优化,推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 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扎实推进洞庭湖总磷攻坚 行动,强力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全面铺开科学绿化 试点示范省建设,加强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稳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加快实施重点行业企业节能降碳改造,坚决遏 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统筹布局电力源网荷储,加快 建设一批风电、光伏、氢能、抽水蓄能项目,大力推进"宁电入湘",提升能 源供应保障能力。
下一篇:2023年经济主题文稿-6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