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人民日报人民观点第三季度文章汇编(第2/1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8300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77分钟

把"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人民观点)

共建"一带一路"开创了合作共赢的新模式,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是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

鸣笛声声,中欧班列搭载"欧洲制造"缓缓驶入站台。不远处,矿石、汽配件等商品完成装车后,将由西部陆海新通道直达东南亚。进出有序、热闹非凡,重庆两江新区果园港一派繁忙景象。从昔日西南腹地的内河港,到如今联通全球的枢纽站,果园港的贸易伙伴遍布全球,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的生动缩影。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连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一个国家追求现代化,都不可能仅仅依靠自己、在封闭条件下实现,加强互联互通才能共同发展。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一带一路"传承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自倡议提出之日起就具有开放包容的属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一带一路'建设要以开放为导向,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问题。"不论来自亚洲、欧洲,还是位于非洲、美洲,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伙伴,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加入进来。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能取得积极成果,关键在于顺应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符合沿线国家发展合作的现实需求。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在中南半岛,中老铁路让老挝从"陆锁国"变成"陆联国",极大便利了沿线民众出行,有力激活了沿线经济;在哈萨克斯坦,中哈实施奇姆肯特炼厂改造,污染物排放减少了90%,还培养了大批技术人员;在肯尼亚,蒙内铁路拉动当地经济增长超过2个百分点。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有力促进互联互通,促使沿线国家和地区更好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打开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带一路"倡议迄已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打造了一个个"国家地标""民生工程""合作丰碑"。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开创了合作共赢的新模式,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成为造福世界的"发展带"、惠及各国人民的"幸福路"。

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独自解决。"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只有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才能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共同繁荣。通过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创造了有利于开放发展的环境,维护和发展了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实现了不同国家相互受益、共同繁荣、持久发展。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中国式现代化在扩大对外开放、与其他国家进行良性互动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倡导真正的多边主义,让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推动各方各施所长,把各方的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十年建设,成果有目共睹,照见我们向世界分享中国市场机遇、积极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坚定决心和务实行动,有力印证了"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是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谋求合作的最大公约数,这条开放之路将会越走越宽广,延伸向更多更远的地方。

婆罗门教的塔、印度教图案的柱、狮身人面的台基、飞天乐伎的翅膀......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福建省泉州市,开元寺里的多元装饰生动诉说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景象。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当下,共建"一带一路"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坚持互联互通合作,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谋共享之福,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一定能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新空间,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新贡献。

把"一带一路"建成绿色之路(人民观点)

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理念引领不断增强,交流机制不断完善,务实合作不断深化

进一步统筹推进绿色发展重点领域合作,统筹推进境外项目绿色发展,统筹完善绿色发展支撑保障体系

"如何向女儿解释自己的工作?"就职于中广核巴西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的利迪阿尼·迪奥蒂,一度面临这样的问题。一天,迪奥蒂一家路过一台风力发电机,她指着矗立在绿色丛林中的白色高塔,对女儿说:"这就是妈妈的工作,可以制造出清洁的能量,帮助大家洗上热水澡、点亮家里的灯。"在巴西新能源领域工作多年,迪奥蒂见证了中国企业给巴西可持续发展作出的贡献。共建"一带一路",中国正为相关国家注入绿色能量、提供绿色机遇,让绿色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绿色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把绿色作为底色,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投资、绿色金融"。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载体。十年来,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共建国家互学互鉴、携手合作,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作为目前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建设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顶层设计、贯穿于各方面全过程。从"倡议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到提出"坚持开放、绿色、廉洁、合作理念,致力于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合作目标",再到"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信息共享和能力建设,深化生态环境和气候治理合作",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凝聚起把"一带一路"建成绿色之路的时代共识。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助于增进共建国家政府、企业和公众的绿色共识及相互理解与支持,实现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给质量、更高发展韧性,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中国不仅有意愿、有决心,而且重行动、建机制。目前,中方同有关方签署了50多份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文件,同31个共建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与32个共建国家共同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绿色产能及装备制造合作,建立绿色金融和绿色贸易体系,这些实际举措掷地有声、稳扎稳打,让中国与共建国家建立起"更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实践表明,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理念引领不断增强,交流机制不断完善,务实合作不断深化,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也要看到,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依然突出,生态环保国际合作水平有待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约束条件更为严格。实现绿色引领、互利共赢,既需要不断完善绿色发展政策支撑,搭建绿色交流合作平台,建立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又需要更好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健全市场机制,调动企业参与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的积极性。面向未来,我们要进一步统筹推进绿色发展重点领域合作,统筹推进境外项目绿色发展,统筹完善绿色发展支撑保障体系,实现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的目标,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肯尼亚蒙内铁路沿线,中国公司修建了大型动物通道,长颈鹿也能轻松穿过铁路桥;巴基斯坦旁遮普太阳能电站,光伏板下能长草种瓜。生动的场景,展现着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的成果。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绿色发展合作平台为支撑,必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从愿景变为现实,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保护好我们共同拥有的家园。

把"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人民观点)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遵循文明发展规律,尊重文明多样性,促进文明价值共通、文明成果共享,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铺就了康庄大道

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愿出一袋黄金,只求看一眼希瓦。"在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中亚谚语中传颂的这座"千顶之城"希瓦,曾因年久失修,面临建筑物墙体开裂、倾斜下沉等险情。2014年,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决定合作开展希瓦古城保护修复工作。中国专家在不改变建筑及各类文物原貌的前提下,尽量使用当地传统工艺和材料,同时充分结合当地文化特色,让这座古城重现往日风姿。这成为共建"一带一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缩影。

驼铃悠悠,丝路延绵。2000多年前,中国开辟出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古丝绸之路,穿越不同时空、跨越不同文明,创造了文明互鉴与文明交融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把"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是为共建"一带一路"夯实社会基础,也是其追求的目标。这不仅可以让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更加深入人心,搭建起民心相通之桥,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还有助于形成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共荣发展态势,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精神力量。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离不开国家与国家之间、人民与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赏。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艺术节、图书馆、美术馆等联盟,建立"一带一路"经济信息网络、共建国家出版合作体、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等平台,十年来,教科文卫体旅等领域的合作广泛开展,共建国家议会、政党、民间组织往来不断加强,在经济合作的同时实现了文明交流互鉴。实践证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遵循文明发展规律,尊重文明多样性,促进文明价值共通、文明成果共享,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铺就了康庄大道。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多重挑战和危机叠加,"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沉渣泛起,严重危及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进步。回顾人类文明的演进史,不难发现,文明之间如果一味采取对抗姿态,只会两败俱伤。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携手共进,把"一带一路"建设成文明之路,方能以深厚的文明之力促进民心相通、众力相合,共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百花齐放才能让世界春色满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强调"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指明"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浅出地阐释,文明交流互鉴是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合则强,孤则弱。唯有选择文明对话,才能迈上坦途正道;唯有深化交流互鉴,才能推动文明发展。展望未来,努力把"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就能为共建"一带一路"不断筑牢民心基石,让人类文明更加绚丽多彩。

"文化能够连接心灵,艺术可以沟通世界。"用画笔记录下中国的风景,将内心的强烈情感展现在画作中;和中国同行们探讨绘画的创作手法和艺术构思等话题;在个人专辑中推出与中国歌手合作的主打歌曲......十余年间,来自阿拉伯国家的百余名艺术家参加"艺汇丝路"访华采风活动,将眼中所见、心中所感化作了487件作品。中阿艺术家的真诚对话,成为人类文明交往史上的绚丽一笔。架起情感桥梁、拉紧人文纽带,"一带一路"这条文明之路正通向全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人民观点)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待科学真理的一贯立场和鲜明态度。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评论,与广大读者一道,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编者

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

真理的力量穿越时空。5月27日,马来西亚吉隆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英文版首发式吸引大批读者。这部中国著作,令当地出版界人士感慨"为读懂当代中国打开'思想之门'"。前不久,《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多语种版出版发行,再次引发海内外高度关注。这部让外国政要感叹"政治抱负、治国理念、宏大规划和真情实感"的著作,在法兰克福、伦敦、纽约等各大书展上深受欢迎,更走进美国高端智库、塞尔维亚国家图书馆、埃及国民教育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闪耀智慧光芒。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任务,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指出"我们要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为我们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我们党自诞生以来,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成就,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取得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使党掌握了强大的真理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是历史的结论。"实践充分证明,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创新理论,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实践充分证明,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