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怀德在中国政法大学庆祝建校70周年大会上的致辞
马怀德在中国政法大学庆祝建校70周年大会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
大家上午好。
蓟门烟树,军都叠翠,雨过天晴,万物并秀。今天,我们隆重集会,相聚云端,共同庆祝中国政法大学建校70周年。我代表学校,向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校师生员工和全球校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福,向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有关部门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法者,治之端也;法大,国之需也。在新中国革故鼎新之际,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身"北京政法学院"应运而生,徐徐展开了培养优秀人才、服务法治建设的壮阔画卷,开启了与共和国法治建设同呼吸、共命运的非凡历程。
1952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学系汇聚沙滩红楼,共同组建了"北京政法学院",毛泽东同志亲自签发了钱端升院长的任命状并题写校名。学院在探索中前进,校址从沙滩红楼迁至学院路41号,相继开设专修科、调干班、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为新中国政法领域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法律人才,奠定了我国政法教育蓬勃发展的坚实基础。
1978年8月,国务院批准了《关于北京政法学院复办的报告》,文革期间停办的北京政法学院复办招生。1982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指出"要抓紧筹办中国政法大学,把它办成我国政法教育的中心"。1983年,中国政法大学正式挂牌成立,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同期并入。1986年,邓小平同志为中国政法大学亲笔题写了校名。2000年,法大由司法部划转教育部管理。学校及时更新理念、调整定位、重组学科、改革体制,迅速实现了由单科性向多科性、行业性向开放性的历史性转变。2005年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1年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高校,被誉为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重镇,实现了继往开来、日新月异的跨越式发展。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中国政法大学进入了事业腾飞的黄金期。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并就全面依法治国、法治人才培养和青年成长成才发表重要讲话,次年5月3日回信勉励团员青年"用一生来践行跟党走的理想追求"。我校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探索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培养德法兼修、明法笃行的高素质法治人才,高质量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办的"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研究"重大课题,交上了一份"中央满意、学界认可"的合格答卷。法学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学校进入"双一流"建设行列,法学和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得到长足发展,2020年成为教育部、北京市共建高校,社会美誉度和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法大精神薪火相传、法治信仰历久弥坚。一代代法大人拼搏奋斗形成的办学传统,成为法大奋勇前行的精神力量。
七秩更迭,恪守的是忠诚奉献、勇于担当的"国之大者"。我校始终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积极投身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从"五四宪法"、《婚姻法》,到"八二宪法"、《民法通则》《行政诉讼法》等重要立法活动,无不饱含着法大人的赤诚、智慧和汗水。2020年8月,全国人大法工委在法大设立了唯一的高校"立法联系点"。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各个领域都留下了法大人坚实的足迹。广大校友以实际行动诠释敬业奉献精神,践行使命担当,点亮了法大名片,融汇了进步力量。
七秩风雨,秉承的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傲然风骨。70年的校史也是与国家法治建设休戚与共的发展史,更是俯首耕耘、拓荒创业的奋斗史。从1952年成立时与北京大学共用沙滩校区,到1953年兴建学院路校区,再到1985年新建昌平校区,老一辈法大人倡导自力更生、劳动建校,成为校园建设的"拓荒牛"。办学资源长期匮乏,复办之初尤为艰苦,教室不足就在工棚上课、桌椅不全就用马扎代替、教材不齐就手书大纲、宿舍不够就80人挤住在教室......一代代法大人用执着坚守、自立自强彰显了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七秩芳华,依靠的是立德树人、诲人不倦的师道传承。"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作为全国优秀法学师资力量的"孵化器",我校设立了全国第一批法律史、经济法、诉讼法专业博士点,创建了全国第一个比较法、人权法、法律与经济专业博士点,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法学硕士、法学博士。从钱端升、雷洁琼、费青等为代表的老一辈知名学者,到江平、陈光中、张晋藩、李德顺、应松年五位终身教授,从20位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青年法学家到各学科的一大批骨干中坚、后起之秀,均以人格魅力滋润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智慧之门,用知识的力量和智者的榜样赢得了尊师重教、桃李天下的荣光。
七秩辉煌,坚持的是求真务实、奉法图强的至臻追求。钱端升先生"以教书为业,也以教书为生"的脚踏实地,江平先生"法治天下"的微言大义,陈光中先生"尽一个做学者的责任"的不遗余力,是一代代法大人为学、为事、为人的生动缩影。从建校之初"培养新中国建设急需的政法人才"到复办伊始"办成我国政法教育的中心",到新世纪初"建设开放式、国际化、多科性、创新型世界知名法科强校",再到当前"建成致力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办学定位的调整和办学目标的演进,是一代代法大人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真实写照。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此时此刻,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和帮助学校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致敬,向为法大建设发展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前辈们致敬,向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事业做出贡献的广大校友们致敬,向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默默奉献的全校师生员工致敬!
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回归本来才能面向未来,志存高远才能行稳致远。我们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法治中国的前景无限光明,立德树人的使命无上光荣。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楫扬帆的进程中,我们要不负新时代赋予法大的光荣使命,开拓创新、坚毅前行,努力奏响新时代法学教育的最强音,续写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优异答卷。
扎根中国大地、培育时代新人。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法兼修、明法笃行,培养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爱国情怀、高尚道德情操、扎实理论根底、卓越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努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深化改革创新、争创世界一流。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高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作为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和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重镇,我们要不断改革创新、积极应对挑战,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世界法治文明做贡献"为己任,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统筹好人才培养、教师队伍、科学研究、国际交流、社会服务等各项建设事业,奋力谱写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法大篇章。
坚持"四为"方针、矢志教育报国。立足新时代高等教育特点和国家战略需求,我们要高质量推进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积极开拓新兴学科,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党和人民铸魂育人、述学立论、资政建言,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厚植人才优势、培育创新动力、提供有力保障。
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七秩辉煌筑基业,德法兼修创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让我们乘着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历史巨轮,乘风破浪、一往无前,勇敢驶向教育报国、奉法强国的星辰大海,为早日建成致力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上一篇:校长在开学准备会上的讲话
下一篇:县委书记在庆中秋节座谈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