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读书日”讲话、发言合集12篇(第4/4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370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3分钟

《长歌行》且行且歌,且歌且长,且长且美。美在真善间,美在细微处,美在生活里。书中包括自序、引子和后记共103篇文章,记载了刘老师身边的人,读过的书,看过的景,尝过的美食,结交的朋友以及在生活当中品尝的酸甜苦辣和至深领悟等。下面谈谈我粗浅的读书感受,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一、文品即人品

从该书中多篇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刘老师发自心底的真诚和善良。比如《欢喜的一次》的欢喜布施;《摩的司机严刚》中对陌生人的理解和信任;《老人的火车》中对在火车上遇到的一

QQ微信号:215425891,海量热门优质材料和PPT课件

位一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的老人的深切同情、怜悯和敬重,以至于下车以后仍然伫立站台,目送老人的火车直到远去;《想象另一个人的遭遇》中"少年"的刘老师为了帮助一个素不相识的老乞丐,愿赌服输,甘愿认罚。每每读到这些以及类似的内容,我都为刘老师的真诚善良而感动。

二、细微之处见功夫

书中多篇文章,从细微处着手,如工笔细描般,把普普通通的人和事,写得精致细腻,活灵活现,流动的画面富有丰盈的艺术感,每一篇文章都足以拍一个微电影,比如《摆摊老人》《小丑》《老人的火车》《文学让我们如此感动》等。

三、生活之美是创作之源

文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理解是因为其中加入了人的感情因素。同一处风景,不同的人看,会有不同的评价;同一个人,交不同的朋友,就有不同的相处状态;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去做,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同一个物品,不同的人拥有,就赋予了这件物品不同的价值。比如《我喜欢早晨》《认定一件事》《读书随笔八篇》《记陕西的一些美食》《素描画九幅》和若干篇游记,这些文章都是作者体验、观察、经历的生活,有滋有味,情深意浓,读来如临其境,如饮甘泉,如食馔玉,美不胜收。

正像刘老师说的:"我写作是因为情感需要宣泄,灵魂需要倾诉,是在情感满溢时的不得不发,是在生命陷入低谷时的悲壮突围。"刘老师的每一篇文章都给人读文如面,娓娓道来的感觉;

QQ微信号:215425891,海量热门优质材料和PPT课件

每一处感悟,都让人如品香茗,回味无穷。刘老师写作是真真正正在生活里赏风景,在风景中品生活。他是一边阅读行走,一边思考创作;一边歌唱生活,一边领悟人生;一边拉长时空,一边厚积美德。因为真诚,所以动人。

关于文学,刘老师说:文学如慈母的怀抱,使我温暖踏实;文学如情人的亲吻,使我如痴如醉;文学如挚友的支持,使我战胜困难;文学如严师的批评,使我走向光明。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从刘老师的书中领悟到了习作教学的几点启示:

在生活中学习写作文,会生活才会写好作文;说真话,做真

人,作文即做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万千事,静一颗心,写一首诗......

今天,我们怀一颗文学之心而来,以文学的名义相聚,愿文学能将每一个人塑造成更好的自己。祝刘老师在长路漫漫且行且歌中,创作出更多的佳作!

谢谢大家!

QQ微信号:215425891,海量热门优质材料和PPT课件

 在《仇澜》读书分享会上的发言

 网络

长歌行读书月老师发言

我有两个朋友在美国,一个在纽约约克大学做教授,一个社会学一个电影系的,他们两个人不认识,居然在不同的时间问我殷慧芬是谁,他们在网上推文里面读到殷慧芬,印象太深刻了。我打电话给纽约约克大学的朋友,说我今天参加殷慧芬的读书分享会活动,清晨他写来了几段文字,我读给大家听。

他说:"我又把《哥哥的罗曼史》看了一遍。最喜欢小说的细节的力量。它们让小说那么饱满,有血有肉,简直都忘了它是虚构。更重要的是这些细节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层次。小说只写

'我'的心理活动,其他人的心理体现在这些充满生活情趣的细节里了。在这些细节的支撑下,小说甜酸苦辣五味杂陈,还透着一层淡淡的带些自嘲式的幽默。从我这个学习社会学的人的角度看,她在写上海人家的日常中,把无处不在的阶层以及上海人对阶层的敏感揭示得淋漓尽致,这里不仅有经济造成的阶层隔离,还有地域的、文化习俗上的差异,甚至还包括了社会规范方面的(比如小老婆是被看不起的)。另外就是她把经济层次相对低的人群的自尊写得特别有层次感,哪怕是自卑,都是以自尊的形式体现出来的。"

QQ微信号:215425891,海量热门优质材料和PPT课件

他讲到城市的阶层层次非常多,彼此也非常敏感。当年的上海这种地域差别,每家人的出身等等,在这个小说里,通过哥哥的那段恋爱和婚事,揭示得挺深刻也挺辛酸的。

别看殷慧芬现在白发苍苍,这次《仇澜》出来以后,我把她80年代写的几篇小说重新看了一下,很震惊,我在朋友圈说:"很惊艳",怎么88年就那么前卫。刚才殷慧芬说他小时候的生活经历,我在美国看过一篇说1910年美国低层人的生活的书,2007年美国的图书馆又号召大家读这本书,也是写艰难岁月下的普通人生活。

相比80年代的伤痕文学,殷慧芬更宽广。文革也是伤痕,我们不说政治就说经济生活,她的小说就把那个背景下艰难时势中普通人的生活写下来了,写得非常有质感。我特别喜欢一篇《畸人》,写一个有点歪头的女孩子,这篇小说让我想起门罗最后一篇小说《亲爱的》,他也写残疾的人,他跟另外女性微妙的关系。我看《畸人》这篇小说流眼泪了,写得太好了,我想到的是文学的底蕴,文学是最慈悲的,它是悲悯的,殷慧芬写到我们普通人看不到的,暗角里的上海市民生活。

我看了《畸人》,一感动把《仇澜》推荐给上海电影厂一位有名的导演。我说《哥哥的罗曼史》、《楼上楼下》都可以改编成文艺片,特别是《畸人》。小说人物大妹跟奶奶的女儿阿彩关系就很复杂,穷困对人的道德是有伤害的,家庭关系不是我们以为的单方面的美好,以前是莫名其妙地歌颂,莫名其妙地拔高穷人

QQ微信号:215425891,海量热门优质材料和PPT课件

的道德。

刚才说到的《屋檐下的河流》也是,里面太精彩。通过"乌虫"把石库门弄堂点点滴滴,不同人的关系,包括奶奶的关系都写尽了,我说殷慧芬的小说有血有肉。我们在美国看到在地铁里多少人在穷困中挣扎,大城市穷人最多,大家都在这里讨生活。殷慧芬写艰难时期的低层生活,物资困乏的时候长辈怎样抚养自己的孩子,家人之间也有一些争斗,包括他们也有一些人生观,我看《屋檐下的河流》就会笑,殷慧芬有一个特点,就像我朋友说的,即使写穷困的生活低层的生活,里面还有一种幽默、自嘲的东西,你看的时候不会觉得仅仅在那里控诉,写得非常真实,把大部分城市普通人的生活状态描绘出来,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不会消失的城市的记录,这个记录以文学的形式记录下来了。

我有一种惊艳感,我看1988年写的,1988年都没有引起重视。我认为文学的价值是相当高的。

《畸人》里面扫大街,她女儿为了抢她母亲这件差事,女儿也去扫地,奶奶从那边扫,她从这边扫。生存是严酷的主题,在艰难的时期我们怎么生存,里面人际关系和人物,他们互相之间的动态,这些其实是很人性的,也把人性里面黑暗的东西跟那些光亮的东西都写出来了。

我很珍惜殷慧芬1988年写完的几篇小说,我觉得是精品,非常值得推荐。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