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委会讲话-30篇(第2/10页)
(三)聚力"三大攻坚"助发展。打好"三大攻坚战"既是助力发展的需要,也是发展的重要落脚点之一。一要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聚焦荆州"硬十条",围绕"五个100%"和基础资料"三一致",继续做好问题排查整改。紧扣"精准"二字,下足"绣花"功夫,重点解决好产业扶贫、危房改造、健康扶贫三大问题,坚决打一场精准脱贫"翻身仗"。二要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下半年重点完成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存量垃圾清理和低矮围拆除3万亩等四大任务,其中畜禽养殖污染治理8月20日前必须整改到位,整改不到位的,一律关停到位。近期,省第四环保督察组已进驻我市,开展不低于20天的地毯式督查。环保督察如同政治巡视,全市上下务必高度重视、积极配合,不能左看右看、左等右等,对督查发现的问题必须按期整改到位,真正以整改的实绩实效,迎接10月中上旬左右的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三要坚决打赢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企业经营、金融信贷等潜在风险。创新社会治理,压实信访维稳责任,加大积案化解攻坚力度,确保完成年度信访积案化解清零目标。要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法治素质提升工程"和"市民法治素质滴灌工程",稳步推进法治洪湖建设。要大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积极主动做好迎接中央和省委扫黑除恶专项督导各项工作,继续扫出声威,打出成效,着力提升"一感两度两率"。抓紧抓实安全生产,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强化党建,压实责任,狠抓落实再提速
全市各级党组织必须以党建引领,突出发展导向、实干导向、实绩导向,层层压紧压实发展责任、岗位责任、工作责任,全面推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高效率发展。
一是突出党建引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深入开展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全面实施基层党建"整县推进"计划,确保今年底实现"两个清零"目标。要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选优配强"两委"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推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认真落实中、省《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突出实干一线的选人用人导向,做实考核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体现担当。要强化"两个责任",深化标本兼治,聚力正风肃纪,狠抓反腐倡廉。要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加大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整治力度,严厉整治群众身边的不良作风和腐败问题,全力营造洪湖政治上的绿水青山。
二是突出责任落实。要聚焦聚力发展,制定清单细化责任、研究措施落实责任,真正把责任搞具体、搞明确、搞落地。全市党员干部要主动担责、主动作为,可以毫不谦虚说,市委市政府引进吉利电池项目就是主动担责、主动作为的表现,如果不引进该项目,我和沈市长背负的资金压力不知要小到多少,但为了洪湖的发展、为了洪湖的后劲,我们认为即使压力再大也要义无反顾,近期,我将和沈市长分头行动、四处化缘,坚决把20亿元资金搞到位。各乡镇一定要落实属地责任、做到责任上肩,可以武断地讲,凡是工作没搞好的,就是工作不负责任,这个可以划等号。下半年,各乡镇各部门要围绕我前面所讲的"四个一、三个五、三个零",落实责任、积极工作,乡镇争取的项目资金要硬账硬结、自争自用,市级不整合。各地各部门要提前谋划项目,现在就要着手谋划明年乃至"十四五"期间的项目,越早越主动、越迟越被动。市纪委监委、督查室要大抓几个不作为、慢作为、推诿扯皮的反面典型,真正让"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就是"不一样"。
三是突出真抓实干。实践证明,洪湖去年一年的巨大变化,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现在是正上劲、正上气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一定要趁热打铁,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浆接着一浆划,否则,贻误的就是洪湖人民的幸福、就是洪湖加快发展的机遇。我们一定要继续弘扬"5+2""白+黑"拼搏精神,坚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少说多干,坚持任务和责任同步明确,履责和督办同步推进,考评和奖惩同步落实,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小不落空,进一步干在实处、干出实效。
同志们,百舸争流千帆竞,攻坚克难奋者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聚焦目标、保持定力,弘扬"勇往直前、战胜每一个困难"的洪湖精神,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和决战决胜的豪气,实干奋进、担当作为,奋力谱写新时代"三个洪湖"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在高平市委六届六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会的中心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和晋城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就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作出部署,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推动高平在"两转"基础上全面拓展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新局面。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扛起政治责任,走出一条"两转"路子
市六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树牢"四个意识",坚定"两个维护",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紧跟全省步伐,走出了一条生动的"两转"路子。
在"一个指引、两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的贯彻中,高平以"办好两件大事,实现两个率先"为抓手,翻开了新时代走好高平新长征的新篇章。市委深刻认识到,高平作为山西的一个缩影,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为山西也为高平指明了方向、找到了路径。我们从认真审视高平开始起步,从"如何走出立体性困局"开始思考,鲜明提出"理直气壮抓发展,从严从实抓党建,率先走出资源型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新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高平实现"两转"的历程表明,市委提出"办好两件大事,实现两个率先"的发展战略是完全正确的,是符合高平实际的大思路、大部署、大格局,经受了实践检验,得到了省委、晋城市委的肯定和全市干部群众的认同。
在政治生态实现由"乱"转"治"的环境中,高平以"三个一方"为引领,形成了风清气正、心齐劲足的新气象。市委深刻认识到,一度政治生态恶化和长期粗放发展方式对干部队伍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除。在这样的背景下,怎样凝聚人心,重整队伍?是摆在现实面前的一道难题。我们牢记"代价不能白付,教训必须汲取",坚定扛起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构建"打好三大硬仗,抓好两项创建"的大党建格局,通过"三个一方"带班子,"四个导向"正风气,"三个能行"同心干,"一单两制"抓落实,准确运用"四种形态",针对性解决"为官不为",既教育了干部,又卸下了包袱。令人欣慰的是,付出终有回报,高平最大的变化是人心的变化、风气的变化,最可贵的是立起了高平志气,找到了高平自信。
在经济发展由"疲"转"兴"的大势中,高平以"跻身两个第一方阵"为目标,迈出了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步伐。市委深刻认识到,高平不转型没有出路,转的慢就要落后,舍此别无它途。我们坚持在新时代历史背景和方位下全力研究破解转型发展重大问题,全力推进"打造一个新引擎,稳定一个基本面,强化两个驱动力",确立"跻身两个第一方阵"奋进目标,找准了高平坐标,体现了高平担当。先后拿回七块省级以上"金字招牌",开发区率先获批,科兴集团通过深化改革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民营经济撑起"半壁江山",现代农业向"四条产业链"延伸集聚,高新技术产业孕育成芽,特色小镇方兴未艾,全市转型发展的内涵、空间、后劲得到不断丰富、拓宽和增强。
在"改革决不能落后"的革命中,高平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的担当,打开了先行先试的新局面。市委深刻认识到,高平发展的差距,实质上是改革的差距;改革已经全面铺开,绝不能叶公好龙,绝不能坐而论道。我们始终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把改革意识强的干部用起来,强化"施工意识",当好"施工队长",不等不靠,先干起来,推动一批先行先试的改革形成高平品牌和亮点。医疗卫生、供销社两项改革相继登上全国领奖台;开发区、国资国企、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四项改革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幼儿教师队伍、家庭签约医生、农村集体产权、冬季清洁取暖等一批群众热切关注的改革成果直接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形成了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改革局面。
在把"三基建设"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抓基层打基础的硬仗中,高平以"一梁两柱"为突破,立起了大抓基层的新导向。市委深刻认识到,"三基建设"是高平开展各项工作的脚,脚不好就站不稳、走不正、走不远。我们瞄准乡村这块短板,紧紧抓住麻绳最容易断的地方,提出"一梁两柱"的工作思路,立起了大抓基层的新导向。针对基层投入不足的问题,从乡镇到农村、社区,从"三基建设"专项经费到支村"两委"干部工资,持续拿出真金白银,实现保障下倾,确保基层干部安心履职;针对农村干部选时全、干时缺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农村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管理办法》,有效解决了"目标怎么定、干部怎么考、薪酬怎么发、不干怎么办"的问题;针对部分村级组织无钱办事、"手中无米、唤鸡不灵"的问题,实施"破零加零"工程,推动在农村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路子,所有村庄均实现"破零",5万元以上的村有272个,占62.7%。
在"不能对不起这块红土地的攻坚"中,高平以"不当裱糊匠,当好耕耘者"为境界,展现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新作为。市委深刻认识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平既要补课,又要赶考,必须尽快完成由"抡棒锤"向"捏绣花针"的转变,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们啃下"硬骨头",全市贫困发生率由2.22%下降到0.36%,革命老区圪台村367户老乡全部有了温暖的新家,全市12个贫困村年底可全部摘帽脱贫;我们注重"补短板",全面启动19项规划编制,下决心解决水、路、气、垃圾、厕所、古城改造等民生短板和发展难题;我们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部署15个方面41项具体清单,实施"五大行动三年攻坚",推动全市生态环保的地位、作用和效果发生重大而积极的变化;我们织密"保障网",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86%以上,教育、社保、就业等各项民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我们守住"警戒线",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解决一批多年来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信访难题,连续两年被评定为省级"平安市",连续两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排名全省前列。
高平"两转"的背后,充满了艰辛和努力,大家既是见证者,更是实践者。"两转"历程再次印证,党组织的手举起来了,党员干部的手就举起来了,群众的手就举起来了,只要自觉践行"三个一方",就一定能唤起"三个能行"。
二、直面风险挑战,全面落实"五项重大任务"
市委清醒认识到,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取得的成效是阶段性的,前进的路上坡还很长、坎还很多,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还面临着一些风险和挑战。
总体来说,有三个基本判断:
一是全面从严治党远未大功告成。高平政治生态仍在"大病初愈"后的"康复治疗"阶段,"修复生态、培植土壤"尚需时日。
二是实现高质量发展依然任重道远。高平经济转型开了个好头,但制约转型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仍很突出,多元支撑的产业结构尚未形成。
三是改进工作作风仍需下恒久之功。高平整体上奋发有为的大环境已经形成,但工作落实中还存在不平衡不深入不到位的问题,必须持之以恒抓落实、解难题、打基础、增动力。
具体来说,有五个突出问题:
一是经济发展过多依赖煤炭产业、过多倚重煤炭价格的状况没有改变。高平经济结构严重失衡,根子在"一煤独大"。第一,非煤产业无支柱。煤炭产业占GDP的52.3%,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92.1%;58户规上企业,煤炭行业占数量的51.7%,占纳税的96.1%。除了煤炭,没有一个产业能支撑起高平经济。第二,煤炭自身无优势。一是煤质不行,3#煤仅占全市产量的30%,相比沁水的90%、阳城的80%,相差甚远。二是煤价不行,煤质决定煤价,卖不上好价钱。三是利润不行,成本过高,仅吨煤财务成本就平均达50元,最高的达到100元,三分之一的利润给银行打了工。第三,这里的园区静悄悄。虽然在晋城首家获批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但进展不快,推动不力,"三化三制"尚未真正到位,对全市经济具有牵引性的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不多,支撑力不强,远没有成为主战场。
二是乡村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最为典型和突出的,就是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农业还不强,"四条产业链"不粗不长,尚未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根本性转变,实质上还是放大了的"小农经济"。农民仍不富裕,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尽管连续5年跑赢了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但收入差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是拉大,只有城镇的43%。农村还不美,无论水、电、路、气,还是教育、文化、社保、医疗,城乡差距还是很大,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的历史欠账仍然很多,垃圾、污水、厕所缺乏有效整治。
三是民生事业欠账带来的诸多问题日益凸显。历史遗留问题和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相互叠加,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十分繁重。比如水网问题。农村饮水管网年久失修,城乡排水杂乱无章,六条河流水量不丰、水质不好、淤积严重,尚未得到有效治理,从十年前首先引来张峰水的"水优势",变成现在的"水瓶颈"。比如路网问题。全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缺乏有效衔接,道路等级结构失调、功能不清、节点不畅,从十年前的"村村通,户户通",变成现在的"每个环节遗留下的问题,最终都要靠交通管制环节来承担"。比如电网问题。配网设施水平与经济增速不匹配,就连医院病人做手术,保障的还是移动备用电源,从十年前的供电充足,变成了现在的"一检修就要大面积停电"。比如教育问题。在高平一中全省名校光环的背后,还突出存在幼儿入园难、小学入学难的问题。学校布局怎么调整?投入机制怎么提升?教师队伍怎么建设?都是关乎高平教育发展的大问题。
四是绿色发展理念的根还没完全扎下来,污染防治仍然陡坡前行。高平全域生态系统脆弱问题、结构性污染问题、环境风险隐患问题依然突出,在思想认识和责任落实上还有较大差距,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高平经济社会发展的"底板问题"。当前环保形势异常严峻,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省、市排名靠后,完成全年约束性考核指标压力巨大,推进供气、供暖、供水、排水、污水、工交提标、扬尘治理、车辆管控、控煤减污、城市管理等各项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坚决打赢污染防治这场大仗、硬仗、苦仗。
五是历史包袱要放下,付出的代价更不能忘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些党组织"两个责任"还没有完全担起来,层层传导压力还有差距;一些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还存在随意化、平淡化、庸俗化问题;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还需巩固,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需加大力度;一些干部还存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干部监督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强,扫黑除恶、整治群众身边腐败、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还需纵深推进。
这些问题,有的是多年累积形成的,有的是新出现的,与干部的本领、作风不过硬也有关。我们要始终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长期重大战略任务,牢记习总书记指示,正视差距不足,持续抓细抓实抓出成效。关键做到"五个再用力":
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上再用力,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坚定转型发展的战略定力,围绕"转型综改试验区的先行区、能源革命排头兵的领跑者和山西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桥头堡",以"走在全省第一方阵前列,跻身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第一方阵"为奋进目标,不断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上取得新突破。重点抓好四件事:一是稳住煤炭基本面。扎实做大做强科兴集团,全力推动西部煤田建成投产,积极探索下组煤转化利用提效,力争到2020年全市煤炭产量稳定在3200万吨左右。二是做强开发区。坚持"国际眼光,全国定位",举全市之力打造开发区主战场,力争到2020年开发区创造增加值占到全市GDP的25%左右,形成1到2个非煤主导产业。三是激活民营经济。坚持为企业松绑减负,破解准入难题、资金难题、人才难题、结构难题、升级难题,让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力争到2020年新建3至5个晋城市级创业基地、2至3个省级技术中心,完成5至10户企业股份制改造,力争实现主板上市"零"的突破。四是扩大对外开放。主动融入太原经济圈、中原经济区,深化与台商交流合作,建立区域合作新机制。充分发挥人缘、地缘和乡缘作用,加强"智库"建设,吸引晋商晋才来高投资创业,各类人才为我所用。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再用力,走出一条具有高平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围绕乡村振兴"七策",扎实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共同富裕之路、质量兴农之路、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善治之路,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重点抓好四件事:一是高标准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这是实施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必须咬住不放,舍得真金白银投入,坚决拿下,否则振兴无从谈起。二是全力抓好"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兴旺,不等于狭隘的农业产业兴旺。三产发展的好,可以带动一二产,一产做强了,可以带动二三产,关键是要融合发展。野川镇和30个示范村作为晋城确定的"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的试点,要先行先试,重点突破,做出样板,探出路子。三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是"三农"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让土地资源活起来。农村沉睡的土地一经改革唤醒,就能实现从资源到资产、再到资金的转变。把规模经营搞起来。高平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要总结推广供销社"帮农民种地、助农民增收、为农民服务"的经验,实现从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支持经营主体强起来。扶持一批本地龙头企业,不断完善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四是坚定走"中心城市+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城乡融合发展之路。高平946平方公里,地域空间集中,人口密度较大,注定要"集约发展""精明增长",最有条件、最有基础、最适合走"中心城市+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城市发展,不能就城说城,乡村振兴,不能就村说村。抓不住融合这个核心,城市发展没有出路,乡村振兴没有前途。一定要从全域上一体规划,资源上一体配置,功能上统筹布局,形成"1+5+13+N"模式。"1"就是主城区为中心,主要起到人口集聚和公共服务的作用;"5"就是高铁旅游休闲区、南陈铺物流园区、米山工业园、马村工业园、三甲工业园5个功能区,是市域产业集聚区,也是GDP的主要产出地;"13"就是鼓励13个乡镇特色化功能发展;"N"就是选择一批村庄作为中心村,建设成为能够辐射周边乡村地区的集聚点。
在保障改善民生上再用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既雷厉风行,又久久为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要坚决抓好野川镇圪台、沟南2个深度贫困村的易地搬迁,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要围绕"产业、就业、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低保兜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8个方面下足"绣花"功夫,巩固脱贫质量;要将撤并行政村同乡村振兴战略、传统村落保护等各项中心工作相结合,整合资源,协调推进,互相促进,做好"后半篇文章"。二是下功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持续盯住短板不放,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突出"共治"解决"水"的问题。用足张峰水,涵养地下水,利用好中水,坚持供水、排水、管水、节水一体治理,抓好污水处理、河道清淤、湿地建设等重点水污染防治工程,立体性做好"水"的文章。突出"成网"解决"路"的问题。加强规划、建设、管理的有效衔接,调整道路等级结构,打通堵点,连好节点,让208国道成为南连高铁新区、北接炎帝小镇的快速通道,太行一号风景道成为旅游动脉,四好农村路成为乡村街道。突出"可靠"解决"电"的问题。架通南北互供的走廊,形成"五纵五横"格局,显著增强供电质量。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卫生厕所、清洁取暖、集中供气城乡全覆盖。三是统筹做好各项民生工作。围绕就业、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生产安全、公共治安等,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四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再用力,让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进一步抓好全国、全省、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加大环保倒逼转型力度,巩固和扩大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成效,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让人民看得见蓝天白云,望得见青山绿水。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盯住问题,打好攻坚战。一刻不松懈,针对现存的突出问题,围绕15个方面41项具体任务,一个一个去盯,一件一件解决,持续下大本钱,花大功夫,补短板,强弱项,夯实环保基础。二是咬住目标,打好持久战。坚持把环保攻坚和转型发展一起谋划、一起落实,围绕"五大攻坚三年行动",在规划设计上协调衔接,方案举措上步调一致,时间节点上统筹把握,实施路线上同向同力,用实际行动把习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变成一条高平绿色发展的路子。三是加强领导,打好整体战。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环保责任,主要领导亲自抓,攻坚小组具体抓,四大班子督促抓;坚持条块结合、条条配合,注重协调,统筹推进,形成合力;始终保持环保攻坚高压态势,强化督查、考核、问责,以最严密制度、最严厉执法、最严格问责倒逼环保责任落实。
五是在构建良好政治生态上再用力,实现持久的风清气正。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始终坚定扛起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持续抓好"三大硬仗""两项创建",继续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深入落实《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将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重点抓好四个方面:一是坚持"三重三看三优先"用人导向,全面推进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把广大党员干部的精气神引导到改革发展上来,让干净的人有更多干事的机会,让干事的人有更干净的环境,让那些既干净又干事的人能够心无旁骛施展才华、脱颖而出。二是深化标本兼治,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精准有序、更加有效地遏增量、减存量;坚持深化政治巡察,重点加强对贯彻党章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情况的监督检查。三是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关注新动向新表现,找出可能反弹风险点,发现问题从重从快查处;紧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关键,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严肃认真对待;凡是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坚决纠正。四是全面加强纪律建设,用严明的纪律管党治党。坚持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使更多的干部红脸出汗、知错知止;让"严管就是厚爱"根植于心,多积尺寸之功,加强咬耳扯袖,让干部走出认知误区,体现对干部的最大关心和爱护。
三、把握关键时期,坚定抓好"四个第一"
当前,高平正处于"两转"基础上全面拓展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新局面的关键时期。之所以"关键",就在于经历重大转折和实现重大变化后,更需要全市上下坚定方向、把握大局,统一认识、开拓前行。此时把握好了,未来就大有希望。如何把握?关键要坚定抓好"四个第一":
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第一课题。思想不解放是高平诸多问题的总根源,解放思想对于高平更具有革命性。可以说,高平干部长期以来被两个思想包袱所困所累:一个是煤炭依赖。晚上想了千条路,早上还是卖豆腐,干什么都不如挖煤,以至于煤炭形势好的时候,无心转型;煤炭形势差的时候,无力转型。另一个是小富即安。高平的立地条件形成历史以来没有大涝大旱、大荒大灾,农业时代自给自足,有河南、山东逃荒进来的,没有高平逃荒出去的,从文化基因上有安逸感。不卸掉"煤炭依赖"和"小富即安"的思想包袱,不打破"固步自封"和"因循守旧"的思维定势,思路就打不开,步子就跟不上,事情就干不成。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上好解放思想的必修课,做好解放思想的必考题。要结合当下工作任务和明年工作谋划,积极筹备好"乡村振兴"和"开发区改革"两个论坛,作为全市解放思想的一次全面再动员。
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第一工程。党建不抓,人心散了,再大的成就,不过是过眼云烟,再多的繁华,不过是水月镜花,高平教训尤为深刻。加强党的建设,关键在各级班子。大到一个地方、小到一个乡村,工作的好坏,首当其冲是领导班子建设。班子的样子做不出来,队伍就带不好,也带不成。加强党的建设,要害在干部作风。一个地方的发展,兴在干部作风,衰也在干部作风。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人心向背、工作得失、事业成败。加强党的建设,基础在基层组织。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我们要保持"两不忘"的清醒与自觉,持续打好"三大硬仗",抓好"两项创建",坚决以党建引领发展,把党建融入发展,用党建推动发展,靠发展检验党建。
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第一动力。当前发展和改革高度融合,发展前进一步就需要改革前进一步。不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问题,不靠创新来增加动能,短板就补不起来,也跑不起来。要破除高平发展面对的诸多矛盾,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我们不能谈改革、议改革,面对现实怕改革,不走出"叶公好龙"式的观念篱笆,不打破"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不以更加开放包容的理念去对待创新、对待探索、对待得失,高平的发展就没有希望。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聚焦各项改革的着力点,克服"跟着走"的思想,树立"带头闯"的精神,彰显"敢为先"的气魄,争当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
坚持把开发区建设和乡村振兴作为第一任务。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重点。在任何工作中,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面对关键时期,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抓好重要领域、重要任务,才能绣好一副图,下活一盘棋。重点是什么?就是开发区建设和乡村振兴。开发区是转型的主战场,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们要坚持把人、财、物、精力、政策和项目都往这里投入、关注、铺排、集结,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同志们,三年一张图,一年一张单。距离年底不到三个月时间了,全市上下务必要共同努力,确保各项指标任务圆满完成,安全稳定底线坚决守住。要尽早着手、提前谋划,列好明年这张单,为三年任务的完成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同志们,本次全会提交审议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全市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实施意见》《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三个文件。《关于进一步激励全市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实施意见》,着眼干部队伍建设的战略谋划和宏观管理,立足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提出了一系列举措,目的就是激励广大干部担当干事、奋发作为。《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实施意见》,立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注重长远谋划,树立全局观念,坚持系统思维,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为高平各项事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提供接续力量。《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着眼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立足高平实际,提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是高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纲领性文件。三个《实施意见》的讨论稿已经提前印发给大家,希望大家认真讨论审议,为下一步抓好贯彻落实打下良好基础。
同志们,对高平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我们要十分珍惜;对面临的困难挑战,我们要十分清醒;对确定的目标任务,我们要十分执着。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全力争取"两转"基础上的更大进步!
在九江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上的讲话
(2018年8月8日)
谢一平
这次市委全会是我市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特别是林书记的讲话,通篇贯穿了党的十九大和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站位高、谋虑远、思路清,为全市融入长江经济带,振兴江西北大门,打造区域率先发展战略高地,指明了方向、目标和路径,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就贯彻此次会议精神,做好全市经济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凝心聚力、团结奋进,全市经济社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九江全面崛起、百姓更加幸福"的目标,忠诚担当、真抓实干,经济社会保持"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稳":一是主要指标稳步增长。今年1∽6月,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179.8亿元,同比增长8.9%;完成财政总收入322.9亿元,增长17.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2%;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增长9.4%,主要经济指标总量继续位居全省前列。二是深化改革行稳致远。共研究出台具体改革方案31项,一批改革举措落地落实。"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市本级办事时限平均压缩一半,审批环节减少1/3。市县乡三级税务机构合并全部完成挂牌。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八里湖新区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三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常态化开展社会稳定矛盾问题的排查化解工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进京赴省上访批次、人次持续下降;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8.6%、14%。
"进":一是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重大项目见效年"深入实施。1∽6月,全市累计开工重大工业项目231个,总投资超1000亿元;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11个,总投资近1300亿元。国华九江电厂、巨石二期、心连心复合肥、天启新材料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竣工投产;纤维素纤维、德宏工业、生益科技、天赐新材料产业园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绿驰新能源乘用车等项目签约落户。昌九高速改扩建、都九高速(都昌至庐山市段)、"拆四建二"等基础设施项目稳步推进;庾亮南路、大中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寻阳古城、八里湖地下综合管廊、琴湖大道、九园路改造等城建项目有序推进;牯岭艺术小镇、西海小球中心、宁州水乡等文旅项目加快建设。二是产业发展协调并进。三次产业比由6.1:52:41.9调整为5.5:52.5:42。全市实现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523.6亿元,增长13.3%;工业税收154.2亿元,增长33.1%,占全市财政收入比重47.8%,比去年底提高6.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2%,高于全市GDP增速1.3个百分点。旅游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位居全省前列;直接融资继续领跑全省,九江银行在香港H股上市。新上亿元以上农业项目28个;新增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19个(全省共159个),位居全省第三;"宁红茶"被授予第18届亚运会官方唯一指定茶叶。三是民生福祉不断增进。财政民生支出稳步增长,上半年达262.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2%),同比增长10.3%。扎实开展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和夏季整改行动,开发就业扶贫车间542个,50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就业。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6861元、5866元,分别增长8.2%、9.1%。
"好":一是先行指标持续向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突破3000亿元(3165.1亿元),位居全省第四;增长12.2%,排位由去年同期的全省第七前移至第三。集装箱吞吐量18.5万标箱,增长19%。公路货物周转量123.8亿吨公里,增长9.5%。工业用电量65.3亿度,增长10.8%,总量全省第一,增速全省第二。二是双创氛围持续向好。全市有研发活动企业达到335家,增长10.2%;企业研发经费投入14.3亿元,增长21.9%。平均每天新注册企业58户、个体工商户137户。共青城获批国家级高新区,鄱阳湖生态科技城芳兰湖公园、科创中心、芳兰大道等项目加快建设。三是企业效益持续向好。骨干企业产销两旺,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6.8亿元,增长39.9%,总量、增幅均位居全省第一。九江石化、九钢、亚泥、星火有机硅分别纳税82.5亿元、15.4亿元、4.5亿元、1.8亿元。四是发展环境持续向好。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长江"最美岸线"建设加快推进,共拆除非法码头74座、泊位85个;关停矿山183家,矿山复绿3400亩;园区生态化改造全面推进,新增绿化面积77万平方米,232家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关停取缔小化工企业166家;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拆除违章搭建铁皮屋320万平方米,美化外立面760万平方米。上半年,全市PM2.5浓度均值同比下降14.8%,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为80.1%,较去年同期提升5.5个百分点。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全面梳理"一次不跑"事项404项、"只跑一次"事项515项;在全省率先实现"三十证合一",常态化开展政企"茶叙会""入企听诉""企业评部门"等活动,企业反映问题解决率达96.2%。
二、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全面准确把握当前的经济形势
当前,全市经济发展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新优势,也面临着诸多新问题、新挑战,只有在挑战中把握机遇,在逆境中把握主动,才能谋求新的更大突破。
第一,要清醒认识面临的压力。主要是四个方面的压力:一是增幅回落的压力。上半年,虽然全市经济运行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但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和自身高基数增长的影响,我市部分指标增幅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1∽6月,全市GDP、实际利用外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同比回落0.2、2、2.1、6.4个百分点。二是区域竞争的压力。环视周边,我们在内五城市(南昌、赣州、九江、上饶、宜春)中,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排在前三的只有3项。从绝对值看,与去年同期相比,我们与南昌、赣州的GDP差距分别拉大了155亿元、34亿元。三是发展转型的压力。突出表现为传统产业占比偏大,新兴产业还没有形成气候。从工业税收看,纳税过亿元企业基本上是传统产业,税收占比超过七成,其中九江石化占比过半,"一化独大"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从工业结构看,上半年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6%,比五大传统主导产业和全市平均增幅,分别低了1.3、0.5个百分点。四是后劲减弱的压力。上半年,全市新增5000万元及以上投资项目135个,同比减少55个,占全省新增项目比重下降2.8个百分点。新增一套表调查单位185个,分别比吉安(264个)、赣州(227个)、上饶(199个)少了75个、42个、14个,这与九江的应有位次是不匹配的。
第二,要深入分析有利的因素。具体来说有四大机遇:一是深度开放的机遇。当前,国家经济发展布局正由东部向中西部、由沿海向沿江转移。九江联通东西、沟通南北,特别是作为我省唯一的沿江港口城市,位于国家新一轮深度开放的前沿,独特区位、交通优势、腹地空间不可替代。二是先行先试的机遇。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赣江新区等重大战略汇集。这次九江又与上海崇明岛、湖北武汉一起列入国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这么多国家战略和重大机遇在九江叠加,关键是要积极争取,主动作为,把发展战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这方面彭泽县就做得比较好,连续三年在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方面,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去年争取资金1个多亿,今年到目前已获得7000多万。三是政策向好的机遇。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仍然是"稳中求进",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变,市场化改革的取向不会变,扩大开放的决心不会变。今年以来,央行更是连续三次定向降准,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四是外部聚焦的机遇。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省级层面,无论是上级领导、还是外界客商,对九江发展更为看重、更加关注。前不久,三天时间,先后有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副委员长艾力更·依明巴海、陈竺等三位国家领导人视察九江,对九江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省委书记刘奇同志今年几次来九江调研,高位推动打造长江"最美岸线"、创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等工作。我在赴港以及上海、深圳、宁波等地招商推介时,感到客商对九江尤为"青睐"。今年到九江考察的客商越来越多,而且大央企、大外企、大客商多,三峡集团、绿驰等大企业先后投资九江,宝能、华侨城、胜宝、招商局集团等纷纷到九江考察洽谈、寻求合作。
第三,要切实把握工作的主动。面对前进道路上绕不过、躲不开的各种难题,面对新时代向我们提出的新课题,市委在深化与完善、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概括起来就是六个"先",即发展争先、生态优先、创新领先、开放抢先、民生为先、实干当先。从政府的角度来讲,就是要按照市委的要求,以"稳中求进"应对"稳中有变",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确保圆满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具体要始终做到"五个注重":一是注重在创新中强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九江的差距,关键还是科技水平、高端人才和创新能力的差距。只有坚持创新引领,加速动能转换,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掌握主动。二是注重在改革中找办法。深化改革是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要摒弃发展道路上的各种思想束缚,突破思维定势,拿出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在改革中攻难关、破难题。三是注重在开放中寻出路。进入新时代,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是九江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充分发挥"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加快"引进来""走出去"步伐,着力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内对外开放格局。四是注重在绿色中谋崛起。生态是九江最好的品牌,也是九江最大的潜力。要坚持以共抓大保护、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为引领,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有率先之举、务实之效。五是注重在实干中求实效。工作是做出来的,事业是干出来的。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靠实干促发展、以实绩惠民生。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力干出率先发展的磅礴气势
关于下半年的经济工作,书记的报告已经作了全面部署,这里我着重从抓重点、抓关键、抓落实的角度,强调八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以做大优势产业为重点,全力决战工业发展。率先发展的核心是产业,产业发展的重头是工业。就我市而言,工业是支撑率先发展最关键的突破口。全市上下要花更多精力、用更大力气、拿更多实招,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一要狠抓产业招商。重点把握好三条:①方向要精准。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要画好"招商图",明确首位产业、主攻产业,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壮链,"按图索骥",精准招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②方法要对头。方法比力量更重要。招商推介要抓住客商的需求点、兴奋点,决不能千篇一律、泛泛而谈。③决断要果断。决断比过程更重要。这些年来,我们在招商引资上,确实是花了不少的精力,大家谋项目、抓项目的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但是很多时候,由于关系到项目落地的一些问题没有及时拍板定下来,左拖右拖,左等右等,最后拖黄了、等没了。甚至有不少大项目、好项目,对接、考察、洽谈了好几轮,推进过程也很顺利,只是某个问题没有及时决断,最后还是没落下来。所以,善谋,更要善断,该拍板时要及时拍板,该决断时要当机立断。抓招商是这样,抓其他工作也是如此。二要壮大产业龙头。聚焦优势产业,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全力打造"5+1"等具有引领性、带动性的产业集群。石油化工产业,重点要加快推进PX、PTA和PET等项目,确保九江石化30万吨烷基化项目年内竣工投产;现代轻纺产业,要加快推进100万吨纤维素纤维等项目;电子电器产业,要加快推进生益科技、科翔电子等项目;新材料产业,要加快推进60万吨有机硅单体、卡博特蓝星化工技改扩能等项目;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加快推进中车智能交通、中泰汽车模具、绿驰新能源乘用车等项目,推动宝能集团与北汽昌河战略合作,着力打造一批百亿企业、千亿产业。三要夯实产业平台。加快园区提质增效,综合评价投资规模、强度、能耗、收益等因素,核定用地规模;结合投资进度、项目进展、企业发展情况,分步供地;大力清理僵尸企业,盘活闲置土地。加快园区提档升级,支持九江经开区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支持瑞昌创建国家级经开区,支持湖口、彭泽、都昌、永修等园区调区扩区。大力推进共青城国家级高新区、鄱阳湖生态科技城、九江产业技术研究院、恒盛科技园等创新平台建设。
第二,以集聚城市人气为重点,全力提升城市品位。"振兴江西北大门",我认为,就是要重现九江的历史辉煌,全面提升九江作为江西重要门户的形象,加快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节点城市和长江中下游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一要千方百计做大城市人口。一方面,我们城市人口不足,中心城区还不到100万人;另一方面,人口流出比较严重,全市户籍人口是520.1万人,但常住人口只有487.3万人,净流出人口32.8万人。产业聚人气,人气兴产业。要通过发展壮大产业、鼓励创业就业、搞好公共服务等措施,加快集聚城市人气。今年,我们出台了人才新政30条,市中心城区的人口增长也下了硬任务,今年要增长2万,明年要增长4万,后年要增长8万。二要精益求精做好城市设计。围绕打造重要门户城市的目标,加快推进大城市"四梁八柱"规划设计。要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要节点的城市设计,塑造好九江的"门面",一进九江就要给人一种大城市的感觉;要按照更加贴近自然生态的要求,空旷的地方栽大树,能绿化的地方尽量绿化;要加强城市形态管控,单体建筑设计方案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设计要求,形成优美的天际线、城际线和水际线。三要高质高效推进城建项目。今年以来,我们先后确定了"五大组团"项目183个、投资200亿元。7月26日,又集中开工了39个重点城建项目。市里进行了多次调度,项目的挂点领导、责任部门、时间要求也已经在报纸、电视上公示了,很明确、很具体。下一步,就是要按照"五个一"机制,责任到人,落实到位,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寻阳古城、八里湖中央商务区、高铁枢纽、九江站改造、"拆四建二"、快速路、"高改快"互通、城市轨道交通等项目建设,力争把每个城建项目都打造成精品工程。四要人人参与抓好城市管理。重点就是要抓好"三城同创",前期我们开了动员大会,印发了工作方案,最近又建立了市四套班子包区挂街道(乡镇)制度,中心城区的每个街道(乡镇)、每个社区、每个点,都有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现在就是要按照责任分工,对照时间节点,严格兑现奖惩,切实把任务落实好。同时,要加大"三城同创"宣传力度,造浓氛围,凝聚合力,使城市创建、城市管理成为每个市民的自觉行动。
第三,以加快资本运作为重点,全力破解资金难题。资本运作水平和资本市场发育程度,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实力和活跃度的重要标志。九江要打造区域率先发展战略高地,迫切需要激发资本市场的活力。一是产业基金要加快撬动产业发展。全市"1+6"产业引导基金已组建完成,母基金总规模50亿元,上半年已筹集资金7亿多元,但离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之前明确了3个时间节点,要求6月份前,所有基金都要完成注册和前期工作;9月份前,都要筛选一批项目,并明确1∽2个重点项目;12月份前,所有基金都要正式运营。到目前,只有沿江产业发展基金、中科工业产业发展基金正式运营,另外几个还在搞前期工作,要抓紧落实。二是五大集团要加快做大做强。目前,五大集团领导班子都已经配备到位,95%的市本级资产、近620亿元已经划入五大集团,剩下5%未划转资产,也已经形成了划转方案。下一步,要加快运作盘活,推动资产资本化,实现保值增值。同时,要引进专业团队,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面向市场,参与竞争,做大做强。三是企业上市要加快形成梯队。九江银行在香港首发上市,成为九江主板上市的第一股。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快企业上市步伐,推动德福科技、善水科技、美庐生物、晨光新材料等企业主板上市,正达玻璃、龙开河药业、精达检测等企业挂牌"新三板",培育上市梯队。
第四,以做旺旅游物流为重点,全力繁荣第三产业。我们九江是传统商埠,过去是著名的三大茶市、四大米市之一,按理说第三产业应该是优势产业。但从全省一套表调查单位来看,我们服务业477个,全省第六;批发和零售业370个,全省第六;住宿和餐饮业109个,全省第五,情况很不乐观。一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以庐山为龙头,着力引进一批示范性、带动性的大项目、好项目,促进山上山下联动发展。重点加快环庐山旅游轻轨、牯岭艺术小镇、西海旅游公路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庐山西海、石钟山创建国家5A级景区,推动"两圈"提质扩面、"两带"布点连线,打响"庐山天下悠"品牌。二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重点围绕打造"江海直达、服务全省、辐射周边"的区域航运中心,加快推进红光综合枢纽港、上港二期、大型公用码头、铁路专用线和疏港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水果、冰鲜水产品等指定口岸申报建设工作,确保综保区年内获批;引进培育一批航运物流龙头企业,确保年内建成航运服务中心。三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大扶持力度,强化产业配套,精心打造颐高电商产业园、万其创新创业园、猪八戒九江园区、腾讯大数据中心、中邮呼叫中心等平台,推动电商产业做大做强。同时,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人工智能、共享经济、文化创意和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
第五,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一要打造特色品牌农业。以做优质量、做出特色、做响品牌为方向,加快打造"两茶一水"特色产业。特别是对于茶产业发展,我是非常重视的,上次市政府全体会,我也系统分析了九江"一红一绿一泉"的品牌优势,明年要重点办好中国(九江)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同时,还要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二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省里提出到2020年底,8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要超过5万元,目前我市1753个村中,年收入超过5万元的只有233个,占比13.3%。要从资源禀赋、区位特点、产业优势、生态条件等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休闲观光型集体经济。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促进农村集体产权流转溢价增值。三要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强农房建设管理,明确标准,限高限大,确保功能宜居、风格和谐。持续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积极稳妥全面推进绿色殡葬改革,破除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大力弘扬文明乡风。
第六,以打造最美岸线为重点,全力保护生态环境。以最坚决的措施抓好长江大保护,努力打造水美、岸美、产业美、环境美的长江"最美岸线"。一要实施生态提升行动。实施岸线复绿补绿增绿工程,堤外重点抓滩涂绿化,堤内重点抓"一公里范围内"的环境改善,实现全视角连线呈绿、联片成景;持续巩固非法码头整治成果,大力推进"小散低"码头的规范、整合、提升工作。全面推进园区生态化改造,确保年内全市所有工业园区完成改造任务。二要实施污染防治行动。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重点按照"灭五减四增三"的目标,加快推进白水湖、琵琶湖、濂溪河、十里河、龙开故道等水体治理;严厉打击河道非法采砂、非法捕捞、非法采矿等违法行为。三要实施化工清理行动。对沿江现有化工企业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年底前对列入关闭退出名单的化工企业进行清理整顿,明年9月份前实现"五清"(土地清、人员清、设备清、垃圾清、税费清)。今后,沿江1公里以内不再新建化工项目,5公里以内不再新建化工园区。四要实施环境整治行动。持续深化城镇、农村、通道、园区、景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城乡环境"颜值"。同时,要狠抓环保督查问题整改,决不允许"表面整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
第七,以精准脱贫攻坚为重点,全力改善民生福祉。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把钱用在刀刃上,把事办到老百姓心坎上,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一要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脱贫攻坚3年行动计划,聚焦修水、都昌等深度贫困地区和24个深度贫困村,统筹做好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确保全年脱贫4.1万人、退出贫困村108个,明年退出贫困村46个,2个贫困县摘帽,明后两年脱贫7万人。二要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确保完成棚改6.2万户,其中中心城区4万户;大力实施"十个一百"惠民工程,新建改造公共停车场、标准化幼儿园、标准化菜市场、免费公厕等200个以上。三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完善中心城区教育网点规划布局,新建、改造、提升一批学校,重点加快八里湖一小、二小等项目建设,推动中心城区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加快九江学院校区整合,抓好九江大学复名工作。加快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确保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四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创新社会治理,积极化解矛盾隐患,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第八,以强化作风建设为重点,全力抓好工作落实。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关键在干事的精神状态。当前,我们既面临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改革攻坚、全面小康的历史重任,任务更加繁重,挑战更加艰巨,必须着力提升素质、转变作风、增强能力,为九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一要敢担当。改革发展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特别是我们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示范,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要担好"四个责任":即牵头领导要负起抓总责任,分管领导要负起分口责任,县区领导要负起属地责任,部门领导要负起职能责任,真正带头讲担当、讲作为。同时,要两手抓,一手抓正向激励,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一手抓整治,大力整治"怕、慢、假、庸、散"等作风顽疾,推动干部作风持续好转。二要强本领。干事创业既要有激情,也要有本领。现在,发展在加速,形势在变化,不能习惯于用老思维、老观念、老办法解决面临的新问题,干工作不能一条道走到黑。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解放思想,打开思路,多动脑子,勇于创新,总能找到好办法。三要优环境。近期,省里将正式出台加强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这次市委全会,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讨论我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导向很明确,就是要优化环境,提高执行力和操作力。但客观来讲,我们市里的审批效率还不是很高。从省内看,南昌的房地产项目审批时间,原来是87个工作日,现在压缩到了19个工作日;我们原来也是87个工作日,现在压缩到34个工作日。从市内看,市本级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从项目备案、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到施工许可,全套程序走下来,需要180个工作日;而瑞昌只要95个工作日,共青只要50个工作日。这说明,我们的审批时间还有很大的压缩空间,要继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压缩审批时限,不断提升企业与群众的满意度。
同志们,做好下半年的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融入长江经济带、振兴江西北大门,打造区域率先发展战略高地,为共绘新时代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新画卷谱写浓墨重彩的九江篇章而努力奋斗!
在海门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和南通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落实下半年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提振精气神,解放思想谋发展,追赶超越当先锋,奋力推动海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下面,我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精神,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今年以来,市委把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省委、南通市委部署要求,作为一切工作的总纲和贯穿始终的主线,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紧扣"三件大事",深入推进"四大专项行动","强富美高"新海门建设取得了新成效。
一是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上半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41.1亿元,增长8%,总量和增幅均列南通第二;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71亿元,其中地方税收收入30.3亿元,增长30.5%,增幅列南通第二,税占比同比提高16.3个百分点;完成工业应税销售480.6亿元、工业入库税金20.5亿元,分别增长29%、11.9%,其中工业应税销售连续18个月保持20%以上增幅;应税销售超亿元、入库税金超2000万元工业企业分别达63家、21家,同比增加7家、3家;在上半年南通市"四个全面"考核中持续保持在前三位。全市共有22家企业在各类资本市场挂牌上市,金融生态环境受到省政府通报表彰。名列"2018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第18位,比去年晋升4个位次,列江苏第七,苏中苏北第一。
二是产业转型步伐加快。以"3+3"产业为重点,深入实施"两化"融合,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推动传统产业加快升级、"两新"产业持续壮大。现代家纺、现代建筑、装备制造业突破千亿级规模。"3+3"产业对全市应税销售、入库税金的贡献率分别达62%和73%。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幅高出工业投资12.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8.7%、18.6%;获评"全省推进制造业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地区"。中南、三建、龙信跻身江苏民企百强,中南集团位居南通市营业收入百强民企第一。服务业稳健增长,服务业投资增幅列南通第一,服务业五大行业营业收入总量、增幅均列南通第二,入库税金超千万元服务业企业28家,其中超5000万元5家。发挥人才对产业转型的推动作用,高质量举办"东洲英才"创业周活动,出台"人才强企10条"新政。
三是项目建设着力突破。持续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招商体制机制,实施了《产业项目质量综合评估办法》,成功举办了中国海门经贸投资洽谈会、上海招商专题推介会、深圳投资促进周等活动。上半年,累计签约超亿元项目121个,总投资1006.58亿元,其中超10亿元以上项目27个,超50亿元项目10个,超100亿元项目2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63个,新竣工项目71个;豪华邮轮制造等4个项目列入省级重大项目;实现到账外资2.25亿美元,占全年任务数的74.89%,目标完成率、增幅均列南通第三位。
四是改革创新稳步实施。"简政放权创新创业环境评价"全省领先,政务服务综合标准化建设列入国家试点,行政审批海门版"2340"实现常态化。监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总工会、团市委、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和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有序实施。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国家级开发区改革事项,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国家级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研究出台市属国有企业改革配套政策,国企管理层配备到位、增资到位,正式实体化运行。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试点改革任务提前完成,全市239个行政村均成立了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
五是城乡建设扎实推进。启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实施城市总体规划修订。北部新城综合开发项目进入省PPP项目库,一期拆迁进入扫尾,长江路北延、站前广场等多个地块实现清拆。江海路快速化改造等基础配套项目加快实施。行政中心南侧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加紧深化。宁启铁路、海启高速海门段,叠港公路等交通重点工程加快建设。圩角河、海门河、青西河等河道两侧"绿环水绕"工程顺利推进。高分通过"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督导复核。足球小镇通过省首批特色小镇年度考核,家纺小镇入选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切实抓好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关停化工、印染企业31家,整治"散乱污"企业133家、砖瓦企业78家;关闭拆除畜禽养殖场41家,达标治理770家;完成重点行业36个项目挥发性有机物整治,转运处置危险废物6000多吨;全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80.7%,列南通第二,1-7月份位居全省第三。"拆违拆破拆旧"专项行动深入推进。拆除各类违建6.5万平方米,完成土地增减挂钩11406亩,复垦新增耕地4330亩,消化处置历年闲置土地4020亩,"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受到国务院表彰奖励。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三个全覆盖"试点镇建设成效南通第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农业工作水平位居南通前列。正余镇被确定为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强镇。
六是民生改善加快提升。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4万元和1.25万元,分别增长8.3%和9.4%,继续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超过GDP增幅、农村居民增收快于城镇居民的态势。走访慰问7216户、11763名贫困对象,投入帮扶资金825.15万元,实施扶贫项目23个,带动1188户、2735人增收。棚户区改造住房新开工1057套,建成1440套,提前超额完成省考核任务。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1.8%,各类社会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8%以上。市人民医院和中医院两大医联体实质化运行。普高扩招顺利实施,高考成绩再攀新高,本科上线率高出全省36.9个百分点,清华、北大达线16人。江海博物馆正式开馆运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实现零的突破。"社会矛盾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力度不减。深化平安、法治、政法队伍、智能化"四大建设",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创新实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雪亮工程"建设全面推进,上半年公众安全感达98%,蝉联"全省法治建设示范县"称号。
七是党的建设更加有力。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广大党员干部"四个意识"不断增强。认真落实省、南通市委要求,部署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以思想大解放引领海门发展高质量。出台《海门市全面提升基层党建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支部建设规范工程,开展"寻找老支书精神"活动,试点建立12个城乡党建"红色联盟",实施书记领办基层党建重点项目63个。对12个区镇、63个市直部门领导班子开展综合研判和评估,提拔重用科级领导干部83人,其中"80后"34人。压紧抓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扎实开展省委巡视问题整改,有序推进市委第六轮、第七轮巡察工作。深入开展"提振精气神,整治'庸懒散慢拖'"专项行动,组织明查暗访300多次,查处机关作风效能问题140余项,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1起、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12起。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对照省市委的要求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海门争先进位的基础还不稳固。与苏南和周边先进地区相比,经济规模总量差距明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增长不快;产业集聚度和企业贡献度不高,运行质量需进一步提升,比如,现代家纺产业应税销售仅占全市的3.2%,入库税金占比仅为3.7%,亩均税收超15万元的工业企业仅占规上企业的17%;有效投入不足,重特大项目数量偏少,重点项目推进不快,项目竣工转化压力较大。二是从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来看,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需要进一步提升。城市转型上,城市建设品质还不高,江海特色还不明显,城市管理还不够精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任重而道远。交通转型上,离区域交通重要节点城市有不小差距,高铁、快速路、过江新通道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还没有重大突破,内畅外联的交通格局尚未形成。乡村发展中,基础设施、环境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与群众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民生事业上,富民增收的路径还需进一步拓宽,部分重点民生项目推进不快。社会治理上,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依然较大,影响公共安全的风险点还不容忽视。生态治理上,一些影响群众幸福感受的环境问题时有反复。三是从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来看,海门干部队伍的精气神需要进一步提振。"两个责任"落实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四风"和腐败问题仍有发生。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仍有"难浮庸""等慢满"表现,争先进位的拼抢意识不强,担当精神不足。对这些短板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聚焦重点,聚力攻坚,努力在追赶超越中争当高质量发展先锋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站在这个全新的时间节点上,身处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竞赛场中,我们要更清醒地看大局、明大势,更好地应对挑战、把握机遇。7月31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美国发起的贸易战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了不确定因素。省委全会、南通市委全会也指出,当前国内投资需求放缓,金融和经济循环仍然不畅,行业企业走势深度分化,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特别是当前海门正处在转型发展的"窗口期",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还面临着一些结构性、体制性的深层次问题。这些都为我们组织运筹下半年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此同时,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上海大都市圈建设、江苏"1+3"重点功能区等区域战略,南通加快打造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上海"北大门"等重点工作的推进,也将给海门在新一轮发展中带来重大机遇。
面对挑战和机遇,我们必须在持续解放思想上实现新突破。当前,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主旋律。海门要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得先机、赢得主动,就必须把解放思想作为"当头炮",坚决破除影响追赶超越和高质量发展的机遇疲劳、优势疲劳、路径依赖和习惯思维,加快思想观念变革、方式方法革新、体制机制改革,努力用新思想、新办法、新举措、新机制破解疑难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
面对挑战和机遇,我们必须在对标新指标体系上把握新内涵。今年,省市委分别围绕"高质量发展"出台了新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充分彰显了"在经济发展上更加突出运行质态、在动能培育上更加突出改革创新、在发展方式上更加突出绿色生态、在人民生活上更加突出共建共享"的高质量发展新内涵。我们要深刻理解、正确把握、精准落实,做到发展思路着眼"高质量"来拓宽,发展举措针对"追赶超越"来强化,发展成果对照"群众满意"来衡量,努力推动海门高质量发展在争当先锋中走在前列。
面对挑战和机遇,我们必须在加快追赶超越上增创新优势。高质量发展,是一场涉及发展方式、增长动力的系统性变革。我们要进一步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效导向,紧紧围绕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海门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更加注重投入和产出效益,不断提高现代产业竞争力;紧紧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统筹推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增强内生动力,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加快破解瓶颈制约,全面激发海门高质量发展的活力。
面对挑战和机遇,我们必须在推进工作落实上展现新担当。主动将海门各项事业与省委、南通市委新要求对标看齐,在全国、全省、南通市范围内找位次、比贡献、当先锋,全面营造争先进位、攀高比强的浓厚氛围。全市党员干部要以永不满足、永不懈怠的姿态,彻底破除大而化之、等待观望和消极应付的陋习,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建功必须有我"的担当,切实抓好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下阶段,我们要继续围绕"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建设"强富美高"新海门的要求,狠抓"三件大事"不动摇,毫不松懈打好"三大攻坚战",坚定不移推进"四大专项行动",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01把打好"三大攻坚战"作为压倒性任务。"三大攻坚战",每一战都"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系统思维、全力攻坚、务求突破。要更加有效地防控政府债务风险。建立健全债务风险评估、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构建纵向管控、分级负责的债务风险防控机制。按照"不增一分新债"的要求,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从源头管控债务。规范政府融资举债行为,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制定中长期偿还计划,提高债务化解能力。持续优化债务结构,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建设运营,减轻政府公益项目建设资金压力,守住债务安全底线。对非法集资等打早打小,切实保护好老百姓钱袋子。要不断提升精准脱贫质量。结合"走帮服"活动,动态掌握贫困程度和致贫原因,分类精准施策。一方面,通过强化落实托底保障、专项救助、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措施,确保精准帮扶到位。另一方面,通过发展高效农业、项目农业、规模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村集体经济带动能力,拓宽群众脱贫致富渠道。加强对建档立卡低收入户的动态管理,坚决防止人为脱贫、虚假脱贫、数字脱贫,确保年内省建档立卡低收入群体累计脱贫率超过85%。要下大力气补齐污染防治短板。坚持环境保护"不欠新账,加快还清旧账",全力抓好中央、省和南通市交办的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加快推进生活垃圾飞灰填埋场、餐厨废弃物处置、区镇污水管网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生活垃圾、危险废物转运处置力度,缓解环境隐患压力。突出抓好以提升重点断面水质为核心的区域水环境整治工作。狠抓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环境问题整治,确保年内关停35家化工、印染企业,完成2台锅炉超低排放改造任务和8台燃煤锅炉整治,完成原海门江滨二化厂地块土壤修复。
02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坚持"产业强市"不动摇,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加快扩大增量、持续优化存量。要在产业链招商上寻求更大突破。紧紧围绕"3+3"产业,加大补链强链式招商力度,举办好生物医药产业和豪华邮轮配套产业专题推介会,着力招引一批体量大、贡献大、带动力强的优质项目,力争在超亿美元外资项目和超20亿元、50亿元、100亿元的重特大项目上实现再突破,全年确保到账外资超过3亿美元。建立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三考量"招商工作机制,推动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充分发挥"市级统筹、区镇联动"的招商协同联动优势,进一步抓实"5+8"招商体系管理运行,不断细化项目招引、洽谈、落地过程中的对接、沟通、保障机制。要在重特大项目建设上寻求更大突破。对4个省级重大项目、24个南通市级重大项目实施全程系统管理,定期督查进展。集中力量抓好目前签约和在谈的35个成熟重特大项目的推进突破工作,同步抓好去年以来历次招商活动上签约的169个项目的跟踪服务。对下半年拟开工的18个重特大项目成立专班,抢抓前期手续,严格时间节点,倒逼推进落实,确保招商局重工豪华邮轮、多利不锈钢板材、叠石桥现代物流园、艾郎风电等一批重特大项目按时开工建设。对前两年认定目前尚未竣工的102个工业项目、17个服务业项目,逐个协调会办,进行个性指导,加快形成竣工、转化达产项目梯队。要在打造地标产业上寻求更大突破。进一步集聚政策、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资源,推动现代家纺、现代建筑和电子信息三大优势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高端攀升,引导规上企业借助资本市场、突破核心技术、打造自主品牌等形式,积极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以智能化、集聚化、集约化发展为目标,加快引导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三大新兴产业规模总量、能级水平,力争新兴产业产值突破950亿元。加快培育发展服务外包、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等现代服务业,推动叠石桥物流园区创建省级示范物流园区,临江生物医药科创园争创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立全市重点楼宇培育库和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平台,力争年纳税超亿元楼宇实现零的突破,确保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46%。要在提高企业产出效率上寻求更大突破。树立"以亩产论英雄"的导向,研究出台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评价办法和差异化政策措施,倒逼企业提质增效,提升资源集约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