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02月份官媒重要评论汇编73篇(第10/40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0717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58分钟

中老铁路充分体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促联通、惠各国。中老铁路不仅带动沿线经济发展,也为区域共同繁荣铺设了快车道。截至去年12月初,中老铁路跨境货物运输已覆盖老挝、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孟加拉国、新加坡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运输货物由开通初期的10多种扩展至1200多种,黄金线路成色越来越足。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和经济发展红利,正通过这条铁路源源不断分享给地区国家。泰国开泰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中老铁路促进区域贸易快速发展,为周边国家带来了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老挝国家主席通伦期待:"将来,老中铁路还将延伸到东盟各国。到那时,中国和老挝的互利共赢关系将取得更大发展。"

中老铁路的欣欣向荣展现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旺盛活力。近年来,中方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不断提升共建"一带一路"水平,实现了共建国家的互利共赢,为世界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空间。一个个互利共赢的合作项目,不断为区域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正能量。新冠疫情发生后,"一带一路"合作非但没有按下暂停键,反而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中欧班列跑出加速度,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建成通车,雅万高铁、匈塞铁路、中泰铁路等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老挝驻华大使坎葆·恩塔万指出,无论是"一带一路"倡议,还是全球发展倡议等,都为老挝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中国始终心系广大发展中国家,真心帮助其他国家发展,通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中老铁路的欣欣向荣展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前景。中老铁路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共建"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2019年4月关于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签署以来,中老双方凝心聚力,推动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特别是将中老铁路打造成为中老人民的发展路、幸福路、友谊路,不仅为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福祉,也为共建"一带一路"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示范。去年12月发表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联合声明》指出,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实践证明,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各国利益紧密相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相信只要各国人民携手努力,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就一定能开拓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老铁路已成为区域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样本典范,成为中国与沿线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写照。面对充满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国际形势,中方将同所有合作伙伴一道,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各国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人民日报》(2023年02月05日03版)

跑出"加速度",确保"高质量"(今日谈)

一年之计在于春,开局之年鼓催人。福建出台方案,全面"升级"自贸试验任务;山东召开全省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对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作出部署;贵州举行2023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开工687个重大项目......春节假期后,各地"拉满弓""上满弦",全力以赴拼发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季度是全年经济的风向标,是凝聚人心、提振士气的黄金期,开年经济形势对社会预期、市场信心乃至全年经济走势都具有重要影响。只有拿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拼劲,铆足"一天当作三天用"的干劲,发扬"不用扬鞭自奋蹄"的闯劲,实干担当、拼搏进取,跑出"加速度",才能确保一季度经济加速回升,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赢得主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越是奋力拼经济,越要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越是抢抓进度,越要以项目和建设的高质量确保发展的高质量。跑出"加速度",确保"高质量",必能更好实现"开门稳""开门红",巩固和拓展经济运行回升态势。

《人民日报》(2023年02月05日01版)

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建设(人民时评)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国家公园建设的成果已成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

前不久,国家林草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遴选出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含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并提出到2035年基本完成国家公园空间布局建设任务。《方案》的出台是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又一个标志性成果,对于推进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创新性地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国土空间规划相结合,推动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一年多来,国家公园建设在管理体制创新、严格生态保护、社区融合发展等方面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国家公园建设的成果已成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不断总结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中的做法和经验,推动国家公园建设工作提质量、上水平,才能更好完成《方案》提出的目标任务。

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应坚持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方案》突出青藏高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重点生态区位和生物多样性、典型景观分布,以国家代表性、生态重要性、管理可行性为统一尺度,把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体系。遴选出的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总面积约110万平方公里,共涉及现有自然保护地700多个。坚持生态优先,加强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才能更好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