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份官媒重要评论汇编73篇(第39/40页)
处理好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需要把握好中与西、内与外之间的内在张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当人类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对外开放就会故步自封,没有自立自强就会随波逐流,只有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
"我们开放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同时一定要定下心来,一心一意走自己的路,而且要建立这样的一种自信,就是我们一定会把自己的事业办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发人深思。面向未来,我们怀揣"把自己的事业办好"的坚定底气,保持"开放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广阔胸襟,就能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为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人民日报》(2023年02月28日05版)
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评论员观察)
划定主体功能区是为了高质量发展、差异化发展、协同化发展。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重点是健全不同主体功能区差异化协同发展长效机制
从黄浦江畔到雪域高原,从温婉水乡到壮美三峡,从徽派村落到藏式碉房,从良渚古城到三星堆遗址......打开中国地图,有一条与北纬30度线大致重合的318国道。这条许多人眼中的"中国最美景观大道",近年来之所以蜚声海内外,原因就在于它串联起丰富多彩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记录下城市化地区的流光溢彩、农产品主产区的繁华富庶、生态功能区的瑰丽惊艳。
国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定尺度的国土空间具有多种功能,其中必有一种是主体功能。搞好国土空间规划、建设主体功能区,是实现国土科学开发、合理利用、严格保护的重要前提。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个,约占陆域国土面积18%,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实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党的XX大报告就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作出部署,提出"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生活,筑牢国家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指明了行动方向。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尊重自然、因地制宜谋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主体功能区战略为国土开发绘制了"路线图"。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差别化的区域环境与发展政策,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有助于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主体功能区战略也为国土开发强度架设了"天花板"。要坚持保护优先、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在保护生态系统整体性、安全性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划定主体功能区是为了高质量发展、差异化发展、协同化发展。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重点是健全不同主体功能区差异化协同发展长效机制。比如,城市化地区要加强城中村、棚户区等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和环境综合整治,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治理精细化水平;农产品主产区要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高标准农田建设,严守耕地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确保守得住粮食安全、留得住青山绿水;生态功能区要把发展重点放到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上,努力实现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确保补偿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下一步,还要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划分政策单元,对重点开发地区、生态脆弱地区、能源资源富集地区等制定差异化政策,分类精准施策。继续发挥好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才能不断提升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水平。
当前,我国第一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编制完成,"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总体形成,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关键是严格制度执行、发挥制度效用,推动主体功能区战略精准落地。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贯彻落实,以历史耐心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努力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我们的家园必将更加美丽!
《人民日报》(2023年02月28日05版)
以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新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强调:"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我们增强国际话语权有信心和底气。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理解并共享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将有效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彰显中华文化影响力,从而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贯穿思想指引,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话语是一定观念、理论、文化等的表达,话语的背后是思想,是"道"。话语体系则是一定思想理论体系的外在表达形式,是系统的理论、思想等通过相关概念和表达方式作出的阐释。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让中国方案、中国主张、中国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上一篇:公司多措并举加强安全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