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科技系统材料合集58篇,含领导讲话、研讨发言等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2475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16分钟

科技局

目 录

一月

1.嘉兴市科技局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处处长吴俊波:

科技全面接轨上海,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 1

2.潍坊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高玉国:

全面推进市产研院建设打造科技创新发展新模式 3

二月

3.济南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吕建涛:

波澜壮阔"十三五"奋楫科创新时代 6

4.天津市科技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着力提升自主创新"五力"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展现新作为 10

5.湖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炜:

以科技创新塑造黄石未来发展新优势 13

6.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科协联合调研组党正言: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为新疆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4

7.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吴根军:

锻造先锋团队率先实现创新副中心蝶变跃升 21

8.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曹坤华:

构建面向东盟的科创人才集聚新高地 24

9.贵州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廖飞:

为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科技动力 27

10.温州市科技局党委书记张崇波:创新赋能勇争先实干担当强执行奋力开创温州科创高地建设新局面 31

三月

11.菏泽市科学技术局杜岩:

在新征程上书写科技新篇章 33

12.贵州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廖飞:

勇担贵州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先锋 37

13.嘉兴市科技局四级调研员冯国跃:

聚焦"本领锻造"增强责任担当真抓实干推进长三角G60科创

走廊建设和发展 40

14.甘州区科技局梁龙:

完善创新体制提高创新能力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

力科技支撑 42

15.烟台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勇军:

创新驱动发展人才引领未来 45

16.湖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炜:

努力为科技强省建设开新局谱新篇 47

17.龙岩市科学技术局:

科技引领创新兴市奋力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 49

18.邯郸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安风玲:

在高质量发展主战场展现科技担当 51

19.黄冈市科技局胡华:

学思践悟奋力开启科技强市建设新征程 53

20.嘉兴市科技局四级调研员储俊:

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事业成功的前提和思想基础 55

21.垣曲县工业信息化和科技局史光荣:

发展沿黄经济带的思考 57

22.秀洲区科技局党组书记、科协主席万宏焘:

红船领航科技赋能以党建引领秀洲高质量科技创新 60

四月

23.嘉兴市科技局局长高海华:

灵活运用六类工具优化配置科技资源 62

24.梅州市科技局副局长李昌栋:

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 65

25.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炜:

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67

26.嘉善县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昊:

不忘初心开新局科技创新勇担当奋力打造嘉善"双示范"建设科

技铁军 70

27.泰兴市科技局局长丁晓江: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支撑产业质态提升 72

28.烟台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勇军:

市科技局组织开展三项行动全面加强作风建设提升执行能力锤炼过

硬队伍 74

29.嘉兴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夏学强: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高水平建设创新型城市 75

30.毕节市七星关区教育科技局潘君仁:

县级中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践与思考 78

31.定州市科技局局长赵伟民:

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定州 81

五月

32.鲅鱼圈区科学技术局张岩松:

加强科技服务领域营商环境建设为鲅鱼圈区科技创新提供坚强基础...8333.安阳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邵忠民:

全面提升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 86

34.毕节市科技局程静:

毕节:科技特派员农技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87

35.嘉兴市科学技术局办公室副主任杨博宇:

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更要深化国际科技合作 90

36.垣曲县工业信息和科技局史光荣:

从地方党史中汲取发展力量 92

37.北海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斌施: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学史崇德中汲取科技创新的精神养料 95

38.嘉兴市科技局综合计划处傅政霖:

以系统观念推进科创平台体系建设 97

39.北海市科技局局长李斌施:

在学习党史中凝聚科技创新力量 100

40.朔城区科学技术局魏芳:

激扬青春砥砺前行干事创业不负韶华 103

41.北海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斌施:

牵住"牛鼻子"深耕"责任田"争当排头兵 105

42.安徽省科技厅党组书记蒋曦:

坚持以"科创+"实现换道领跑 108

43.邯郸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安凤玲:

推动科技创新为我市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112

44.嘉兴市科技局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处处长吴俊波:

科技全面接轨上海,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 114

45.北海市科技局局长李斌施:

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116

46.商洛市科学技术局:

致全市科技工作者的倡议书 119

六月

47.石家庄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市二级巡视员王雁南: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推动省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120

48.南通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赵玉峰:

抓好"三个一"用科技赋能安全管理 122

49.滁州市科技局离退休党支部书记王世福:

从延安精神中汲取红色力量 123

50.秀洲区科技局局长赵平:

关于新型研发机构的思考 126

51.嘉兴市科技局人才工作处四级主任科员柳燕华: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128

52.北海市科技局局长、党组书记李斌施:

完善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推动科技企业持续发展 130

53.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学勤:

立足云岭大地铸就更多创新"高峰"... 133

54.北海市科技局局长、党组书记李斌施:

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加强孵化器体系建设 135

55.平利县教育体育和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李绍彬:

劳动育人培根铸魂 137

56.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学勤:

立足云岭大地打造创新"高峰"以优异成绩向建党百年华诞献礼...14057.濮阳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张廷远:

就职公开承诺 142

58.自治区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曹坤华:

增强创新自信努力在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上大有作为 143

科技全面接轨上海,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

嘉兴市科技局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处处长 吴俊波

(2021年5月26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期,曾明确指示嘉兴要成为浙江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承接上海辐射的"门户"。多年来,嘉兴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积极推进与上海的科技创新合作,在创新券跨区域试点、引建创新载体、共享共建G60科创走廊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与此同时,仍存在缺乏系统谋划、接轨层次偏低等问题,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背景下,如何深化沪嘉科技合作,探索推进科技全面接轨上海新路径,对于我市当好"桥头堡"和"门户"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科技全面接轨上海提出如下建议:

(一)实施完善顶层设计行动计划。一是签订沪嘉科技合作协议。争取由嘉兴市政府和上海市科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沪嘉两地科技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签订具体项目合作协议,深化两地科技创新全面战略合作,推动沪嘉区域科技创新政策有效衔接,科技资源高效共享,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创新主体高效协同,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通发展,不断提升区域科技综合实力,打造区域协同发展新典范。二是成立沪嘉科技全面合作领导小组。由双方领导共同担任组长和副组长,领导沪嘉两地科技全面合作交流;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负责筹办两地领导小组会议,确定会议议题,落实领导小组确定的工作任务。设立"沪嘉科技全面合作推进办公室",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两地日常联络协调、工作衔接,提出进一步推进两地合作的事项建议。三是建立沪嘉两地科技全面合作工作交流会商机制。通过构建会商机制,搭建工作协调推进平台,明确合作协调、联动推进的目标、任务,推动重点工作突破,提升合作成效。根据工作需要,每年适时召开"沪嘉科技全面合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会商区域科技创新合作年度工作任务,协调推进区域合作重大事项,明确工作分工,保证重大合作事项的落实。

(二)实施科技创新深度合作计划。一是联合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围绕区域科技合作所共同关注的重大科研项目,探讨建立沪嘉两地联合支持政策,设立跨区域科技项目计划。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先进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生物育种等重点领域,支持两地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强强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赋能产业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新

-1-

模式。二是联合举办或参与科技交流活动。合作开展科创项目路演、名校硕博进企业等活动,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组织参加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浦江创新论坛、中国创新挑战赛、中国工业博览会(上海)等活动,充分利用上海品牌活动的影响力,支持海内外政府、学界、企业界高层知名人士到嘉兴参访和举办专场活动。三是联合共建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平湖园、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等已建的沪嘉合作园区实施提档升级,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健全沪嘉科创园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发挥两地各自在资源、平台、人才、园区等方面的优势,推进特色明显、产业互动、资源互通、利益共享、政策共制的高质量、示范性跨区域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合力打造区域高新技术创新集群。

(三)实施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工程。一是建设科技资源共享服务驿站。依托"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共建沪嘉科技资源共享服务驿站,提高科研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科技人才、科研机构、技术服务等科技创新资源对社会的开放程度,深入开展长三角科技创新券的互联互通合作试点,精准对接区域产业创新服务需求,提升区域内大型科学仪器使用效率,提升区域内科研水平和专业化服务能力。二是搭建科技服务机构联盟平台。携手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共建以集聚专业科技服务机构、服务科技企业为目的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通过集成沪嘉优势资源,集合一批培训、咨询、认证、法律、知识产权、检验检测、金融等专业机构,形成一个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共同为嘉兴企业提供政策、技术、管理、金融等一系列服务。三是促进沪嘉区域科技人才交流培养。依托上海市的全球高层次科技专家信息平台,加强嘉兴急需紧缺人才的信息搜索、查询和对接,为沪嘉人才合作提供相关数据支撑。沪嘉两地互派干部、科技管理人员到对方学习培训或挂职锻炼,促进信息及时共享、理念深度融合。探索推进沪嘉人才互认,最大程度实现人才资源的自由流动、自由组合、共育共享。

-2-

全面推进市产研院建设打造科技创新发展新模式

潍坊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高玉国

(2021年1月6日)

潍坊市科技局牵头推进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以来,在"组班子、招人才、建队伍、立规章"等方面持续攻坚发力,形成了"产研院+公司+基金+各类创新主体+孵化园区"的框架结构。建成10所直属院,发展8所加盟院,与12所研究机构建立合作机制,搭建起潍坊市产业科技发现与科创服务等三大科创服务平台,设立10亿元产业创新发展基金,努力打造科技创新发展新模式。

一、突出市场导向,全力推动加盟院建设

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集聚各方资源,不断推动加盟院快速成长。为潍坊磁悬浮产业技术研究院争取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200万元,推动与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集聚起全球磁悬浮产业高层次人才团队。支持山东大学地热开发研究院,在提升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的同时,成功引进SDL科学实验室综合项目,目前正在申报列入"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推动潍坊光电芯片研究院创建为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获5000万元建设资金支持。8所加盟院的高效运转,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紧盯产业发展,引进培育新型研发机构

实现高质量发展,产业升级是关键。市产研院以提升产业发展品质为目标,不断培育新型研发机构。目前,中以康联(潍坊)粒子束产业技术研究院等10所新型研发机构入驻市产研院。粒子束研究院已建成应用示范平台,下一步将与苏州热工院在市产研院设立的研发中心开展合作,打造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应用示范、推广普及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在潍坊形成国际领先、国内首家质子生产基地。山东省成体细胞产业技术研究院,建成病毒包装实验室、干细胞与免疫细胞制备实验室等,总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该院已与以色列凯迪迈斯生物技术公司签署协议,联合开展神经损伤性疾病和糖尿病治疗药物项目合作,预计2年内市场价值可达150亿元。潍坊启辰医养健康研究院、潍坊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也都已经签署框架协议,正在建设之中。这些新型研发机构的引进,将对我市产业转型升级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三、补齐短板弱项,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高等院校少、基础研究能力弱是我市科技创新的短板。市产研院发挥自身

-3-

优势,广泛开展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合作,不断集聚人才、技术、项目,打造区域创新高地。已建成青岛大学潍坊创新研究院、山东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潍坊分中心、青岛科技大学新材料研发中心;推动佳诚数码与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合作建设"纺织材料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矿机与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共建"智慧矿山技术研究中心"等。同时加强与中科院的合作,大力引进中科院系统来潍建立研发机构。建成潍坊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研究院、潍坊化工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海洋化工研究院镁锂研发中心等分支机构。一年来,通过院企、校企合作,引进人才团队20余个,转化前沿科技成果130余项,带动社会研发投入3.5亿多元。

四、定位精准服务,搭建高端应用平台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产业、服务院所,产研院搭建起潍坊市产业科技发现与科创服务平台、潍坊工业互联网协同创新平台(卡奥斯潍坊)、"e融湾"智能投顾O2O平台,同时发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作用,为企业和院所提供快速审查、快速授权、快速确权、快速维权、协同保护为主要内容的"四快速一协同"知识产权保护"一站式"服务。目前,潍坊市产业科技发现与科创服务平台成功启动并投入使用,已为800多家企业提供信息检索3000余条,成功匹配信息600余项。

五、聚焦科技金融,打通创新链条

与中科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湾区金融服务(济南)有限公司、潍坊金控、潍坊城投集团等多家单位开展合作,推动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潍坊市国际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将联合央企、国企、境外资本,与市产研院共同发起设立规模不低于10亿元的"科技型企业培育基金",为我市企业提供资本对接服务,并实施"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推动科技企业境内外上市,力争三年内储备30家拟上市企业,启动或完成2家企业的境内外IPO上市工作。另外,市产研院与潍坊城投集团合作成立10亿元的产业创新发展基金,用于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及科技企业孵化。前期已推荐了22家企业,对其中11家开展了尽职调查,完成对天瑞重工首批7000万元投资,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形成产业共振。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部署要求,突出市场导向,聚焦产业需求,创新对接机制,促进成果

-4-

转化,引领产业升级,持续推动潍坊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在提升科技创新发展能力上寻求更大突破,积极为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贡献科技力量。

-5-

波澜壮阔"十三五"奋楫科创新时代

济南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 吕建涛

(2021年2月1日)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冲刺攻坚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和国内高质量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的迫切需求,济南市科技系统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坚持系统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坚持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全力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一、"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成就

2015年,济南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5年来,科创中心建设在实现"一年有势头、两年有看头、三年有突破、四年大提升"基础上,又提出了"五年大跨越"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济南市在全球科研城市前200强名单中排名第81位、全省首位;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先后获批"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核心区""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重点城市""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济南高新区跻身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9年在全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第14位。

5年来,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上档升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启动规划,大科学装置实现零的突破,新型研发体系初步形成,高标准启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编制,济南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进入省级战略。齐鲁科创大走廊、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等一大批重大创新载体加快建设,中科院确定重点支持雄安、济南、海南打造全国科创高地,把中科院济南科创城打造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科技之城、创新之城。

5年来,科技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科技资源日趋丰富,科技投入稳定增加,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全市备案省级院士工作站从5家增至53家,总量居全省第一;省重点实验室从12家增至99家,总量居全省第一。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

(R&D)经费投入从133.05亿元增长到225.53亿元,全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优势企业从2015年的20家增至2020年的80家。

-6-

5年来,科技产业新动能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大数据产业发展持续提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大幅提升,从2015年的609家增加至2019年的2238家,2020年底有望突破3000家,独角兽、准独角兽、瞪羚企业数量居全省首位。北斗导航、航天科技、人工晶体等尖端项目相继落地,新一代神威E级原型机系统在国家超算济南中心正式启用,全球首家国家超算中心科技园建成启用。

5年来,科技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创新创业孵化载体不断优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断加速,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由24家增长到55家;打造"泉城众创空间"品牌,全市众创空间由61家增长到139家。制定出台了"科技新11条""高校20条""济南人才新政30条"等,以及50余项配套实施细则,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

5年来,科技开放和双招双引迈出新的步伐。科技招商重点发力,招才引智强力推进,科技对外开放成果丰硕,海外企业孵化器、海外研发机构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总数达57家。

二、"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展望

当前济南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重大发展机遇,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济南秉承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发展优势,应该主动融入黄河战略,加快创新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特别提到,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在党中央编制五年规划的历史上是第一次。2020年,省委又提出打造"五个济南"的发展目标,其中打造"科创济南"排在首位。面对新起点、新要求,下一步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创造一切条件融入国家战略,力争推动济南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十四五"时期实现较大突破,迈上更大台阶。

一是抓规划编制。重点抓好济南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长期规划、"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建设规划、"中科系"科技产业发展规划等4个规划编制,积极谋划科创济南建设蓝图,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总体布局,把创新放在全市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立足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尊重科研、人才和创新发展规律,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聚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厚实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7-

构筑先发优势,培育创新增长引擎,为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奠定坚实基础,为支撑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山东半岛城市群开放发展、引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济南智慧和济南力量,努力将济南打造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科技之城、创新之城。

二是抓平台布局。加快推进建设齐鲁科创大走廊、中科院济南科创城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加快建设山东省实验室,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培育国家实验室。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增强济南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发展能级和龙头地位,构建黄河流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围绕信息、生命、材料、空天等世界科技前沿领域,规划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高端研发平台,吸引集聚全球高端资源,构建高水平综合交叉研发平台,强化应用基础和前沿交叉研究,力争产出更多重大原创性成果。

三是抓产业创新。瞄准前沿领域,培育引领未来发展的重点高端产业。培育孵化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尽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空天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及跨学科交叉前沿领域,积极对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搭建重点领域共性关键中试公共服务平台,突破"产学研金服用"最薄弱环节,培育引领未来发展的重点高端产业,推动现有产业体系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四是抓科技改革。以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为引领,推动现有科研机构转型升级,打造一批创新创业共同体和新型研发机构,加快构建"1+10+N"新型研发体系。加强政策集成创新,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和提升科技创新开放水平等方面出台一批新举措。深化科技经费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揭榜挂帅制""包干制""首席专家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吸引国内外更多高端人才、技术向济南集聚。强化双招双引,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加大全球高水平人才引进力度,紧密围绕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的人才需求,加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相关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积极引进国外高端科研人才,最大限度激发人才活力,打造一支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发挥省会科教优势,深化产学研合作,打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通道,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深度融合。

创新浪潮,奔涌向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十

-8-

四五"时期发展需求,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顽强奋斗,砥砺前行,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提供强力科技支撑。

-9-

着力提升自主创新"五力"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展现新作为

天津市科技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2021年2月5日)

市科技局党委认真贯彻中央和市委部署,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重要指示要求,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在真学真信、真抓真干中谱写科技"天津之为"新篇章,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展现新作为、塑造新优势,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着力提升原始创新策源力,打造战略科技力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战略科技力量的影响力和支撑力,直接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压舱石"。近年来,我市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相继落户。立足新的历史方位,作为科教强市,我市肩负着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天津责任与担当,需要加强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打造一支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的战略科技力量,打造天津版"国之重器",发挥好在战略性科技任务中的重要引领带动作用,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的创新力。一是加快打造一批引领性战略科技力量,支持推动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尽快形成承接国家重大任务能力。二是高水平建设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等平台,积极争建新能源转化与存储、功能晶体等国家重点实验室。三是对标国家实验室谋划建设海河实验室,加快构建具备抢占世界科技前沿、具备源头科学创新和前沿技术创造能力的原始创新策源体系。

二、着力提升关键技术引领力,引领新兴产业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近年来,我市涌现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全球首款脑机接口专用芯片、光伏用12英寸单晶硅片等填补国内空白,血必净注射液和宣肺败毒方为全国抗疫贡献"一药一方"。在新发展阶段,我市需要强化科技创新的高水平供给能力,加强"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国家科技创新提供"天津方案",提升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