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科技系统材料合集58篇,含领导讲话、研讨发言等(第4/12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2475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16分钟

四是要大力培养造就创新型高水平人才队伍。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积极落实《关于支持菏泽市人才发展的若干政策》及《菏泽市人才新政30条》等支持人才培育政策,为引进的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提供个性化服务,带动培育有可持续竞争力的创新团队。要以"高精尖缺"为导向引进培养人才,围绕强化我市科技创新力量,聚焦基础研究突破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发现一批创新思维活跃、敢闯"无人区"的青年才俊和顶尖人才,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下坚实基础。要围绕全市科技工作重点,针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开展引

-35-

进外国人才和智力工作专项调研,努力引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精尖缺"外国专家和专家团队,争取将菏泽打造成为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

五是要进一步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要以深化改革为统领,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省市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围绕我市"231"特色产业体系,组织企业研究策划一批合作项目,以联合研发、委托开发、联建平台、招才引智为目标,有针对性地与高校院所搞好实质性对接,开展具体的项目合作。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进院士行、千人计划专家与相关企业精准对接等系列科技合作活动。积极走访高校院所,在菏泽或高校院所集中地,面向我市生物医药、高端化工、机电设备制造等产业举办专场对接会,整合聚集人才、技术、资金、项目、市场等创新要素,推动联合创新、借力发展。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征程呼唤新作为。作为新时代科技工作者,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菏战略、人才强市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全市发展的战略支撑,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在全面塑造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新征程上书写科技新篇章。

-36-

勇担贵州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先锋

贵州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 廖飞

(2021年3月2日)

习近平总书记2月5日在贵州省视察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科技为先,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和中坚作用。这为"十四五"时期贵州科技工作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

5年来,贵州省坚持走差异化创新路子,科技工作走出洼地来到平地,有些地方还攀上了高地。纵向看,发生历史性转变。"十三五"前4年研发投入翻一番、增速全国第一;"中国天眼"实现我国在前沿科学领域的重大原创突破;贵州科技在农村民居工厂化建造等领域取得国际首创成果。横向比,实现历史性赶超。根据国家对各地高质量发展的考评办法,2020年贵州省4个关键科技指标在第二类省份中排位前移;根据国家创新调查报告,"十三五"期间贵州省区域创新能力进入全国前20位,跻身第二方阵;贵州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提升3位,打破多年停滞局面。

在学思践悟中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十三五"期间,我们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科技工作的根本遵循。

对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学思践悟,成为贵州省科技工作抢先机、促突围、谋赶超的关键一招。在学思践悟中提高政治判断力,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谋划发展新路的"指南针"。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时指出,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对于一个地方来讲,战略上主动是大主动。我们坚决落实省党代会要求,走差异化创新路子,实施以大数据为引领的区域创新发展战略,科技部批复成立贵阳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就来什么样的人",大数据成为贵州省招才引智、招商引资的旗帜。近几年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迅速,还涌现出了易鲸捷、白山云等大数据企业。

在学思践悟中提高政治领悟力,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作为坚定发展信心的"定盘星"。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科技赶超战略时指出,要采取"非对称"赶超战略,发挥自己的优势,特别是到2050年都不可能赶上的核心技术领域,要研究"非对称"性赶超措施。就贵州科技工作而言,"非对称"赶超就是不能老跟着别人跑,而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弯道取直""换道

-37-

穿越"实现后发赶超。"十三五"时期,我们坚持以大数据为引领,实施区域创新发展战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要求,每年都在全国率先推出一些改革举措,采用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和新思路,逐渐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差异化创新路子。

在学思践悟中提高政治执行力,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作为补齐自身科技资源短板的"锦囊计"。贵州省自身科技资源匮乏,迫切需要以改革激发自身活力、以开放汇聚各方资源。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可以探索搞揭榜挂帅,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我们敏锐把握这一指示对于贵州的重大机遇,推动2017年1月发布第一个技术榜单,面向全国"揭榜挂帅"招才引智,解决了采煤机械化等"卡脖子"难题,推动贵州省采煤机械化水平在两年多时间里快速提升到100%。

当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先锋

在"十四五"开局第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省视察,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世界科技高峰,深深鼓舞了贵州省广大科技工作者。我们将当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先锋,以高质量的科技创新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坚持高质量发展,当好先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开展中国FAST射电观测阵列的预研、立项、选址工作,推动国家实验室申建,打造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聚焦喀斯特地区生态治理和资源利用,组织国际领先的跨学科、大协同科学研究,加快筹建黔灵实验室。加快建设生物测序平台,立项建设贵州科学数据中心,打造国家科学数据和算力资源的重要基地。推动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

坚持差异化发展,突出特色。目前,世界正在进入以智能化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要抢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新机遇,走差异化创新路子,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突出问题和关键瓶颈,高效配置创新资源,集中力量办关键事,以不对称路径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要聚焦三大战略行动,瞄准"守底线、抢先机"领域,牢牢抓住创新这个驱动发展的不竭动力,通过

-38-

创造新供给来满足新需求,以创新创业"引领"内循环,通过创新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启动实施公共大数据、智能建造、智能酿造、智能采掘等重大科技项目,积极探索以产业化为目标的重大科技产业工程,形成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的拳头产品和龙头企业,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和中坚作用。着眼于形成新发展格局,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煤电酒等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

坚持市场化导向,激发活力。深化科技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多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释放科技创新潜能,推动项目、平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形成梯次接续的系统布局。深化技术榜单试点,组织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试行行政总指挥与技术总师"两总"制。探索政府所有-合同运营(GOCO)等基础设施和大型仪器管理模式。加快科研院所改革,大力发展跨学科、公司制的新型研发机构。

坚持开放式创新,集聚资源。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科技交流合作,增强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能力,以开放式创新弥补自身科技资源短板,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与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的会商合作,深化与高校院所、企业的多方位合作。鼓励在省外、境外建离岸孵化创新基地。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联合建设园区、实验室、孵化器、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开展"省外研发+贵州转化"试点。推动科学数据等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39-

聚焦"本领锻造"增强责任担当真抓实干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和发展

嘉兴市科技局四级调研员 冯国跃

(2021年3月2日)

聚焦"本领锻造",对科技干部来说,实则是要求我们增强责任意识、责任担当、责任使命,练就能干事、干成事的真本领、硬功夫。我认为,不论你在哪个岗位,作为一名科技干部,都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时不我待的机遇意识,并把这种责任担当体现在真抓实干中!

今年,全市科技系统提出了"锻造先锋团队,争做'最精彩板块'科技铁军"的专项行动。要把这个专项行动落到实处,我们科技干部首先有必要再来系统地学习一下"五W-H"分析法。大家在不同的职位和岗位上,有着不同的职责和职能,在实施各项具体工作前不妨先根据这个分析法问一下自己: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件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需要(WHY)?做事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工作要做(WHAT)?我们这个地方为什么适合做,工作顺序及地位如何

(WHERE)?工作时间节点如何安排(WHEN)?由谁来做最合适,要有一个怎样的团队来干(WHO)?如何能做得最好,有没有更好的做法(HOW)?这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科技管理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做什么?省委书记袁家军在省委党校202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提出的"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后,如何依靠创新驱动、技术进步、高素质人才激发强大内生动力?"课题,明确指示我们科技工作者就是要依靠创新驱动、技术进步、高素质人才激发强大内生动力来实现高质量发展。

怎么干?2021年,嘉兴市科学技术局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和科技自立自强,围绕"党建引领科技创新",落实"全面创新年、团队建设年""两年"活动,深化"创新嘉兴"大会战。

联系个人工作职责,我希望全市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和科技工作者通过"锻造先锋团队,争做'最精彩板块'科技铁军"专项行动,聚焦"本领锻造",真抓实干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和发展。

日前,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明确以加强长三角区域创新一体化为主线,以"科创+产业"为引领,充分发挥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龙头带

-40-

动作用,强化苏浙皖创新优势,优化区域创新布局和协同创新生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开放合作,着力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打造全国原始创新高地和高精尖产业承载区,努力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

市政府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已经确定:嘉兴要着力开足创新驱动新引擎,高规格打造G60科创走廊嘉兴段。其中,《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湖区模式布局平台、以院地合作集聚载体、以倍增计划培育主体、以优质生态吸引人才等具体手段,也成为了我们高规格打造G60科创走廊嘉兴段的基本遵循。

我想,嘉兴作为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此时此刻一刻也不能放松,尤其在高质量发展核心和先导性指标上,必须走在全市前列。根据《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G60科创走廊有三个战略定位,共提出了18条建设任务。为此,G60联席办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2021年工作计划》中,将其分解形成了2021年度50项重点工作任务。

围绕这些重点工作,围绕嘉兴大力建设创新强市、人才强市的目标,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嘉兴段)在新发展格局下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创新优势向发展胜势转化,我们也在着手制定《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嘉兴段)建设2021年专项行动计划》,旨在深入协同G60科创走廊其他城市,共同将G60科创走廊打造成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科创驱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示范走廊。

工作就是责任,力量源于责任,勤奋铸就精品,务实方能求真!我们一定要保持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精准施策、真抓实干,在全市科技系统开展"锻造先锋团队争做'最精彩板块'科技铁军"专项行动中奉献自我。

-41-

完善创新体制提高创新能力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甘州区科技局 梁龙

(2021年3月4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作为科技部门,要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创新体制,为甘州经济社会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抓顶层设计,激发创新活力

积极落实政府出台的各项纾困惠企政策,开展"不来即享"服务,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激发企业家开展科技研发的积极性,营造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要进一步优化企业创新融资环境,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大力开展科技金融业务,鼓励社会资金积极投资科技企业,支持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充分发挥与省科投集团合作设立1000万元的科技贷款风险池的作用,协调开展"政银企"对接协调,推荐条件成熟、有贷款需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申请科技贷款,解决部分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抓主体培育,提升创新实力

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加快形成以创新龙头企业为引领、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以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生力军的全产业链创新型企业集群。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全流程服务体系,提高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积极性,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每年选取一批重点潜力企业进行"一对一"帮扶,做好对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训和指导,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升工程,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企业承接、激励、推进机制,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积极投身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业态开发,构建以企业为主导、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联盟,促进新技术快速广泛应用和迭代升级。

三、抓特色产业,构建"四大体系"

一是推动绿色生态农业优化升级。围绕培育壮大农业"四个百万"工程、"六个区域特色产业"和打造绿色蔬菜、现代种业等"四个百亿元农业产业集群",积极探索建立从科研项目立项到研究开发,再到成果转化的"同立项、

-42-

同攻关、同转化"的"三同"模式,努力构建以农业投入品绿色化、生产过程机械化、产业模式循环化、要素配置智慧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增强农业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二是培育壮大新兴生态工业。深入实施"十强双百"企业振兴计划,围绕打造农畜产品加工、智能制造等"四个百亿元工业产业集群",重点在智能制造、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和绿色有机食品加工、种子加工等传统支柱产业领域,凝练若干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引导组建企业创新联盟,实行"揭榜挂帅"制度,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形成创新经济集聚发展新格局。三是做优做强全域生态旅游业。围绕芦水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等,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和科技融合产业链,建设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和旅游大数据平台,促进一批新兴业态文化旅游科技企业集聚发展。四是加快发展高质量生态服务业。加快构建支撑民生科技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在精准医疗、安全生产等领域,示范推广应用一批先进实用新技术、新产品,提升民生领域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好惠及民生。

四、抓平台建设,增强支撑能力

按照"政府搭台、企业主体、院校唱戏、社会参与"的"四位一体"科技创新平台发展模式,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积极搭建以技术研发为重点的企业科技创新平台、以成果转化为重点的科技孵化平台、以服务产业发展为重点的科技服务平台"三个创新平台"。以甘州区成功入围国家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和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为契机,以万盛众创空间等已建成创业创新平台为重点,充分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政策集成效应,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和业务指导,不断增强创业创新载体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促使创业创新载体向专业化发展,为创业者提供良好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五、抓交流合作,加快成果转化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打造集政策咨询、研究开发、技术转移、认证认可、创业孵化、科技金融为一体的现代科技服务体系,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提高研发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推动项目、基地、资金、人才一体化配置,促进创新资源加速向骨干企业集聚、向优势产业集中、向重点领域集结。优化产学研深度融合体系,促进科技供给侧和需求侧、研发端和落地端畅通对接。充

-43-

分发挥政府在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组织协调作用,深化与中科院、兰州交大等省内外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推动合作由短期、松散、单项向长期、紧密、系统合作转变,形成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新型技术创新体系。

六、抓人才培育,激发创新活力

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完善"三项机制",实施"十业百社万才"计划,推动各类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完善创新人员选聘机制。加强对基层乡土人才等各类人才的培养,聘请"土专家""田秀才"担任科技特派员,形成以公派为主体,民间为补充的选聘机制,努力造就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留得住、能战斗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完善技术引入机制。通过科技特派员的沟通和中介作用,与一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协作关系,将大量先进实用技术和优良品种引入农业生产一线,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和比较效益。完善科农合作机制。鼓励科技特派员以资金入股、技术参股、租赁经营、技术承包等形式,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科农携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推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增值,实现农业科技的跨越发展,形成区域性农业科技高地。

-44-

创新驱动发展人才引领未来

烟台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勇军

(2021年3月4日)

2021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关键之年。市科技局将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多措并举、主动作为,以激活人才资源为抓手、优化产才融合为关键、提升人才服务为重点,加大人才引育力度,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科技人才保证。

创新机制,释放人才发展活力。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加快科技人才政策、项目、评价体系逐步提升。一是立足实际,强化人才政策保障。制定《烟台市高层次人才承担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办法》,出台《进一步深化市属科研院所体制机制改革的有关意见》,激发平台、科研院所引才用才热情。二是科学谋划,优化人才项目机制。探索建立"揭榜挂帅"项目引才机制,支持企业面向全球发榜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聚智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三是注重实效,完善人才制度改革。建立完善贯穿人才引、育、用各环节的评价机制,突出以业绩、实绩、能力为重点的评价指标,营造良好的人才评价环境。

产才融合,激发人才创新动力。根据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形成"人才赋能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良性互动。一是建设创新平台,打造人才高地。加快建设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环渤海药物高等研究院、山东苹果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三大科创平台,打造一批"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引导优质创新资源加快向烟台集聚;支持重点实验室、高层次专家工作站、国际顶尖科学家工作室、离岸创新基地等平台建设,做好海外引才。二是畅通引智渠道,促进产才对接。争取举办烟台市第二届国际技术交易大会人才专场,组团参加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畅通人才联系渠道;与猎头、人才招聘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帮助企业揽才;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促进人才交流和成果转化。三是丰富引才方式,实现揽才兴产。开展点对点引才,做好科技人才信息库和需求库建设,精准研判需求,科学选才用才。开展柔性引才,鼓励高层次人才来烟开展短期合作,打造各地人才为我所用之态。开展以商引才,坚持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并举,分层次、成建制地引进高层次人才。

以人为本,提升人才服务能力。坚持环境留人和服务拴心并行,着力打造

-45-

适宜高层次人才发展的优越环境。一是健全服务机制,贴心留才。协调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办理事项下放至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自主办理。打造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工作团队,为高层次科技人才提供智能化服务。二是提升服务方式,聚心发展。组建科技人才顾问团,为企业人才引进、项目对接"把脉问诊"。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育力度,推进重点人才工程项目,促进顶尖人才、领军人才、海外人才加速涌现。三是深化才融结合,暖心帮扶。不断深入推进科技、金融、人才结合,扎实做好"科信贷""成果贷"业务,积极引导资本向人才集聚,缓解人才对资金的"燃眉之急",为人才创业创新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46-

努力为科技强省建设开新局谱新篇

湖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 王炜

(2021年3月5日)

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吹响了加快科技强省建设集结号,各地各部门正深入贯彻落实大会精神。为推动科技强省建设实现新突破、见到新气象、取得新成效,本报陆续请相关厅局主要负责人和市州主要负责人围绕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结合本地区、本系统实际,阐述推进科技创新的想法和做法。今天起推出"加快建设科技强省 厅局主要负责人谈科创"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坚持把科技自强自立当使命;坚持视创新创造如生命;坚持抓创新发展像拼命。"省委、省政府在春节后上班第一天,高规格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对全省科技创新作出了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的部署安排,吹响了我省科技创新工作的"集结号",提供了"风向标""任务书""路线图",让全省科技工作者空前振奋,湖北迎来"科技的春天"。

全省科技系统要将"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作为湖北立足新发展阶段、奋进现代化新征程的"纲"与"魂",要坚决扛起牵头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按照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强调的"科技强省建设的核心在人才,基础在平台,关键在转化,动力在改革"有关要求,统筹推进、精准发力,坚定不移推动科技强省建设。

一、以项目聚才、以环境养才、以畅通用才

"核心在人才"就是要以项目聚才、以环境养才、以畅通用才。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实施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以创新任务为牵引培养造就青年科技人才。统筹实施国家和省重大人才工程,培养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研究制定推进项目、基地、人才相结合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措施,发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创新基地等作用培养、引进、用好、留住人才。鼓励和支持省内各类创新主体,依托国家和省级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等,引进国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服务湖北高质量发展。

二、以高水平科创平台建设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基础在平台",就是要以高水平科创平台建设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加快建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建好用好湖北实验室,积极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创建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47-

加强襄阳、宜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挥其对"两翼"辐射引领作用。加快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市、创新型园区建设,助力县域经济、块状经济、网状经济高质量发展。找准国家和省重大需求战略结合点,分类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区域产业发展和学科建设需求,在优势领域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建设省重点实验室,优化整合实验室体系。积极争建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数字建造与安全技术创新中心,传染病、麻醉等领域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

三、以"钱变纸"推动更多"纸变钱"

"关键在转化",就是要以"钱变纸"推动更多"纸变钱"。加快"湖北技术交易大市场"建设运行,常态化组织成果转化"联百校、转千果"科惠行动、科技成果"高校行、市州行"等推介对接活动。组织开展企业家和技术经纪人走进省级、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中试车间)活动,对接重大科技成果在鄂转化。以大学校区、产业园区、城市社区"三区联动"为重点,推动高校建设技术转移机构,探索发展专业化、市场化技术经纪公司,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塑造创新发展优势,营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