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科技系统材料合集58篇,含领导讲话、研讨发言等(第6/12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2475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16分钟

要用好"战略规划"工具,合理布局科技资源。嘉兴科技创新的正确定位至关重要,定位准了,战略制定才科学,规划编制才合理,资源配置才精准。积极打造长三角核心区科创高地和高水平建设浙江省创新体系副中心就是基于嘉兴所处方位和在浙江的地位所作出的精准定位。一要全面实施首位战略,深度对接上海科创资源。上海作为全球科创中心,集聚了大量高端科创资源,同时其作为全国科创枢纽,又承担着东部技术转移中心的职能,某种程度上讲,只要真正强化了与上海的科技合作,就能实现我市科技区域合作的主要目标。二要高质量编制"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规划编制过程是一个科学认识现状、总结经验规律、把握发展大势、统一思想认识的过程。通过规划编制、发布和实施,可以进一步明确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巩固提升嘉兴科技在全省的地位。三要深入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落实。积极落实科技部等六部委发布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共同打造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先进走廊、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先试走廊、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行走廊。制定出台《嘉兴G60科创走廊建设专项行动方案》,以富有嘉兴特色的科创湖区和覆盖全市各县(市、区)的高新园区为平台集聚高端科创资源。

要用好"政策制度"工具,精准配置科技资源。政策制度是调控和配置资源最有力的工具,是用来兑现和落实的,力度、效果都要把握。当前我们需要思考制约全市科技创新的短板还有哪些?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新形势新阶段,科技政策要从高效精准引导资源配置着手。一要优化完善政策体系。完整梳理现有政策,哪些细则没出,哪些保障不足,哪些还要调整优化,要做到心中有数,创新政策要做到与时俱进,不能一成不变,也不能多变。二要抓好政策精

-62-

准落实。政策落实要注重实效,充分发挥资金资本牵引科技力量的强大作用,重点引导科技服务业、科技中介加快发展,形成政策合力,最大限度发挥政策叠加效应。三要推动制度走向成熟。优化科技企业培育、创新载体和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等各项创新创业制度,充分发挥制度对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推进"揭榜挂帅""包干制""里程碑""赛马制"等制度创新,把嘉兴的制度优势转化为集聚资源的竞争优势。

要用好"改革创新"工具,有效激活科技资源。机制活则动力强,科技部门要通过改革创新手段激发科技资源动能。要全面推进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三评"改革,为主体松绑、为基层减负。一要推进数字化改革。数字化改革是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要加快建设部门协同、综合集成的"数智科技"平台,提升科技智治水平。二要加强科技金融改革。积极争创全国科技金融改革试验区,创新金融服务和管理,充分发挥科技银行、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科创基金等的加速赋能,构建更为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三要建立创新改革容错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充分尊重科技创新规律,保障科研人员的合法利益,建立健全创新改革容错免责机制,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科研机构的活力和动力。

要用好"服务保障"工具,高效汇聚科技资源。服务保障是吸引高端创新资源的有效工具。

服务保障要注重载体设计和力量调动,注重精准有效,力戒形式主义。一要深化科技"三服务"2.0版。持续深化"三服务"工作,在服务理念、方法、机制、作风等方面系统重塑、不断升级,开展全程、精准、联动服务,让各类创新主体和科技人才有更多获得感。二要强化院(校)企地合作服务。深耕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和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加快南湖实验室、南湖研究院建设,积极推进与大院名校、知名企业合作,参与战略科技力量布局,争取在应用型基础研究上展现嘉兴作为。三要推动服务平台能级提升。扎实推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公共研发平台、科研机构等服务平台建设,持续打造长三角全球科创路演中心、域外孵化器等品牌,为汇聚更多科创资源提供优质服务。

要用好"宣传培训"工具,拓展利用科技资源。科技宣传培训是营造科创氛围、培育科创资源、提升科学素养的重要工作。一要充分展示标志性科创成果。今年是建党百年,是提升嘉兴城市知名度的历史机遇,也是嘉兴科技工作

-63-

向外展示的最佳时期,要系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十三五"时期嘉兴科技发展标志性成果,充分展示嘉兴科技发展现实水平。二要充分发挥创新平台、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积极发挥高新园区、孵化机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创新平台和孵化器协会、高企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对企业开展专题培训和政策宣传,使科技政策与企业创新有效对接。三要扎实构建科技管理队伍。提升科技管理队伍思想理念和专业能力,将镇、街道科技管理队伍重新纳入市级科技培训体系。打造科技特派员、技术经纪人、科技金融服务专员等专业化科技服务队伍,为平台、机构、企业、人才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要用好"考核评价"工具,优化提升科技资源。考核评价是县(市、区)科技部门和各类科技载体关注的重点,只有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才能真正发挥出正向激励、反向倒逼的考核评价作用,让创新资源持续优化提升。一要优化县(市、区)科技考核评价体系。简化考核评价指标、优化考核赋分办法,提高考核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实效性,以更为合理的考核体系激励县

(市、区)抓紧抓实科技工作,确保省、市各项指标圆满完成。二要完善科研诚信管理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建立健全科研诚信管理机制,研究出台科研经费"负面清单+科研诚信"管理办法,引导广大科研主体和科研人员强化科研诚信责任意识。三要完善实施各类载体绩效考评。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激励方式,对全市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实施分类评价和绩效考核,通过激励和淘汰推动全市科创载体优化提升。

科技资源是科技创新的基石,只有优化配置科技资源才能有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嘉兴要打造成为长三角核心区科创高地就需要在灵活运用各类工具上下功夫,在优化配置科技资源上出成效。

-64-

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

梅州市科技局副局长 李昌栋

(2021年4月11日)

今年1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给梅州苏区人民送来了政策大礼包。广大科技战线上的同志应在自身岗位上主动扛起梅州振兴发展主战场的责任,用好用足用活一系列支持原中央苏区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快政策的红利转化,为梅州苏区振兴发展多办实事、好事,以新的不凡创造、奋力开创梅州科技创新"十四五"各项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以优异的成绩为建党百年献礼。

在深挖创新潜力上要有新思路。要高质量编制好《梅州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全力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对我市铜箔、印制电路板、稀土新材料、南药等特色产业核心关键技术攻关的支持力度,争取省每年度有计划地将我市一批产业核心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列入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予以支持,助推我市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要加强"三院"创新能力建设,重点支持市农林科学院科研基础设施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梅州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成为高水平的新型研发机构,支持梅州市医学科学院开展精准医学、心血管、肿瘤以及客家人群多发病等方面的医学创新和突破。

在集聚创新要素上要有新成效。依托省科学院梅州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梅州市农林科学院等创新平台组建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要全力做好梅州高新区"以升促建"工作,持续推进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支持梅县区、大埔县工业园创建省级高新区。要搭建与嘉应学院校地协同机制,面向地方开展课题研究。要构建更完善的科技孵化育成体系,培育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

在打造创新高地上要有新亮点。要坚持把人才发展与产业布局同步谋划,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人才链互联互动、深度融合。要落实"人才新政20条"和"引进博士人才八项措施",实施"扬帆计划""急需紧缺人才引进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重点引进一批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强化本土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技师队伍培养,努力打造产业人才交流基地和人才集聚新高地。

在构建创新生态上要有新提升。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进一步加强

-65-

科研诚信建设及科技计划项目监督等规定,研究制定梅州市科研诚信管理办法,努力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科技创新生态。加大科普基础能力建设,推动大埔、丰顺等县建设校园科技室(馆),实现县(市、区)校园科技室(馆)全覆盖。举办科技下乡、科技活动周等活动,找准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和重点专业镇转型升级的结合点,提升科技支撑力。做好第二届"梅州市叶剑英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评奖活动。

-66-

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 王炜

(2021年4月13日)

《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专章部署"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把创新摆在事关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围绕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目标定位和"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布局,抢抓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要机遇,把科技自立自强当使命,视创新创造如生命,抓创新发展像拼命,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加快建设科技强省的使命担当、全局视野和长远眼光。

一、从四个维度认识坚持创新第一动力的重大意义

一是湖北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加快推进科技强省建设,是湖北落实中央重要指示和决策部署,为我国迈进创新型国家前列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湖北贡献的政治担当、历史担当和责任担当。

二是湖北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选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带来重大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创新成为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湖北必须以自身优势变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三是湖北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现实需求。当前我省科技创新能力还不能充分适应高质量发展需求。进入新发展阶段,湖北迫切需要发挥产业基础和创新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新兴产业,补齐强化核心产业链,培育经济竞争新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科技新动能。

四是湖北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育先机、开新局"的必然要求。面临"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竞争压力和"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发展形势,作为科教大省的湖北必须以科技创新塑造区域竞争新优势,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化危为机,借势破局,加快谱写以科技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二、从三个层次把握湖北"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

-67-

和发展路径

一是总体思路体现"三个结合"。坚持国家战略和湖北省情相结合、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系统观念和全局视野相结合,聚焦提高"钱变纸、纸变钱"能力,以平台为基础、人才为核心、转化为关键、改革为动力部署工作任务,全方位提出"十四五"时期全省科技创新发展总体布局。

二是发展目标体现"三个对标"。对标对表国家《纲要》中3项科技创新指标,提出湖北"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目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7%,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等发展目标,各项目标在数量或增速上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划目标。

三是发展路径体现"五个突破"。力争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等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打造全域创新体系,集中突破一批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构建与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体制、新模式。

三、湖北"十四五"期间加快推进科技强省建设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

一是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提高体系化科技创新引领支撑能力。推进创建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争创武汉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高标准建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着力提升集中度、显示度,建好用好湖北实验室,全力争创国家实验室,布局一批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市、创新型园区,力争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的重要省份之一、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中部战略支点、我国区域创新驱动的重要引擎和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

二是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加快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建立科技创新服务重大产业工作机制,组织实施重点产业创新链科技重大专项,实行重点攻关项目"揭榜挂帅",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赋能产业迈向创新链和价值链中高端。

三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实施高新企业"百千万"行动计划,做大做强百家创新型龙头企业,精准支持千家高新企业扩规提能,加快培育万家高新后备企业。大力推动规上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加快完善企业创新公共服务体系,组织实施"科技金融服务滴灌行动"。

四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助力"楚才兴鄂"。组织

-68-

实施"楚才兴鄂科创人才工程",以科研人员"名利双收"推动"人才兴鄂"。实施"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建立"平台+项目+人才"培养机制。加强重点领域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

五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大力弘扬科技"店小二"精神,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建立新型科研评价机制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快国际科技合作"布点组网"和区域科技合作。

-69-

不忘初心开新局科技创新勇担当奋力打造嘉善"双示范"建设科技铁军

嘉善县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吴昊

(2021年4月13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赋予科技创新工作前所未有的使命和责任,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千载难逢的机遇。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作为嘉善科技系统的党员干部,更应不忘初心、守正创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全力争创创新特色鲜明、创新氛围浓厚的国家创新型县,为嘉善"双示范"建设提供科技硬核支撑。

一、以党建为引领,坚定信念、强化担当,努力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当表率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自觉扛起科技自立自强使命担当、奋力打造高水平创新型县的必然要求。在贯穿全年的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将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学与思结合、学习教育与推动工作结合,以实实在在的科技工作成效展现党史学习教育成效。一是"守初心"。通过党史专题学习、党史专题宣讲、党史专题宣传教育等方式,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共同守好红色根脉,争当学习教育排头兵。二是"优服务"。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我为基层减负担"专题实践活动,切实推动解决一批创新难题,打造科技"三服务"2.0版。三是"创品牌"。紧密结合当前嘉善创新发展实际,开展争当强劲活跃增长极的示范标杆专题行动,突出红船味、时代味和科技味,争创红船旁的科技创新品牌。

二、以队伍建设为抓手,提升能力、激发活力,努力在"锻造先锋团队"上做示范

在新形势下面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更需要锻造一支"唯实惟先、善作善成"的科技铁军。我们将建立严管厚爱的干部工作机制,多角度营造干事氛围、激发干部活力。一是提升干部队伍学习力。把提升学习力作为前提,明确"急用先学、学以致用"原则。深入开展以"四个一"为主要内容的"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主题活动,打造"善创学堂"学习品牌。二是提升干部队伍创新力。把提升创新力作为关键,突破不愿、不敢、不会创新的问题,激励党员干部开拓思路、创新理念。建立"周学习月交流季比武"机制,丰富全体党员干部的知识,全方位拓展干部队伍的专业业务技能,提升综合素

-70-

质。三是提升干部队伍竞争力。把提升竞争力作为核心,进一步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强化党员干部争先创优的意识。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形成一张争先创优"作战图",锚定核心指标,对标对表,认清差距,明确举措,形成比学赶超、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以"双示范"建设为目标,系统谋划、整体布局,努力在科技自立自强中树典型

在全面推进嘉善"双示范"建设的关键期,我们将深入实施"创新强县"首位战略,重点实施"三大工程",努力形成科技创新的标志性成果。一是实施科创能级工程。加快推进祥符荡科创绿谷建设,积极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头部院校"对接,争取落户一批高端创新载体。加快科创飞地国内国际"双循环"布局,"集智集力"引育一批优质创新团队和产业项目。二是实施科技企业"倍增提质"工程。实施新一轮的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培育机制,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企业研发机构,推动创新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攻关核心技术行动,推广"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机制,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三是实施"创新生态圈"工程。深度参与G60科创走廊建设,探索设立绿色技术银行长三角分行,参与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优化"域内""域外"引才通道,加快构建"高精尖缺"创新人才开发目录库,积极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

使命催人奋进,奋斗成就辉煌。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浪潮中,我们将以敢为人先的精神状态和勇立潮头的奋斗姿态,抢占先机、勇开新局,让科技创新成为嘉善"双示范"建设的强大持久动力和鲜明突出标志,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百年!

-71-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支撑产业质态提升

泰兴市科技局局长 丁晓江

(2021年4月16日)

当前,泰兴已经吹响新一轮科技创新的冲锋号。科技部门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奋力拼搏,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和打造创新特区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整合创新资源,不断壮大创新主体,切实做优创新平台,努力提升产业质态,持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核心竞争力,为实现泰兴市"扛起标杆大旗,拼进全省八强"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以更实举措提升科技平台建设效能,集聚各类资源推进产业技术创新。一是做优重大研发载体建设。支持泰兴经济开发区精细化工产业研究院加快硬件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招引2-3个高层次人才团队落户;指导黄桥经济开发区江南大学东圣生物联合研究院柔性引进2个产业团队。二是做大科技企业孵化器。探索"一照多址""一址多照"等孵化模式,促进科技项目快速落地孵化;实施"揭榜挂帅""项目经理"等机制创新,有效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水平,全年招引孵化项目50个以上。三是做强企业研发机构。制定专项行动方案,全年新增省级企业研发机构5家以上。

以更高标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融合。坚持深入实施高企培育"小升高"行动,高标准完善高企培育库,"一企一策"实施培育扶持,确保全年新增国家高企5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7%。坚持大力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协同各部门资源,力争实现江苏省百强创新型企业"零"的突破。坚持落地落实扶持政策,及时足额兑付考核奖励,并会同税务部门落实好高企所得税减免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增强企业获得感。

以更宽视野深化政产学研融合发展,借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不断提升政产学研合作水平,创新合作模式和内涵,促进企业建立更多更高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全年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30场,签订高质量科技合作协议60个以上,共建校企联盟30个以上。不断加大高端人才招引力度,瞄准产业前沿,积极探索离岸创新和远程合作等国内外智力引进新模式,面向全球吸引和集聚高层次人才。不断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补齐科技服务短板弱项上持续发力,通过组建成果转化"帮办员"队伍,提供一站式"店小二"服务,

-72-

促进大院大所最新科研成果迅速在泰兴落地开花。

以更大力度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一是推进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以产业重大需求为牵引,瞄准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积极组织企业开展产业前瞻与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形成创新先发优势。二是创新科研攻关组织方式。支持产业研究院探索"揭榜挂帅""合同科研"等新机制,推动形成需求导向鲜明、引领特征明显、攻坚力量完备的协同攻关体系。三是加强产业质态提升科技赋能。支持各类研发机构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攻关,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研制开发一批核心装备和高新技术产品,抢占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坚持政府主推、企业主体、市场主导原则,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全年转化科技成果30个以上。

-73-

市科技局组织开展三项行动全面加强作风建设提升执行能力锤炼过硬队伍

烟台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勇军

(2021年4月17日)

在"十四五"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召开加强作风建设提升执行能力锤炼过硬队伍大会,极其重要、非常及时,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抓作风、抓执行、抓廉政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市科技局干部职工坚决拥护,深入查摆,立改立行,坚决杜绝搞形式、走过场,进一步提升思想境界、强化宗旨意识、保持昂扬斗志、主动担当作为,真正做到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纪律过硬,以作风大改进、状态大提升、工作大突破的实际行动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是组织开展作风查摆集中行动。围绕全市方案列出的九个方面48个问题,研究制定《加强作风建设提升执行能力锤炼过硬队伍集中行动方案》,重点围绕全局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干事激情不足、创新意识不强、主动研究不够等差距和问题,组织全局干部对照查摆、建立台账,坚决整改到位。成立市科技局"集中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负责集中行动重点工作的督查督办,真正做到严纪律、转作风、敢担当、树形象,为建设一流模范机关提供坚强保障。

二是组织开展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坚持目标导向,对标先进,聚焦工作短板,着力抓好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大力培育科技型市场主体,积极融入国内外创新网络,推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夯实自主创新能力根基,加快推动科技赋能产业升级发展,力争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提高0.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分别达到1300家、2300家。

三是组织开展督导落实行动。根据《干部执行力档案实施办法(试行)》,开发科技政务"蓝黄红"督查督办系统,将"三重工作"、《政府工作报告》任务分工、"科技赋能助千企"等工作全部纳入督办系统,实行"蓝黄红"三色管理,督导结果纳入干部执行力档案和年度岗位目标考核,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科室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真正形成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74-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高水平建设创新型城市

嘉兴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夏学强

(2021年4月20日)

创新型城市是以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充满活力的创新主体、高效的创新服务和政府治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对建设创新型省份和国家发挥显著支撑引领作用的城市。嘉兴市作为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自2010年起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十多年来,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创新驱动发展,一以贯之抓科技创新,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统筹城乡发展、共抓科技与人才、全面接轨上海、发展科技金融、集聚科教资源、建设全域孵化之城、打造G60科创走廊、实施全面创新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全市科技综合实力、科技贡献作用、创新资源集聚、社会治理能力显著增强。数据显示,嘉兴市在全国72个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创新能力评价排第23位,处省内第三。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任务。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新时代城市发展的内在需求。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嘉兴要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其基本内涵之一是科技创新现代化先行,高水平建设创新型城市是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为新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重要遵循。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优化创新生态体系,协同推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全面推进技术创新、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科技自立自强落实到嘉兴,就是要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这是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着力点。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