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科技系统材料合集58篇,含领导讲话、研讨发言等(第7/12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2475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16分钟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对嘉兴而言,就是要坚持系统观念和长远眼光,推进科技力量优化组合,构建目标一致、有机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一是要加强对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我们现在常常提到的所谓"卡脖子"技术问题,其实"卡脖子"是现象,症结在缺乏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解决的根基在基础研究,"卡脖子"技术是熬出来的,不是能简单地用钱砸出来的。我们虽然对

-75-

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组织开展了一些科技攻关,但系统性地排摸、根本性地解决问题还远远不够。所以我们要理清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关系,要以明确的技术需求为牵引,加强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稳定支持,加强对核心关键技术的攻关,支撑我市高质量发展。二是要加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科研院所、实验室、研发(技术)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科学(科技)城、高新区等是一个城市科技创新硬实力和创新资源集聚度的标志,通过这些平台载体能集聚一大批高端科技人才,组织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领和支撑当地的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虽然我们已经建设了一批创新平台和载体,但高水平、标志性的重大创新平台载体建设还远远不够。所以我们要继续大力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梳理我们所需方向,明确功能定位,市场导向和政府支持相结合,合理布局建设一批重大、高能级的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增强我市的自主创新硬核力量。三是要提升高校的科研建设水平。高校是教书育人之地,高校的教师是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是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可谓是人才荟萃。高校又是科研重地,开展的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实验探索,可谓是教研相长,产出的成果也能校地共享,可以是产教融合和产学研相结合。高校具有培养萌发科学思想、探索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的功能,是一个提高城市人口素质、产学研合作的有效载体。虽然我们对在禾高校的一些科研项目和实验室建设给予了立项支持,但支持的强度、范围和持续性还远远不够。所以我们要加强对高校学科建设、科研人才队伍培养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高校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青年教师培养方面要舍得一定的投入,提升高校的科研能力水平,增强我市的创新原动力。四是要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创新文化是从长期科研实践中形成并提炼出来的精神理念,是一种对创新具有导向、牵引和激励作用的文化,是各种创新活动赖以进行的文化环境,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对创造力、工作和行为准则所持有的态度和价值观对于决定创新行为的源泉和形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就会产生不同的经济表现和创新结果。创新文化是一个民族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文化激励创新事业。虽然我们一直在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弘扬科学家精神等创新氛围,但全社会崇尚科学和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还远远不够。所以我们要大力建设新时代的创新文化,实现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深度融合,增强创新软实力,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精神动力和

-76-

智力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时间已跨入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建成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嘉兴正处在一个蝶变跃升、跨越发展的关键机遇期,我们要牢记初心使命、争当时代先锋,以唯实的意识、惟先的魄力、善作的要求、善成的勇气,为打造"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贡献科技力量!

-77-

县级中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践与思考

毕节市七星关区教育科技局 潘君仁

(2021年4月21日)

一、要有明确的目标任务

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应坚持在优质学校输出品牌、师资,大力推广优质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增强"输血""造血"功能,保持优质资源的可持续增长,促进成员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要科学统筹推进

县级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应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以名校、名师、名校长和优质教育资源为依托,以学校为单位,探索组建教育集团,辐射带动薄弱学校优势互补,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三、要建立进出机制

教育集团规模不宜过大,一所优质教育资源龙头学校,可以帮扶五至八所薄弱成员学校,集团内学校最好学段相同,尽量避免跨学段组建集团。还应建立进出机制,龙头学校帮扶成员学校时间应不少于一学年,帮扶成员学校时间一学年以上并且成效显著的,经评估后应该退出,然后将薄弱的其他学校纳为成员学校,建立完善有进有出的进出机制。

四、要扎实开展调研

龙头学校帮扶成员学校不能凭空想象,在开展工作之前,应扎实开展调研。龙头学校应组织管理干部、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随堂听课、问卷调查、走访管理干部、教师、学生、家长、群众等方式,全面摸清每一所成员学校的设施设备、师资队伍、教育管理、教学质量、学生素养及身心健康等基本情况。然后在调研的基础上,本着不断补强薄弱环节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然后按照实施方案逐步推进。

五、要加大办学品牌输出

龙头学校组织管理干部、教研组长、教学名师、骨干教师等人员,围绕党建引领、班子建设、教职工管理、德育管理、安全管理、教学管理、质量管理、后勤管理、班级管理、学生管理、宿舍管理、卫生管理、活动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学校全面工作,认真总结提炼学校有引领指导性、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

-78-

的管理成果,编印集团内成员学校学习借鉴,实现学校管理文化、管理品牌、管理经验的输出。

六、要扎实开展帮扶

围绕党建引领、班子建设、教职工管理、德育管理、安全管理、教学管理、质量管理、后勤管理、班级管理、学生管理、宿舍管理、卫生管理、活动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学校工作,扎实开展帮扶指导。通过加强考察学习、教研交流、教育讲座、座谈交流等活动,对成员学校的工作提出指导建议;同时,对成员学校在教育管理方面存在问题进行探讨。

活动由龙头学校牵头组织,所有成员学校参与,每学期认真开展教育管理讲座活动。龙头学校应积极探索教学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在教育管理上不断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将教学管理实践上升为理论,理论指导于实践,有效推进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要结合成员学校教育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能指导成员学校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杜绝走过场、走形式。龙头学校牵头组织,所有成员学校参与,每学期应认真组织开展集团化办学交流座谈活动1次以上。座谈活动由龙头学校校级管理人员、中层干部、教研组长、教师代表作经验交流发言,成员学校校级管理人员代表、中层干部代表、教研组长代表、教师代表作学习交流发言。

七、要扎实推进资源共享

中小学教育集团少的也有五所学校,多的有近十所学校,各中小学校都有特色的优质设施设备、教学资源、管理资源,有各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学科带头人等优质资源。教育集团应将这些优质资源盘活,充分共享,充分利用,确保各类优质资源利用充分,发挥最大效益,不浪费。

八、要有考核激励机制

中小学集团化办学要有配套的考核激励机制,才能有效推进集团化办学工作,才能确保取得实效。县域内开展集团化办学工作,每年应开展一次考核评估,对工作扎实认真、成效显著的龙头学校、成员学校及先进个人给予表彰鼓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对集团化办学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进行督促和指导,对集团化办学推进不力、成效不明显的龙头学校和成员学校应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及责任人员责任。

总之,集团化办学是以低成本、低风险、高效率的形式,促进区域内薄弱学校提质升级,是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带动薄弱学校迅速成长的有效途径。

-79-

教育集团应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水平,实现管理互通、师资共享、文化共建和质量同进,增强学校管理复制改进与重建能力,打破校际壁垒,缩小校际差距,实现集团内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推广与合成再造,形成稳定的合作共赢机制,推进教育集团自主、优质健康发展。

-80-

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定州

定州市科技局局长 赵伟民

(2021年4月22日)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市委七届九次全会把握新发展阶段,确定了"1368"发展布局,明确提出了实施"六大工程",推动定州高质量发展。市科技局认真落实市委"1368"发展布局,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创新第一动力的地位和作用,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定州奏响新的篇章。

产业规模实现新跨越。确立现代产业引领地位,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双轮驱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445"现代产业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4":汽车及零部件、能源化工、先进装备制造、医药产业;"4":体育器材、资源循环利用、金属制品、食品加工产业;"5":纳米科技、氢能、智能制造、航空装备与服务、大数据产业),政策支持体系和产业生态系统更加完善。

创新能力取得新突破。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县域科技创新跃升,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创建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加强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完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培育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3个。支持复朗施纳米科技等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培育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科普示范基地1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培育科技小巨人、农业科技小巨人5家。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实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与高校院所合作全覆盖,新认定工业企业研发机构25家。开展知名专家学者与企业对接等活动,引进培养一批青年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举办产学研创新大会、创新创业大赛、科技活动周、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定州分会场、工业设计大赛等活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协同创新取得新进展。加快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引进技术含金量高、带动作用大、示范性强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谋划建设协同创新平台1个以上。加快未来科技城、纳米产业园、航空产业园、氢能产业园建设,力促北方厨具城二期、北方循环经济产业园二期等项目开工。完成长安客车氢能源汽车上市和氢燃料电池公交应用示范项目。基本形成京津冀创新链、价值链、产业

-81-

链良性互动、协同发展格局。

特色产业形成新优势。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推进再生资源、装备制造等产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培育产业新优势,实施"千项技改"项目20个,完成技改投资增速5%以上。加快突出特色产业提质,以汽车及零部件、体育器材等特色产业集群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创产业新的竞争力,营业收入增长10%左右。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行"机器换人"和5G应用计划,创建数字车间5个。加快推进工业设计促转型步伐,年内企业签订工业设计服务项目50项以上。同时,在新能源、机器人、新材料、节能环保、数字创意、未来产业等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实现新突破。

集聚发展形成新格局。重点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龙头企业,培育3个规模超百亿元产业集群。积极培育行业"单打冠军""拳头产品"和细分市场

"隐形冠军",新增专精特新企业20家,争创国家"小巨人"企业。培育2家自主创新能力强、主业突出、掌握核心技术、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行业领军企业。推进创建绿色工厂(园区)、小型微型企业双创基地和工业诊所工作力度,努力实现与京津、雄安新区形成功能互补、资源共享、产业链衔接的京津冀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

市科技局将大力发扬"三牛"精神,努力提升工作能力,加快补齐发展短板,紧盯目标不放松、增比进位向前冲,用实干来迎战、用实绩来作答,奋力交出高质量发展的高分答卷,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82-

加强科技服务领域营商环境建设为鲅鱼圈区科技创新提供坚强基础

鲅鱼圈区科学技术局 张岩松

(2021年5月6日)

营商环境是制约经济活力、影响经济实力的基本因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核心竞争能力和潜在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念的指导下,对企业的科技服务能力直接影响着地区营商环境建设的质量。

一、围绕智能数据化发展方向,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

加大推进工业4.0智能制造的力度,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用数字经济为优势产业赋能增效,打造以信义玻璃5G+工业互联网应用为主线,实现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形成以科技型龙头企业为核心,辐射带动同行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推进"5G+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协助铁塔与企业5G信号建设。布局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加快培育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面向装备制造业,加快开展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和先进工艺的集成应用;面向原材料行业实现远程运维、运行优化和质量管控;利用区块链等技术,建设面向消费品行业的服务平台,扩大个性化定制产品占比。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和国家大数据战略,谋划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重点企业培育,开展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以华君大数据等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大设备更新和投资力度。

加强专项资金配套、科研攻关等支持力度,推动新建项目尽快开工、在建项目早日竣工投产,以制造业的"数字化"为基础的"智能制造"和以产业互联网为依托的"精准定制",将成为未来工业生产的主流。鲅鱼圈区应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着力把数字经济打造成为推动辽宁省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未来,制造业大数据将成为鲅鱼圈区科学决策、精准实策的利器,支撑其实体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二、围绕多规合一化管理导向,打造优质的政策环境

一是要畅通信息输出渠道。积极协助企业争取各类政策扶持。全面掌握政策,准确把握机遇,通过跟踪了解掌握国家、省、市出台的有关方面政策,将政府的产业政策、优惠政策等进行广泛宣传讲解,同时组织企业进行申报。

二是要加快创新要素聚集。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的,积极培育科

-83-

技型企业和创新平台,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各类创新平台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着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2020年鲅鱼圈区共17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比2019年增加240%。2家申报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

三是要主动与企业对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研发创新、技术需求等方面的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在研发归集、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培训方面,企业遇到申报困难将及时帮助解决。

企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我们要主动作为、激发工作的"内动力",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用实实在在的举措,增强企业的信心和预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鲅鱼圈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和新活力。

三、围绕精细化落地服务航向,搭建企业沟通交流平台

加强营商政策培训。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区科技型企业举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统计研发填报等培训班。同时,通过送出去培训等方式,加大对企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各类培训,帮助企业及时了解、掌握和享受相关科技创新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有效提升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积极推进高等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合作,在项目建设、科学咨询、产业进展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促进了企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利用培训、会议、科技活动等形式为企业与高校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纽带。2020年鲅鱼圈区科技成果转化完成9项。紧紧围绕辽宁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县域农业特色与主导产业的发展需求,集中将人才、技术、信息等科技资源引入到农村生产一线,为芦屯镇小望海村对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花卉所提供园艺花卉布置,君子兰菊花等养殖培育新品种,纳入2021年农村科技特派行动专项计划。盈福高科技农业有限公司,香菇优秀品种选育项目已纳入省重点研发计划资金。同时,为广大农村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深入实施好市级科技特派团工作,区科技局分别与营口市农业农村综合发展服务中心、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意向性科技服务协议,选育出适合北方栽培的菌种,丰富地区菌菇品种。农民技术员培训是辽宁省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制度,支撑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更有效的技术人才支撑和保证。

四、围绕考核监督趋向,加强科技队伍自身建设

将企业科技服务纳入营商环境提升工作考核,邀请各行业企业参与鲅鱼圈

-84-

区营商环境提升工作,深入了解鲅鱼圈区域营商环境提升。由相关企业为各单位的服务质量、工作效率打分。以统计局、工信局、科技局提供的辖区企业底册,每年分重点企业,分别随机选取一定比例企业,上门收集企业对区营商环境的评分及相关建议,并将其列为考核制度一环。

认真制定常态化学习计划,狠抓业务学习,打造服务精兵。积极从文明礼仪、职业道德、业务知识等多方面入手,树立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理念,深挖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行政行为,增强服务企业的观念,不断加大优化营商环境的力度。站在企业的视角,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踏踏实实转变工作作风,促进地方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同时还要随时接受群众监督,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情况发生。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一项常抓常新的长期工程,关键在于行动、在于落实,必须加大力度,发扬钉钉子精神,持续用力,坚决打赢优化营商环境这场硬仗。

-85-

全面提升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

安阳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邵忠民

(2021年5月8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指出,我市要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

建议要求,推动新型研发机构机制创新、模式创新,支撑产业快速聚集发展。我们以发展康复产业为试点,通过构建一家集产业发展、共性技术研究、成果转移转化、招商引企、引智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并依托"研究院"为发展康复产业提供科技支撑。这种模式是发展其他新兴产业的一次探索和尝试。根据市长袁家健的要求,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围绕"七个一"实施三大体系建设工程,依托创新推动康复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议要求,整合全市科技创新资源,组建安阳科学院。目前,我市没有一家综合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新模式,打造"事业单位+新型研发机构(企业性质)"的新型科学院。科学院的筹建工作正在逐步推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筹建工作非常关注和认可,2021年,科学院将正式挂牌。

建议指出,要引导全社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通过建立科技金融资金池,完善科技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我市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保持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目前,相关文件正在筹备印发,2021年正式启动实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科技创新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全面提升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成为我市发挥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的最优途径。我们将围绕发展康复产业、建设安阳科学院、开展科技金融等重点工作,提高我市创新资源集聚水平,为建设新时代区域性中心城市贡献支撑力量。

-86-

毕节:科技特派员农技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毕节市科技局 程静

(2021年5月11日)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指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和中坚作用。

近年来,毕节市把推进科技人员基层服务作为工作重点,不断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激发科技特派员热情,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强化选派管理精准对接供需

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围绕全市12个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技术需求,毕节市科技局强化服务职能,着力在科技特派员选派管理上下功夫。一是创新科技特派员选派。按照"市级统筹、县(区)吸纳、双向选择"模式,坚持"精中选精、优中选优"原则,同时吸纳了部分在产业发展中科技示范引领作用成效显著的乡土人才及宣传能手进入科技特派员队伍,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科技特派员团队,大力营造有利于多元化的人才成长、队伍发展的环境和氛围,全力推动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进入常态化。二是科学化管理,服务成效更显著。科技特派员建立QQ群、微信工作群,通过视频,科技人员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发挥作用,连线对群众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2014年至今,全市共选派各类科技特派员2538人次,其中获得国家科技部及省科技厅"三区"人才支持计划1664人次。2021年选派各类科技特派员492名,实现全市1981个已出列的贫困村全覆盖。根据科技特派员专业特长,结合各县区主导产业组建产业技术服务团,全市共组建49支技术服务团,为各县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截至目前,492名科技特派员领办创办协办企业148个,服务企业、合作社657个,帮助2132户农户发展产业,开展技术培训789场(12394人次),技术咨询服务3740次,帮助解决具体技术问题1566个。

二、强化平台建设长效服务科技

我市着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聚焦涉农一二三产业开展创新创业服务。针对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技术需求,科技特派员为创业者引进

-87-

先进适用的技术成果,开展技术成果转化与示范应用;为创业者提供技术咨询、培训、指导以及政策咨询、产销对接等服务。

截至目前,全市共获批准建设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1个;省级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备案星创天地5家,省级星创天地8家;每个平台建设均有科技特派团队参与并实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科技特派服务团。服务黔西市的科技特派员陈孟谈带领的食用菌团队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2013年创立"贵州高原蓝梦菇业科技有限公司";同年,投资建设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陈孟谈带领的食用菌科技特派团队,创新引领建立"N+1+9"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即选派"N"个熟练掌握本地食用菌产业技术的专职技术人员到种植现场,对菇农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通过培养"1"户示范户,带动"9"户农户的方式,采取边干边学,边学边干,手把手将食用菌产业技术授给农民,使得从业的农户都有一技在身。秉承"领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帮助农民赚"的发展理念,推行"公司+合作社+标准化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实施食用菌产业"1+10+N"裂变发展计划,以"1"个食用菌核心园,带动建设"10"个食用菌标准化示范种植区,再由这10个示范种植区带动"N"个经营主体(农户、企业、合作社)从事食用菌产业化种植。团队成功引进并转化应用新品种2个,自主研发申请专利21件,培育新品种2个。保证了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落地生根、发芽成长,确保黔西市食用菌标准化高产种植技术和优良品种配套推广应用,为黔西食用菌产业兴旺提供技术支撑。

该园区已实现年生产菌棒3962万棒(袋)以上,年销售额达7300万元以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3家,带动当地180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2016年获批准建设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020年被省科技厅请第三方评估园区建设达优秀;2017年星创天地建设获得国家科技部备案。

陈孟谈带领的食用菌科技特派团队是毕节科技特派团队的一个缩影,更多科技特派团队深入园区生产一线,围绕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指导和服务,在技术试验示范、指导基地建设、科技咨询与推广、创办领办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强化技术支持有力服务产业

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今年来,科技特派员引进新品种507个,转化科技成果65个,帮助凝练"揭榜挂帅"市级项目库5项;帮助企业、合

-88-

作社凝练农业领域科技需求114项,申报国家和省级项目80项,第一批获得立项公示13项。

服务纳雍县百兴镇的科技特派员吴长松(毕节市植保植检站副站长、正高级农艺师),带领科技人员深入到全镇19个村(社区),进行引种试验、示范,对小麦锈病等重大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宣传,开展技术巡回培训上百人,积极推动申报"百兴小麦"地理标识产品认证等。今年4月8日,全省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现场会--保丰收行动"虫口夺粮"在纳雍县百兴镇举行,有来自贵阳、黔南、黔西南等9个市(州),28个县区的80余名植保界技术专家,以及涉麦种植地相关人员近两百人参加会议。会场展示了选栽抗病品种、规范化种植、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科学安全使用农药等防控技术措施;讲解小麦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小麦农药减量化精准施药技术,使用无人机进行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如今,百兴镇种植小麦2.3万余亩,现在百兴面条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