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习近平在浙江》研讨发言、学习体会合集10篇(第2/5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231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5分钟

四要深入学习总书记高超的语言艺术,着力提升干部的口头表达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风格,既有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体现高超的思想理论水平;又有群众语言,风趣幽默,体现务实、接地气的语言风格。比如,强调抓工作落实,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久久为功;再如,在担任总书记后,面对西方国家对中国制度的指责,用鞋子来打比方,强调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诸如此类的语言,十分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作为县级党校,要学习总书记高超的语言艺术,在讲党课、基层宣讲的过程中,既要讲深奥的政治理论,也要讲群众语言、民间语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清高深的理论,切实增强党课的生动性、感染力。同时,在培训班中开设总书记的语言艺术、讲话风格等专题课,有意识地引导学员体悟总书记高超的语言艺术,着力培养基层党员干部的"口才",便于党员干部在基层工作中,更好地与群众拉近距离,增强亲切感,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

《习近平在浙江》学习体会

市委组织部部务会议成员、市委编办主任 袁明灿

回到历史情境,方能理解经典。3月1日以来,《学习时报》连续刊载《习近平在浙江》采访实录,生动再现了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在省域层面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这些采访实录让我们"穿越"到世纪之交浙江先行先试的改革实践中,真切地感受到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实事求是、全面布局,勇于改革并善于走在前列的创新精神和全新发展理念。

21世纪初,我国沿海几个省份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特别是广东、江苏、山东跑在前面,当时浙江经济总量排在全国第四位。在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高速增长过程中,浙江也积累了如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社会治理问题多、城乡差别大、人民群众收入水平快速提高后如何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习近平同志把这些问题形象地称为"成长中的烦恼"。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马不停蹄,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走遍了11个地市,深入城市、农村、企业、学校,边调研边思考,在总结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在2003年7月10日召开的省委第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了面向未来发展的八项举措,这就是"八八战略"。"八八战略"第一个"八"是指浙江已显现出来的和潜在的优势,要发挥好转变好;第二个"八"是指八个方面的举措,是针对进一步发挥、培育和转化优势提出的。

"八八战略"的提出,对浙江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顶层设计,解决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带有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的问题,标志着浙江改革从局部突破跨入系统布局、整体推进的新阶段,为浙江开辟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境界,为浙江转型发展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八八战略"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和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非常吻合的。"八八战略"充分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八八战略"提出后,习近平同志又亲自谋划,亲自部署,通过一系列的决策部署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协调各方面发展、生态保护、城乡统筹、民主政治、国防军事、科技人才及教育文化等方面都作出了系统的思考和安排,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浙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采访实录重现了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的点点滴滴,让人倍感亲切,备受鼓舞,也备受教育。通过学习,笔者觉得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在新形势下推进工作应该强化以下六种意识。

一、强化源头意识,决策谋事要坚守初心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并为之流血奋斗,前赴后继,不懈追求。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带领全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这样的初心我们应该始终坚守下去,这样的目标我们应该为之不懈奋斗。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以及后来到中央工作,系统总结论述了红船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等,他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充满了敬仰热爱。习近平同志身上的红色基因真正体现了他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强引领者和忠实实践者。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要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先进性,永葆革命青春,使红色江山代代相传,永不变色。

二、强化超前意识,决策谋事要立足长远

习近平同志具有深邃的战略思想和长远的发展眼光,他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应对改革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他到浙江工作后,面对"成长中的烦恼",不是就事论事,而是立足长远,用战略的眼光看待问题,提出一系列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安排,统筹经济社会各方面协调发展,为浙江更好更快发展作出了顶层设计,为浙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强化系统意识,决策谋事紧扣全局

习近平同志一到浙江工作就通过广泛深入调研,发现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所以他作出了一系列的部署,以系统的理念谋划全局发展。同时,习近平同志又把浙江的发展放在全国的大局中去考虑去谋划,以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勇气谋事决策。

四、强化唯实意识,决策谋事要力求实效

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针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炼概括了"两只鸟""两座山""两种人""两个治""两只手""两个优势""两个发展"等重要论述。这些都是习近平同志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了解真实情况后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来的思路和方法,可以说是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对症下药,充分展现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笔者2001年到乡镇工作。2003年,农村开始实施"五通"(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通电视)"四化"(硬化、亮化、

洁化、美化)工程,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彻底改变。同时省委省政府又实施了农村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制度,农村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带项目,带资金,帮助农民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些惠民政策的落实,使广大农村群众获得了满满的幸福感,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五、强化民本意识,决策谋事要以人民为重

在学习《习近平在浙江》采访实录前,笔者也学过《习近平的知青岁月》

《习近平在正定》等书籍,在每一次学习中都可以充分感受到习近平同志真挚的人民情怀。他无论到哪工作,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把老百姓的疾苦挂在心上。每到一个地方工作,他都要深入矿区、学校、企业、农村,了解群众所需所盼。在浙江工作期间,他主动联系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淳安县的下姜村。他在指导抗击各种自然灾害时始终把"不死人、少伤人"作为目标要求。他反复强调,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同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就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真实写照。

六、强化创新意识,决策谋事要勇于破难

习近平同志来浙江工作后,通过调研认为,当时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已经达到了国际化水平,但地方的管理水平跟不上,就像小孩子管大市场,力不从心。他就提出来要对义乌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赋予义乌相当于地级市的权力,这给义乌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又如,习近平同志面对信访老大难问题,提出了要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他自己亲自带领省市县三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同志到浦江县开展下访活动,解决了一批信访难题,现在领导下访已成为做好信访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从采访实录中,可以充分感受到习近平同志面对困难不回避,面对问题不绕道的勇气和决心,也正是这样的勇气和决心,带领浙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

以上是笔者学习《习近平在浙江》的体会,接下来我们要以"八八战略"为引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拼搏争先,攻坚克难,为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作出应有的努力。

习近平的"虚实结合"方法在浙江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科研处长、教授 胡义清

(2021年6月4日)

习近平同志善于运用辩证思维看问题作决策,其中"虚实结合"是一个重要方面。在论述"两个文明"建设时习近平同志指出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相比虚一点,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相比虚一点,但是虚与实是相对的,好比人体的大脑和心脏,二者都重要,因此"干工作必须虚实结合,尤其是虚功一定要实做。"虚实有机结合体现了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转化,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期间采用多种方式将"虚实结合"贯彻到文化建设等重要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

化精神为物质。作为精神财富的文化最终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软实力最终可以转化为物质硬实力,因此化精神为物质是彰显文化力量的重要手段。习近平同志揭示出"文化经济"的本质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他肯定浙江向经济活动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以文化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他提出把文化产业作为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将文化产品变成商品,为人民所消费的同时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他从浙江文化产业实际出发,制定并实施文化产业促进工程,大力扶持现代文化流通业、动漫游戏业、数字电视业等高新文化产业。另一方面相比精神,物质更"实",作用更直接,文化建设中若能将精神形态转化为物质形态可以加深人们的印象,提高教育效果。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对保护和修复不可再生的物质文化遗产(文物)不遗余力。他通过规划、批示和财政支持等方式保护、抢救、修复清代皇家藏书楼--文澜阁、良渚遗址、浦江的上山遗址、兰溪的八卦村、磐安的古茶场、杭州的红太阳展览馆等文化遗产。通过实地文物的展示让人们更直观地了解到浙江历史,对浙江精神的体会也更加深刻。

化思想为行动。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文化中的思想观念还是一种潜在的东西,只有通过一系列的行动才可能真正影响自然、社会和人。在宏观层面,习近平同志狠抓落实,推动先进文化落地生根。他到浙江工作后将《建设文化大省纲要》进一步细化成具体的工作部署,发动和带领各级领导干部和群众将纲要的美好蓝图转化为成功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之所以能从当初的外部灌输变成妇孺皆知的常识和自觉

行动,首先,它是真理,指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方向。其次,我们进行了有效的宣传教育。再次,也是最为关键的是习近平同志率先垂范,推动该理念在我省我国的乡村中落地,涌现出安吉余村、高家堂村等一大批示范村。在该理念指引下,绿水青山通过生态产品、生态产业、市场机制和生态补偿等方式"变现"确实既强村又富民,大家从中尝到了甜头。在微观层面,习近平同志强调共产党员个人的理想、责任和价值不仅是个认识问题,更是实践问题。他认为坚定理想就要做到不迷失方向,不走错路和弯路;强化责任就要出色地做好本职工作;实现价值就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持知行合一,思想就会展示出自身的魅力。

化抽象为形象。社会道德规范经由反复提炼而成,较为抽象,如何让广大群众接受和遵守?现实生活中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良好的形象引领示范是一条重要路径。2006年3月胡锦涛同志作了"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提出了分清是非、善恶、荣辱的界限。如何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习近平同志要求浙江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做出表率。领导干部不仅"要在本职岗位上贯彻党的宗旨、当好人民公仆,也要在社会生活中严格自律、严格要求、常修为政之德,正确行使权力,为人讲道德,做事分荣辱,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和人格魅力为全社会树立良好形象"。树榜样表明的是党的导向。一个个活生生的典型,就是一个个带动社会风尚前进的火车头,由此抽象的道德规范就变成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干部群众都见贤思齐,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就提高了。当时习近平同志号召党员干部学习村支书郑九万同志的为民情怀推动了全省保持党员先进性活动的深入。

化理性为感性。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是一种高度浓缩的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在联系。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但它是人类运用思维对社会、自然现象的深加工,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更难理解和把握。为此习近平同志提出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要用更多感性的方式,让人们看得见、摸得着,创造实实在在的载体,寓教于乐,入耳入脑,深入人心,潜移默化。他提出当时开展的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双建设、双整治"活动要更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通过人们眼耳鼻舌身等多感官的参与和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相关规范就像春风潜入夜,更容易为人们体会和接受并为下一步的践行创造良好的基础。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采用化精神为物质,化思想为行动,化抽象为形象,化理性为感性等方式促进"虚实结合",推动浙江文化建设大步跨越迈入全国前列,这对浙江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以及提高全国的软实力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深刻领会,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弘扬。

习近平的创新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

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课题负责人 张彦

(2021年3月25日)

创新思维方法,就是敢于打破思维定式,解放思想、超越陈规,因时制宜、与时俱进,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的思维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科学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创造性地把中央精神与浙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将创新思维方法贯穿在全省工作的方方面面,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带领全省干部群众全面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推动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运用创新思维方法,立足新时代,寻找新思路,解决新矛盾,开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新境界,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一、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对创新思维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立足浙江实际,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切实运用创新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一系列事关浙江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浙江的创造性实践。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与浙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且高度重视对这些创造性的工作进行理论总结和提炼,从而更好推动实践发展。

进入21世纪,浙江如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习近平同志始终念兹在兹。他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和浙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落实中央要求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和掌握丰富翔实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作出了实施"八八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21世纪之初浙江发展谋篇布局的大文章,"八八战略"是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推进浙江各项工作的总方略,不仅从战略上为浙江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还从战术上提供了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省域层面具体回答了"如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创造性实践"、

"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习近平同志的谋划下,浙江还先后作出了平安浙江、法治浙江、文化大省、生态省建设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决策部署,不断为"八八战略"注入新的思想内涵。

理论创新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习近平同志指出,"要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及时对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加以总结推广,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对基层一线的探索创新、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提炼和概括,是贯穿《之江新语》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两部著作的一条重要脉络。习近平同志指出,"好措施、好办法哪里来?答案是:从群众中来"。他十分注重总结推广基层创新实践成果和经验,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把群众的实践创造、方法经验、需求愿望系统总结、及时提炼出来,概括凝炼出一系列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的理论创新成果。比如,提出处理好政府"看得见的手"与市场"看不见的手"的关系,推进改革深化;提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跳出浙江发展浙江",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等等,都是总结提炼创新实践作出的理论概括,饱含辩证法,富有指导性。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既是浙江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创造力的关键所在,也体现了习近平同志特别注重理论创新、善于总结实践经验的务实作风。

2.明确创新发展目标,加快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实践告诉我们,发展起来后的问题一点也不比不发展的时候少。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但总体而言,浙江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摆脱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由此带来土地、水资源、能源、原材料等供应紧张,多项环境指标超标。资源与环境、市场与效益的矛盾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面对浙江当时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的新变化,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新目标,面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任务,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正是基于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对问题的前瞻性思考,习近平同志通过充分调研、广泛论证,推动浙江在全国较早提出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战略目标,从全局上谋划浙江创新发展之路。2006年3月,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全省自主创新大会,提出要用15年时间建成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明确到2020年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65%以上,使浙江成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传统产业得到全面改造提升、创新创业环境优越、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省份,成为科技综合实力、区域创新能力和公众科学素质居于全国前列的科技强省。为落实这一目标,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浙江加强自主创新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总体部署、战略任务和保障措施。

培养和集聚科技人才是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支撑。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指出,"自主创新,人才为先,人才为本。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建设创新型省份,关键是要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努力形成人才辈出的局面,让自主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2003年以来,浙江加快培养和集聚各类创新团队,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创新团队建设的意见》《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办法》《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培育计划实施细则》等政策措施。为加快集聚国内外优质科技创新资源,浙江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推进"百千万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和"创新领军人才计划",吸引各类创新人才特别是海外留学人员来浙江工作、为浙江服务。习近平同志推动实施"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计划,鼓励各地以引进团队式人才和核心技术为关键,与国内外大院名校共建各类创新载体,提升浙江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带领省级有关部门负责人遍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等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还推动成立了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新型科技创新载体,凝聚了一批高层次创新团队和人才。通过努力,浙江形成了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截至2007年底,浙江省530多家创新载体集聚高素质科技人才1.2万多人(其中博士和高级职称科技人员3000多人),超过了50年来创办的40家省属科研院所的人才规模。

3.聚焦促进制度创新,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注重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及时制定新制度,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汇聚起全社会创新活力。

加强顶层设计和配套衔接,使一系列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完善。习近平同志

在主持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时提出,要围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奋斗目标,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改革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进一步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全面推进"八八战略"这一浙江改革发展的总纲领,习近平同志亲自主持制定平安浙江、法治浙江、文化大省、生态省建设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决策部署,建立健全一系列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多个领域的规则、意见、制度、办法,尽管内容各有侧重,但均着眼于织密制度之网、搭建制度框架,形成了总体性的制度成果,不断推动"八八战略"在浙江大地落地生根。

以制度创新激发蕴藏于人民之中的改革伟力,激发千万群众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经常强调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性,并通过一系列政策制度创新,激发和调动千万群众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他指出,"浙江的活力之源就在于改革,就在于率先建立了能够调动千百万人积极性的、激发千百万人创造力的体制机制"。进入21世纪,针对浙江农业生产力蓬勃发展与农业生产关系相对滞后的矛盾日渐突出的情况,在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下,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确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类特殊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成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之后,他又在总结瑞安等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并推广到全省,使浙江农村新型合作经济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从机关效能建设到强镇扩权改革,从领导下访到出台信访条例,从科技特派员制度到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从"民主恳谈"到村务监督,从以人为本、"防避抢"结合的防台方针到以"不死人、少伤人"为目标的防台救灾制度,从针对浙江自然灾害频发而设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到农村住房保险,在习近平同志的积极推动倡导下,浙江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推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创新制度,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生动实践。

以制度创新释放出实实在在的红利,保障群众的改革获得感。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注重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办好民生好事、难事和

实事,努力把解决群众切身利益工作引上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轨道。2004年,在习近平同志倡议下,浙江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关于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确定了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为民办实事十大重点工作领域,通过民情反映、民主决策、责任落实、投入保障、督查考评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创新,找准了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建设的切入口。在民主决策机制方面,全面推广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切实提升了重大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法治化水平,实施项目从为民作主变为由民作主。在责任落实机制方面,省、市、县、乡各级通过签订责任状等方式,将民生实事项目任务和工作细化分解、逐项落实,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具体到人的责任体系。在督查考评机制方面,将考评权交给百姓,让群众当考官,真正做到"民生实事办得怎么样人民说了算"。

4.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以狠抓科技"第一生产力"来落实发展"第一要务"。科技进步和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要突破浙江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习近平同志指出,如果我们不加强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不加快推动产业和产品升级,就不可能化解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就不可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就不可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在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下,浙江明确提出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作用。

高度重视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2006年11月,在参观浙江工业博览会时,习近平同志强调,企业产品创新需要这种创造性思维,"浙江制造"要向"浙江创造"迈进,就必须加大创新力度。他进一步强调,建设科技强省,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一定要增强自主创新的自觉性、紧迫感和责任感,以背水一战的勇气、过华山天险的气魄、攀科学高峰的智慧,坚定不移地走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之路。在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下,浙江组织实施"八大科技创新"工程,并据此进一步筛选出26个重大专项,集中力量,重点攻关,努力实现重点突破和跨越式发展。在习近平同志的亲自部署和推动下,浙江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与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