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力行理论材料合集28篇(研讨发言、心得体会参考)(第2/6页)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百年党史厚重丰蕴。党的事业不是写出来的,也不是讲出来的,而是一代代共产党员团结带领各族群众风雨兼程、同甘共苦拼搏奋斗出来的。一百年来,无数党的工作者在不同岗位上为了共同的目标倾情奉献,创造出革命、建设、改革时期一系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当继承发扬先辈们的实干奉献精神,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将心比心,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在惠民生上下功夫,让每一项决策部署都能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进入新阶段,面对新任务,只有不断坚持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使更多发展成果惠及人民,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拥护和爱戴,为开启新征程夺取新胜利凝聚起强大的力量。当前,我们在民生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尤其是处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相衔接的重要阶段,基层群众在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还有新的诉求,各级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一件一件抓落实,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12-
托之空言,莫如见之实行。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让我们饮水思源,从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发扬好"为民服务孺子牛"的精神,身先士卒为民,身体力行做事,创造更多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检验的实绩。
-13-
学史力行党员干部要勇于担当
中共肇庆市委党校 栾盈菊
(2021年4月28日)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学史不仅在于知,更在于行。克服障碍阻力需要作为,破解矛盾难题需要实干,应对风险挑战需要行动,无论是抢抓机遇还是迎接挑战,都需要党员干部勇于担当。担当精神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
勇于担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位卑未敢忘忧国"阐释的是勇于担当的民族品质,就是不管自己身份地位如何,永远怀揣为国尽力、为民尽责的担当意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舍生取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所投射的是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敢于担当,敢于挺身而出甚至牺牲生命的民族气节。敢于担当,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勤政廉政文化和优秀的官德文化,正是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孕育了勇于担当的民族精神,使得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勇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担当精神贯彻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全过程。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这一伟大梦想扛在肩上。为了这一梦想,中国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救民于水火之中。为了这一梦想,中国共产党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秉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念,带领各族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在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有责任担当,强调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当前,肇庆正处于大开发大发展大建设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我们党员干部有担当、有作为。发扬担当精神,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凝聚使命,甘于担当。担当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责任。精神能够凝聚共识,通达未来。担当也是一种情怀,是共产党员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情怀,是心里装着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
-14-
情怀,是积极投身于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和建设美好家园的情怀。有了这种责任,就能够做到履职尽责、积极作为;有了这种情怀,就能够做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这种责任和情怀是我们加快绿色崛起,争当湾区新秀的强大精神动力之源。
本领过硬,善于担当。善于担当是一种素质和能力,是真本事。首先政治站位要高,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其次能力要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要有七种能力,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这些素质和能力都需要在工作和学习中锻炼提高。肇庆要高质量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使生态环境更加美丽,社会文明更进步,人民生活更幸福,这些任务既是考察领导干部的考场,也是锻炼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战场。因此,领导干部要大力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工作经验,多听群众意见,提升工作效率。
直面困难,敢于担当。当前,肇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展产业招商落地攻坚年"八大行动",会有不少的困难等待我们去克服,很多时候,所谓的困难是想象出来的,要么是不去做,变成难事,要么是被夸大成难事。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历史早已给自身镌刻上了鲜明的政治品格: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只要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斗志,敢啃"硬骨头",甘做"老黄牛",直面困难,敢于担当,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15-
学史力行奋楫扬帆新征程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永胜、肖圆圆
(2021年4月13日)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总的来说就是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教育引导全党同志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这一重要论断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其中,学史力行是重要落脚点,学党史、悟思想,只有经过学史力行,才能实现办实事、开新局。
一、党史学习重在努力践行、学以致用
概括地讲,学史明理,就是通过学习,明白道理;学史增信,就是增强信仰、信念、信心;学史崇德,就是崇尚道德;学史力行,就是努力实践。其中,明理是前提,增信是保障,崇德是动力,力行是目标和落点。
首先,知行统一于行。明理、增信、崇德属于"知",力行属于"行"。知行辩证统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对立统一,但它们统一于行,即实践。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基础、动力、检验标准与目的。在知与行对立统一关系中,行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重点,是关键。
其次,学以致用方为学。学习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宋代哲学家朱熹说得好,"为学之实,固在践履",道出学习的真谛。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即指导实践,解决问题,促进发展。反过来,用以促学,通过实践既可检验学的成效,还可发现新问题,深化学的内容,进一步促进学,巩固拓展学的成果。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反作用,体现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巨大作用上,体现在学以致用上,只有把科学理论应用于实践,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方法、对策,才能发挥"知"的作用。学习党史也是这样,如果不能"力行",那么明理、增信、崇德就只能停留于头脑中,无法落地、落实、见效,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反过来,"力行"有助于学深、学精、学透,融会贯通。
最后,党史学习的重要功能在于力行。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看,关键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对世
-16-
界的认识与学习,最终是为了改变世界,实现美好生活。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对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这就意味着,实践是我们反思历史、认识历史、把握历史,并发挥历史镜鉴、启迪、教育、咨政、育人等功能的目的与归宿。马克思所说的"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说明实践是实现思想的根本途径。可以说,党史学习最重要的功能,就在于力行。党史学习的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四个方面紧密联系,其中,力行是关键、是目的、是根本,形成总纲,可起到纲举目张作用。所以,党史学习教育最终要落在学史力行上。
二、学史力行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
学史力行具有深厚理论基础,体现理论的必然性。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全党同志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学党史、悟思想与办实事、开新局是彼此贯通的有机整体。其中,学党史、悟思想的"学""悟",属于主观范畴,办实事、开新局的"办""开",属于客观范畴,而把"学""悟"与"办""开"联结起来的桥梁,就是"力行"。因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能把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联系起来。从知行统一高度把握党史学习,就必须坚持学史力行,才能将"学""悟""办""开"贯通起来,实现学习教育的最佳系统效应。
学史力行遵循历史逻辑,是党百年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1944年抗战胜利前夕,党面临新的考验,即能否避免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郭沫若的文章《甲申三百年祭》,远在延安的中共中央将其作为整风文件,并号召全党干部认真学习,永远保持清醒头脑与学习态度。毛泽东同志等带头学习历史,努力践行谦虚谨慎、永不骄傲的思想作风,促使整风运动统一了思想,增进了团结,改进了工作,成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一个创造。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保持赶考心态,践行革命精神,不懈奋斗,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和推动伟大社会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开拓、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充分彰显出学史力行的真理力量与实践效果。党的历史证明,学史力行是党的光荣传统,具有历史必然性。学史力行,才能避免重蹈历史覆辙,推动伟大事业不断发展。
学史力行,也是实践逻辑的体现。百年党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伟大史诗,蕴涵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学习党史,就要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的营养,获取奋进的力量。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今天,走向未来。一百年来,经过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越是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越是充满艰辛、布满荆棘、面临风险。大道之行,实干为要。今天学习党史,吸取党的历史经验,总结党的历史成就,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汲取党的治国理政智慧,最重要的就是力行。只有学史力行,才能锻造知行合一的定力,涵养勇毅担当的品格,练就善作善成的能力,磨炼攻坚克难的魄力,从而把握当下、开创未来。
三、把握学史力行着力点,实干担当共铸辉煌
力行党的初心使命。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初心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是党深得人民拥护、赢得人民支持、获得深厚力量的根本原因。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牢记使命,方显本色。力行初心使命,用初心使命砥砺不惧风险、不怕困难、不畏强敌、敢于胜利、坚韧不拔的风骨气质,才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
力行崇高信仰信念。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是共产党人克敌制胜、战胜一切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法宝。信仰信念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党为崇高信仰信念矢志奋斗的壮丽史诗。新发展阶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力行崇高信仰信念,用信仰之光映照当下、指引方向,用信念之力砥砺品格、磨炼意志,紧扣发展大局,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攻坚克难,奋力开创新局。
力行伟大奋斗精神。奋斗精神是党的精神底色。百年党史,就是党胸怀千秋伟业,为了人民幸福,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历史。无论是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还是惊天动地的沧桑巨变,都是党用充满汗水、泪水、鲜血、勇气和力量的奋斗雨露浇灌出来的。伟大奋斗精神锻造出历史辉煌和卓越成就。新时代,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力行奋斗精神,把学习党的奋斗历程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同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起来,把学习党史转化为履职尽责、锐意进取、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务实行动。
力行历史担当精神。勇于直面矛盾,敢于担当责任,是共产党人的优良品质。百年党史,就是为民族担当、对人民负责、促人类发展的担当史。学好党
-18-
史,走好新的长征路,就要力行历史担当精神。立足"两个大局",直面新发展阶段的矛盾,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担当智慧和力量,将其转化为大胆进取、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精气神,把担当精神融入实践,转化成为民造福办实事,用心用力解难题,用情用功助发展的奋楫笃行、尽锐出战、挺身而出,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淬炼担当品格,提升担当能力。
力行革命精神。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在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进行彻底自我革命的历史。自我革命是一种革命性锻造,能够强身健体、固本培元,使党变得更加坚强有力。革命者永远年轻,革命精神是党充满生机活力、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的根本原因。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必须赓续革命精神血脉,发挥党的自我革命优势,力行彻底的革命精神,以昂扬的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有力成效,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奋楫扬帆新征程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19-
学史力行敬业笃定
中共楚雄州委党校 罗石
(2021年5月19日)
在当前火热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中,全党上下认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要求,学思悟结合、知信行合一,扎实营造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良好氛围,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党员干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笃行的热情。"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是一个有机的逻辑整体,学史明理是前提和基础,学史增信、学史崇德是内在要求,学史力行是价值指向。要通过"学史力行"来检验"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效果,把所明之理、所增之信、所崇之德转化为办实事、开新局的能力和实绩。
学史力行,时时刻刻牢记"四个意识"。"四个意识"集中体现了根本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要求,是检验党员干部政治素养的基本标准,更是做好一个合格共产党员的重要前提。增强政治意识,就是要把好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增强大局意识,就是要自觉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增强核心意识,就是要加强党的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增强看齐意识,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我们共产党人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从党的百年辉煌历程中得到启迪,涵养开阔心胸、心存高远志向、心系党和人民。总之,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该时时刻刻把"四个意识"落到实处,体现在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党性锻炼的过程中。
学史力行,坚如磐石筑牢"四个自信"。"四个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四个自信"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带领中国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胜利的必胜信念,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敢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时代担当。每一名党员都要做到坚如磐石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20-
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如磐石筑牢"四个自信"。坚定道路自信,在工作中勇于开拓进取;坚定理论自信,在工作中做好思想引领;坚定制度自信,在工作中弘扬清风正气;坚定文化自信,在工作中提升素质修养。
学史力行,全心全意做到"两个维护"。"两个维护"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我们应当明白,做到"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最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一个党员干部,要从战略高度深刻领会"两个维护"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两个维护"的自觉性。
学史力行,爱岗敬业书写"出彩人生"。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在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壮丽史诗。贯穿这一百年历史的主题就是奋斗,辉煌是奋斗出来的,幸福也是奋斗出来的。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每一位党员应该更加强化"先锋队"意识。在工作中立足岗位、奋发工作,在学习中勤学奋思、启迪智慧,在生活中诚信友善、乐于奉献。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把"先锋"的火苗越烧越旺,把"先锋"的星光洒向人民。通过9100多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14亿人民在爱岗敬业中书写"华彩人生",共同描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1-
学史力行磨炼担当铁肩膀
天津市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研究员 王保彦
(2021年4月28日)
越是危急越担当,越是艰险越向前。一部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凝聚了千千万万共产党员勇于担当、带领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壮丽史诗。担当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积极作为、不断奋进。
朱绍岳: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带领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可以说,不同时代,担当作为有着共同的精神内涵。
王保彦:我们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靠的正是一代代共产党人担当作为。首先,担当作为是一种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找准了定位,明确了职责,就应该义无反顾地顶上去。对于党员干部来说,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所以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就是我们的本分职责。有了想担当的责任意识,还要通过行动将其落实到工作中。从学党史、悟思想到办实事、开新局,其内在逻辑表明,担当作为要以实干为支撑,我们必须把这种精神内涵与行动结合起来,在日常生活中奋发进取、苦练事功、善作善成。
朱绍岳:无论是对党忠诚、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方志敏,还是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抑或全国脱贫攻坚模范黄文秀,在这些楷模身上,担当作为不仅体现在紧要关头,也体现在日常的方方面面。
王保彦:"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社会的发展,需要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做好自己的分内事。每一个非凡成就,都是由点滴平凡累积而成;国家的繁荣强大,总是建立在广大劳动者只争朝夕的奋斗之上。在平凡岗位上日积月累、奋勇争先,普通人同样可以创造不平凡的业绩,闪耀不平凡的光辉。以脱贫攻坚为例,正是广大普普通通的扶贫干部拿出攻坚克难的决心、坚持到底的毅力、百折不挠的韧劲、苦干实干的行动,我们才能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创造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
朱绍岳:担当作为不仅是一种态度,更需要有强大的本领支撑。没有金刚钻,缺乏相应的本领和能力,前行路上遇到难题就会无所适从,您觉得,如何通过学习提升能力本领,把各项工作往实里干?
王保彦:我们学习党史,是为了从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因此,
-22-
既要想担当、敢担当,还要能担当、会担当。想要练出真本领,必须主动学习,自觉去钻研工作所需要的各项能力。将这些书本上、经验中的知识融会贯通,化为自己工作中的智慧。从调查研究到应急处突,从驾驭风险到狠抓落实,领导干部所应具备的"八项本领""七种能力",已经为我们指明了具体的方向。而这些能力的获得,仍然需要在实践中锤炼。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担,到基层和一线经风雨、见世面,真刀真枪锤炼能力,才能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朱绍岳:进入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的各项任务也有了新的要求。经济建设、为民服务、科技攻坚等诸多领域新任务新挑战层出不穷,对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提出了更高要求。
王保彦:"十四五"开局之际,坚持制造业立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乡村振兴发展任务繁重。而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正是担当作为的着力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由重点领域的"一子落",激发棋局的"全盘活"。找准着力点,选好切入口,持续发力,方能筑牢高质量发展之基。
-23-
学史力行凝聚民心
刘绍元
(2021年5月7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我们要坚持学用结合,学史力行,扎实推动督查工作围绕中心、服务为民,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学史力行,服务为民。学用结合,以学促做,要坚持把督查工作与推动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重要目标任务、重要工作安排、重要批示等落地落细落实,对标对表高质量抓督查促落实,转化为锤炼政治品格的重大实践。坚持把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清单",转化为学史力行、我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履职清单"。立足督查工作实际,坚持把省、市"十件民生实事"明确的目标任务,国务院"互联网+督查"以及省委省政府综合大督查、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四网平台"(国务院"互联网+督查"、人民网、多彩贵州网、省政府门户网站)、市长信箱、精文减会减轻基层负担等反馈的问题线索、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及时组织逐项建立问题督促整改责任清单工作台帐,加强调度、跟踪、督查督办,实行台账化销号管理,坚持真督实查、较真碰硬、问效问责,有力有效推动基层减负和各类问题整改落实见效,切实维护企业、群众的合理诉求和合法权益,不断增强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首先要坚持突出问题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为民排忧解难中自觉践行初心使命。近期省委生态环保督察中,我市城区及乡镇分别存在噪音扰民、油烟污染、生态环境突出等问题,为了切实解决问题,市政府办正县长级督查专员带领市政府督查室、市生态环境督察督办组同志,及时赶赴现场进行实地督查督办,并对有关部门、乡镇进行了严肃批评教育,提出了务必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消除垃圾、修复生态等限期整改具体要求,责令其立行立改,切实保障群众健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回访反映问题的群众,一片点赞之声:"感谢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关心,让多年久拖不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24-
如今生产生活环境好多了"
植根群众,凝聚民心。"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回望百年,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千难万险不断走向胜利,始终得到人民衷心拥护,最关键的是始终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始终坚持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市各级党员干部,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勇气和力量,弘扬担当精神,敢于接"最烫手的山芋"、挑"最沉重的担子",做解决问题、造福群众的行动派和实干家;做到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忧,急群众所急,回应"槽点"、纾解"痛点"、打通"堵点"、补齐"断点",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钉钉子"的精神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把实事好事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多办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好事实事,当好人民群众真心点赞的贴心人。只有如是,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引领群众"永远跟党走"的同频共振,凝聚万众一心奋勇向前的强大力量,奋力书写百姓富生态美多彩凉都新未来的新篇章。
-25-
学史力行推动政法工作开新局
江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尹建业
(2021年5月8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史学习教育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政法机关必须全面深刻领悟把握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着力点、落脚点聚焦到"学史力行开新局"上来,着重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实践能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高质量发展谱新篇、推动政法工作开新局的强大动力、具体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