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合集20篇(第3/6页)
四、每个人都是保护生态环境的践行者
生态环境问题是关系党的使命和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要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事业,需要我们每个人积极行动,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践行者、推动者,而不是旁观者、局外人。
讲政治重导向促融合守好民政新闻宣传主阵地--党委书记、社长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报社)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文化自信是奋发之翼。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三卷一以贯之的重要思想和反复强调的重大课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下简称第三卷)生动展现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在新时代开展的伟大理论和实践探索,其中专题收录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6篇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了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和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目标要求,为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一、深刻认识新闻舆论工作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
读懂新时代,掌握新本领,实现新作为,必须深入系统地学习领会第三卷内容,并与第一、第二卷的学习实践融会贯通。从"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再到"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全局性、战略性地位,全面阐述了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根本遵循,科学回答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一系列规律性、前瞻性重大问题,充分彰显出坚定的政治定力和文化自信。
《中国社会报》作为部党组机关报,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重任。作为民政新闻宣传工作主渠道主阵地,要从"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高度审视自我,不断提高对民政工作政治性、群众性、时代性、协同性的认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中尽民政一域之力。
二、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确保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报社党委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抓学习、促整改、重落实,将"两个维护"落实到加强政治建设上,落实到宣传报道党中央关于民政工作的决策部署上。
一是持续深化理论武装。狠抓学习制度落实,充分发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带头作用,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自觉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以巡视整改为抓手,以落实"三定"方案为举措,探索党委领导下的社长负责制,建立健全理论学习、集体领导、编辑出版等多项制度,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注重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以加强党建提升新闻作品的思想性、传播力。
三是积极主动履职尽责。围绕"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国两会""决战脱贫攻坚""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等开展主题宣传,及时报道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部党组工作安排,大力宣传地方民政部门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中的先进经验。积极参与主题宣讲,深入挖掘民政系统先进人物事迹,启动征文活动,加强评论员文章创作,引导广大民政干部职工深化对争当"最可爱的人"的认识,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三、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强化使命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作为民政领域党的意识形态工作重要阵地,既要树立新闻志向,又要改进工作方法;既要有坚定文化自信的使命自觉,又要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切实做到纸网并重、共向互补。这是民政新闻宣传工作在新时代必须要有的责任担当。
一是坚持导向为魂。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闻舆论工作之本。"冒热气"的前提是秉正气。要在融合发展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标准,自觉讲责任、讲品位、讲格调,不仅追求点击率,更要追求点头率;不仅追求关注度,更要追求认可度。
二是坚持移动为先。立足报社实际,加快《中国社会报》移动端建设,在功能设计上立足主责主业、突出民政特色,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新闻资源有效整合,进一步增强服务性、贴近性、及时性、互动性,让"小"屏幕透视"大"命题。
三是坚持守正创新。深入挖掘民政系统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孺子牛"精神,以争当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行动自觉彰显新时代民政工作者的文化自信。加强新闻选题策划,强化"走转改",不断增强"四力",以纸媒的权威性带动融媒发展。充分发挥融媒的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优势,丰富宣传形式,延展宣传链条,加深宣传厚度,用好看好学好用的新闻作品来引领导向、凝聚共识,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深化学习成效肩负好养老助残科技支撑职责--党委书记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
今年6月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下简称第三卷),为我们进一步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很好的教材。这是党的十九大之后不断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基础上的再一次学思践悟,又有新的体会和提高。我们把学习第三卷作为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班子建设的重要措施,对于提升自己和其他班子成员,以及全体党员干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部党组及直属机关党委要求,康辅中心党委通过自学、交流学习和讲党课等方式,正在不断深化学习成效,对第三卷的深化学习必将对履行好我们在养老助残科技支撑中的职责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一、学思践悟是取得创新理论学习效果的重要方法
第三卷的内容贯穿了习近平总书记从十九大到今年初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论述的精华,涉及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而深邃,但不少内容已经在之前的跟进学习中做了学习,有的内容已经学习过多次。为提高学习效果,我在第三卷学习中采取了纵向和横向两条主线进行。纵向上,把学习第三卷同学习《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等结合,从中感悟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党的三大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关系和时代价值。我强烈感受到,实事求是、人民立场、历史担当等思想和情怀,贯穿了几代党的领袖及领导集体共有的思想方法、价值追求和精神要义,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忠实继承者,也是不断发扬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大贡献者。
横向角度,我把学习第三卷同第一卷、第二卷进行比较,主要是选择党的建设这一主题展开,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十八大以来在党的建设的内涵、标准和要求,都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比如,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再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以及"打铁还需自身硬"到"打铁必须自身硬"。这些不仅是文字表述上的变化,更是党的理论的深化,是党的建设理论的完善。
二、学懂弄通是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一贯言语朴实、文风简练,讲道理娓娓道来,讲问题直奔主题,讲要求严格明确,学习第三卷同学习其他系列重要讲话一样,我在学与思、学与践、学与悟中受到深刻教育和启迪,使自己领悟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获益匪浅。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这与我们党一直坚持并践行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及"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一脉相承。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中指出:"党内的所有政治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对党是否忠诚。对党的忠诚必须是纯粹的、无条件的,是政治标准、更是实践标准。"结合康辅中心政治生态建设面临的挑战,我们把党委在今年"七一"党课的主题确定为"忠诚是共产党员最根本的政治标准",就是想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不断深化康辅中心党员干部对党性的感悟,提高对党的事业、对残障群众利益的忠诚与担当。没有忠诚做底色,康辅中心的发展无从谈起。
三、持续提高是运用创新理论指导工作的现实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既体现理论指导,也是方法论,对于我们解决工作难题有重要意义。
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改革开放实践经验时指出:"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既鼓励大胆试、大胆闯,又坚持实事求是、善作善成,确保了改革开放行稳致远。"这对于康辅中心当前面临调整完善工作定位,建立一整套既更好发挥养老助残科技支撑职能、又能确保自身生存并良性发展的机制和运行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理清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科技产品研发同样有精辟的论述,他指出:"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要加大应用基础研究力度,以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为抓手,打通'最后一公里',拆除阻碍产业化的'篱笆墙',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把科研成果充分应用到现代化事业中去。"我们目前正在调整完善康复辅具科研工作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与产品研发的关系,加强自身能力的同时,更好发挥在协调解决重大行业性科研问题中的作用,这是国家部委科研机构的使命和优势。我们有信心在部党组的科学决策和大力支持下,把康复辅具科研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
理论武装的最新教材
站在历史的山巅回望,能写入人类历史的那些伟大实践成就,无一不源于烛照时代的理论之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用理论引领实践,让中国在历史的脚本里不断续写新的辉煌,同时又用实践丰富和发展理论,以划时代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党和人民开拓进取、持续奋斗,在实践上又有许多新创造,在理论上又有许多新发展,先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之际,《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出版发行。这部著作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重要著作92篇,都是富有独创性、代表性、标志性的重要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展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也彰显了一个百年大党的清醒和自觉。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充分反映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伟大实践的最新教材,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的最新教材,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最新教材,是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新教材。认真学习这部权威著作,对于我们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开阔胸襟和责任担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认真学习这部著作,也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切地体悟习近平总书记强大的战略定力、高超的治理能力、丰富的政治智慧,更加深切地感受习近平总书记鲜明的人民立场、真挚的人民情怀、"无我"的精神境界,更加深切地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人类发展重大问题的睿智思考和独到见解,在学思践悟中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教材的价值在于学用,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实践证明,凡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贯彻坚决彻底的,站位就高、眼界就宽、工作就上得去,反之则会左支右绌,进退失据,跟进不上。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当前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大战略任务。中央和省委就此印发了通知,作出了专门安排。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先学一步、深学一层,进行了专题学习,并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学出忠诚、学出信仰、学出担当、学出本领。全省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当前紧要的政治任务,原原本本读原著,扎扎实实学原文,认认真真悟原理,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把握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自觉做到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先期出版的第一卷、第二卷贯通起来学,同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联系起来学,同当前正在做的工作结合起来学,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应对风险挑战、推动事业发展的治理能力和工作水平。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湖南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首倡地。对于湖南的改革发展,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总书记始终深切关切,厚望殷殷。当前全省正以"首倡之地"的政治担当,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不断深化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转化为强大动力,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当作教科书、工具书、案头书,善于从中找差距、找方法、找路径,更好地指引推动湖南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凝聚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谱写人类反贫困历史的新篇章--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
贫困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各国都在寻找解决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出发,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面系统推进脱贫攻坚,创造了历史性成就。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关于脱贫攻坚系列重要论述,准确把握精神实质,深刻领会重大意蕴,对于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消除贫困是几千年来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为摆脱贫困作出过不懈努力。由于旧中国统治阶级局限性和残酷剥削,直至近代广大劳动人民仍处于绝对贫困之中。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确立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一以贯之体现到党的全部奋斗之中。经过长期努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打赢脱贫攻坚战,回答了"为了谁"这一立场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面系统推进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打赢脱贫攻坚战,回答了"依靠谁"这一价值主体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脱贫攻坚强调把握好用好外力、激发内力的关系,激励和引导贫困群众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打赢脱贫攻坚战,回答了"谁来评""怎么评"的问题。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脱贫攻坚强调检验脱贫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从而确保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纵观古今中外反贫困实践,决定各国脱贫成败的关键性因素是制度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管不管用、有没有效,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打赢脱贫攻坚战,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政治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全党全国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根本保证。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这一优势保障了脱贫攻坚总体规划、基本方略、政策措施的制定出台和贯彻落实,顺利推进脱贫攻坚总体进程。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是脱贫攻坚进程中形成的制度成果。这一制度体系包括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帮扶体系、动员体系和考评体系等内容,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确保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实践检验和历史检验。
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国家治理能力。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脱贫攻坚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在贫困治理中不断提升党的国家治理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脱贫攻坚增强了党的组织领导能力,实践中建立和完善了"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管理体制、五级书记一起抓扶贫的领导责任体制、全党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帮扶责任体制。脱贫攻坚增强了党的改革创新能力,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实现扶贫理论创新;确立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实现扶贫方略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成果,实现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创新。脱贫攻坚增强了党的社会动员能力,实践中强化了社会动员和宣传体系建设,形成了全社会参与的社会扶贫格局和参与机制,实现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定点扶贫等领域工作不断深入。脱贫攻坚增强了党的贯彻落实能力,实践中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严格考核评估,开展督查巡查,保证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发挥实效。
彰显人类反贫困事业的大国担当。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掀开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开启了加强中国同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中国在扩大对外开放中,不仅创造自身减贫成就,同时以实际行动推进全球减贫进程,体现大国担当。扩大对外开放为推进全球减贫进程提供新平台新动力。面对当前全球经济困局和复杂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庄严承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呼吁各国齐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并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为解决全球贫困治理资金问题,中国倡议设立亚投行,出资设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和减贫提供投融资支持。中国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助推了其他发展中国家减贫进程。环顾全球,消除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有力推动者。中国始终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力所能及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增强减贫信心,推进了全球减贫进程。
做不负伟大时代的有志青年--大学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高校)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坚持把青年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关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的关心关怀和殷切期盼,对指引当代青年成长成才、做好新时代的青年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当代青年要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加强理论武装、砥砺理想信念、提升能力本领、激发使命担当的重要途径,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行动体现,努力做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中国青年。
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信仰追求,做忠诚不渝的爱国者
信仰和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内核,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走向强大的力量源泉。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29岁的陈望道在一间柴房里翻译《共产党宣言》,把全部身心投入工作,废寝忘食,聚精会神,以致母亲给他端上粽子和红糖水,他竟误把墨水当成红糖水蘸粽子吃,还戏称品尝到了真理的甘甜味道。这"甜味",其实是信仰味道、信仰的力量。行源于心,力源于志。坚定信仰信念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内植于心、外化于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发扬五四精神,不负伟大时代》这篇文章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以"90后"为代表的无数青年人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勇于担当,以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信仰和信念。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对于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只有把个人理想与报国之志结合起来,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祖国和人民,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二、刻苦学习,练就本领,做锐意进取的实干家
青年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就像水稻的生长分为由苗而秀、由秀而实等几个阶段,个人的成长也有不同的时期,而青春恰如水稻的抽穗扬花阶段。这一阶段能吸收多少养分,决定着以后结出的谷粒是否饱满。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是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还是担当时代的神圣使命,青年都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青年时代打下的学习基础可以受益终身。首先,在求学路上,应该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特别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从中汲取智慧、思想和力量。其次,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始终保持"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的学习态度,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再次,要坚持学用结合、以学促用,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代青年只有把读书学习和社会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多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深入社会,才能把学到的理论、掌握的知识运用到观察社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之中,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
三、埋头苦干,担当作为,做勇往直前的奋斗士
俗话说,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马厩里养不出千里战马。不可否认,现在许多青年人都是独生子女,有的从小习惯了优越的生活,在学习工作中怕苦怕累,满足现状、缺乏进取心,丢掉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这一重要论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孟子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青年人在成长过程中绝无捷径可走,没有什么是轻而易举、唾手可得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面对当前国内外严峻复杂的发展形势,面对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新时代中国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主动到困难大、矛盾多、情况复杂的地方去,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摸爬滚打中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努力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
上一篇:脱贫攻坚感悟--_2
下一篇:学习四史不忘初心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