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学习《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合集20篇(第4/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499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4分钟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持续奋斗。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中。当代青年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从中汲取思想力量、实践力量、前进力量,以崇高的信仰、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重任,努力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伟大实践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奋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准确把握改革规律,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新理念新观点新要求,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各个专题中都包含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改革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学懂弄通做实这些重要论述精神,关键要理解和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准历史方位,深刻认识改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关键作用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刻剖析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总动员,实现了改革理论创新的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党的十九大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强调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生动局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我们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了许多难题,办成了许多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当前,我们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国内外形势纷繁复杂,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十分艰巨。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应对和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根本动力在于全面深化改革。我们要把改革这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成功发展的制胜法宝牢牢抓在手上,以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和干劲,坚定改革自信,保持改革定力,增强改革锐气,提高改革本领,汇聚改革合力,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不断在改革中破局开路、克难前行。

二、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推进改革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改革开放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未来必定会面对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只有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才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改革开放这艘航船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形成了党对改革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决策体制机制。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充分把握新形势下改革开放的时代性、体系性、全局性特点,适应改革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领导,完善科学领导和决策、有效管理和执行的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和委员会主任,运筹帷幄,总揽全局,亲力亲为谋划领导改革工作,确定改革总体方略、指导方针和战术打法,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系统总结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宝贵经验,提出要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衔接,为改革提供系统的方法论指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始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定海神针。我们要带头做到"两个维护",压实各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抓改革落实的责任,完善改革领导决策和推动落实机制,以实际行动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三、保持战略定力,坚决推动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集成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确立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勾勒出更加清晰的顶层设计。两次全会历史逻辑一脉相承、理论逻辑相互支撑、实践逻辑环环相扣,目标指向一以贯之,重大部署接续递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我们要牢牢抓住制度建设这条主线,准确把握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民生保障制度、社会治理制度、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外交政策、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等方面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实现改革举措有机衔接、融合贯通,着力补齐制度短板,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不断彰显"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和强大生命力。

四、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必须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紧紧扭住关键,积极鼓励探索,突出改革实效,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转化,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我们根据时与势的变化完善改革举措、凝聚改革共识,使改革更加符合实际、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符合人民群众新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因势利导、驭势而为,不失时机谋划部署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健全产权保护制度,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进科技评价体系,设立科创板、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深入实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加快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坚持扩大对外开放,高质量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支持xx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自贸试验区提质增效,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进服务业改革开放,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建设高水平开放格局。坚持底线思维,着力健全机制,为打赢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党中央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把防风险、打基础、惠民生、利长远的改革有机统一起来。一方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能力建设,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另一方面,推出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国内需求、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扩大对外开放等系列改革举措,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领导推动改革的高超智慧和科学方法,准确把握国内国际形势和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不断为发展开辟新空间、提供新动能、创造新条件。

牢记初心使命,始终将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我们就要重视什么、关注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入,从老百姓身边事改起,推进民生领域重大改革和制度建设。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多措并举减负稳岗扩就业,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建设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推进分级诊疗,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推进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改革和完善疫苗管理体制,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进"双一流"建设,深化学前教育改革,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明确脱贫攻坚责任制,建立贫困退出机制,保障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深化政务服务便民化改革,放开放宽城镇落户条件,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等等。这些改革举措,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解决了民生领域许多操心事烦心事,使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我们要坚守改革初心,牢记改革使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精准聚焦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和短板痛点,精准对接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所想所盼,不断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成效续写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篇章。

五、风雨无阻、奋勇前行,接续推进改革走深走实

改革越向纵深推进,遇到的硬骨头越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越到深处,越要担当作为、蹄疾步稳、奋勇前进,不能有任何停一停、歇一歇的懈怠。"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亲力亲为,定期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分析改革形势、审议改革方案、听取改革汇报、凝聚改革共识、推动改革落地,对利益关系复杂、重大敏感的改革任务,亲自开篇破题,亲自研究部署,亲自把关掌舵,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领导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等全局性改革实现重大突破,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担当作为的精神品质。

我们要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弘扬真抓实干作风,推进工作要实打实、硬碰硬,解决问题要雷厉风行、见底见效,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甘于担当,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任务落实。要把贯彻落实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强化主责部门和一把手责任,改革越是任务重、困难大,越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要以严明的纪律确保改革扎实推进,把督察作为推动改革落实的重要手段,创新督察方式,改进督察作风,层层传导压力,打通改革梗阻,防止改革"疲劳症"。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鼓励引导支持基层探索创新,及时总结和推广基层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要健全鼓励担当作为的体制机制,宽容在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中出现的失误,克服改革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让改革者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风尚。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要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因势利导、精准施策,系统谋划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多推创造型、引领型、集成型改革,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解决突出问题上出实招硬招。要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改革、涉及重大制度创新的改革、有利于提升群众获得感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集中力量打攻坚战,更加扎实地抓好落实。要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统筹制度改革和制度运行,完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推进落实机制,按照党中央确定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奋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成效。

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学校长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高校)

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是新时代我们党的思想旗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强烈实践性和创造性的科学理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之后,伴随新的伟大实践探索,这一思想又获得了新的丰富和发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体现了这种新的丰富和发展。其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论述具有重要的意义,深刻阐释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分析了为什么必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回答了怎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鲜明的实践针对性和严密的理论逻辑性。

一、为什么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何谓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发展理念是发展实践的先导,"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形成了一系列新变化和新特征,呈现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刻指出:总体来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这些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发展客观必然。因此,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要适应这一经济发展的大逻辑,首先必须确立新的发展理念。发展实践由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理念自然需要顺势而变。因此,党的十八大之后提出了新发展理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新发展理念是具有深刻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

2.高质量发展是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根本转变发展方式,从传统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规模的扩张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的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要素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拉动经济增长。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在跨越"贫困陷阱"阶段,需要能够以要素投入量扩张为主,以高速增长为方略实现经济成长。从供给方面看,经济落后国家各方面生产要素成本低、丰富且具有竞争力。从需求方面看,经济落后国家急需摆脱贫困,伴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其市场需求规模迅速扩张。以规模扩张为显著特点的经济增长既有供给方面的要素条件,又有需求方面的市场容量。但当经济发展跨越"贫困陷阱"之后,这种供给和需求方面的条件会发生系统性变化。

从我国的实践看,自2010年我国进入上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后(以人均GDP水平为标志,我国2010年达到世界银行划分的上中等收入水平线),特别是经济新常态下,这种约束经济发展条件的变化极为显著。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4年就对这种变化作出过全面概括,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的变化、市场竞争特点的转化、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变化等九个方面做出了系统阐释,指出这些变化既是系统性的,也是趋势性的,既是经济新常态的外在特征,也是内在动因。要适应这种经济条件的深刻变化,保持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必须根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这种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必然性集中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增大,粗放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必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使供求在新的水平上实现均衡,经济才能保持健康发展。二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表现,要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必须从矛盾的主要方面入手,推动高质量发展,重视量的发展但更要重视解决质的问题,这就要求根本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有效增长。三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必须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从量的扩张为主向质的提高为主转变,这是客观经济规律。

从经济发展史上看,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只有十几个成功进入高收入经济体,其他大量国家或者长期深陷"贫困陷阱",或者即使跨越了贫困进入到中等收入阶段,但长期难以再跨越,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根本原因就在于发展方式能否转变。那些取得成功的国家,就是在经历高速增长阶段后,实现了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那些徘徊不前甚至倒退的国家,就是没有实现这种根本性转变。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上升不是线性的,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我国经济发展也要遵循这一规律。

二、怎样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1.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于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怎样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发展方式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部分,把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突出强调了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根本原因在于,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方式根本转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方式。离开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就谈不上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谈不上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因为"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也才能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支撑"。

现代化经济体系包含什么内涵?从根本上说,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概括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新时代发展、改革、开放三者更加深刻的有机统一。具体地说,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概括了现代化经济体系七个方面的内涵,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以上几个体系是统一整体,必须一体建设、一体推进,我们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借鉴发达国家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2.怎样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一定要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科学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和重点。"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需要贯彻怎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了清晰的阐释:一是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实际上,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眼点,即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必须着眼于从传统依靠要素投入为主的粗放式增长转变为依靠效率提升为主的集约式增长,从以往高速度增长转变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二是必须牢牢把握工作主线,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质上是明确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生产端入手,提高生产者的效率和竞争力,包括微观上的企业的竞争力,企业集合而成的产业的竞争力,宏观上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的竞争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需求侧宏观调控的重要之处就在于,需求侧宏观调控直接影响市场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从国际经验看,一个国家发展从根本上要靠供给侧推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已转化为结构性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主要表现在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因此,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工作的主线应在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牢牢把握基本路径,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际上是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推动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以使新发展理念得到有效贯彻,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有效进展。四是牢牢把握着力点,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际上是从发展意义上强调产业基础。五是牢牢把握制度保障,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实际上是从改革意义上强调体制条件。以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发展、改革、开放三者有机统一的角度阐释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贯彻的要求。

现阶段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应当采取哪些实际举措?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了五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二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三是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四是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五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制的制度保障。以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实体基础、战略支撑、空间布局、国际竞争力、制度保障等五个方面突出强调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政策举措和行动重点。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