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理论研讨合集27篇(第7/9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9054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02分钟

开,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及道德风尚逐步确立。依据这一客观历史进程,党的八大郑重宣告:"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这标志着我国消灭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压迫制度,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这一伟大的历史性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三、开展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推进国家工业化,使中国摆脱落后状态,走上富强之路,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目标,也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拉开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序幕,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党的八大提出,我们必须迅速改变国民经济长期的落后状态,首先要"在三个五年计划或者再多一点的时间内,建成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后来党逐步认识到,提建立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比只提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更为完整。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明确提出分两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其中的第一步就是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在党的带领下,我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投身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热气腾腾的社会主义建设。党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以五年计划来统筹力量,规划经济发展方向和目标。在不长的时间里,我国社会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工业方面,初步改变了历史遗留下来的技术落后、畸形发展的状况,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布局趋向合理的生产体系,涉及冶金、汽车、机械、煤炭、石油、电力、通信、化学、国防等领域。工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明显增强。在辽阔的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兴建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许多新的工业部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起来。主要产品的产量和生产能力大大增加,几乎所有工业产品都比旧中国最高年产量有了成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长。从1964年开始的三线建设,提高了国家的国防能力,改善了我国国民经济布局。

铁路、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初步形成了全国的路网骨架。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线路少、运输能力低、布局不合理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变。除西藏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通了火车。全国绝大多数县都通了公路。水运、空运和邮电事业也发展迅速,取得了长足进展。

农业方面,通过坚持不懈大规模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基本生产条件有了明显改变,较大幅度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基本上保证了人民吃饭穿衣的需要。这在当时被世界公认是一个奇迹。

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方面,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构建起完整的教育体系,劳动者整体素质得到很大提高。"两弹一星"等国防尖端科技不断取得突破,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中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使全世界为之震惊。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大批成长起来。我国居民平均预期寿命大大延长,1949年仅为35岁,1975年提高到63.8岁。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使我们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历史性跨越,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极为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安全,为中国经济独立自主、持续发展提供了根本前提,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探索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如何在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国家建立、巩固、发展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提供现成答案,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也没有先例可循。毛泽东同志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提出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党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一系列独创性理论成果。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我们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创造一系列由初级到高级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形式,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艰辛探索,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在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上,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可以

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揭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规律,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不断得到解决;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在经济建设上,制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思想,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建设目标、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注意综合平衡,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各方面关系;坚持按劳分配和等价交换,尊重价值规律,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强调共同富裕,同时反对平均主义。

在政治建设上,提出"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的努力目标;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要求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在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在文化建设上,确立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又红又专的方针;提出建设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向科学进军,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提出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国防军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强调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加强军队政治工作和革命化建设;实行积极防御战略,确保国家安全和建设成果。

在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导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定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尊严;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支持和援助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事业、新独立国家建设事业和各国人民正义斗争;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作出中国永远不称霸的庄严承诺。

在党的自身建设上,提出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巩固和加强党的团结统一;要求全党务必

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开展整风整党,加强党内教育,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贪污浪费,坚决惩治腐败,增强党的纯洁性;警惕和防止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强调大力培养和提拔新生力量,造就革命事业接班人。

这些独创性理论成果,系统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如何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对如何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可贵探索,以创造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为党继续探索并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打下了基础,至今仍有重要指导作用。

奋力走好新的赶考路

天津市委党校教授倪明胜

(2021年11月25日)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奋斗书写最恢宏的史诗。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向全党发出奋力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路的动员令,为我们意气风发走好新的赶考路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奋楫扬帆再出发,迈向新的赶考路。新的赶考路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进之路,是全新应对复杂国际国内形势的新挑战之路,是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阔步走向不可逆转的复兴之路。风雨无阻,坚毅前行,奋力走好新的赶考路,全党要继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发扬党的宝贵经验,始终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断汲取思想伟力,增强政治定力,释放制度威力,保持战略定力,提高执政能力,从而更好地凝聚党心民心、提振信心、乘势而上,在新的赶考路上创造历史新伟业。

一、汲取思想伟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百年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指导党和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百年大党的伟大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是百年大党从苦难走向辉煌,不断创造历史伟业的思想密码。走好新的赶考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我们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勇于结合新的实践进行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当前,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我们要坚持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

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

二、增强政治定力,在新的赶考路上始终做到坚定清醒自信

事业无止境,赶考无穷期。百年来,我们党以永远在路上的赶考心态,团结带领人民创下史诗般的辉煌巨变。1949年,毛泽东深刻警醒:"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百年来,我们党在历史性的种种大考中都考出了让世人为之惊叹的好成绩,但是这场大考还远未结束。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迈向新的赶考路,新征程、新变局、新挑战,愈发需要我们永葆赶考的清醒,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定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为我们走好新的赶考路筑牢思想基础、注入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提供坚实政治保证。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强化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切实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科学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新要求,把握复杂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始终做到信仰坚定、头脑清醒、自信自强,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释放制度威力,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制度优势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最大优势,是制度自信的根基和基础。百年来,我们党建立形成一套严密完整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百年征程见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这种制度优势及其强大生命力,是我们的信心和底气所在,是我们面对未知、战胜风险挑战的信心之源。百年奋斗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仅能办大事实事,还能办急事难事,更能办长远的事根本的事。迈向新的赶考路,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各方考验之大前所未有,我们要不断完善优化各方面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推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的联动转化,以强大制

度优势应对各种风浪考验。要更加充分发挥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定海神针作用,切实增强制度意识,提高制度权威和执行力,发挥制度指引方向、规范行为、提高效率、维护稳定、防范化解风险的综合效用,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

四、保持战略定力,始终掌握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只要充分发挥人的自觉的能动性,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洞悉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就能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始终掌握历史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能不能富强,一个民族能不能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百年伟大征程,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迈向新的赶考路,国内外形势更加错综复杂,"黑天鹅""灰犀牛""回头浪"叠加出现,各种可以预料的和始料未及的风险挑战都可能出现,能否认清历史方位,掌握历史主动,全力办好自己的事,就更加需要我们永葆战略定力。要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刻认知时与势在我们一边,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变化新特征,辩证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用好窗口期,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扛起历史担当,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新气象新作为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五、提高执政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要回答好的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为人民执政和靠人民执政有机统一起来,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百年历史雄辩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走好新的赶考路,我们要始终处理好江山与人民的逻辑关系,永葆为民赤子之心,坚持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始

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切实把"两个确立"真正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切实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领导,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要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金民卿

(2021年11月24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命题。这个重大命题写进了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当中,强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推进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思想指导。

一、深入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生成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这种全过程民主的核心,就在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民主新路。

《决议》在提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时,突出强调要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全面而深刻的内涵。一方面,它发展了民主理论、扩大了民主范围、丰富了民主标准、拓宽了民主路径,实现了民主的平等性、共享性和整体性,避免了西方民主的形式主义;另一方面,它体现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落实在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环节,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与整体性、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因此,全过程民主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当家作主。中国人民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建设者、参与者、维护者和最大受益者。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的,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相统一的成果,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贯穿党百年奋斗的全过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举人民民主旗帜,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在革命战争年代就积极探索实现人民民主的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先后在中华苏维埃政权、抗日民主政权、解放区政权的建设实践中进行了民主政

治的探索。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民主的新路,可以跳出执政的历史周期率。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党领导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取得重大进展。正是在这些历史实践和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明确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科学理论,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实践。

二、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

《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在政治建设上,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得到更好发挥,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

不断强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特征。《决议》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推进政治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牢牢坚持深深扎根于中国社会土壤,照抄照搬他国政治制度行不通,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因此,必须牢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要求。其中,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根本要求,依法治国是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党居于领导核心地位,全面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人民主权的实现不仅得到程序民主的保障,而且能够将各种程序民主统一起来,有效克服了代议制民主之下的党争状态,切实防止出现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现象。

不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民主专政是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基础,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增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着眼于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总体擘画,重点部署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我们党突出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最有效途径,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

任免权,果断查处拉票贿选案,维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权威和尊严,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党中央强调,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完善民主党派中央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实施专项监督、直接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等制度,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形成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体系,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充分发挥在发展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党坚持巩固基层政权,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办事公开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内涵。充分贯彻人民主权的原则,不断发展和完善代表制民主和协商民主。代表制民主就是人民群众选举代表来代表自己行使权力、实现意志,保证民主的人民性得到真正实现。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彰显了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人民民主真谛,强调公共权力运行过程中利益相关各方都能参与其中,并表达自己的意志与诉求从而达成共识。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国家不断推进协商民主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的统筹推进,形成了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这与一些西方国家的那种资本支配的选举,有钱人操纵的"金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断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执行程序。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有民主和民主发展的程度,不仅要看人民有没有投票权,更要看人民有没有广泛参与权;不仅要看人民在选举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口头许诺,更要看选举后这些承诺实现了多少;不仅要看制度和法律规定了什么样的政治程序和政治规则,更要看这些制度和法律是不是真正得到了执行;不仅要看权力运行规则和程序是否民主,更要看权力是否真正受到人民监督和制约。当今世界一些国家标榜自己是全民投票的民主,但人民只有在投票时才被唤醒而投票后就进入了休眠,只有竞选时听到政客们天花乱坠的口号而竞选后就毫无发言权,只有在拉票时才受宠而选举后就被冷落一边。这种民主只不过是统治者的工具和花样子,而不是真正的人民民主。在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党中央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我们在突出人民当家作主这个民主本质的前提下,健全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

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使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

三、制度优势不断彰显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中始终强调,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党和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更不是某个国家或利益集团的专利,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正是基于这种判断,我们高度强调人民的有序政治参与,不断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化程序,充分激发和保护人民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通过不断巩固基层政权来扩大和完善基层民主,不断完善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制度化设计和程序性规定。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和成效,凸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和特点。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个完整的制度链条,包括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社会民主、基层民主、公民民主等民主政治的全部要素,涵盖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民主过程的一切领域,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以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有效保证了全体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实践表明,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民主与集中、民主与效率、民主与法治的有机统一,能够有力支撑民主实践、保障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充分实现人民民主权利,能够确保党领导人民依法有效治理国家,有效维护和发展人民根本利益,真正解决中国问题。正因为如此,中国人民对全过程民主高度认同、坚决拥护、充满信心。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