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县市区一把手研讨发言、讲话参考材料13篇(第2/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602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7分钟

创建省级美丽乡村20个以上;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扎实办好学位、床位、厕位、摊位、车位、房位"六位"民生实事,以为民造福实际行动推进共同富裕。

建设"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先行区",畅通X连接两广"铁海联运"新通道

加快推进"1234"十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即:1个机场(机场迁建)、2条水运(千吨级航道、湘桂运河)、3条高速(衡永、永道、永新)和4条高铁(永清广高铁、邵永高铁、衡南高铁、马坪"铁海联运"国际陆港)建设。积极开展与广东湛江港、广西防城港合作,推动"铁海联运",加快建成马坪国际陆港,实现北联长江、南抵珠江、西至防城港、通达东盟。加快构建"北部湾--X--长株潭"和"成渝地区--X--粤港澳大湾区"两条对外综合运输通道,形成"双十字"铁路网布局、"井"字形高速网。全面融入长株潭一小时经济圈、粤港澳两小时经济圈,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的

政治责任

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抓手,着力做实治山治水治土治气四篇文章,打造全省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生态宜居的"山水洲城"。做实"治山"文章,全面推行林长制,

抓好X湘江省级湿地公园、腾云岭国家森林公园两处自然保护地建设,加快推进生态廊道建设,持续开展非煤矿山整治和"矿山复绿"行动。做实"治土"文章,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严格控制农药化肥使用等农业面源污染,确保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做实"治气"文章,强化大气主要污染物的协同减排,重点推进扬尘面源综合整治、工业废气污染防治和秸秆资源化利用等工作,确保空气质量保持国家二级以上标准。做实"治水"文章,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深入推进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治理,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整治,确保辖区内所有国控省控断面保持二类以上水质,确保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统筹安全与发展

奋力展现X高质量发展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牢固树立切实落实安全发展理念",国家"十四五"规划对"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了系统部署,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将"发展与安全"列入"十大关系"。未来五年,X区将立足"三新",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围绕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安全稳定、社会治理,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打造以基层治理先行区、材料科技城、现代物流城为核心的"一区两城",奋力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实现新作为。

以"两城建设"为重点,高质量推进产业集群升级

"十三五"期间,X区坚持产业项目、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两手抓,引进"500强"企业15家、投资过5亿元项目31个,产业向"千亿级"跃进,材料产业、现代物流来势喜人。未来几年,X区将围绕"一区两城"定位,按照"产业集聚、项目集中、企业集群"的思路,打造"先进硬质材料、智慧钢铁材料、智能建造材料、复合新材料"四个园区,健全商贸物流、生活物流、冷链物流三大板块。坚持产业链思维,梳理产业链堵点,以株硬集

团为龙头、60余家产业链企业为后盾,启动瀚龙刀具生产基地、硬质合金交易中心建设,争创国家级先进硬质材料产业集群;以三一智慧钢铁城为主体,招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建设全省最大的钢铁材料产业园;做大智能建造产业园,形成全产业链,打造全市领先的智能建造新材料基地;整合橡胶院、稀美钛等资源优势,引进一批复合新材料生产企业,打造更具特色的复合材料产业园;借助国联捷货友汇、峰连科技、电商产业园拓展"线上"交易平台,依托三一集团、大明国际、大汉集团、韵达物流汇集"线下"物流资源,推动物流产业"线上+线下"结合,建设中部地区一流的现代化物流产业园。

以"五好园区"为导向,高质量打造企业营商环境

"十三五"期间,X区打破条块分割的服务模式,建立了"招商办--优化营商环境中心--产业服务中心"三位一体的服务主体,实现从招商引资、落地建设、投产发展全流程的"保姆式"服务。未来几年,X区将积极创建省级"五好"园区,推进园区发展质量、效益和水平同步提升。强化创新服务支撑,整合区内创新平台、人才资源和企业优势,突破产业集群发展的技术瓶颈,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撬动社会资本,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构建普惠金融与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等协同发展,扶持企业股改、上市。平衡投入与产出关系,鼓励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投资园区产业集群、资源环境等项目建设。健全"一办两中心"企业服务体系,深化网上办、一次办、

跨区域办等"放管服"改革,将优质服务打造成X发展最大的优势。

以"三年行动"为抓手,高质量构筑安全发展防线

"十三五"期间,X区在危化、交通、教育等10个行业成立专项整治工作专班,建立"两个清单",实现整治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精细化。五年来,没有发生一起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连续三年获评全市优秀单位。未来几年,X区将以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巩固提升年"为抓手,全力建设安全发展示范城区。开展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通过建立灾害风险数据库推进精准治理。加强危险工艺和重点安全生产设备、仪器仪表检测,淘汰安全生产落后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以智慧消防安全云平台为依托,为业主单位提供可管可控的消防安全一站式服务。推动微型消防站从试点到全覆盖,确保风险隐患早发现、早处置。推行企业"安责险"工作,引入"保险+服务"新模式,打造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以"四股力量"为保障,高质量夯实国家治理根基

"十三五"期间,X区以株洲市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契机,次第推开"三社联动"、无物业管理小区自治、城乡帮困等"幸福X"系列民生行动。城乡帮困经验入选全国创新社会治理百佳案例,无物业小区居民自治获央视推介。未来几年,X区将凝聚"四股力量",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前方力量"为核心,成立区城乡基层治理工作领导

小组,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加强对基层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路径。"中坚力量"打前锋,借鉴"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制度,统筹职能部门,盘活乡贤资源,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后方力量"添补给,发展社会组织提供社会救助、居家养老、儿童关爱保护等购买服务,以社会的补给提升基层治理的温度。"外援力量"作保障,聘请基层治理专家团队,通过专家智囊团走进基层把脉问诊,将外地经验和X模式有机融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为让绿色成为X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作为湘北门户、沿江重镇,X市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积极把握省委"三高四新"战略发展机遇,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将绿色理念作为推进市域发展的基础理念

未来五年,我们将全面系统准确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稳进高新"工作方针,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关系。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重中之重,着力破解制约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以打造X长江百里绿色经济发展走廊示范区为契机,创建"五好园区",夯实实体经济承载平台,聚焦绿色优势产业,扎实做好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文章,壮大经济发展体量,构建产业集聚新格局。加大绿色技术装备的研发力度,促进绿色节能低碳技术大规模应用,淘汰低端落后产能,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全社会绿色化生产。

发展绿色金融,引导金融资本对高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循环经济产业等提供信贷支持,为企业的绿色发展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将绿色发展作为产业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

X市化工企业多,且临近长江,企业设备和工艺落后,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环境污染风险大。面对"化工围江"的困局,我们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对于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我们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坚决实施整体退出,沿江的22家化工企业已经退出了9家,另外13家企业将逐年搬迁退出。化工企业退出地块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特别是高标准建设新材料产业园,对接长炼、岳化等大厂大企,引进中科启程PBAT可降解塑料等绿色项目,加速构建以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以高分子材料、催化材料为特色的新材料产业体系,推动产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从粗放向集约转变,着力增强产业的竞争力,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力。

将绿色生态作为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我们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力度,先后关闭取缔境内所有的石灰窑26座、粘

土砖厂32家,长江、黄盖湖水域实行全面禁捕,精准识别退捕

渔民811人,完成了8847.49亩轻中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

1395.13亩重度污染耕地严格管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

91%以上,获评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河长制、长江流

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等工作得到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表扬激励。未来五年,将一以贯之坚持绿色发展,统筹资源开发与保护,牢牢守住56.5万亩耕地红线,建设最美长江岸线,打造省级生态廊道。发挥X森林资源丰富优势,探索开展碳排放权交易产业,完善生态流域保护补偿机制。同时,持续实施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老旧小区改造等城乡建设重点工程,推进雨污水分流及配套设施改造,着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

将绿色产品作为乡村振兴的活力之源

未来五年,将打造我市"一带二园三点六区"特色农业品牌,即沿最兰坡--羊楼司107国道乡村振兴示范带;浮标、茶叶2

个产业示范园区;生猪、豆制品加工、红薯食品加工3个示范点;水稻、油茶、茶叶主产区、沿江环湖稻虾生态农业示范区、污染耕地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区、城乡结合部休闲康养农业示范区。同时,立足本土特色旅游资源,切实开发"6501"国防体验游、垂钓竞技游、长江文化游、休闲农业观光游等旅游产品。利用好壁山苏区等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加快五尖山森林公园、黄盖湖等景区建设,引导发展农家餐饮、庭院经济等业态,培育一批网红打卡景点,开发一批旅游精品线路。支持十三村食文化建设,带动旅游购物。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和全域旅游,带动周边群众持续增收致富,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践行"三高四新" 突出兴工强园奋力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配套基地

汨罗是一座极具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核的城市,在矢志不渝的求索精神、团结拼搏的龙舟精神、负重奋进的骆驼精神的强烈感召下,全市人民向着更高品质的生态文化活力汨罗坚实迈进,闯出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汨罗路径"。这其中,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最重要的着力点和强引擎。接过接力棒,我们将进一步坚定目标和方向,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三高四新"战略,加速壮大循环经济和工程机械配套等优势产业,建强两个特色园区,以发展模式的"专精特新"促推工业企业发展壮大,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中彰显汨罗担当和作为。

以"专"的思维做好园区规划

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落实"五好"园区建设要求,建立科学系统的产业选择、价值链定位、园区配套增值服务需求规划体系。按照"一区两园"(一区:汨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园:X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X工程机械配套产业园)整体设想,坚持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原则,高标准编制汨罗高新技

术产业开发区及其功能区中长期发展规划,促进产业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高度衔接,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调整同步做好调园扩区工作。按照省级园区"一主一特"原则,精准确定主导产业,科学布局未来产业,推动园区差异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严守"三线一单"发展底线,强化空间、强度、排放管理,推动整体经济向绿色化、低碳化、安全化、循环化转型。

以"精"的品质服务实体发展

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推行"罗城店小二"制度,一企一策,专人专班,全流程服务项目建设。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实施"一网通办""一门通办""全程代办",强力清理整治违规收费,着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高标准、高起点建好高铁新城,精准提供水利、电力、路网、管网、燃气等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商业、休闲等生活配套项目落户园区,深化产城融合。布局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投融资模式,引导金融机构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项目招商阶段同步邀请金融单位参与谨慎性调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完善人才奖励制度,加快建设湘北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机械),规划建设循环经济职业学院,加强校企合作、校产融合,依据企业需求加强人才技能培训,提高产业技术人才匹配能力。

以"特"的优势壮大产业集群

立足工程机械及汽车零部件、有色金属新材料深加工、高分子材料、电子信息四大特色主导产业链,做强"大龙头",培育

"小巨人",5年内建设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的企业1家、

50亿元的企业2家、10亿元的企业15家,成功申报国家级"小

巨人"企业2家。发挥正威集团、攀华集团、振升集团、中塑新

能源、三兴精密等产业链深加工项目龙头带动作用,到2025年,

再生铜、再生铝、高分子材料再生塑料产业年产量分别达到50万吨、100万吨、150万吨,废钢废不锈钢、高分子材料再生塑料产业年交易量分别达到200万吨、300万吨,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坚持"一集群两中心"产业定位,瞄准

500强企业上下游和三一集团、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

等6大主机企业配套,从主机企业所需的工程机械关键总成零部件、标准件、结构件企业、表面处理企业进行选商、招商、重点帮扶,推动长沙工程机械零部件本地化配套率提高到50%,X工程机械配套产业园配套产品贡献率达到30%。

以"新"的举措提高发展质效

建设面向市场的园区服务机构,剥离园区管委会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突出园区经济功能定位,建立健全"管委会+公司"的管理模式,同时打破选人用人身份壁垒,推动"全员起立"人岗相适,积极探索"档案封存、员额总控、全员聘任、以岗定薪、绩效考核"的公司化管理模式。继续深化"政企合作、两地共建"合作模式创新升级,发挥区位优势,与X自贸区、长沙经开区形成产业联动。建立以"五好"园区为标准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以投资强度、销售收入、税收、能耗、排放等为主要指标的亩

产效益评价,严格考核,奖罚兑现。树立工业互联网思维,建好科技创新平台,鼓励骨干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项目研究中心、技术研发中心。通过系列组合拳,使汨罗经济发展保持在高质量轨道上运行,不断提升产业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打响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配套基地品牌。

突出"两区一中心"建设 推动X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赋予了X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的使命,为X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省委书记许达哲在邵阳调研时强调,要坚持兴产业、强实体、抓改革、扩开放,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着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和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区。X区作为邵阳市的全面小康一类县区,将勇担使命,全面落实省委"三高四新"战略,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将X区打造成湘中湘西南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区、商贸物流集聚区和金融文旅中心。

坚持工业强区,建设湘中湘西南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区

X区是邵阳市老工业基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邵阳经开区坐落于X。今后五年,X区将把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突出先进制造业主攻方向,加快打造以三一专汽、邵阳纺织机械等为骨干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特种玻璃谷"。全面对接经开区产业配套需求,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引导智能家居制造、时尚用品、中医药、资源循环利用等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一批具有X特色优

势的产业集群、领航企业和拳头产品。以维克液压上市破零为契机,进一步促进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大个转企、企转规、规改股、股上市的工作力度,发展培养规上企业、小巨人企业,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强化科技创新引领,着力提升X区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打造成全市引资引智中心和企业孵化中心。精心办好全球邵商大会,围绕主导产业,紧扣产业链建设找龙头企业、重点企业、配套企业,推动招商引资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坚持商业活区,建设湘中湘西南商贸物流集聚区

X区集中了市区70%以上的商业贸易。今后五年,X区将充分利用商贸集聚区优势,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全方位打造"商业圈、市场群、专业街、物流园"大商贸格局。积极推进新老城区商业中心建设,加强步步高新天地、人民广场商圈等成熟商圈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友阿国际广场、千禧天地等城市综合体建设,发展夜间经济、银发经济、直播经济等新消费增长点。加快怀邵衡铁路东货场建设,打造大宗货物仓储中转、交易配送及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现代物流园区。大力发展供应链物流、冷链物流、电商物流等都市物流总部业态,打造智慧型现代物流网络。整合现有建材、农产品等专业物流市场,推进仓储、快递、城市配送等生活物流和电子商务发展,促进传统商贸、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融合发展。

坚持融合兴区,建设湘中湘西南金融文旅中心

X区是邵阳市工业发展主园区,且即将成为全市新的行政中心。今后五年,X区将充分发挥经济性要素集聚效应,加快邵阳金融城片区建设,集聚金融机构、企业总部、金融相关中介服务业,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以邵阳市"五馆一中心"为依托,大力发展演艺娱乐、电影产业、广告会展等文化产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历史文化资源,以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姚喆故居、"资江--邵水"沿江风光带、佘湖山、紫薇公园以及莲荷等近郊村镇为依托,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传统文化街区、工业遗址公园、生态康养目的地等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和特色品牌。认真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以"红色旅游+"推动多元生态融合发展,以特色文旅小镇引领乡村振兴。

凝心聚力推进生态立县、产业兴县、教育强县走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作为粟裕故里、革命老区,会同将坚定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X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兴县、教育强县,大力实施"四大工程",着力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大力实施优美环境建设工程

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抓手,认真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持续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争创全省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县,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持续开展"园区日"、政银企座谈、优化营商环境巡查等活动,全面深化"三集中、三到位"和工程项目行政审批制度等改革,以更优营商环境打造乡村振兴投资"洼地"。坚持以优秀本土侗、苗文化引领乡村规划编制和规范建房秩序,推进"柴火月饼"、"植物染"等特

色小镇建设,大力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和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工程,抓实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和厕所革命,打造独具会同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生态宜居村庄。

大力实施产业振兴富民工程

持续培育壮大茶叶、魔芋、竹笋三大特色产业,积极与X现代农业集团、修正药业合作,推进油茶、生猪养殖、山苦瓜等产业快速发展,依托X林副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会同)和中科院会同生态实验站科研平台,切实强化品牌建设和科研成果转化,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打造一批X省优质农副产品供应示范基地,促进农民生产增收。坚持制造业主攻方向,大力发展以农林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电子信息和汽车零配件为特色的"一主两特"主导产业,大力开展委托招商、以商招商和"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活动,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链供应链本土化水平,努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帮助群众就业增收。加快推动县域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培育壮大电子商务产业规模,全面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通过助推产业融合创造更多发展机遇,引导群众创业增收。

大力实施教育文化惠民工程

大力发展乡村普惠制教育,建设一批乡镇公办幼儿园、乡镇寄宿制学校和村级义务教育教学点,推动优质师资力量优先向乡镇倾斜,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持续擦亮会同教育金字招

牌,启动会同一中改扩建工程,新增高中学位1500个以上,让更多大山的孩子走出会同、反哺会同,让更多客商因教育选择会同、投资会同。围绕"一主两特"产业发展,调整优化职业教育方向,加快推进县职中改扩建,培养一批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领域专技人才。坚持传承和发扬好粟裕精神、革命老区精神以及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会同乡村振兴故事,引导广大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大力实施乡村治理安民工程

落细落实省委"1+5"文件和市委"九条措施",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选好配强村(社区)干部队伍,下沉工作重心、前移管理触角,把基层党组织延伸到村民小组、社区(楼栋),落实一批党员中心户,培育一批党员致富能手,切实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能力。健全基层治理机制,探索实施基层治理"网格制、点长制、片长制",打通基层治理末梢,认真开展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五个到户"等行动,切实做好基层信息采集报送、政策宣传引导、风险隐患排查处置等工作,倾听群众呼声、传递群众诉求、精细服务群众,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打牢的坚实群众基础。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加快实施智慧党建、智慧应急、智慧医疗、智慧教育项目,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科技手段为乡村公共服务、社会治理赋能。

全力打造"三个省级高地"

大跨步建设X流域现代化中心城市

走进新时代,站在新起点,津市要重振工业经济雄风,再展"江南明珠"辉煌,必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委"三高四新"战略,围绕自身产业发展、港口经济、城乡融合等特色优势,全力打造"三个省级高地",大跨步建设X流域现代化中心城市,努力为现代化新X建设贡献津市力量。

全力打造全省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耕产业细分领域,打造"隐形冠军"。生物医药产业以酶制剂、甾体药物、植物提取、医疗器械为重点,发挥全省唯一的省级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园优势,抢占产业发展新高地。精细化工产业以全省化工园区为依托,引进环保安全保障到位的高科技、高产出、高效益头部企业。装备制造产业立足车桥主业,强化工程机械、环保装备等产业链配套,加快向整车进军。紧扣"五好"园区标准,努力打造千亿产业园区。坚持一切优质资源向园区集中,强化产业要素在园区的协同配置,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增强园区承载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园区综合改

革,构建高效灵活体制机制,让项目快落地、早达效。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坚持"亩均论英雄",提高园区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出率。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全力争创国家创新型县市。组建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产业链发展高端智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建立更多院士工作站、省级甚至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加大财政资金和产业基金支持力度,推行"基金+科技+政府+企业"模式,推动科技成果来津转化及产业化。全力发展研究院经济,用最好的资源吸引最强的大脑,孵化、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和科技型企业。瞄准主攻方向,紧盯"三类500强"、总部企业、上市公司,全力招大引强。深化"五大对接",紧盯发达园区、创投基金、数字经济、区块链经济等,不断深化区域合作、产业协作和项目运作。坚持"拉圈建群",挖掘新的优质资源,以优质资源引进优质项目。

全力打造全省开放型港口高地,推进外向型经济高水平发展

加快津市港建设。与世界航运领军企业盐田港集团深度合作,加快中心港区、千吨级码头、散货物流集散中心、"水铁公"联运等项目建设,建成千吨级泊位20个,力争吞吐能力达3000

万吨、集装箱10万标箱,致力打造全国内河运营标杆。建设津港新城。全力服务港口发展,按照城在公园里、公园在城中理念和第四代建筑标准,新规划城市新区1万亩,新建区域最好的学校、月子中心、养老中心、城市综合体、主题公园等配套设施,

让绿色低碳、生态宜居成为港城融合的最亮丽名片。发展港口经济。加快建设港区物流园,依托湘西北唯一的县级海关工作站和公共保税仓,申建海关监管场所,打造更加便利的物流运输和进出港通关条件。推进"津品出境",开展"破零倍增"行动,争创省级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