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党员领导干部学习贯彻《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心得体会-13篇(第2/2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134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2分钟

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的制度基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它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治理方式和治理智慧的结晶。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且社会长期保持稳定,特别是疫情肆虐期间,中国社会安定有序、人民生命财产得到最大保护、经济增长持续稳定等足以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有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中国奇迹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奇迹,"中国之治"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彰显出的"善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其转化为实实在在制度红利是未来中国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第四卷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的空白点、薄弱点作出了细致的构想,对如何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做出了详细的规划和安排,为进一步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奠定了制度基石。

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的力量源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品格,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共产党的永恒追求。人民是否幸福,人民的权益是否得到保障是衡量"中国之治"是否实现的根本价值标准。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灵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基本立场和核心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

"人民主体地位""人民当家作主""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幸福"等都是坚持"人民至上"的具体体现。第四卷设置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专题内容,并对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权益和利益做出了科学的顶层设计,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供了坚实保障。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也是"中国之治"得以实现的力量源泉。

读懂读透中国的思想窗口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生动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党和人民应变局、开新局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一步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读懂读透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打开了思想窗口。

读懂读透中国之路的历史主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开宗明义,"掌握历史主动,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宝贵的历史经验就是走自己的道路,因此,走自己的道路成为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基本立足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一个不可逆转的伟大历史进程,各种矛盾、风险、挑战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自觉、历史自觉。中国共产党人以更加主动的精神面貌、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让中国之路越走越宽广的历史自觉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得到充分体现。

读懂读透中国之治的成功密码。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攻克了多年想攻克而没有攻克的难题,办成了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实现了一个个"不可能",破解了一道道"无解题",在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那么,中国之治的密码是什么呢?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中国道路,坚持开拓创新,坚持胸怀天下,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这就是中国之治的成功密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收篇,突出强调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读懂读透中国之理的思想精髓。《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是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思想集大成。在"两个结合"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让我们深深地感到,这部著作是读懂读透中国之路、读懂读透中国之治、读懂读透中国之理的思想窗口。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高校是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要把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以理论学习的新提升,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一、抓住关键,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在《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的必由之路》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必须深刻认识、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要求。

一要始终坚定正确政治立场。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校,关键要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二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将党对高校的集中统一领导和民主管理、专家治学有机结合,贯穿于办学治校全过程。通过构建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要全面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压紧压实党委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巩固意识形态工作、基层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内监督工作"三大主体责任"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的"三同机制",推动主体责任层层传导、全面覆盖,为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提供坚强保障。

二、把握重点,着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文,为新时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工作遵循。

一要强化思想价值引领。高校是培养祖国未来、民族希望的摇篮,必须牢牢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和话语权,理直气壮、有序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二要提升思政课质量。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教师队伍。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相统一"要求,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高校党委书记、校长率先垂范,带头走进课堂,带头联系思政教师,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积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三要凝聚思政工作合力。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建立起全员联动工作格局。深入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育人功能,推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努力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三、紧扣目标,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要围绕这一育人目标,努力培养符合国家未来人才需求规划的高素质人才。

一要注重专业素质培养。高校要立足实际,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积极对接社会、行业和企业发展需求,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专业特点鲜明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突出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课程教学要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相结合,坚持"教、学、做"一体化推进,确保知识、能力、素质全面提高。

二要突出职业素养教育。加强实训环境建设,把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训导有机结合起来,将职业素养教育有机融入实践教学。注重产教融合,大力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实现校园文化与产业文化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和岗位认知。

三要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新形势下,高校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长远未来,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政行企校联动合作,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开放协同平台,开展创新创业竞赛和国际交流合作,努力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应有贡献。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历史背景、逻辑脉络与重大意义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只有深入理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历史背景、逻辑脉络与重大意义,才能更好把握这部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领会好其中的精髓要义,深学笃行,在实践中更加能动地推动各项工作发展。

一、历史背景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2月3日至2022年5月10日期间的重要著作。此一时期,国际国内背景又发生了新的重要变化。从国际背景来看,国际间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层出不穷,世界进入了新的动荡变革期。从国内背景来看,在这一承前启后的历史交汇期,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动力的攻关期,存在一系列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疫情冲击与这些问题相互交织,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的困难和挑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集中体现了在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新的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既是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科学回答,也是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深刻阐释。

二、逻辑脉络

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本性主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引领,以分两个阶段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战略安排,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布局,以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问题的集中体现,而推动高质量发展既是为了克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破解社会主要矛盾,也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必然选择。

三、重大意义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是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新时代中国实际问题的精深之作,是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更好地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的光辉典范,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新高度,续写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崭新篇章。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为人类谋进步的责任担当,明确主张顺应时代潮流,推动各国加强协调和合作,把本国人民利益与世界人民利益统一起来,通过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真正践行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努力推动世界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前行,为处于百年变局中的世界引领方向,为把握和塑造人类美好未来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学习新思想,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美好世界的最新贡献,全面系统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要带着责任、带着信仰、带着情感认真学习研读,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汇聚新时代新征程上团结奋斗、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

一、坚持"两个结合",增强理论自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无与伦比的时空贯通力、现实解释力、实践改造力,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充分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强大的政治定力和高度的理论自信。面向未来,我们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融会贯通起来,不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

二、立足"两个大局",推动强国复兴

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我们可以了解到其记录的时间段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重大历史关头,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只有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党和国家事业才能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才能永葆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我们要从"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把握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随着强国复兴伟大实践的深入推进而继续丰富发展,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得到更充分的检验,人民性和实践性得到更充分的贯彻,开放性和时代性得到更充分的彰显。

三、把握"两个答案",勇于自我革命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窑洞为我们提供了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让人民监督政府,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给予了第二个解答:党的自我革命。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体会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征程,成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我们要像历史决议强调的那样,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紧紧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根本走向,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工作举措和实际成效,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围绕治国理政,在前三卷所展示丰富内容的基础上,对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实现了进一步的思想升华。其中,第十二专题"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论述,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到一个新境界,成为治国理政的重大文化理论成果。

一、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敏锐地意识到网络与人类、网络文明与社会文明、网络空间与世界各国的密切关系,把互联网比作人类的共同家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指出:"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在致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的贺信中,阐明"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习近平总书记从人类共同精神家园的视角分析和把握网络的性质和作用,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高度倡导和实施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的共建,体现了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向国家、面向社会、面向世界的责任担当。

二、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的内涵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文明建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一文,节选了习近平总书记致信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部分讲话内容,阐明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撑;指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提出了建设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向全党、全社会发出号召,为实现网上美好精神家园作出全社会和每个个体应有的贡献。

三、用"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铸魂育人

网络思政教育具有传承性、意向性和不可替代性特征。学习领会好、宣传阐释好、贯彻落实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政治任务。要坚持知行合一,在强化理论武装、广泛宣传宣讲、深化理论研究阐释上争一流、走前列,不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重要讲话精神走深走实。一是借助网络平台,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列入网上的理论学习中,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举措和实际成效。二是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理论学习活动,在学会读懂弄通上下功夫,深刻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思想精髓。三是通过网络研究成果,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融入思政课程,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赓续红色基因,不负时代使命,为党和人民培养更多情系人民、服务人民、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仁心医者。

过好三关不负时光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出版,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第四卷是继第一卷至第三卷之后,又一部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著作,对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在《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好执政骨干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其中提到各级党组织要严格把好政治关、廉洁关、素质能力关,及时把那些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发现出来、任用起来。由此可见,国家对人才非常重视,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党员干部更要努力过好这"三关",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一、坚持理论学习,过好政治关

党员干部是榜样、是模范,在日常的工作中,党员干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带头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更好的让理论指导实践。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花时间学、用心思学、下功夫学,不断提升自己理论知识的认知。严格要求自己把准政治方向,找准政治站位,时刻保持与党中央高度一致。持沉下心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真正学懂弄通、学深悟透,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创造性,扎实有效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让工作顺利开展,过好政治关。

二、坚持廉洁自律,过好廉洁关

"心不廉则无所不取,心无防则无所不为",廉洁是一项长期的思想作风建设,党员干部要把廉洁自律贯穿始终。现实生活中,存在个别党员干部小贪小腐现象,他们忘却初心使命,丧失党性原则,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给党带来了负面影响。党员干部要引以为戒,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时刻牢记自己是党的干部,一言一行代表党和政府的形象,主动提高对廉洁自律的认识,自觉地用国家的法律法规、党纪党规来严格要求自己。在生活工作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守纪律底线,严格约束自身言行,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说,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守好自己的思想底线,坚持立党为公,过好权力关;坚持不贪不占,过好金钱关;坚持情趣高尚,过好交往关;坚持党性原则,过好廉洁关。

三、坚持积极作为,过好素质能力关

年轻党员干部素质能力关通过与否,需要行动来证明、时间来见证、成效来检验。就像先进典型那样,在疫情期间奋勇当先、冲锋在前、迎难而上,持续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带领辖区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每天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忠诚守护着居民百姓的平安和健康,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因此作为年轻党员,我们要像榜样学习,要端正思想,始终牢记岗位职责,对工作充满激情,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要提高效率,强化时不我待的时间观念,养成严谨、高效的工作习惯;要讲求深度,坚决杜绝"蜻蜓点水"、摆"花架子";要直面困难,敢于动真碰硬,勇于承担责任。不怕苦不怕累,深入基层,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用真心为群众服务,用行动让群众满意,不断丰富实践经验、增强本领、提升群众满意度,切实过好素质能力关。

简而言之,政治关、廉洁关、素质能力关是年轻党员干部成长之路必过的"三关"。我们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把准政治方向、恪守廉洁底线、提升素质能力,方能有所作为,完成好属于我们这一代年轻党员的使命担当!

把握历史主动心怀国之大者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与时俱进和坚实步伐,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之治"的思想之窗,也是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的强大的思想武器。

一、整体把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全四卷的思想联系与理论价值

充分认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第四卷是有思想联系的,它们的理论价值是一脉相承的,集中反映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形成、发展和深化等方面的内容。

作为时代课题的一份答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有一条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互促进的清晰脉络,即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治国方略,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治国理政思考,再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因此,联系前三卷的内容进行整体把握能够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关重大理念、重大思想、重大战略的提出、发展和完善的进程,以及这一科学理论的原创性、体系性、指导性。

二、紧紧抓住"历史主动"这个题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多次使用了"历史主动"和"历史主动精神"。第四卷开篇即以"掌握历史主动,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题,将"历史主动"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这就深刻揭示了增强历史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牢牢把握"党的全面领导"这条主线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十条历史经验当中最重要的一条,它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是第四卷全书的灵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专题中,收录了心怀"国之大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等政治要求,强调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和坚持党的政治建设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等内容。治理好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在新征程上,只有深刻领悟践行"国之大者",才能凝心聚力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