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学习心得-43篇(第3/11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1369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79分钟

1.深刻领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伟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之集大成,实现了历史使命与时代潮流的高度统一、民族精神与国际主义的高度统一、中国气派与世界情怀的高度统一,具有重大理论价值、重要历史意义和深远世界影响,彰显着推动时代的思想伟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明了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纵观世界形势,人类社会遭遇多重危机,全球治理经历深刻变革,国际秩序面临严峻挑战,国际社会需要作出正确抉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回应了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普遍诉求,指明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共同奋斗方向,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了时代坐标。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疫情再次说明,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各国利益紧密相连,世界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在病毒威胁面前,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共克时艰。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世界的未来一定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智慧。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合"思想,推崇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蕴含着丰厚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基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将"和而不同""和衷共济""天下为公""天人合一"等中华传统理念进行创新性发展,从中国和世界共同利益、全人类共同福祉出发,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一重要理念,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契合于人类文明的共通内核,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体现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凝聚了各国人民共同建设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对中国和平发展和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开辟了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的崭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的辩证思维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运用,揭示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和人类命运紧密相连的客观现实和发展规律。它主张以和平发展超越冲突对抗、以共同安全取代绝对安全、以互利共赢摒弃零和博弈、以交流互鉴防止文明冲突、以绿色发展呵护地球家园,坚决回击了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沉重打击了"文明冲突论""种族优劣论""国强必霸论",实现了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扬弃和超越,开辟了当代国际关系理论创新发展的新境界,成为引领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天下情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绘就了宏阔图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五个世界"的目标,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勾勒了清晰的实践路径,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行动指南,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

2.全面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内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来,从传统友好国家到更多合作伙伴,从周边到全球,从双边关系到多边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不断丰富完善,契合时代发展进步潮流,反映了各国人民普遍愿望,赢得日益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内核。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更是世界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之源。自2015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等多个场合提出坚守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全人类共同价值凝聚了人类不同文明的价值共识,画出了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的最大同心圆,超越了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差异,揭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邃的价值内涵,是人类思想史上一次深刻的价值理念创新,为国际社会实现最广泛的团结提供了可信的共同价值纽带。

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和路径。在复杂变幻的国际关系中,各国应如何相处,应遵循什么样的准则,构建什么样的国际关系,一直是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开创性地提出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提出"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尊严。要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安全保障。各国要同心协力,妥善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实质是要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道路、创造条件。

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着力点。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要从构建全球伙伴关系做起。中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率先把建立伙伴关系确定为国家间交往的指导原则,不断巩固深化以平等、开放、合作为特征的伙伴关系网络,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布局,为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法治化注入了新动力。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是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创新,是当代国际关系理念的重要突破,成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新路径和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起点。

共建"一带一路"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共建"一带一路",既对新时代我国开放空间布局进行了统筹谋划,又对中国与世界实现开放共赢的路径进行了顶层设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大创举,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对外开放和对外合作的管总规划,是我们党关于对外开放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致力于打造不同文明和谐共融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是各方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康庄大道,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力。当今世界既不太平也不安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面临严峻挑战。为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和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相继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并进而提出打造全球发展共同体和人类安全共同体,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为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提供了新方案新思路,为各国共同发展提供了新支撑,为实现世界长治久安提供了新方向,为进一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强大动力。

3.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光辉旗帜阔步前行

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思想引领伟大的实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不断把思想伟力转化为推动和平发展的磅礴动力。

坚持人民至上,积极参与国际抗疫合作。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站在抗疫合作第一方阵,秉持疫苗公共产品第一属性,担当疫苗公平分配第一梯队,积极推进疫苗升级换代和药物研发合作,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加强国际联防联控,积极参与全球疫情科学溯源。我们发起新中国历史上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截至2022年5月,累计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了46亿件防护服、180亿人份检测试剂、4300余亿个口罩、22亿剂新冠肺炎疫苗等抗疫物资。中国始终与各国携手同行,共同维护国际社会团结抗疫大局,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坚持相互尊重,大力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为着力点,构建共同而非排他的"朋友圈",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加强与周边国家融合发展,深化同东盟等地区组织的互利合作。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与发展中国家共谋发展振兴,推动传统友好关系迈上新台阶。

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面对保护主义逆流横行,中国顺应开放融通的时代大势,抓住发展这把总钥匙,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全球发展倡议为指引,对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中国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坚决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加强宏观政策协调,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力促区域合作取得新进展。从挥洒"大写意"到细绘"工笔画",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各方共商共建共享的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绘就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和美画卷。

坚持多边主义,主动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国着眼国际秩序调整演变,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面对严峻复杂的全球性挑战,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明中国的发展观、安全观、文明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为破解全球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提供中国方案。中国坚持劝和促谈大方向,为推动乌克兰危机、朝核、阿富汗等地区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推动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网络安全、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深化农业、减贫、生物多样性等领域国际合作,与各国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坚持和平发展,坚定捍卫国家利益。和平发展是对穷兵黩武的超越,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也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中国成功应对一系列事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的严峻挑战,坚决抵制各种单边霸凌、政治病毒、抹黑推责和污名化的卑劣行径,不仅捍卫了中国的主权、安全、尊严,而且维护了国际公道正义、全球战略稳定、地区和平安宁。中国坚持人民至上,践行外交为民,积极构建海外利益保护和风险预警防范体系。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我们全力推进海外公民疫苗接种"春苗行动",护佑海外中国公民的平安。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面对动荡变革的世界,中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用智慧之光照亮人类前行之路。面对波澜壮阔的新时代,我们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光辉旗帜,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

从"第四卷"中感悟"国之大者"

发布时间:2022-9-13

近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2月3日至2022年5月10日期间的讲话、谈话、演讲、致辞、指示等重要著作109篇,分为21个专题,承载着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心怀"国之大者"、解答治国理政"怎么看、怎么干"的新实践新探索。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深思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的"国之大者",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敢于斗争,从而在新的征程上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自觉担负起新时代的职责和使命,倾力书写一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不负历史的优异答卷。

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感悟党的领导是"国之大者"。《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深刻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翻开历史画卷,从一叶扁舟到巍巍巨轮、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从50多名党员到9671.2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这是我们党的辉煌成就和光辉岁月,这是千千万万人民共同选择的结果。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多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论是革命年代的浴血奋战还是和平年代的抗疫救灾,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才能历尽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百年筚路蓝缕、百年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可靠的"主心骨",党的领导始终是开辟美好未来的"国之大者"。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担当作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从"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中感悟人民至上是"国之大者"。《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回顾中国共产党的101年历程,为什么我们党能够在那么弱小的情况下发展壮大起来,能够在千难万险中一次次浴火重生,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而赢得了人民衷心拥护和支持。从井冈山上的"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到长征途中的"半条被子",从淮海战役的"小推车"到渡江战役的"小木船",从脱贫攻坚路上的"一个都不能少"到疫情防控里的"我是党员我先上"......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如今,在重庆山火救援时,00后"鬼火少年"化身"摩托骑士"赴汤蹈火、支援一线;在四川抗震救灾时,90后绝壁造路的"孤勇者"逢山开路、分秒必争......时代在变、矛盾在变,不变的是人民始终是我们党的生命之根、执政之基、力量之源。面向未来,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人民至上为"国之大者",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主动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更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中感悟敢于斗争是"国之大者"。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指出:"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更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以来,始终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团结带领全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勇往直前,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救亡图存、投身革命的进步青年,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艰苦奋斗、勇于争先的参与者、建设者,或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改革闯将,又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中华儿女......一批批共产党人用汗水与鲜血坚定诠释了"敢于斗争"的崇高品质。新征程上,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要征服,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发扬斗争精神,把握斗争方向,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奋勇搏击、迎难而上,勇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

解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公仆意识"

发布时间:2022-9-13

近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已出版发行。从第一卷到第四卷,这部著作不只是一部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更是一部指导党员干部面对基层痛点、难点、重点工作的"百科全书"。书中收录了大量关于人民至上的文章,用真情实意解答了"人民之问"。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这部著作,并将一至四卷有所联系的通学,不难发现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人民情怀与赓续绵延的为民情愫。作为基层干部也应心怀人民群众,通过避免"三个一"跳出"形式框",不断增强"公仆意识"将"民之大者"薪火蔓延。

公仆意识其实质是思想认识问题。大力倡导公仆意识,营造和谐党群干群关系,最根本的是要解决立场、观点问题。树立公仆意识就是树立对党的事业的坚定信念,就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就是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做人民的忠实公仆。

那么,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怎样才能将公仆意识内化于心,转化为行为自觉呢?基层党员干部只有勇于跳出"形式框",方能将公仆意识转化为行为自觉。跳出"形式框",应当避免"三个一"。首先是"眼睛看一看",有些基层干部拿基层当景点,把工作当"一日游",把手机当"遥控器",基层的方方面面倒是被他"赏了个遍",然而当他故地重游却对周遭的境况仍一无所知;其次是"耳朵听一听",有些干部到了基层把自己奉为贵宾,把群众的冷暖"听了个遍",然而待到群众真心求助时,他却以"我会向上级汇报你的情况"之类的官话、套话来敷衍群众;最后是"嘴上说一说",某些基层干部在群众面前许诺这许诺那,可当群众需要兑现诺言时,这些干部却像候鸟一样,白天寻不见,晚上影难找。

倘若一个干部心中"为民服务"这份信念坍塌,那么他定会精神上缺钙、意志衰退,最终无法自控。极个别基层干部践行的"三个一",正是"形式"歪风的孪生兄弟,他们的存在不仅败坏了干群关系,更使基层治理空洞化。这类干部每天给群众唱的是"空城计",吃的是"闭门羹"。那么,当前来办事的人民群众追问"我们的干部去哪儿了"时,我们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些被束缚在"形式框"中的干部,若不及时踩住刹车,基层治理的终端将循环不畅,甚至失灵。要想解救这群"框内同志",各位基层干部务必紧紧围绕"四风"突出问题,从思想、制度、监督三条途径入手,方能寻得"良方"找到"解药",将公仆意识根植于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心田。

读懂第四卷: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11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实践,进一步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专题,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最新重要论述,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深化和创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等重要讲话,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前三卷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篇章,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生动展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发展过程,系统阐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核心要义,是深入学习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原创性文献。

坚持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生态文明建设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党的全面领导具有"把舵定向"的重大作用。必须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心怀"国之大者",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古今中外有许多深刻教训值得深思,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必须深化对人类文明进步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根基。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自然是生命之母,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只有更好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才能守护人类健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必须深化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规律性认识,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必须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必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人民过上高品质生活。

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必须牢牢抓住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总抓手,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绿色低碳技术,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

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各要素内在发展规律,为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多同体制不健全、制度不严格、法治不严密、执行不到位、惩处不得力有关。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按照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思路,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制度供给和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必须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大力宣传绿色文明,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

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建设全球生态文明需要各国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舟共济、共同努力,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建设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